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左传》中的成语15 -- 桥上

共:💬44 🌺19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中的成语15附:子产为政14

《昭十七年经》:

冬,有星孛于大辰。((p 1383)(10170005))(111)

《昭十七年传》:

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汉。申须曰:“彗所以除旧布新也。天事恒象,今除于火,火出必布焉,诸侯其有火災乎!”梓慎曰:“往年吾见之,是其徵也。火出而见,今兹火而章,必火入而伏,其居火也久矣,其与不然乎?火出,于夏为三月,于商为四月,于周为五月。夏数得天,若火作,其四国当之,在宋、卫、陈、郑乎!宋,大辰之虚也;陈,大皞之虚也;郑,祝融之虚也,皆火房也。星孛及汉,汉,水祥也。卫,颛顼之虚也,故为帝丘,其星为大水,水,火之牡也。其以丙子若壬午作乎!水火所以合也。若火入而伏,必以壬午,不过其见之月。”((p 1390)(10170501))(111)

我的粗译:

下年冬天,有颗彗星在“大辰”那里光芒大盛,一直向西延伸到银河。

我们鲁国的大夫申须说:“彗所以除旧布新也。天事恒象,今除于火,火出必布焉,诸侯其有火災乎!”他是说:扫帚星本来就是除旧布新的。天象经常会反映出地上的大事,现在扫帚星扫没了“火”,等“火”再出现一定会到处蔓延,恐怕诸侯会有火灾了!

而我们鲁国的另一位大夫梓慎则说:

去年我就见过这个扫帚星,已经有征兆了。那时这个扫帚星是在“火”刚出来的时候显现的。今年这个扫帚星又在“火”出来以后光芒大盛,那它就一定会在“火”消失以后隐没。这个扫帚星总是和“火”在一起,不是吗?“火”的出现,按夏代的历法是在三月,按商代的历法是在四月,按周代的历法是在五月,夏代的历法更合于天时。

如果要发生火灾,会有四国摊上,应该是宋、卫、陈、郑吧!宋国处于大辰之虚,陈国处于大皞之虚,郑国处于祝融之虚,都是“火”的居处之地。扫帚星光芒大盛于银河,银河代表水的征兆。而卫国处于颛顼之虚,所以叫帝丘,对应的星宿是“大水”,水,是火的丈夫。所以火灾应该发生在丙子或者壬午那些天吧!那是水火交合的日子。如果“火”隐没以后火灾就减少,那就该是在壬午,是在“火”出现的同一个月的壬午。

一些补充:

此年是公元前五二五年,因此这颗巨大的彗星不是哈雷彗星,但不知是哪颗彗星。

当时是要以一、二、三月为春,四、五、六月为夏,七、八、九月为秋,十、十一、十二月为冬,所以定哪个月为元月要考虑天时。现在我们的阴历也沿用传统采用夏历。

杨伯峻先生于此注曰:“大辰即心宿二,又名大火。”

杜预《注》:“丙午,火;壬子,水。水火合而相薄,水少而火多,故水不胜火。”

这段《左传》中的“火”既指天上的大火星(心宿二),也指五行之火,还指现实生活中的火,一辞多义,互相纠缠,便于附会,而附会可不是我们的好传统。

下面是丙子到壬午的干支排序,二者之间隔着五天:

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

杜预《注》:“卫星营室。营室,水也。”所以所谓“大水”即“营室”即“室宿”,下面是一些“室宿”的图片(截自网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图右上角为室宿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图为室宿(在右)、壁宿(在左)及周围,可以和下面的图对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图截自王力先生《古代汉语》初版所附天文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昭十七年传》:

郑-裨灶言于子产曰:“宋、卫、陈、郑将同日火。若我用瓘斝玉瓒,郑必不火。”子产弗与。((p 1391)(10170502))(111)

我的粗译:

于是郑国的裨灶就对子产说:“宋、卫、陈、郑将同日火。若我用瓘斝玉瓒,郑必不火。”他是说:宋、卫、陈、郑四国将同一天发生火灾,要是能让我使用瓘斝玉瓒,那郑国就一定不会发生火灾。但子产不给他。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瓘斝玉瓒”曰:

