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春秋左传注读后11左传中的车战00 -- 桥上

共:💬161 🌺96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的毁容问题解决了吗,智商该恢复了吧,

又赶上周末,就再给你上点沉重的东西。为了平衡,上俩轻松的:春秋左传注读后14左传与礼 四、礼与昏礼 1.网址:http://www.talkcc.com/article/3740598 。公孙楚也很有武侠风。或者还可看春秋左传注读后14左传与礼 四、礼与昏礼 4.网址:http://www.talkcc.com/article/3740601 。也是一个笑话。还有就是在140《叶公攻胜》里,有最古老的大侠,熊宜僚。

我连滚带爬地读完了李严冬先生的大作以及黄朴民先生的大作(《先秦两汉兵学文化研究》找不到,我是下载了他的《春秋军事史》),还读了其他一些东西。

从李严冬先生的大作给我启发,则“偏”与“伍”可分别代指徒兵与战车,于是“先偏后伍”就可能意为本来战车与徒兵一齐行动,但此时则变为战车在前,徒兵在后,列好阵势,张好弓箭,保护战车的侧翼,防止敌方从战车的间隙中冲进来。这样也就避免了到底多少人的问题,也是我逃避难题之一法。

但李先生有一点我不太同意,就是他用《周礼》作为主要立论基础,这方面我是《左传》派的,李先生自己也说:“《周礼》作者继承和总结西周春秋时期的军事旧制,并杂取春秋战国时期基层乡里组织的变革成果作为“王六军”建军的民政基础。”(李严冬 《《周礼》军制专题研究中文摘要》 p 001),所以《周礼》是个大杂烩,固然有比较古老的材料,但也掺杂了后来的材料,以及作者的想象,如果要立论,需要一条条辨析该材料是属于哪一类,属于哪个时期,需要极大量的其他材料作基础,但实际不存在这么大量的材料,如果有这些材料,也不需要再用《周礼》,或者说《周礼》也不能再作为主要立论基础,而且要这样搞也不是李先生这一本书所能容纳得了的。但《左传》本身是自洽的,不是拼凑的,记得也见过有先生认为是拼凑的,但也主要是从材料来源角度讲,而且《左传》是关于春秋时代的最大的文献材料来源,可能至今还占一半以上。所以从《左传》立论相对而言更容易立论,逻辑上的矛盾比较小,此所以我大言不惭说是《左传》派,有大旗可拉也。

黄朴民先生专写了繻葛之役如下:

双方抵达繻葛战场后,为了赢得作战的胜利,都加紧调兵遣将,布列阵势。周桓王按照当时的常规战法,将周室联军分别组成三军:右军、中军和左军。其中右军由卿士虢公林父指挥,蔡、卫军附属于其中;左军由卿士周公黑肩指挥,陈军附属于内;中军作为联军的主力,由周桓王亲自指挥。

郑军方面针对周室联军这一布阵形势和特点,也相应作了必要而充分的部署。他们将郑军也编组为三个部分,中军、左拒(拒是方阵的意思)和右拒,郑庄公及原繁、高渠弥等人率领中军,祭仲指挥左拒,曼伯统率右拒,准备与周联军一决雌雄。

交战前,郑国大夫公子元针对周室联军的组成情况,对敌情进行了正确的分析。他指出,陈国国内正在发生动乱,因此它的军队没有斗志,如果首先对陈军所在的周左军实施打击,陈军一定会迅速崩溃;而蔡、卫两军战斗力不强,届时在郑军的进攻之下,也将难以抗衡,势必先行溃退。基于这一分析,公子元建议郑军,首先击破周室联军中薄弱的左右两翼,然后再集中兵力攻击周桓王所指挥的联军主力中军。郑庄公欣然采纳了这一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作战指导方针。

另一位郑国大夫高渠弥鉴于以往诸侯联军与北狄作战时,前锋步卒被击破,后续战车失去掩护,以致无法出击而失利的教训,提出了改变以往车兵、步兵的笨拙协同作战方式,编组成“鱼丽阵”以应敌的建议。所谓“鱼丽阵”,古今注家对它的解释多有分歧,我们认为,就三军阵的特点而言,是军队部署两翼靠前、中军稍后的倒“品”字形,像张网捕鱼似的打击敌人。就各自军阵内部兵力部署特点而言,是“先偏后伍”、“伍承弥缝”,即把战车布列在前面,将步卒疏散配置于战车的两侧及后方,从而形成步车协同配合、攻防灵活自如的整体。郑庄公是一位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统治者,所以高渠弥的这一战术新建议也被他采纳了。

战斗开始后,郑君即按照既定战术部署向周室联军发起猛攻,“旝动而鼓”,击鼓而进。郑大夫曼伯指挥郑右军方阵首先攻击周室联军左翼的陈军,陈军果然兵无斗志,一触即溃,逃离战场,周室联军左翼即告解体。与此同时,祭仲也指挥郑军左方阵进攻蔡、卫两军所在的周右翼部队,蔡、卫军的情况也不比陈军强,稍经交锋,便纷纷败退。周中军为溃兵所扰,阵势顿时混乱。郑庄公见状,立即摇旗指挥郑中军向周中军发动攻击,祭仲、曼伯分别指挥的郑左右两方阵也乘势合击,猛攻周中军。失去左右两翼掩护协同的周中军无法抵挡郑三军的合击,大败后撤,周桓王本人也身负箭伤,被迫下令脱离战斗。

郑军的将领见周师溃退,十分振奋。祝聃等人遂建议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但为郑庄公所拒绝。他的看法是“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于是战场便这么沉寂了下来。郑庄公这么做符合他做事一贯节制谨慎的风格,其含义便是,周天子的地位虽已今非昔比,但威望犹在,不可过分冒犯,以致引起其他诸侯国的敌视和作对。为此,他当晚还委派祭足去周联军大营慰问负伤的周桓王,同时问候桓王的左右侍从,借此缓和双方间的尖锐矛盾。周桓王方面刚遭惨败,自知再无力与郑国一战,见郑庄公主动示好,正合心意,也就接受了现实。

(黄朴民 《中国军事通史第二卷——春秋军事史》 p 164)

就“鱼丽”的含义,我原来没有想清楚,更没有说明白,现在表述我现在的想法如下:

我觉得“鱼”是指战车,“丽”是一个跟着一个,是从“丽”的附着、连接的意义而来,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楔形,一乘战车突前,两翼战车逐次跟进,徒兵落后。

如果“鱼”是指战车兼指徒兵,则是黄先生的观点了,一条大鱼带着一群小鱼。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