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10:伍员——日莫途远 -- 桥上

共:💬106 🌺31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人物事略10附:吴光入郢5/22

《昭十九年传》:

十九年春,楚工尹赤迁阴于下阴,令尹子瑕城郏。叔孙昭子曰:“楚不在诸侯矣,其仅自完也,以持其世而已。”((p 1401)(10190101))(091、110)

楚子之在蔡也,郹阳封人之女奔之,生大子建。及即位,使伍奢为之师,费无极为少师,无宠焉,欲谮诸王,曰:“建可室矣。”王为之聘于秦,无极与逆,劝王取之。正月,楚夫人嬴氏至自秦。((p 1401)(10190201))(110)

令尹子瑕聘于秦,拜夫人也。((p 1402)(10190602))(110)

我的粗译:

又过了两年,我们的昭公十九年(公元前五二三年,周景王二十二年,晋顷公三年,楚平王六年,吴僚四年),春天,楚国派工尹赤把阴戎向南迁到了下阴,令尹子瑕(陽匄)又在“郏”那里加筑城墙。听说这些消息,我们这里的卿叔孙昭子就判断说:“楚不在诸侯矣,其仅自完也,以持其世而已。(楚国现在已经顾不上打理其他诸侯的事了,现在这些行动都是要整顿内部,好延续他们的家族。)”

当初楚子(楚平王)到“蔡”那里的时候,郹阳封人的女儿自己跑去他的驻地,后来就生下了大子建。等他即位,就让伍奢当大子建的“师”,让费无极当“少师”,但大子建不喜欢无极。

费无极也想陷害大子建,就向“王”(楚平王)建议说:“建可室矣。(“建”可以成家了。)”于是“王”就在秦国为大子建订下了亲事。

无极参与办理迎亲事务,可他竟然劝动“王”自己娶那位秦国女子。等到这年正月,“王”新娶的楚夫人嬴氏就从秦国来到了楚国。

楚人还派了令尹子瑕(陽匄)出访秦国,拜谢秦国把女儿嫁给“王”作夫人。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楚子之在蔡也,郹阳封人之女奔之,生大子建”曰:

杜《注》:“盖为大夫时往聘蔡。”孔《疏》云:“贾逵云:‘楚子在蔡,为蔡公时也。’杜以楚子十一年为蔡公,十三年而即位,若在蔡生子,唯一二岁耳,未堪立师傅也。至今七年,未得云‘建可室矣’,故疑为大夫时聘蔡也。”郹阳,郹音決,蔡邑,亦即二十三年《传》之郹,当在今河南-新蔡县境。娶女不依礼曰奔,犹近代之姘居。

杨伯峻先生注“建可室矣”曰:

杜《注》:“室,妻也。”此作动词,犹云成家,即娶妻。

杨伯峻先生注“楚夫人嬴氏至自秦”曰:

杜《注》:“王自取之,故称‘夫人至’,为下拜夫人起。”

“楚”推测位置为:东经112.18,北纬30.42(纪南城。有遗址,长方形城,4500╳3500,1600万平方米。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晚期:楚——为郢:庄十七至庄十八,庄三十至僖二十七,文九至文十四,宣八至昭五)。

“阴”(杨注:阴地,在今河南-卢氏县东北(,详宣二年《传》“遂自阴地”《注》)。#阴地为晋南之要道,此地失守,晋都新绛,即今山西-侯马市,门户大开,故士蔑以命大夫守之。#少习山在今商县东一百八十五里,山下即武关。打通少习山,即可西胁秦国,而与秦联军,东取阴地,北渡黄河,以逼晋都。),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1.10,北纬34.10(卢氏县东北,祁村弯,据说有遗址)。

“下阴”(杨注:陰地,据杜《注》,其地甚广,自河南省-陕县至嵩县凡在黄河以南、秦岭山脉以北者皆是。此广义之陰地也。然亦有戍所,戍所亦名陰地,哀四年“蛮子-赤奔晋-陰地”,又“使谓陰地之命大夫士蔑”是也。今河南省-卢氏县东北,旧有陰地城,当是其地。此狭义之陰地也。此陰地所指之处,当是卢氏东北之陰地城。说参顾栋高《大事表》及江永《考实》。#阴谓阴地之戎。阴本周邑,见二十二年《传》并《注》。昭九年《传》有阴戎,杜《注》谓即陆浑之戎,盖属晋矣。或者其散居伊川之外者,楚犹能迁之。下阴在今湖北-光化县(今已改为(治已移)老河口市(镇))西,汉水北岸。),推测位置为:东经111.62,北纬32.52(李家寨村与三岔口间之春秋战国遗址)。

