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读三国有感随笔 -- 解甲

共:💬252 🌺3049 🌵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家园 读三国有感随笔

关禁闭期间,铁手先生嘱我少做意气之争,多谈历史故事,但我自觉在这方面的积累并不足以成一家之言,因此没有从命。我读史读了将近三十年,只是业余爱好,并未受过系统专业训练。我这个爱好的初衷,是当成一个智力游戏,确切点说,是拼图,以合对散见于史书中的榫卯为趣。换句话说,我略有心得的,是搞清楚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如何,而不是这件事的意义。学术点说,自吹自擂一下,叫做“考据”或“索隐”吧。

现在禁闭结束,发言自由,不妨抛砖引玉,和河友们聊聊历史。选择三国时期,是考虑其知名度高,有兴趣的人多,聊起来更广泛也更容易些。计划不定期的写一写,但并不是挖坑,因为每一篇都打算讲一个独立的话题,而篇幅争取尽量简短。文艺点说,这段就算“自序”吧。

通宝推:尚儒,钓者任公子,米高扬,履虎尾,李寒秋,史文恭,澹泊敬诚,witten1,红军迷,脑袋,旧时月色,林风清逸,为什么不可以,道可道,注册中文名,普鲁托,易水,东川西川,文化体制,三笑,李根,陈王奋起,
家园 从陈祗看陈寿

陈祗在三国志中无传,行事系于董允传之中。他是蜀汉司徒许靖兄长的外孙,由费祎提拔,于延熙九年(公元246)年接替去世的董允任侍中,又于五年后因尚书令吕乂去世,以侍中职守尚书令。费祎死后,姜维成为唯一一位有录尚书事大权的蜀汉大臣,然而姜维对政事的影响力不强,乃至陈祗“权重于维”。

以陈祗的身份地位来讲,显然应该值得有个单独传记,而且这也不能以“失其行事”(这是陈寿最爱用的理由)为由,因为陈寿还是比较详细地记载了他的一些事迹。只不过这些事大概都不是什么好事,陈寿在写到陈祗时反复强调的,是他与宦官黄皓“互相表里”,使黄皓“始预政事”,简单地说,陈寿直指陈祗是个阉党。

但这件事怎么看都不是真的。陈寿认为董允的一大重要功绩是压制了黄皓,“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而陈祗去世时,黄皓的职务是黄门令。陈祗在侍中的位置上干了十二年。皇帝的头号亲信,十二年仅仅从副职转正,而且转正之后还是个小官。反观陈祗死后,黄皓立刻超升中常侍、奉车都尉。陈祗是助长了黄皓的威风还是在压制黄皓,岂不一望可知?如果说陈祗和黄皓有什么“互相表里”的话,那他显然将黄皓摆布于股掌之上。

而且说到底,虽然陈寿把黄皓列为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但实际看黄皓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罪过。后汉不是满清,宦官干政并不违反制度,而且后汉有深厚的宦官参政的传统。通览三国志中蜀汉所谓的阉党,除了陈祗之外可疑的只有阎宇一人,而阎宇“宿有功干,于事精勤”,并不是靠巴结宦官上位的无能之辈。黄皓所谓“操弄威柄”,见于记载的也只有谋以阎宇取代姜维一事,然而这件事也并非黄皓的独断,甚至并非黄皓主谋。因为主导这件事的,是行都护卫将军平尚书事武乡侯诸葛瞻和辅国大将军平尚书事南乡侯董厥。

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蜀汉灭亡,成都无血开城,除了极少数人以身殉国,大部分蜀汉大臣都做了降虏。陈寿写书的时候,这些人或这些人的后代,或在晋朝官居要职,或在蜀地仍有很大的势力,或兼而有之,总之陈寿都得罪不起。所以把亡国之责全部诿过给没卵子的太监是最安全的,刘知几评价陈寿为“记言之奸贼,载笔之凶人”,就冲陈寿这么刨绝户坟,我看不算过分。

说回陈祗,陈祗是费祎提拔的,费祎这人有个长才,就是行政能力极强。费祎担任尚书令时早晚办事,中间接纳宾客,悠游嬉戏,也不耽误正事。董允继任尚书令后想有样学样,结果旬日之内搞得焦头烂额。陈祗“多技艺”甚至“挟数术”,也是个以能力见长的人才,费祎提拔他大概是看中了他这一点。这样的人,往往手腕灵活,陈寿诟病他与黄皓表里,也不见得是完全凭空编造,他对黄皓的态度,应该是比榆木脑袋董允好得多——和领导的心腹(实质就代表着领导)对着干,于办事情有什么好处呢?把领导搞得服服帖帖的,还不耽误办事,这方是能力的表现,能办成事情的,往往也是这种人。

