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食客的意境推广到我对人生的根本问题的看法 -- wqnsihs

共:💬293 🌺87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斗志可以激发生命的潜力

超赞同水风 先生的看法水风:说两件事。给嘉木推介一本书《问中医几度秋凉》 外链出处。我还没看完,回味无穷获益良多,希望能帮助您打开心结。

我一位朋友的婆婆,听人说起我女儿便找上门来让女儿给她诊脉。一搭上脉,我就觉得女儿神情不对。等人都走了之后,女儿搓着手说:“她这是什么脉啊,怎么无根呢?”

我说给鲁迅看病的德国医生惊讶说,鲁迅身上这病要是放在欧洲人身上,五年前就死了。于是鲁迅说也就不能指望这个医生给五年前就死了的人治病了。

朋友的婆婆是个无私奉献型的母亲。她心中装满家人,唯独没有她自己。让她活下来的不是求生的欲望,而是对家人生活的极度不放心。她点灯熬油般地熬着,换成是别人,三年前也就死了。这样人的脉怎么能有根呢?(节选自第三十四章)

我那个得了白血病的同事,她就没有按照医嘱疗养,做过手术后就上班了。很多人都把她的存活当做奇迹,记者也来采访。后来有一位上级领导认真研究了她的情况后得出一个结论并向她宣布道:“你非常有幸地生活在一个好的集体中,如果换一个环境就不会有你的今天。”有些记者总是不解,再三追问:“你们领导怎么会这么残酷,让一个刚做完移植手术的病人上班,难道不知道白血病人没有免疫力需要无菌环境吗?”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时真难以回答。让我这位同事上班的确是件十分冒险的事情,而事实上我这位同事又真是三天两头感染,搞得动不动就生命垂危。假如她就这么死了,真要是有人就这件事追究责任的话,这话还真不好说。因为我们的做法既没有遵医嘱,还颇违反科学,又不好解释动机。可如果让她躺在床上像同她一起做手术的那些人一样静养的话,我想,她很可能也像他们一样早不在人世了。

到单位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用她的话讲她可以一整天没有机会想到自己的病。我不知道什么样的养病环境能达到这样一个效果。她最有得抑郁症的条件,事实上,她的病友中就不乏跳楼者。她前两天还说到一个病友,在家人商量他的病是否复发时他从九楼跳下,家人还没发觉,回头却不见他在床上,只有窗户是开着的……

只要活着就能品尝到活着的乐趣,这样一来,人就不会忧郁,又怎么会要寻死呢?而做到这一点仅仅通过她个人的努力是做不到的,需要一个集体的共同努力。(节选自第三十一章)

我对白血病同事说:“你可别想死,你说你要是死了会造成几大人生悲剧?你儿子是早年丧母,你丈夫是中年丧妻,你父母是晚年丧女,而我们则是赌输了钱,你这手术可是我们大伙捐款给你做的,你要死了,我们的钱岂不是打水漂了?”所以,她肯忍受排异反应的巨大痛苦,其精神支柱也绝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如果是为了自己,人的一生会撒手多次,一条命可能不够自杀的。(节选自第三十二章)

关于放松与紧张的一点小看法辉汉如雨:可能是太在意事情的成败得失了

中医治病不治命。

照我的理解,命有两种含义,一是命运,二是天命。人的命运是天注定的,虽说可以靠强身健体防病消灾,行善积德改运换命,然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强求不得。可是人的天命却在自己的手中,所谓天命,就是人与生俱来的使命,也就是人的社会价值。对大多数积极向上起点又不够高的人来说(对一些自己人生使命有较高要求的人来说也一样),只能拿自己的命运去换天命,也就是付出自己的健康以生命为代价去为家人为社会创造美好的(现实)生活与未来。