下面是《老河口 阴国故都丹阳、楚国新都“下阴”地探秘 图》,出自卧马先生(李敦彦)《发现阴楚故都“下阴”都城春秋遗址地(老河口洪山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郏”(杨注:郏今三门峡市(叶县?)西北之郏县旧治。),推测位置为:东经113.31,北纬33.92(今郏县东南)。

“蔡”——“新蔡”(杨注:蔡,国名,武王弟蔡叔度之后。此时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附近有故蔡国城。故城长一〇四九〇米,略成南北长方形。平侯迁新蔡,今河南-新蔡县。昭侯迁州来,谓之下蔡,今安徽-凤台县。一九五五年五月曾在安徽-寿县发掘蔡侯墓,并出土有蔡侯钟、蔡侯盘及吴王光鑑等遗物(三种)。此地离凤台县极近,故蔡侯葬此。《史记》有《蔡世家》。宣公二十八年入春秋。春秋后二十一年,蔡侯-齊四年灭于楚。然据程恩泽《战国策地名考》及苏时学《爻山笔话》,战国时又复建国于今湖北-巴东县、建始县一带,更至楚宣王八年时,而蔡始亡。#《汉书地理志》“汝南郡-新蔡县”,班固自注:“蔡平公自蔡徙此,後二世徙下蔡。”王先谦《补注》引钱坫云“吴迁昭侯于州来,即下蔡也。”又引吴卓信云:“平侯徙此(新蔡),事不见《经》、《传》,惟见杜氏《释例》。”传世器有蔡子匜,杨树达先生谓为蔡平公所制,详《积微居金文说》卷六。#杜《注》:“吴乘舟从淮来,过蔡而舍之。”#蔡本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后迁都新蔡,今河南-新蔡县;今则入吴,因吴师迁州来,今安徽-凤台县,亦曰下蔡。),推测位置为:东经114.99,北纬32.75(新蔡二高周围,有遗址,省保。昭十一年蔡灭,昭十三年复封于新蔡,哀元年因楚围请迁,哀二年迁于下蔡——州来)。又:如据陈伟先生,则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4.7,北纬32.6(先秦、汉晋-新蔡故城实应在北魏以后的新蔡县治以西、汝水南岸一带。——陈伟 《楚“东国”地理研究》 (p 022))。

“郹阳”——“郹”(杨注:郹阳,郹音決,蔡邑,亦即二十三年《传》之郹,当在今河南-新蔡县境。娶女不依礼曰奔,犹近代之姘居。#杜《注》:“郹,郹阳也。平王娶秦女,废太子建,故母归其家。”郹阳在今河南-新蔡县境,互见十九年《传》并《注》。),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4.9,北纬32.8(新蔡县境)。

“秦”——“雍”(杨注:《左传》秦事始见于此。《春秋经》则至僖公十五年韩原之战始见。秦为嬴姓国,周孝王封伯益之后非子为附庸,邑之秦,今甘肃省-天水市故秦城是。顾栋高《大事年表》以为今清水县。襄公讨西戎有功,平王赐以岐、丰之地,列为诸侯,徙居汧,即今陕西省-陇县南三里之汧城。文公后卜居汧、渭之间,即今眉县东北十五里之故眉城。宁公二年,即鲁隐公九年,徙平阳,故城在今眉县西四十六里。德公元年,即鲁庄公十七年,徙居雍,今凤翔县治。一九七三年于凤翔县南四里发现其宫殿遗址及遗物。献公十二年徙栎阳,故城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北五十里。孝公徙都咸阳,故城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王国维《观堂集林秦都邑考》,其说有是有非,不能尽信。《大事表》云:“文公四十四年入春秋。春秋后二百六十年,始皇并天下。”《史记》有《秦本纪》。传世古器有秦公簋、秦公钟、秦子戈、秦子矛等。《梁书刘之遴传》有秦客成侯尊。#雍,秦都。《秦本纪》云:“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郑宫”,时当鲁庄公十七年,今陕西省-凤翔县南七里有古雍城,秦德公所居大郑宫城也。),推测位置为:东经107.39,北纬34.50(雍,凤翔南古城。有遗址,不规则长方形城,3480╳3130,1000万平方米,春秋早期至战国早期)。

————————————————————

《昭十九年传》:

楚子为舟师以伐濮。费无极言于楚子曰:“晋之伯也,迩于诸夏;而楚辟陋,故弗能与争。若大城城父,而置大子焉,以通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王说,从之。故大子建居于城父。((p 1402)(10190601))(110)

楚人城州来。沈尹戌(xū)曰:“楚人必败。昔吴灭州来,子旗请伐之。王曰:‘吾未抚吾民。’今亦如之,而城州来以挑吴,能无败乎?”侍者曰:“王施舍不倦,息民五年,可谓抚之矣。”戌曰:“吾闻抚民者,节用于内,而树德于外,民乐其性,而无寇雠。今宫室无量,民人日骇,劳罢死转,忘寝与食,非抚之也。”((p 1404)(10190901))(110)

令尹子瑕言蹶由于楚子,曰:“彼何罪?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舍前之忿可也。”乃归蹶由。((p 1405)(10191101))(110)

我的粗译:

也在这一年,楚子(楚平王)为进攻“濮”组建起舟师。这时,费无极对楚子建议说:“晋之伯也,迩于诸夏;而楚辟陋,故弗能与争。若大城城父,而置大子焉,以通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晋国之所以能当上“伯”,是因为他们和那些“夏”家的诸侯离得近;而我们楚国却建在偏远荒凉的地方,这才没办法和他们争。要是我们大规模增建城父的城墙,把大子派到那里,负责与北方打交道,“王”您专心收服南方,这样我们最终就能领有天下。)”

那位“王”很高兴,接受了他的建议。所以大子建就住到了城父。

楚人又加筑州来的城墙,楚国的大夫沈尹戌就评论说:“楚人必败。昔吴灭州来,子旗请伐之。王曰:‘吾未抚吾民。’今亦如之,而城州来以挑吴,能无败乎?(我们楚人肯定会失败。当初吴国攻灭了州来,子旗(令尹蔓成然)提出要发兵进攻他们,我们的“王”就说:“我现在还没安抚好我们的‘民’。”现在情况并没发生变化,我们就加筑州来的城墙,向吴国挑衅,这能不失败吗?)”

他的侍者提出:“王施舍不倦,息民五年,可谓抚之矣。(我们的“王”不停地在施舍,又让“民”休养了五年,应该说已经安抚好了。)”

“戌”(沈尹戌)就告诉他:“吾闻抚民者,节用于内,而树德于外,民乐其性,而无寇雠。今宫室无量,民人日骇,劳罢死转,忘寝与食,非抚之也。(我听说那些把“民”安抚好了的人,都是自身节制用度,对他人则多施恩惠,“民”因此生活安乐,不会有盗匪和仇家。可现在我们“王”的宫殿数都数不过来,民人每天都惊恐不安,活着的非常劳累,死去的就随处抛弃,吃饭睡觉都不得安生,这可不是安抚好了的样子。)”

也在这一阵,令尹子瑕(陽匄)就蹶由的事向楚子(楚平王)提出了建议:“彼何罪?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舍前之忿可也。(那家伙有什么罪过?谚语有说“在家里生了气却发泄到集市上”的,就说的是我们楚国这回的做法。还是不计较以前的过结更合适。)”于是楚人把蹶由放了。

一些补充:

这里“为舟师以伐濮”可能是楚人首次在长江中游建立水军,力图控制长江中游今荆江段,因此,显然顺江而下还是以后的事。

另外,蹶由已经被扣了十四年。

杨伯峻先生注“沈尹戌”曰:

惠栋《补注》云:“沈尹戌,杜《注》:‘庄王曾孙,叶公-诸梁父也。’王符《潜夫论》曰:‘左司马戌者,庄王之曾孙;叶公-诸梁者,戌之第三弟也。’高诱《吕览注》曰:‘沈尹戌,庄王之孙,沈诸梁叶公子高之父也。’三说不同。”

杨伯峻先生注“劳罢死转”曰:

转即《孟子梁惠王下》“老弱转乎沟壑”之转,尸体抛弃也。亦作转尸,《淮南子主术训》云:“死无转尸。”死转即死而转尸也。

杨伯峻先生注“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曰:

室于怒市于色乃倒句,《战国策韩策二》云:“语曰,‘怒于室者色于市’”,即正常句。杜《注》:“言灵王怒吴子而执其弟,犹人忿于室家而作色于市人。”

“楚”推测位置为:东经112.18,北纬30.42(纪南城。有遗址,长方形城,4500╳3500,1600万平方米。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晚期:楚——为郢:庄十七至庄十八,庄三十至僖二十七,文九至文十四,宣八至昭五)。

