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读三国有感随笔 -- 解甲

共:💬252 🌺3049 🌵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从陈祗看陈寿

陈祗在三国志中无传,行事系于董允传之中。他是蜀汉司徒许靖兄长的外孙,由费祎提拔,于延熙九年(公元246)年接替去世的董允任侍中,又于五年后因尚书令吕乂去世,以侍中职守尚书令。费祎死后,姜维成为唯一一位有录尚书事大权的蜀汉大臣,然而姜维对政事的影响力不强,乃至陈祗“权重于维”。

以陈祗的身份地位来讲,显然应该值得有个单独传记,而且这也不能以“失其行事”(这是陈寿最爱用的理由)为由,因为陈寿还是比较详细地记载了他的一些事迹。只不过这些事大概都不是什么好事,陈寿在写到陈祗时反复强调的,是他与宦官黄皓“互相表里”,使黄皓“始预政事”,简单地说,陈寿直指陈祗是个阉党。

但这件事怎么看都不是真的。陈寿认为董允的一大重要功绩是压制了黄皓,“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而陈祗去世时,黄皓的职务是黄门令。陈祗在侍中的位置上干了十二年。皇帝的头号亲信,十二年仅仅从副职转正,而且转正之后还是个小官。反观陈祗死后,黄皓立刻超升中常侍、奉车都尉。陈祗是助长了黄皓的威风还是在压制黄皓,岂不一望可知?如果说陈祗和黄皓有什么“互相表里”的话,那他显然将黄皓摆布于股掌之上。

而且说到底,虽然陈寿把黄皓列为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但实际看黄皓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罪过。后汉不是满清,宦官干政并不违反制度,而且后汉有深厚的宦官参政的传统。通览三国志中蜀汉所谓的阉党,除了陈祗之外可疑的只有阎宇一人,而阎宇“宿有功干,于事精勤”,并不是靠巴结宦官上位的无能之辈。黄皓所谓“操弄威柄”,见于记载的也只有谋以阎宇取代姜维一事,然而这件事也并非黄皓的独断,甚至并非黄皓主谋。因为主导这件事的,是行都护卫将军平尚书事武乡侯诸葛瞻和辅国大将军平尚书事南乡侯董厥。

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蜀汉灭亡,成都无血开城,除了极少数人以身殉国,大部分蜀汉大臣都做了降虏。陈寿写书的时候,这些人或这些人的后代,或在晋朝官居要职,或在蜀地仍有很大的势力,或兼而有之,总之陈寿都得罪不起。所以把亡国之责全部诿过给没卵子的太监是最安全的,刘知几评价陈寿为“记言之奸贼,载笔之凶人”,就冲陈寿这么刨绝户坟,我看不算过分。

说回陈祗,陈祗是费祎提拔的,费祎这人有个长才,就是行政能力极强。费祎担任尚书令时早晚办事,中间接纳宾客,悠游嬉戏,也不耽误正事。董允继任尚书令后想有样学样,结果旬日之内搞得焦头烂额。陈祗“多技艺”甚至“挟数术”,也是个以能力见长的人才,费祎提拔他大概是看中了他这一点。这样的人,往往手腕灵活,陈寿诟病他与黄皓表里,也不见得是完全凭空编造,他对黄皓的态度,应该是比榆木脑袋董允好得多——和领导的心腹(实质就代表着领导)对着干,于办事情有什么好处呢?把领导搞得服服帖帖的,还不耽误办事,这方是能力的表现,能办成事情的,往往也是这种人。

实际陈祗和黄皓在政治层面上肯定谈不上有什么勾结,黄皓和绝大部分宦官一样,着重于私利,没有什么远见,而陈祗是坚定的北伐支持者。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陈祗是热衷弄权的小人,那么他首要目标就是要弄倒地位在他之上的大将军录尚书事姜维。姜维本是魏国降人,在蜀汉没有根基,是因其军事能力得到重用,如果蜀汉决定休养生息,停止北伐,则姜维的地位岌岌可危。陈祗如果想在这方面下手,机会是很多的,因为蜀汉反北伐的舆论声浪当时已经很高了,事实如前文提到的,陈祗一死,其继任者董厥就向姜维下手了。

谯周曾经公开在朝堂上发表反北伐言论,谯周这人“无造次辩论之才”,大概被陈祗批得很惨,回到自己家里写了一篇文章讽刺陈祗。陈寿是谯周的学生,陈祗在三国志中无传,恐怕与这段公案不无关系,八面玲珑的陈祗能周旋于君子小人之间,大概也没想到得罪了文人最后落了这么个结果吧。

通宝推:西瓜子,tt086071,煮酒正熟,何求,北纬42度,三笑,懒得起名,桥上,老老狐狸,李根,火枪手,epimetheus,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