实际陈祗和黄皓在政治层面上肯定谈不上有什么勾结,黄皓和绝大部分宦官一样,着重于私利,没有什么远见,而陈祗是坚定的北伐支持者。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陈祗是热衷弄权的小人,那么他首要目标就是要弄倒地位在他之上的大将军录尚书事姜维。姜维本是魏国降人,在蜀汉没有根基,是因其军事能力得到重用,如果蜀汉决定休养生息,停止北伐,则姜维的地位岌岌可危。陈祗如果想在这方面下手,机会是很多的,因为蜀汉反北伐的舆论声浪当时已经很高了,事实如前文提到的,陈祗一死,其继任者董厥就向姜维下手了。

谯周曾经公开在朝堂上发表反北伐言论,谯周这人“无造次辩论之才”,大概被陈祗批得很惨,回到自己家里写了一篇文章讽刺陈祗。陈寿是谯周的学生,陈祗在三国志中无传,恐怕与这段公案不无关系,八面玲珑的陈祗能周旋于君子小人之间,大概也没想到得罪了文人最后落了这么个结果吧。

通宝推:西瓜子,tt086071,煮酒正熟,何求,北纬42度,三笑,懒得起名,桥上,老老狐狸,李根,火枪手,epimetheus,
家园 附录一则:谯周《仇国论》

因余之国小,而肇建之国大,并争于世而为仇敌。因余之国有高贤卿者,问于伏愚子曰:“今国事未定,上下劳心,往古之事,能以弱胜强者,其术何如?”伏愚子曰:“吾闻之,处大无患者恒多慢,处小有忧者恒思善;多慢则生乱,思善则生治,理之常也。故周文养民,以少取多,勾践恤众,以弱毙强,此其术也。”贤卿曰:“曩者项强汉弱,相与战争,无日宁息,然项羽与汉约分鸿沟为界,各欲归息民;张良以为民志既定,则难动也,寻帅追羽,终毙项氏,岂必由文王之事乎?肇建之国方有疾疢,我因其隙,陷其边陲,觊增其疾而毙之也。”伏愚子曰:“当殷、周之际,王侯世尊,君臣久固,民习所专;深根者难拔,据固者难迁。当此之时,虽汉祖安能杖剑鞭马而取天下乎?当秦罢侯置守之后,民疲秦役,天下土崩,或岁改主,或月易公,鸟惊兽骇,莫知所从,于是豪强并争,虎裂狼分,疾博者获多,迟后者见吞。今我与肇建皆传国易世矣,既非秦末鼎沸之时,实有六国并据之势,故可为文王,难为汉祖。夫民疲劳则骚扰之兆生,上慢下暴则瓦解之形起。谚曰:‘射幸数跌,不如审发。’是故智者不为小利移目,不为意似改步,时可而后动,数合而后举,故汤、武之师不再战而克,诚重民劳而度时审也。如遂极武黩征,土崩势生,不幸遇难,虽有智者将不能谋之矣。若乃奇变纵横,出入无间,冲波截辙,超谷越山,不由舟楫而济盟津者,我愚子也,实所不及。”

这篇文章很值得看看,对我们认识汉奸的嘴脸有一定帮助,谯周这里还宣称要“以少取多”、“以弱毙强”,仿佛还有点斗争的意思,但其感情倾向是很明显的。就冲把己国称为“因余之国”,把敌国称为“肇建之国”,这要是在清朝,八成要办一个满门抄斩。

通宝推:老老狐狸,李根,
家园 解甲兄分析一下为啥蜀国谥号这么难得呗

蜀国......谥号非常难得,三国志里面还特地给了说明

先主时,惟法正见谥。后主时,诸葛亮功德盖世,蒋琬、费祎荷国之重,亦见谥;陈祗宠待,特加殊奖,夏侯霸远来归国,故复得谥;于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追谥,时论以为荣。

就是说....去世后立即得到的臣子,总共6人

追谥者,也刚好6人

这里纯粹出于后主本意的,似乎就是陈祗、赵云,而赵云和后主的关系.....

