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10:伍员——日莫途远 -- 桥上

共:💬106 🌺31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人物事略10附:吴光入郢20/22

《定六年传》:

四月己丑,吴-大子终纍(léi)败楚舟师,获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楚国大惕,惧亡。子期又以陵师败于繁扬。令尹子西喜曰:“乃今可为矣。”于是乎迁郢于鄀,而改纪其政,以定楚国。((p 1557)(11060401))(110)

我的粗译:

再下一年,我们的定公六年(公元前五〇四年,周敬王十六年,晋定公八年,楚昭王十二年,吴阖庐十一年,秦哀公三十三年,蔡昭公十五年),四月己丑那天(杨注:己丑,十五日。),吴国的大子终纍打败了楚国的舟师,擒获了潘子臣、小惟子和另外七位大夫。楚国上下都非常紧张,害怕亡国。接着,子期率领的陵师又在“繁扬”那里打了败仗,于是令尹子西(公子申)高兴地说:“乃今可为矣。(现在可以放手干了。)”于是乎把“郢”迁到“鄀”,重新梳理治理制度,安定了楚国。

一些补充:

我猜测楚国此次迁都也是因为原来驻扎在“郢”及其周围的“民”损失惨重,使得“郢”不足以再作为政治军事中心了。

杨伯峻先生注“吴-大子终纍败楚舟师”曰:

杜《注》:“终纍,阖庐子,夫差兄。”陆广微《吴地记》云:“阖庐三子,长曰终纍。”

杨伯峻先生注“获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曰:

据杜《注》,潘子臣、小惟子为楚舟师之帅。《吕氏春秋察微篇》误以为昭二十三年鸡父之役。“小惟子”作“小帷子”。

杜《注》“陵师”云:“陵师,陆军。”

杜《注》“乃今可为矣”云:“言知惧而后可治。”

杨伯峻先生于此段末尾注云:

楚仍迁回纪南城,见《汉书地理志》。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有楚曾侯钟,吴闿生《吉金文录》载其铭文云,“唯王五十六祀徙自西阳”云云,似楚之复都纪南城在楚惠王五十六年,入战国矣。然《楚世家》云:“楚昭王灭唐。九月,归入郢。”而不载惠王迁都事。昭王仍都纪南城。《吴世家》误太子终纍为夫差,又谓获潘子臣为“取番”。

“吴”推测位置为:东经120.11,北纬31.51(阖闾城遗址,春秋晚期大城遗址,阖闾:昭二十八至定十五)。

“楚”——“郢”推测位置为:东经112.18,北纬30.42(纪南城。有遗址,长方形城,4500╳3500,1600万平方米。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晚期:楚——为郢:庄十七至庄十八,庄三十至僖二十七,文九至文十四,宣八至昭五)。

“繁阳”——“繁扬”推测位置为:东经114.99,北纬32.89(新蔡韩集镇)。《左传》中之“繁阳”或“繁扬”似均为此“繁阳”。

“楚”——“鄀”(杨注:文十五年《传》谓“获大城焉曰入之”,此盖用其义。此时鄀盖仍都商密,秦人入鄀,则取商密并入己国。鄀未亡,迁都今湖北省-宜城县东南,为楚附庸。《水经沔水》云:“沔水又迳鄀县故城南。”《注》云“古鄀子之国也,秦、楚之间自商密迁此为楚附庸,楚灭之以为邑”是也,故定六年楚令尹子西得迁郢于鄀,谓之鄢郢。#鄀,今湖北-宜城县东南九十里,据《路史国名纪》,又名北郢。),推测位置为:东经112.38,北纬31.46(下鄀,钟祥-胡集镇东罗山遗址)。

————————————————————

《定八年经》:

曹伯-露卒。((p 1562)(11080005))(110)

葬曹靖公。((p 1562)(11080011))(110)

《定九年经》:

秦伯卒。((p 1570)(11090006))(110)

冬,葬秦哀公。((p 1571)(11090007))(110)

《哀三年经》:

冬十月癸卯,秦伯卒。((p 1619)(12030008))(110)

《哀四年经》:

葬秦惠公。((p 1625)(12040003))(110)

《定十二年经》:

十有二年春,薛伯-定卒。((p 1584)(11120001))(110)

夏,葬薛襄公。((p 1584)(11120002))(110)

《定十三年经》:

薛弑其君比。((p 1588)(11130008))(110)

《哀十年经》:

薛伯-夷卒。((p 1655)(12100009))(110)

秋,葬薛惠公。((p 1655)(12100010))(110)

一些补充:

以上《春秋经》中提及的曹伯-露(曹靖公)、秦伯(秦哀公)、秦伯(秦惠公)、薛伯-定(薛襄公)、薛君比、薛伯-夷(薛惠公)都是这一段晋、楚、吴争霸涉及的诸侯,所以我猜想《左传》作者应该是在讲解这一争霸过程中使用这几条《春秋经》的,以此交代这些参与者的最终结果。

“曹”(杨注:曹,国名,姬姓,武王封其弟叔振铎于曹,都陶丘,故城当在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南七里。说见雷学淇《竹书纪年义证》卷二十四。鲁哀公八年,为宋所灭。《史记》有《曹世家》。曹本地名或国名,卜辞已见。如《殷虚书契前编》二、五“在[(東東)/口],贞”,《后编》上十五“猷伐[東東],其[栽-木]”。[(東東)/口]、[東東]皆曹字,《说文》作“[(東東)/日]”。但不知其地是否在陶丘。#曹都今山东省-定陶县,卫都楚丘,今河南省-滑县东六十余里。#杜《注》:“陶叔,司徒。”陶叔疑即曹叔振铎。雷学淇《竹书纪年义证》“曹伯-夷薨”下云:“叔之封近定陶,故《左传》又谓之陶叔”,此说是也。(亦犹战国时魏之称梁,韩之称郑。)#杜《注》:“以伯爵居甸服。”然桓二年《传》言“晋,甸侯也”,此又以晋、曹相比,而谓曹在甸服,似两“甸”字义有不同。晋甸侯之甸已详桓二年《传注》。《周礼大行人》:“邦畿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以地望言之,曹在今山东-定陶县,距周初王畿较远,与《大行人》甸服合。)。推测位置为:东经115.53,北纬35.05(马集镇-费庄北,陶丘)。

“秦”——“雍”推测位置为:东经107.39,北纬34.50(雍,凤翔南古城。有遗址,不规则长方形城,3480╳3130,1000万平方米,春秋早期至战国早期)。

“薛”——“邳”——“上邳”(杨注:薛,任姓国,杜《注》谓小国无传记,其君之世不可知。定元年《传》谓奚仲居薛;《国语晋语四》谓黄帝之子十二姓,任为其一,则薛亦黄帝之后也。雷学淇《竹书纪年义证》卷三十八曾比辑薛史事而论之。盖薛本居薛城,今山东-滕县南四十里;后迁邳,亦曰下邳,在今江苏邳县东北;旋又迁上邳,即仲虺城,在薛城之西。春秋以后又迁下邳。阎若璩《四书释地》谓齐湣王三年,封田文于薛,即薛亡之岁。传世器有薛侯匜、薛侯鼎,一九七三年山东-滕县-官桥公社-狄庄大队在薛城遗址又发现薛仲铜簠四件。#邳亦古国,据杜《注》,即今江苏之邳县旧治邳城镇。今本《竹书纪年》“外壬元年,邳人、姺人叛”,盖袭取《左传》此文为之。#邳,今江苏-邳县东北邳城镇,即邳县旧治。),推测位置为:东经117.20,北纬34.90东经117.87,北纬34.14(薛国,张旺镇-皇殿岗村周围,有遗址,大城东南角隔出小城,均为不规则长方形,小城内有宫城及其东小城均为方形。春秋时只有小城和宫城。大城:3300╳2300,736万平方米;小城:913╳700,60万平方米;宫城:170╳150,2.5万平方米;宫东城:190╳190。大城:战国至汉;小城:晚商至汉;宫城,宫东城:西周至汉?)。

下面是薛国故城GoogleEarth卫星影像,图中城墙遗迹隐约可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