叔父一生辛劳,从您的字里行间我能看出他非常受人尊重。我相信,他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也就是尽己所能为家庭幸福而努力,为了您和您兄弟姐妹的未来而奠基,为这个社会更加完美更加进步而流汗。不管怎么说,能自食其力,能养家糊口,能培养出杰出的子女,能有社会的尊重,叔父也是一个成功的男人,就算有意外,也会无怨无悔。纵然现在有情绪的波动,也是正常,也许他在担心阿姨,也许他放心不下您在海外拼搏可能会遭遇的风险。衷心祝福叔父身体好转。

另外,感觉这本书也超适合您,也许以后嘉木可以用书中的观点让阿壳乖乖吃瘪,呵呵。我虽说是学理工的,但工作之外的行事大多凭感觉来,随心所欲,虽然有时因此吃亏,但是我高兴!

去年11月奶奶过93岁大寿后不久无疾而终。在老人家最后几天不进水米子孙在床头服侍之时,母亲在我们面前笑谈,以前跟奶奶约好,走的时候不要选择过年,奶奶笑着答应了。当时我心里有点怨怼,以为母亲不通人情,怎么这个时候还能笑着讲这种话。看了这笔书才知道老一辈人的大智慧,奶奶也很早就给自己准备了寿衣。事实上,母亲对奶奶对赡养和照料尽心尽力,她对奶奶的孝顺邻居有目共睹。

有个小细节补充一下。自从爷爷21年前得肺癌走后,奶奶就很少出门,(之前是村长,好像拿过省模范之类的先进,没见过证书不敢乱说,但小时候在县城车站的宣传窗里看到过表彰奶奶的照片。我怎么都没办法想象象奶奶那样清秀的小脚老太太,既不识字说话又从来都是客客气气不温不火,居然能当上村长,还能得到大家的拥戴当了几十年。那时的村长,可是要天天在外为公益奔波的,我亲耳听她说过带人走好几十公里山路到邻县用人力拉回页岩石板铺路的经历。)都在家里念佛经度日,平时吃饭浅尝辄止。就算是年夜饭,也是夹一两筷子就回到自己的房间。但营养应该不会缺乏,母亲、姑姑经常为老人炖鸡汤,猪蹄汤等。但她吃的量一直都很少,虽然拿我的看法她一直处于半饥饿状态,但奶奶的皮肤在临走前我给她按摩疏通血脉时,还是跟早年一样细腻平滑,可见营养摄入还是比较合理的。可能老人家的长寿跟清心寡欲也有关吧?

我曾见一个患癌症妇女,丈夫抛弃了她,生活陷于贫困,医生说她只能活两个月,可半年过去了,她还坐在床上与邻居们打牌玩。看着她没什么营养的饭食,我说,你把癌细胞都要饿死了。(节选自第三十五章)

有本《太医世家漫谈 三分治七分养》的书,讲得也是癌症患者保持适度饥饿感,保证合理营养,辅以中药调理,可以与癌症共存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这本书,我不建议一个对中医理论还没有深入理解的人去看,我担心外行人看后比较容易理解偏差会生搬硬套误入歧途反而影响正常治疗。对家属的建议我比较赞同,摘录如下:

1、由于害怕癌症,因此向病人隐瞒病情,无端使病人陷入猜疑和恐惧之中。有时对无知的恐惧更大于对直面死亡的压力。

2、把家庭资源都集中在病人身上,却不注意对自己的照料与营养。

3、自己的精神状态也处于高度紧张之中。内心深处处于极度悲哀之中,欲哭无泪;当着病人的面,还得强颜欢笑。

在这样的状态下生活,往往有可能病人康复了,家属却倒下了,生活压力又造成了病人病情的复发。因此有些人胡说,癌症有传染性。象这样的夫妻先后得癌症的病例,我诊治过有几百个。只要癌症病人能吃能喝,该干嘛干嘛,不要老让人伺候。家属也要看开些,生死由命,该干嘛干嘛,不要总围着病人转,老暗示他是个病人,给他精神压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