再有为啥.....搞到灭国临头的时候,才“三年秋九月,追谥故将军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

四年春三月,追谥故将军赵云。”

这时候,离蜀国灭亡,已经是倒计时状态了

家园 在回答形如“为什么……”的问题之前。

我们首先要确认一下问题的存在性,经确认,“蜀汉谥号难得”这个命题基本是伪命题,因为对比之下,孙吴的谥号更难得,蜀汉得谥者共十二人,而孙吴得谥者只有五人。

当然,相对曹魏,蜀汉的谥号确实难得,而且陈寿的行文中也的确表达了这个意思。陈寿对后主时期去世时立刻得谥的五人都有解释,而对先主时得谥的法正没有做出解释,我认为陈寿也感到不好解释。因为无论是对蜀汉政权的功绩,还是与刘备本人的关系,说法正胜过关羽是很难服人的,所以干脆不解释。

我个人的观点,蜀汉是有一定理想主义色彩的政权,其实不光臣下的谥号,连开国皇帝刘备的庙号都是从阙了的。究其原因,大概是要等“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之后,再最终定论。直接予谥的六人里除了诸葛亮,在蜀汉创业时期贡献都不大,而诸葛亮是刘备死后的蜀汉实际上的皇帝,所以都可以在谥号上予以定论。

而追谥关羽等六人,是在景耀年间,景耀元年陈祗去世,朝廷内部反北伐派占了上风,蜀汉政权的愿景从兴复汉室转向了偏安。那么必然的,一大波论功行赏利益瓜分即将来袭,追谥建国功臣只不过是其前奏,可以猜测,如果不是因为亡国打断了这一进程,我们应该能看到更多追谥。

比起来,孙吴谥号为什么如此难得更不好解释,想来想去,只能以史书失载为理由了。首先这并不是空穴来风,孙吴得谥五人中,张昭、顾雍、陆逊、陆抗皆是顶级重臣,但张昭子张承却是个不太重要的角色,这提示了孙吴予谥标准并不高的可能。其次三国志中孙权的庙号也是付之阙如的,但孙权并不是没有庙号,建康实录中记载孙权庙号太祖,建康实录对孙吴史实记载的可靠性有多处印证乃至考古成果支持,可见三国志乃至裴注对孙吴典制确实也有所缺漏。

那么最后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五个人被记载下来了?这五人分为三家,很巧的是,这三家都与张温有联系。张温出仕的时候,曾得张昭知遇;张温二妹,是顾雍的儿媳妇;而张温的弟媳,是陆绩的女儿,陆逊的族妹。这就涉及张温那段有名的公案了:

吴之创基,邵为首相,史无其传,窃常怪之,尝问刘声叔。声叔,博物君子也,云:“推其名位,自应立传。项竣、丁孚时已有注记,此云与张惠恕不能。后韦氏作史,盖惠恕之党,故不见书。”

张温能以私怨直接在史书中抹杀孙吴首任丞相,那么在谥号上做点手脚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嘛——当然,我不是很认真地这么解释。

通宝推:kiyohide,三笑,桥上,老老狐狸,环宇7504,李根,
家园 擦,某些人果然不能得罪

家园 关羽的谥号与廖立的小报告

环宇先生提到谥号的问题,就着谥号再聊一段。

谥号这个东西,大概是各类荣典里最没用的,因为当一个人得到谥号的时候,毫无疑问的已经死了,哪怕对他的子孙来说,谥号这个东西也带不来任何实际利益。但从另一角度说,谥号又是最有用,最为人所重视的,当时间长到本人乃至子孙都湮灭在历史长河里,封爵已经如“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一样可笑时,谥号却还能提示后人其主人是个怎么样的人,在历史中居于什么样的位置。

关羽谥号壮缪,关云长赳赳武夫,“壮”字是不需解释的,但“缪”字则让众多人大伤脑筋。按谥法解,“缪”是个恶谥,其含义是“名与实爽”,这大概在恶谥里也属于比较恶毒的了。“所有美名都是假的,实际不是那样的”,简直像将人一棍子打倒后再踏上一脚,使其不得翻身。与关羽竞争武圣资格的岳飞的死对头秦桧,被打倒后就改了个“缪丑”的恶谥。

但关羽从南宋以后被一路神化,可以想见民间崇拜必然更在此前,直到现在各行各业里拜关老爷的也不在少数,于是就有些粉丝心理上不能接受关羽得此恶谥。比如各代皇帝们,加封关羽的同时也不停更改他的谥号,宋高宗加其谥号为“壮缪义勇武安”,孝宗又加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到了元朝,大概是蒙古人文化不甚开明,彻底抛弃了原版谥号,改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而到了文化似开非开的满人主政的清朝,居然削足适履,改正史关羽谥号为“忠义”。

