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左传》中的成语16 -- 桥上

共:💬22 🌺7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中的成语16附:叔向无子2

《昭三年传》:

既成昏,晏子受礼,叔向从之宴,相与语。叔向曰:“齐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齐旧四量,豆、區、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山木如市,弗加于山;鱼、盐、蜃、蛤,弗加于海。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国之诸市,屦(jù)贱踊(yǒng)贵。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辟之?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齐矣。”叔向曰:“然。虽吾公室,今亦季世也。戎马不驾,卿无军行,公乘(shèng)无人,卒列无长。庶民罢敝,而宫室滋侈。道殣相望,而女富溢尤。民闻公命,如逃寇雠。栾、郤、胥、原、狐、续、庆、伯降在皂隶,政在家门,民无所依。君日不悛,以乐慆忧。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谗鼎之铭》曰:‘昧旦丕显,后世犹怠。’况日不悛,其能久乎?”晏子曰:“子将若何?”叔向曰:“晋之公族尽矣。肸闻之,公室将卑,其宗族枝叶先落,则公室从之。肸之宗十一族,唯羊舌氏在而已。肸又无子,公室无度,幸而得死,岂其获祀?”((p 1234)(10030302))(102、114)

我的粗译:

这是我们的昭公三年(公元前五三九年,晋平公十九年,齐景公九年),晋平公来自齐国的爱妾少齐去世,晋平公很悲伤,于是齐国提出从齐国的公主里再选一位给晋平公作继室,派晏婴(晏子)来晋国敲定此事,定婚仪式完成后,晋国按礼设宴招待晏婴,叔向参加了宴会,和晏婴交谈。交谈中,叔向问:“齐其何如?(齐国现在怎么样啊?)”晏婴回答说:

现在已经是末世了,我说不好齐国会不会被陈家取代。反正主上根本不照顾那些“民”,都放弃给了陈家。

我们齐国过去有四种量器,豆、區、釜、钟。四升为豆,以上也是每级四个,一直到釜。十釜为一钟。而陈氏则把前三种量器都增加了一个数,钟就变大了。陈家用自家的量器借出粮食,却用公家的量器回收。他们在山上砍了木材放到市场上,但只收山中的价格;他们在海上采来了鱼、盐、蜃、蛤放到市场上,但只收海边的价格。

“民”尽力所得,三分之二交给了公家,用于自己衣食的只有三分之一。公家仓库中的粮食已经生了虫,其他物资也已经朽坏,但国中的“三老”却吃不饱穿不暖。国中的诸市上,鞋很便宜但“踊”却很贵。

民人如果有痛苦,需要有人安抚,要是能爱之如父母,民人自然会归之如流水。能这样做的人,就算不想得到“民”的拥护,能躲得开吗?箕伯、直柄、虞遂、伯戏这些陈氏家的祖先已经辅佐着胡公和大姬来到齐国了。

叔向也说:

是啊,就是我们这里的公室,也已经是末世了。主上的指挥车没有合适的驾马,“卿”已经没有可以统领的属于公室的“军”或者“行”,主上直属部队的员额不足,公室部队的“卒”和“列”都没有适当的官长。同时,庶民的生活困难,劳役繁多,主上的宫室却越修越大。道路上隔不远就有饿死的人,主上宠爱的女子她们家却成了最富的家族。“民”听到主上的命令马上逃开,就像有仇人在追他们。栾、郤、胥、原、狐、续、庆、伯这些姬姓家族的人,不是在当“皂”就是当了“隶”。执政权全归了各大家族,“民”没有公室可以依靠。主上还不知悔改,以玩乐掩盖忧患。公室的衰亡,已经要不了几天了。《谗鼎之铭》上说:“昧旦丕显,后世犹怠。”何况现在主上还不知悔改,怎么能保持家族的长久呢?

晏婴问:“子将若何?(大人准备怎么办呢?)”叔向回答说:“晋国的公族已经全都衰亡了。“肸”(叔向自称名)的同宗原来有十一个家族,现在只有我羊舌氏还在而已。“肸”的儿子没出息(狼子野心),公室又不靠谱,我如果能善终就很幸运了,还指望能有后人祭祀我吗?”

一些补充:

这里叔向公然以“公族”自居,恐怕也是忘记了前面季札建议的“当思自免于难”。

而且,叔向所在的羊舌家并不比时任中军元帅韩起所在的韩家和晋国公室的关系亲近多少,韩家的始祖是曲沃桓叔的儿子,羊舌家的始祖是曲沃桓叔孙子曲沃武公(晋武公)的儿子,近两代而已,都已经出了五服(曲沃桓叔——曲沃庄伯——晋武公——晋献公——晋文公——晋襄公——公子捷——、孙谈——晋悼公——晋平公;曲沃桓叔——韩万——赇伯——韩简——子舆——韩厥——韩起;晋武公——伯侨——公孙某——羊舌突——羊舌职——羊舌肸)。

杨伯峻先生注“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曰:

