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茗谈(125)再说“航空军”:强-6丙 -- 本嘉明

共:💬102 🌺361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跟我儿子看的书,基本没有交集

因为看到很多新移民孩子不爱阅读,我所做的就是在他小学时坚持每星期都带他去图书馆,好在我们家离多伦多比较好的一座图书馆挺近。他把图书馆里少儿部自己喜欢看的玄幻小说都看完后,就不再去了(实在讲,图书馆的书,版本也太老),我也不再过问,但他已经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后来又把英语阅读辅导强化了一下。

他们一代人的思想养分,都是从我们意料之外的地方获得的,所以我不推荐书给他。

这次(相当稀有地)推荐2本书给他,主要是因为这本<大数据>。“大数据”技术体系和“大数据”哲学,是巨型怪兽公司(如GOOGLE)和超大型帝国的中央政府(如中美)的最爱,只有这些巨兽才有窥探全体国民和全人类的一切鸡毛蒜皮的旺盛喜好,和从巨量分析中获得巨大利益(并向公众保密,只供精英小圈子利用)的能力。这些怪兽已经在领引社会潮流,这是我们小老百姓无法阻挡的,是儿子他们未来一代人的生活现实,所以他应该学会理解。

但出乎意外的是,他只看了开始几章,对这种令人激动的社会变化,不但不膜拜,还大不以为然。他认为过去的科研探索方法(观测现象,逻辑推理,形成理论,试验证实)更好,比“大数据”鼓吹的“只看相关性,不问为什么”更适合人类。因为前一种科研方法,不需要额外帮助,只要人活得下去,就能在生存之余,靠个体的持续思考,累积传承智慧。而“大数据”依赖巨量的设备/电能和大群“数码奴隶”,其力量笼罩整个社会,一旦崩溃,失去“水晶球”的总统们已经不会像一个普通人那样“正常思考”了,却还拥有折腾我们的权力,那我们怎么办?

其实早有很多人怀疑,“只问现象不问原因”的“大数据”哲学是反智的“类神学”,助长迷信,普通百姓在心理上和生活上被迫依赖于无比神秘无所不在的“预言机器”,成为被圈养的羊群,这是小说<1984>的现实版。我推荐这本书,就是因为受到书里对“大数据”正面鼓吹的感染,但一个中学生,潜意识里抵制/警惕这种疑似“泯灭理性”的社会改造运动,我在意外之余,感到一个原因,是我们两个人所受基础人文教育的地点和时间不同。欧美文化圈里,只有美国在官商两方面,是“大数据”哲学的鼓吹者,欧洲中小国家的反应就不太积极,因为对于小国寡民平和社区来说,监视全民(甚至全世界)的性价比不高。而儒家文化圈里,无论大国小国(小如新加坡),对这套“终极版总体战特务系统”却都上瘾。

对于美国这样的大国,兄弟连眼里最可靠的是钱不是人,政府既然拥有天文数字的钱,可以建立笼罩所有国民的监视系统,多么美好啊。出100个斯诺登怕什么,凭这能打倒美国政F委(NSA)那才怪了。

儿子的态度,使我认识到这本<大数据>是有点问题的,赤裸裸的“监视有理”将来可能会行不通的。希望有更多看过这本书的河友,来参加讨论。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孩子们没有那么不堪,他们能打点好属于他们的时代。我们这些老梆子也好,那些巨兽也好,就像桌上的灰尘------他们懒得扫你,不代表你就能得瑟。

通宝推:海峰,阿蒙2008,联储主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