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那些被遗忘或扭曲的三国人物 -- 就一南瓜

共:💬348 🌺4404 🌵2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不拘一格降人才,犹记和洽说中庸

“我反对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这句源自伏尔泰自然法学说的关于“言论自由”的宣言曾经影响了几代人,这句话出自二十世纪初,而离现在近二千年的三国时期已经有人身体力行了。

这人叫和洽,字阳士,汝南人。

和洽是个个性很鲜明的人。乡里举孝廉,不就;大将军何进征辟天下英才,荀攸、郑泰、华歆等人纷纷应征,他依然不就;袁绍冀州独大,征辟他时,他干脆带着全族的人投奔荆州刘表;刘表待之以上宾,但他见刘表昏庸,旋即迁往武陵。曹操平定荆州,征召他为丞相府掾属,从此,开始了他作为魏国言官的一生。

当时,崔琰、毛玠先后任丞相府东曹掾,负责二千石以上官员的考核评定以及人才选拔工作,两人都以忠诚清廉闻名于世,选拔考核人才都把注重节俭作为标准。这两人素来刚正严格,一时间,官吏们都以节俭为风。

这时候,和洽提出了反对意见:国家公器能产生效率,在于将合适的人才分配到合适的位置上,而不能仅仅以节俭作为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崇尚节俭,作为严格要求自己的个人修养是可以的,但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则过分了。现在的官员穿了件新衣服,服饰整洁,乘坐好一点的马车,便被认为是不廉洁。所以,很多官员故意弄脏自己的衣服,不修边幅,将车马都藏起来不用,还有的干脆提着饭盒来上班。建立制度、移风易俗,贵在张弛有道,这样才可以延续下去。古代推行教化,主要是做到了人情通达,凡偏激过分之举,都会让社会虚伪之风盛行。

和洽提出反对意见并不是从自身出发,他也是个甘于清贫的人,后来还需要变卖房子田地来维持生计。

大概是高层人士认为当时要刹住奢华之风,矫枉必须过正,对于和洽的建议未做回应。和洽反对毛玠等人的做法,态度是很鲜明的。

魏国建立之后,崔琰自杀身死,有人告发毛玠诽谤曹操。曹操非常愤怒,召集大臣们议事。和洽进言道:毛玠做人做事都有自己一贯的准则,按道理说,他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所以应该重新核查这件事。

曹操以需要重视别人的谏言为由,拒绝了和洽的建议。

和洽并没放弃,继续谏言道:如果毛玠真的说过那些话,是不遵守为臣之道,罪过极大,我不会违背原则替他辩护。但是,毛玠刚正耿直,嫉恶如仇,这么多年深得恩宠,一直位显权重,得罪了很多人。所以,应该让告发的人和毛玠对质,由法官审理,分清是非曲直。

曹操回答:我之所以不让继续核查,是为了保全两方面的人。

和洽依然据理力争:如果毛玠真有诽谤之意,应该处以极刑;如果他没说过,那么应该追究告发的人污蔑大臣迷惑主上的罪行。

曹操还是没有听进和洽的谏言,以战事正急为由推脱之。(毛玠之事见拙作:峣峣者易缺)。

党同伐异这种现象在中国历朝历代官僚体制中一直是客观的存在,但如毛玠这样君子不党的确也不少,当他遇到危难时,能得到公开反对他“任人为俭”政策的和洽的救援,也说明了和洽的正直正义。

和洽先后担任过侍中、郎中令、光禄勋,干的都是值守宫殿的活,史料上记载他出谋划策的时候很少,多是建言,但也有例外。

曹操打败张鲁取了汉中,和洽提出应该及时撤出军队迁移百姓,这样可以减少驻军防守的费用,曹操没有听从,到后来无法维持了,才开始撤军移民。

再后来,曹叡继位,散骑常侍高隆堂大概是董仲舒的信徒,相信天人感应之类的学说,上疏说最近气候异常,乃是官吏们没有恪尽职守所致。曹叡比他老子强多了,很快下了罪己诏,征求大臣们对自己的意见。和洽上书认为,民以食为天,现在从事农耕的人太少,劳役很重,这大概是气候异常的原因。太祖曹操时候,倡导节俭,注重休养生息,将人力物力资源都用到军备上面。平素加强战略谋划、战事推演,积极训练士兵,所谓谋定而后动便是如此。

《三国志和洽传》很短,主要是详细记叙了他与曹操对毛玠一事的争议。之所以专门为和洽写了这篇,一是赞赏他的人才观,二是敬佩他就事论事,不以屁股来决定脑袋的态度。

尤其是第二点,值得我们反思。

灵山

2014/11/2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