杜《注》:“登,加也。加一谓加旧量之一也。以五升为豆,五豆为區,五區为釜。则區二豆,釜八斗,钟八斛。”《读左传》云:“《管子轻重丁篇》云:‘今齐西之粟釜百泉(钱),则鏂二十也;齐东之粟釜十泉,则鏂二泉也。’尹知章云:‘五鏂为釜。’鏂与區同。据《管子》五區为釜,与《传》文陈氏登一之说正合,此又足证明《管子书》晚出。”(《管子轻重》诸篇皆战国甚至西汉作,其证甚多,不仅此一例。)《积微居金文说余说子禾子釜再跋》有陈介祺所藏齐量器实测数。

《中国古代度量衡器》:“1857年山东胶县灵山卫出土了3件齐国(战国田齐)量器,即子禾子铜釜、陈纯铜釜、左关铜鉌。铜釜铭文严格规定了量器的管理制度以及违反者所受的处罚,与两件右里铜量相佐证,可推知齐国容量单位1升约合205.8毫升,1釜合20580毫升。”

央视有一个关于战国齐国量器的 视频,介绍的比较详细,您若感兴趣可以看看。

《考工记》中关于齐国(春秋姜齐)官方量器“栗氏量”有如下记述:“栗氏为量,改煎金锡则不耗,不耗然后权之,权之然后准之,准之然后量之,量之以为鬴(fǔ,釜),深尺,内方尺而圜其外,其实一鬴。其臀一寸,其实一豆。其耳三寸,其实一升。重一钧。其声中黄钟之宫。概而不税。其铭曰:‘时文思索,允臻其极,嘉量既成,以观四国,永启厥后,兹器维则’。”

下面是依据“栗氏量”制造的“新莽铜嘉量”(右侧是铭文拓片)的图片,这里的铭文为:“黄帝初祖,德沛于虞。虞帝始祖,德沛于新。岁在大梁,龙集戊辰。戊辰直定,天命有民。据土德受,正号既真。改正建丑,长寿隆崇。同律度量衡,稽当前人。龙在己巳,岁次实沈。初班天下,万国永遵。子子孙孙,享传亿年。”图片截自网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杨伯峻先生注“三老”曰:

三老旧有三解,杜《注》云:“三老谓上寿、中寿、下寿,皆八十以上,不见养遇。”孔《疏》引服虔云:“三老者,工老、商老、农老。”以上二说皆不足信。《礼记乐记》云:“食三老五更于大学。”《文王世子》云:“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郑《注》:“三老五更各一人,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天子以父兄养之,示天下之孝悌也。”诸侯亦养三老,即此三老之义。惠栋《补注》以三老即三寿,引晋姜鼎铭“保其孙子,三寿是利”,《鲁颂》“三寿作朋”为证。但三寿,宗周钟作“参寿”,犹高寿,郭沫若谓以参星之高比寿,后人更转变为山寿。因之不取。

杨伯峻先生注“屦贱踊贵”曰:“屦,麻或革所制之鞋。踊,脚被断者所用,一说为假足,一说为挟持之杖。此言被刑者之多。”

杨伯峻先生注“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曰:

《释文》引贾逵云:“燠,厚也。”休,赐也,见杨树达先生《积微居金文说》。此谓陈氏于民人之痛苦,因厚赐之。杜《注》“燠休,痛念之声。”服虔谓“燠休,痛其痛而念之,若今时小儿痛,父母以口就之曰噢休,代其痛也。”皆不确。

杨伯峻先生注“箕伯、直柄、虞遂、伯戏”曰:

杜《注》:“四人皆舜后,陈氏之先。”遂见八年《传》,余人无可考。

杨伯峻先生注《昭八年传》“舜重之以明德,寘德于遂”曰:

杜《注》:“遂,舜后。盖殷之兴,存舜之后而封遂。言舜德乃至于遂。”遂亦见三年《传》,曰虞遂。((p 1305)(10080603))

杨伯峻先生注“栾、郤、胥、原、狐、续、庆、伯降在皂隶”曰:“此八氏之先,栾枝、郤缺、胥臣、先轸、狐偃五氏皆卿,续简伯、庆郑、伯宗皆大夫。本皆姬姓,王符《潜夫论志氏姓》曾略及之。”

杨伯峻先生注“《谗鼎之铭》”曰:

杨树达先生《读左传》云:“《说文》云:‘鬵,大鬴也。一曰鼎大上小下若甑曰鬵。读若岑。’谗鼎盖即鬵鼎,鬵、谗音近通假耳。”谗鼎本是鲁所有,《韩非子说林上》谓齐伐鲁,索谗鼎云云,《吕氏春秋审己篇》、《新序节士篇》皆作岑鼎,不知是此鼎否。然鲁之谗鼎早已在齐,叔向未必能暗诵其铭文,此或晋之鬵鼎铭也。

杨伯峻先生注“昧旦丕显,后世犹怠”曰:“昧旦,欲明未明之时。言凌晨即起,可以大显赫,而后世犹懈怠不为。”

“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qí ài zhī rú fù mǔ,guī zhī rú liú shuǐ)和“民闻公命,如逃寇雠”(mín wén gōng mìng,rú táo kòu chóu)据我的印象也是古代的某种成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