瓒,杓也。玉瓒即圭瓒。《尚书文侯之命》“圭瓒”《传》云:“以圭为杓柄,谓之圭瓒。”孔《疏》引郑云:“圭瓒之状,以圭为柄,黄金为勺,青金为外,朱中央。”王国维《观堂集林说斝》云:“斝,古人不独以为饮器,又以为灌尊。《周礼司尊彝》‘秋尝冬烝,祼用斝彝黄彝’。余见日本-住友男爵家所藏一斝,其器至大,殆与壶尊之大者所受同,盖即古之灌尊。则斝彝者,其器即以斝为之。《明堂位》‘灌尊,夏后氏以鸡夷,殷以斝,周以黄目’。《左氏》昭十七年《传》‘若我用瓘斝玉瓒’,案瓘当作灌,灌斝即灌尊。斝所以盛鬯,瓒所用以灌也。”

下面是斝和瓒的图片(截自网上):

商册方斝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徒”斝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新干铜瓒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玉羊首勺(古玉研究院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所谓北斗七星,应该就是“瓒”这种器物的拟形,下面是北斗七星的图片(截自网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昭十八年经》:

夏五月壬午,宋、卫、陈、郑災。((p 1393)(10180002))(111)

《昭十八年传》:

夏五月,火始昏见。丙子,风。梓慎曰:“是谓融风,火之始也;七日,其火作乎!”戊寅,风甚。壬午,大甚。宋、卫、陈、郑皆火。梓慎登大庭氏之库以望之,曰:“宋、卫、陈、郑也。”数日皆来告火。((p 1394)(10180301))(024、109、111)

我的粗译:

再下一年,到了夏五月,开始在黄昏时能看见“火”。又到丙子那天(杨注:丙子,七日。),起风了。于是我们鲁国的梓慎就提出来说:“是谓融风,火之始也;七日,其火作乎!”他是说:这叫做融风,是“火”的引子;只要七天,这“火”就会发起来吧。

到戊寅那天(杨注:戊寅,九日。),风刮得特别大。到壬午那天(当为十三日),宋、卫、陈、郑四国都着了火。梓慎登上大庭氏之库望气,然后说:“宋、卫、陈、郑也。”他是说:着火的是宋、卫、陈、郑四国。果然,没几天这四国都来“告”,说他们那里发生了火灾。

一些补充:

下面再贴一遍丙子到壬午的干支排序,二者加上中间的五天一共七天:

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

下面是鲁国以及宋、卫、陈、郑四国位置在天地图地形图上的标注,图中可见,四国中最近的直线距离离鲁国也有二百公里,甭管梓慎登多高,其实是看不见这四国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昭十八年传》:

裨灶曰:“不用吾言,郑又将火。”郑人请用之,子产不可。子大叔曰:“宝以保民也,若有火,国几亡。可以救亡,子何爱焉?”子产曰:“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岂不或信?”遂不与。亦不复火。((p 1395)(10180302))(111)

我的粗译:

(郑国果然发生了火灾。)裨灶又向子产讨要瓘斝玉瓒,宣称:“不用吾言,郑又将火。”他是说:要是不听我的话,郑国还会发生火灾。但子产坚持不给。

子产的副手子大叔劝子产说:“宝以保民也,若有火,国几亡。可以救亡,子何爱焉?”这是说:“宝”就是用来保护“民”的,要在发生火灾,我们的“国”就会濒于灭亡了,现在用这个“宝”就可以挽救我们的“国”,大人有什么好吝惜的?

可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岂不或信?”子产的意思是说,上天离我们很远,上天的意思我们搞不清楚,能搞明白的只有人间的道理。可那个“灶”就能知道上天的意思吗?他不过是什么事都要插一脚,总会赶上一件事被他说中罢了。

《昭十八年传》:

郑之未災也,里析告子产曰:“将有大祥,民震动,国几亡。吾身泯焉,弗良及也。国迁,其可乎?”子产曰:“虽可,吾不足以定迁矣。”及火,里析死矣,未葬,子产使舆三十人迁其柩。((p 1395)(10180303))(111)

我的粗译:

在郑国发生火灾之前,郑国的大夫里析就告诉子产:“将有大祥,民震动,国几亡。吾身泯焉,弗良及也。国迁,其可乎?”他是说:将会发生大灾难,“民”心浮动,“国”濒临灭亡。我到那时已经死了,赶不上。是不是我们应该把国都迁走,不知可行吗?

子产说:“虽可,吾不足以定迁矣。”这是说:虽然可行,但我的威信不足以实行迁都这样的大事。

到火灾发生时,里析已经死了,还没下葬,子产专门派了三十个舆人把里析的棺木抬走。

一些补充:

子产和里析都看到了郑国所处的极为不利的地缘条件,但也都无可奈何,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使他们无法像当年郑桓公那样再打出一片新天地。郑桓公事见于《国语郑语》,我有粗略的翻译在:《春秋左传注读后 补充与修正 西宫之乱12》《春秋左传注读后 补充与修正 西宫之乱1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