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伤寒论》辨六经病的理论渊源 -- 弦音醉舸

共:💬21 🌺8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三)兼总结

黄帝曰∶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何也?岐伯曰∶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相薄而热相合,故有所遗。

----前文已经强调过“知常达变”了,理论上完美实现的过程,在现实总有各种干扰因素导致偏差。热病照“邪进: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邪退: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个过程完美无误差实现的话,是不会有遗留问题出现的。但是现实不是这样,其中,发热时过度进食是造成热病残留的原因之一,上次和朋友闲聊时说他们湖南老家那边有“伤风怕吃饱”的说法,感冒了吃得饱饱的睡一觉第二天就能缓解。这个说法对外感轻症应该有效,卫气足则外感清浅的外寒自散,对于温热之邪,吃饱则阳明气足,经得起消耗,但大部分情况是不适合的,比如伤寒已化热,暴食会留邪热;比如温病,暴食则会助邪。

黄帝曰∶善。治遗奈何?岐伯曰∶视其虚实,调其逆顺,可使必已。

----对于遗留症状,合理的调理,是可以治愈的。

黄帝曰;病热当何禁?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这里谈到了“食复”的问题,我自己的经验,小朋友们外感痊愈后食复的出现机率较大,身体经过外感消耗后,对食物的需求会有一个反扑(感冒好后有一阵胃口会特好),这个时间段如果不能管住自己的嘴,就容易出现“食复”,尤其是进食膏梁厚味,我们知道,五谷之精多化气,而五味入五脏,肝脏在拼命解毒的时候,你过度摄入五味,一来对肝脏是个负担,二来五味入五脏,有可能反助五脏残留之邪热!造成热邪的反扑。

黄帝曰∶其两感于寒者,其脉应与其病形如何?

----以下开始讲两感于寒。其发生的原理在文章开始时便已交代清楚,再强调一次:太阳-少阴;阳明-太阴;少阳-厥阴的组合形式出现,仅仅是理论模型,现实中并不一定按照这个牌理出牌。

[岐伯曰∶两伤于寒者,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烦满;

病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肠满身热,不食谵言。

病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厥,水浆不入,则不知人。

六日而死。

黄帝曰∶五脏已伤,六腑不通,营卫不行,如是之后,三日乃死何也?

岐伯曰∶阳明者,十二经之长也,其气血盛,故不知人,三日其气乃尽,故死。]

===>综上所论,《素问·热论》“每日传经之说”并非无稽之谈,而是有着深刻的生理病理基础的,但对于临床而言,这个理论框架,仅仅是伤寒发生的“常”态,依据这个“常”,一来我们可以这个病理过程推演到其它外感性疾病,二来,我们可以分析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各个影响因素,以此把握疾病发生的真实过程,是所谓“知常达变,善莫大焉”。整个一部《伤寒论》,完全建立在《热论》这个六经传变的理论基础之上,其记录的细节,不过是“达变”的刻划罢了,我也在别的文章中提到过,《伤寒论》的精髓,就在辨病论治和审机论治的结合,这篇文章,也算是为这个观点的一个辩护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