篡改正史的行为不过是蒙着眼睛骗瞎子,显然是说不通的,但关羽的谥号确实让很多人看不惯。有一个常见论调(起于明朝)就是“缪”与“穆”通假,“穆”为谥号,其含义是“布德执义”、“中情见貌”,就是个比较好的谥号了,譬如岳飞最为人所知的谥号,就是武穆(后来改为了更高级的忠武,和诸葛亮一样)。这个说法不能说没有根据,首先缪穆可以通假,这是确实的。比如秦伯任好,左传国语中记为秦穆公,公羊谷梁中就记为秦缪公。其次“布德执义”用来描述关羽的生平,也容易被人接受一些(这主要是说三国演义造成的大众印象,三国志中关羽看不出如何“布德执义”,不过其行事也没有明显抵触)。

但实际考究起来,这说法站不住脚。所谓通假,大约是古人写的错别字,不同人可以有不同的用字习惯,但同一部书里,再搞通假就是不太可能的了。就在三国志里,曹魏就有一王五侯谥号为穆;即使是同一阵营的蜀汉,刘备吴皇后谥号为穆;如果再说君臣有别,考察汉晋谥号,谥缪显然皆为恶谥。譬如富平缪侯张勃,举荐非人(他举荐的人犯了罪,正好此时他去世了,于是得了个恶谥,值得一提的是,他举荐的人是陈汤,后来扬威西域,“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时舆论称赞张勃知人,但谥号没有平反);平干缪王刘元,擅杀奴婢从官;广川缪王刘齐,诬罔大不敬;等等。往后看晋朝的何曾(晋王国首任丞相,生性奢侈,“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只吃开花馒头,考虑到当时发酵技术,开花馒头大概是奢侈品)死后,博士秦秀建议上谥号缪丑。何曾死于公元279年,吴国尚未灭亡,与陈寿写作三国志基本同时,可见缪不通穆,且为恶谥,大概是没什么疑问的。

那么又有一个问题,恶谥的问题解决了,但关羽究竟有何过恶,要被评一个“名与实爽”?要解答这一问题,首先得考虑关羽的“名”是什么,这应该是很明显的,关羽是时之名将,那么有一则小报告可供参考:

昔先主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吏士,无益而还。既亡汉中,使夏侯渊、张郃深入于巴,几丧一州。后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

这则小报告是蜀汉长水校尉廖立对丞相府幕僚李邵、蒋琬做出的,从他们当时任职看,时间当在建兴三年诸葛亮南征之前,距蜀汉夷陵之败不久。廖立是荆州士人,素有名气,诸葛亮在与孙权通信中,将其列于庞统之后。他曾在关羽麾下担任长沙太守,以关羽的脾气,和他关系大概不会很好,孙权派吕蒙袭取南三郡时,他弃城脱逃入川,刘备没有加罪,改任其为巴郡太守。但这次逃跑对其仕途应该产生了一定影响,他对自己长水校尉的职务不满意,这番言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他为此言论付出了惨重代价,诸葛亮将其言论定性为“诽谤先帝,疵毁众臣”、评价其“托在大位,中人以下识真伪耶?”,将其废为庶民,流徙汶山郡。但诸葛亮虽然定性其为诽谤,并不等于其中内容皆是向壁虚构,相反,其中提供了很多重要事实,考虑到此番言论的对象同样是蜀汉大臣,可以确定,其中客观描述皆符合事实,否则绝达不到中人以下不识真伪的效果。

具体到关羽身上,“数丧师众”显然是实,“作军无法”大概当时也有所风闻,“怙恃勇名”从关羽一贯作风看也八九不离十,只有“直以意突”,廖立不是关羽肚子里的蛔虫,又不是军事专才,对他的评论不必太当真,这么看下来,关羽确实有忝名将之名。

但是问题又来了,关羽确实是名将,这是经过敌国确认的,曹魏舆论如此:“蜀小国也,名将唯羽”。那么“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的问题如何解释?答案是不必解释,举个例子说明,说彭德怀元帅“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乃至“数丧师众”,大概也都能找到相应证据,但这并不能否定彭帅是世之名将。大将军在朝鲜横刀立马击退十七国联军的战绩就足以保障其军事家地位,同理关羽威震华夏几乎迫使曹魏迁都的战绩也足以证明关羽确实有将才。所谓“中人以下识真伪耶”,其实是常见的现象,当有意无意的开始忽视主要矛盾,开始对细节吹毛求疵时,就什么样的奇谈怪论都可能会发生了。

说了一大堆,问题又兜回来了:先说了关羽有名将之名,又说实际也不愧是名将,那这个“名与实爽”到底是从哪来的?答案大概还要从关羽本人找,关羽这人做派实在是有点不招人喜欢的:听说马超投了刘备,就要给诸葛亮写信问问情况,诸葛亮深知关羽为人,回信如下:

