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读三国有感随笔 -- 解甲

共:💬252 🌺3049 🌵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官僚选拔体系的事情

董仲舒建议汉武帝改革了汉朝原有的管理选拔制度,从此之后实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

西汉王朝的官吏选拔制度最初比较“人治”,很多都是从郎官中选拔的。郎,其实就是廊,当时两个字没有分开。郎官,字面意思就是说守在走廊里等待机会遇到主公从而飞黄腾达的人。和“门客”的字面意思差不多。所以,郎官,差不多就是天子门客。

郎官的选拔标准也很有趣。最初,郎官的选拔标准是这样的:任子、赀选。直白的说,就是有爹、有钱。用现在的话说,这个标准,黑得很。

董仲舒对此做了巨大的改变。

董仲舒说:

夫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亡应书者,是王道往往而绝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今吏既亡教训于下,或不承用主上之法,暴虐百姓,与奸为市,贫穷孤弱,冤苦失职,甚不称陛下之意。是以阴阳错缪,氛气弃塞,群生寡遂,黎民未济,皆长吏不明,使至于此也。

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吏二千石子弟选郎吏,又以富訾,未必贤也。且古所谓功者,以任官称职为差,非谓积日累久也。故小材虽累日,不离于小官;贤材虽未久,不害为辅佐。是以有司竭力尽知,务治其业而以赴功。

今则不然。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是以廉耻贸乱,贤不肖浑淆,未得其真。臣愚以为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且以观大臣之能;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夫如是,诸侯、吏二千石皆尽心于求贤,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遍得天下之贤人,则三王之盛易为,而尧、舜之名可及也。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则廉耻殊路,贤不肖异处矣。(汉书·董仲舒传)

这是汉书里面所录的董仲舒与汉武帝的对话。董仲舒批评汉朝的郎官制度选拔标准太黑,建议改成定期定额推荐贤才。

这个改革一般人不是很注意,大多当作是一个推荐人才的建议。

但是其实这是很大的一个坑。

如果将这个建议转成现代版,那么应该是这样的:

董仲舒喷掉的官员来源途径是:1.从实际工作中提拔优秀人才;2.从大院子弟中选用;3.从有钱人当中选用。

董仲舒没有明确喷、但是提出修改的官员来源途径是:4.不定期面向社会征集。

这4个途径,是改革之前主要的官员来源途径。

董仲舒最终建议的官员来源途径是:1.官员定期定额推荐,并通过一定的考核。

只有这一个途径。

我们现在的公务员选拔制度则主要是:

1.定期集中面向社会公开征集;2.从优秀人才中破格提拔。以第一种为主。

现行制度和董仲舒制度最大的区别就是“推荐上大学”,以及考试重要性不一样。董仲舒制度的考核,一个是察举制本来就有的基础考试,一个是通过工作成绩来判断。最重要的区别是“推荐上大学”。当然,这不是上大学,这是当官。现行制度不是推荐当官,董仲舒的却是推荐当官。

这一个区别是致命的。

董仲舒这个途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极其容易形成小集团。推荐当官,新官和老官形成利益集团,老官们相互推荐子弟进行利益交换,太正常不过了。这种方式很容易形成病毒式扩散。

而旗号是儒家的。董仲舒讲的都是儒家的,春秋诗经,明堂太学。就在这次对策中,董仲舒说: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指导思想是“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操作方法是“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这样,一个儒家主导的、病毒式扩散的官员利益集团,就可以通过董仲舒对汉朝官员选拔机制的改革快速成型。

我们看历史的时候,只看到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理念很直白,但是怎么做到的呢?就是通过改革官员选拔制度实现的。

汉朝原先的官员选拔机制,门路很宽,基本上个人有一些能力,就可以做官。做小官,做得好,有机会升迁;在社会上混得好,也有机会做官;老爹混得非常好(级别很低也是不够资格让孩子做郎官的),小伙也可以做官。往坏处走的时候固然很黑,但是也有一定积极意义:选拔的人都有点实实在在、拿得出手的东西,除了纯粹的拼爹分子、拼钱分子,大多是在实践中混出点名堂、有实践能力的人,对社会是很熟悉的。这个制度,不管你学的是儒家还是法家,是兵家还是农家,什么都不问,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成。典型的“你行你就上”。与之配套的是秦汉时代残酷的法律制度。不好好干,真的会死。秦汉时代,各地计吏是要定期“上计”的,集中到京师核算账目。钱这个事上捞不到好处,动不动就要杀头,动机不纯的做官分子其实早就淘汰一大批了。

到了董仲舒之后的官员选拔机制,门路骤然收窄。按照董仲舒表面上所说的话,收窄门路可以让官员们更加纯洁、更加一条心的听从皇帝的指令。但是实际上,因为指导思想并不是“皇帝至上”,也不是“社稷最重”,实际效果是官员们更加纯洁、更加一条心的打起儒家旗号。

这个纯洁,这个一条心,则建立在结党营私的基础之上。西汉后期迅速走向崩溃,其实就是建立在儒家集团的疯狂扩张基础上。东汉时代这个风气更加达到极致,形成了祸害东汉始终的“学阀”集团,“四世三公”这样的拼爹现象批量出现。董仲舒的选拔制度所起到的实际效果,比西汉前期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黑的郎官制度黑得多。

从人才培养机制上下手,最终改变了整个社会。

几十年前,国家用这个方法实现了中国社会从古代向现代的转变。几十年来,对中国教育的猛烈抨击和妖魔化无一日不息。这都是有原因的。

通宝推:ton,lilly,何求,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