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左传》中的成语16 -- 桥上
《昭七年传》:
单献公弃亲用羁。冬十月辛酉,襄、顷之族杀献公而立成公。((p 1296)(10071301))(114)
《昭十一年传》:
单子会韩宣子于戚,视下,言徐。叔向曰:“单子其将死乎!朝有著定,会有表;衣有禬,带有结。会朝之言必闻于表著之位,所以昭事序也;视不过结禬之中,所以道容貌也。言以命之,容貌以明之,失则有阙。今单子为王官伯,而命事于会,视不登带,言不过步,貌不道容,而言不昭矣。不道,不共;不昭,不从。无守气矣。”((p 1325)(10110601))(114)
十二月,单成公卒。((p 1327)(10110901))(114)
我的粗译:
在我们的昭公七年(公元前五三五年,晋平公二十三年,楚灵王六年)那会儿,当时周王室的重臣单献公不重用自己的亲族却任用外来的人,结果到冬天,十月辛酉那天(杨注:辛酉,二十日。),他高祖单襄公和他祖父单顷公其他儿子的家族就杀掉单献公,拥立了他弟弟成公。
四年以后,昭公十一年(公元前五三一年,晋昭公元年,楚灵王十年),单子(单成公)代表周天子在“戚”那里会见韩宣子(韩起),可他总是低着眼睛,说话也很慢。于是随从韩起的叔向就指出:
单子恐怕快要去世了。大臣在朝廷上都有明确的排位,会盟时也会在各家参会使臣的位置上设立标帜。而礼服上都有“禬”(衣衿当胸交会之处),衣带上都有“结”。会朝时讲话,必须要让所有有确定排位的人或者有标帜的参会者都能听到,这样才能让大家都明白事情将要怎么办。而且主持会朝的人视线必须要高于“结”低于“禬”,这样才能表现出应有的表情和姿态。讲话是表达意向,表情和姿态则是加强这个意向,如果不能完美地把意向表现出来,就不能完美地达到目的。这次单子作为天王的代表,是要在会盟之时发布天王的指示的。结果他视线低到衣带以下,走路迈不开步,表情体现不出应有的威严,讲话也听不清楚。要是体现不出威严,就无法让人敬畏;要是传达不清楚意向,就无法让人服从。这样,也就无法保持自身的“气”了。
这年十二月,单成公就去世了。
一些补充:
单家从单襄公的睿智明察到现在单成公的颟顸糊涂也就三代人,叔向可能是见过单襄公的,至少单襄公是在他成年以后才去世的。
下面是一件古代服装的图像(截自网上),从中可以找到“结”与“禬”分别所在的位置(胸口和腰):
————————————————————
《昭八年传》:
八年春,石言于晋-魏榆。晋侯问于师旷曰:“石何故言?”对曰:“石不能言,或馮(píng)焉。不然,民听滥也。抑臣又闻之曰:‘作事不时,怨讟(dú)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宫室崇侈(chǐ),民力彫尽,怨讟并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于是晋侯方筑虒(sī)祁之宫,叔向曰:“子野之言君子哉!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僭(tiě)而无徵,故怨咎及之。《诗》曰‘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唯躬是瘁。哿(gě)矣能言,巧言如流,俾(bǐ)躬处休’,其是之谓乎!是宫也成,诸侯必叛,君必有咎,夫子知之矣。”((p 1300)(10080101))(118、114)
我的粗译:
(我们的昭公)八年春,在晋国的魏榆有一个石头居然说了话,晋平公就问师旷说:“石何故言?”师旷回答说:
石不能言,是有什么东西附在它上面,它才说了话,要不是这样,“民”听到的东西不就太多了吗。而且臣下还听说:“作事不时,怨讟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意思是如果集合大量的“民”发动战争行动或劳役,却耽误了农时,“民”心怨愤,就会有原来不能说话的东西发声。
现在我们这里宫殿修得又高大又宽敞,“民”的力量已经被用尽了,已经无法保障他们的生存,怨愤之心溢于言表,在这样的情况下,石言,不亦宜乎?
当时晋侯(晋平公)正在建筑虒祁之宫。叔向评论说:
子野(师旷)说的是“君子”才说得出的话。“君子”的话,就应该信而有徵(征),这样才不会给自身招来怨恨。而“小人”-的话,那就是僭而无徵(当时僭是信的反义词),所以经常招来麻烦。《诗》里说“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唯躬是瘁。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说的就是现在这种情境吧!虒祁那座宫殿要是盖成了,各家诸侯一定会背叛我们,主上也会遇到灾祸,这位大人已经预见到了。
一些补充:
叔向所引的那段诗出自《小雅雨无正》,是该诗的第五章,高亨先生注“匪舌是出”曰:“出,当读为拙。”注“维躬是瘁”曰:“躬,自身。此句言:只是自身会受毁损。”注“哿矣能言”曰:“哿(kě可ɡě),嘉,乐。此句指会讲话的人真快乐。”注“俾躬处休”曰:“休,吉庆,福禄。此句言使自己享有高官厚禄。”(《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284)《小雅节南山之什雨无正》)
“魏榆”(杨注:杜《注》:“魏榆,晋地。”战国时属赵,《史记秦纪》,庄襄王三年攻赵-榆次,即此魏榆,在今山西-榆次市西北。),但有指出魏榆当为雍榆——《榆次县志》:周春秋石言于晋魏榆,注家未尝明指为在此地。考晋有雝榆,亦曰魏榆,杜征南云朝歌东有雝榆城,石言当在其处。若六卿分晋时,榆地为魏,有因名魏榆,则非即春秋所纪之魏榆,盖在今辽州榆社县。则“魏榆”推测位置为:东经114.45,北纬35.63(浚县瓮城村遗址)。
“虒祁之宫”(杨注:虒音斯。《水经汾水注》云:“汾水西逕虒祁宫北,横水有故梁截汾水中,凡有三十柱,柱径五尺,裁与水平,盖晋平公之故梁也。物在水,故能持久而不败也。”又《浍水注》云:“又西南过虒祁宫南,其宫也背汾面浍,西则两川之交会也。”则当在今侯马市附近。《韩非子十过篇》谓“晋平公觞之于施夷之台”,卢文弨谓施夷之台似即《左传》虒祁之宫。王先慎云:“《御览》引作虒祁之台。”),推测位置为:东经111.23,北纬35.60(新田西)。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百度之后,叔向说得还是对的 6 胡一刀 字1379 2014-10-25 10:29:51
🙂楚平王当时是蔡公 1 青色水 字248 2014-10-26 06:49:37
🙂《左传》中的成语16附:叔向无子5 4 桥上 字6114 2014-10-24 04:49:50
🙂《左传》中的成语16附:叔向无子4
🙂《左传》中的成语16附:叔向无子3 5 桥上 字6821 2014-10-22 05:56:42
🙂《左传》中的成语16附:叔向无子2 3 桥上 字7423 2014-10-21 05:31:57
🙂能不能顺便问一下,左传的左字是什么意思? 1 完颜陈和尚 字0 2014-10-20 08:59:00
🙂花!说说我的猜测: 4 桥上 字358 2014-10-20 10: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