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给大家看看,自己刘备麾下头号大将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实际关羽名将不假,但与张飞马超相比,能否达到“绝伦逸群”的程度,那是可以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说到底,关羽最后得谥为缪,落了个“名与实爽”的盖棺定论,还是自己当年太要名之过。至于为什么非得在谥号上体现出来,就冲关羽“骄于士大夫”又要压军中同袍一头的做派,天知道他得罪过多少人。

但是,谥号上关羽还确实压了张飞马超一头,这是他曾经经略一方的历史事实的体现。这一头不是体现在谥号用字上,而是体现在字数上,关羽谥号是两个字。汉时能得复谥者,都是一时重臣,可以举几个例子:吕泽谥令武,萧何谥文终,张良谥文成,霍去病谥景桓,霍光谥宣成,孔光谥简烈,马援谥忠成,胡广谥文恭,诸葛亮谥忠武……

当然,还有赵云谥顺平,就纯属刘禅和赵云的私情所致了。

通宝推:迷途笨狼,史文恭,发了胖的罗密欧,煮酒正熟,桥上,mezhan,李根,三笑,老老狐狸,
家园 似乎是索贿未成

记得以前在哪里看过的,说是张温向传主后人索贿,给钱多的就增加溢美之词,遮掩丑事。孙邵后人严辞拒绝,分文不给。张温怀恨在心,干脆不给孙邵立传,让你淹没在历史尘埃里。狠毒啊,比立传说坏话还狠。

吴书里有些人的传记特别详细,屁大点功绩都要罗列出来,我很怀疑就是其后人使足了钱。比如贺齐。

家园 这和索贿与否关系不大

核心问题在于作为外来户的孙邵是孙权打压江东大族的棍子,在孙权死后江东大族得势他不能像吕壹那样被彻底黑化,那被淡化处理也是一种选择。张温很早就倒台了,不可能一手遮天。韦昭这个人史品很好,为了孙皓父亲废太子孙和的名分问题连命都送掉了,但也没有首位丞相孙邵的详细传记,这就不能简单用个人因素来解释了。

通宝推:老老狐狸,
家园 这个是你记错了

被传说“向传主后人索贿”的是陈寿......这个也早就有人辩驳过

家园 对了....说到廖立,我的问题可多了

第一个就是蜀汉那莫名其妙的官制。。。。为啥校尉比将军还大

陛下即位之後,普增職號,立隨比為將軍,面語臣曰:『我何宜在諸將軍中!不表我為卿,上當在五校!』臣答:『將軍者,隨大比耳。至於卿者,正方亦未為卿也。且宜處五校。』自是之後,怏怏懷恨。

这段因为是诸葛亮集 中 原表文,可信度应该是比较高的,蜀汉的政治地位,在这段里的顺位是 九卿>五校>诸将军(非重号将军),这个校尉居然比将军还大

而且....诸葛亮转头就把廖立骗了...."章武二年,先主徵嚴詣永安宮,拜尚書令。三

年,先主疾病,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建興元年,封都鄉侯,假節,加光祿勳。"

李严很快就“加光禄勋”,正式成为“卿”

家园 再有就是五校...廖立似乎不知好歹

后主初年的五校,除了廖立似乎都是诸葛亮曾经的死党:

屯騎校尉王连,領丞相長史,封平陽亭侯。

步兵校尉向朗,代王連領丞相長史。225年,諸葛亮南征,留向朗統領後方之事。

越骑校尉杨洪,蜀郡太守(首都地方首长,按杨洪传,杨洪绝对诸葛亮死党)

射声校尉张裔,在诸葛亮出镇汉中后,丞相府留府长史....

似乎五校(蜀汉五校并不领兵啊)是丞相府班头的标准挂衔

家园 话说...谥号这个东西不仅看谥法

似乎也看.....之前怎么用的

比如“桓”,谥法上不坏,霍去病的景桓、齐桓公、张飞(桓侯)

但再往后,就很少有名人用了吧,都看着汉桓帝

想到一个轶事.......史弥远死了,史官议谥号“忠献”......懂的人都说史官在暗暗的骂他

家园 复谥这个问题

似乎单谥更困难吧?

家园 你的意思是伏愚子是汉奸论调?

挺好一片策论,最后评出一个“汉奸嘴脸”,有点摸不着头脑。

是战是和,依时因势而定,立论本身没有问题。不过,对这个“时势”的解释和把握,就没有定论了。蒋公内迁,兆铭南逃,都是基于各自对时局的判断。是对是错,都是后人以成败论英雄,为胜利者找个理由而已。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