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超越罗素和波普尔的争论---证伪性和证实性的统一 -- 思想的行者
送花成功。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不好意思啊,我送你花,自己得更多。那就宝推一下来平衡一下,但是我还不能宝推,
先来抄一段书:
这就是那个“观察-归纳-证实”认知模式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最权威的解释。可以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证主义,在这个方面没有根本差别,是一脉相承的。而事实上,这必然是任何认识论的最核心和最底层的要素,哪怕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不过观察的对象不同而已)。就是说,人类的认识,必然以“观察-归纳-证实”为最基础核心。
我这里特别提出,在以前,这恐怕还是更多的哲学意味的,但到今天,在脑科学正在快速深入的时候,“观察-归纳-证实”这个核心,其实已经和对于脑结构脑活动脑算法非常密切联系了。我们在西西河有一个专门的讨论:链接出处 欢迎去那边参加。
即使是“问题-猜想-反驳”的“试错机制”,事实上,也必然基于“观察-归纳-证实”这个核心。我想,这是无可置疑,无需辩驳的,非常自明的了。因此,把证伪神化,把它当成了人类认知的一切原则:“你的观点可证伪吗?”,是小朋友的无知无畏表现。不客气讲,在不合适的场合下问这样的问题,就充分表明这问问题的人的确是认知上的小朋友,幼稚且无知。不过,题外话,有很多时候,其实幼稚和无知是好事情,小朋友就更是好事情。青春能再得?
因此,问题的关键和核心并不在于“观察-归纳-证实”是否正确,而是在于什么时候采用什么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就是“获取知识方法论”。在我们那个讨论里面,我转引了一个人的帖子,他说出了他的关于知识的分类方法。或许对你也有所用。
因此,接下来,更应该讨论的是这个“问题-猜想-反驳”的波普尔科学范式的最适用范围,而不应该将之神化。我这里仅提出一个想法,恐怕很多现在用的方法,特别是统计试错证伪的方法,并不是最好最合适的获取知识的方法。
这就牵涉到科学范式的问题了。我也仅有能力提出一个空洞的口号,那就是,科学应该容许更多的研究范式,开发更多的科学范式。还有一个更加空想玄想的东西,那就是,其实科学范式,最终是对应于人脑中的那些图样识别器的。如果这样看,那么中医的事情,恐怕就有可能可以往下面深入了。
但是,我还是相信:
如果真的有很多理性的力量来对中医的神秘做认真而翔实的记录,就是说,我们以后读这些记录,绝不会怀疑这些记录的真实性和歧义性。善莫大焉,善莫大焉。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3
🙂超越罗素和波普尔的争论---证伪性和证实性的统一 3 思想的行者 字3759 2013-06-14 09:28:59
🙂很有意思的讨论,应该扩展为“获取知识方法论”
🙂作为一个刚刚复原的强迫症患者大概不太适合于讨论大脑 思想的行者 字277 2013-06-15 11: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