“濮”(杨注:濮,种族名,《尚书牧誓》助武王伐纣之师有濮人,《伪孔传》谓“濮在江、汉之南”,当即此。下文“百濮离居,将各走其邑”,故孔《疏》引杜氏《释例》云:“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也。”盖濮人部族非一,散处甚广,此之百濮,当在今湖北省-石首县附近。《礼记王制》之“僰”,亦即“濮”。今云南、四川之摆夷,摆亦古“僰”“濮”之音转。说参沈钦韩《地名补注》、高士奇《地名考略》。#吴在楚之东。濮即文十六年《传》之百濮,详彼《注》。在楚之南。#杜《注》:“濮,南夷也。”详见文十六年《传》“百濮”《注》。),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2,北纬30(石首市附近)。

“晋”——“新田”推测位置为:东经111.31,北纬35.62(成六年后,新田遗址,4000万平方米,在同一区域内有6座城址。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

“城父”(杨注:楚有两城父,此所谓夷城父,取自陈。僖二十三年楚伐陈,取焦、夷。杜云:“夷一名城父”,即此。又有北城父,见十九年及哀六年《传》,详顾栋高《大事表》七之四。#春秋同名异地者多,城父亦有二,昭九年《传》之城父,本陈国-夷邑,汉于此置城父县。此城父则本属楚之邑,在今河南-宝丰县东四十里,汉以避同名故,改名父城县,今名曰父城保。段玉裁校本、王引之《述闻》、孔广林《校经录》、江永《地理考实》、沈钦韩《地名补注》皆据《汉志》、《晋志》、《水经汝水注》诸书说汉以后地理者谓此“城父”为“父城”之误倒,实难依据,况《史记楚世家》及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亦并作“城父”耶?唯顾栋高《大事表》谓楚有两城父,甚确。《史记正义》引服虔说亦作“城父”。#此乃北城父,详昭十九年《传》“大城城父”《注》,在今河南-宝丰县东,平顶山市西北。),推测位置为:东经113.2,北纬33.84(平顶山-宝丰-翟集-古城村-城父故城,北城父)。

“城父”——“许”——“夷”——“东夷”(杨注:许,姜姓国,周武王封文叔于许,故城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三十六里。鲁成十五年,许灵公迁于叶,即今河南省-叶县南稍西三十里。昭公九年,许悼公迁夷,实城父,今安徽省-亳县东南七十里之城父集。一九六二年在安徽-宿县-许村公社-芦古城孜发现许国-诸俞之器。许国君葬于许村,离城父集固不甚远。十八年迁析,实白羽,即今河南省-西峡县。定公四年,许男-斯迁容城,容城故城在今鲁山县南稍东约三十里。传世器有许子钟、许子妝簠等。“许”皆作“鄦”,与《说文》同。自文叔至庄公十一世,始见于《春秋》。战国初灭于魏。详《汉书地理志》“颍川郡-许”王先谦《补注》。#焦、夷皆陈邑。焦当今安徽省-亳县,夷在亳县东南七十里。杜《注》谓“夷一名城父”,其实城父不过夷之一邑耳。说详昭九年《传注》。#徐国本在今江苏-泗洪县南,昭三十年被吴所灭,楚迁之于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七十里。#夷,今安徽-亳县东南七十里城父故城。#楚有两城父,此所谓夷城父,取自陈。僖二十三年楚伐陈,取焦、夷。杜云:“夷一名城父”,即此。又有北城父,见十九年及哀六年《传》,详顾栋高《大事表》七之四。#城父即夷,其田盖城父境内田之一部分耳,在养东北;胡即今阜阳市,胡田在养东南。),推测位置为:东经115.98,北纬33.64(亳州-城父镇,夷-城父,昭九年迁来,昭十八年迁析)。

桥案:此“大城城父”之“城父”似还应为夷-城父,下面是大子建自城父奔宋一些相关地点天地图地形图标注,图中有两个城父,从作为楚国两个政治中心之一的角度而言,我觉得此城父还应是东面那个城父即夷-城父,而且先奔宋后奔郑也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州来”推测位置为:东经116.72,北纬32.71(凤台-城关-北古城村。昭十一年蔡灭,昭十三年蔡复封于新蔡,同年州来灭,迭属吴-楚,哀元年蔡因楚围请迁,哀二年蔡迁于下蔡——州来)。

“沈”推测位置为:东经115.24,北纬33.07(沈丘古城遗址)。

“吴”推测位置为:东经119.62,北纬31.84(葛城遗址,江苏最早西周至春秋城址。阖闾以前)。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