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经历的改开前后的农村生活 -- 老实农民
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远高于农业生产,这就决定了农业人口向工业人口的转移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前30年的农业剪刀差,以及农业劳动力严重过剩,人民公社的管理者一样非常乐意输出人口到工业,那个时候的招工表一表难求。
决定工业人口增加的主要因素,主要还是工业化自身,在需求侧,而不是供给侧。
前30年(尤其是一五到三五期间)国家主要是集中所有资源发展重工业,重点解决工业基础、工业战略布局、国家安全问题,在轻工、民生相关产业投入极少,而重工业吸纳工业人口的能力是有限的,1952年,中国第二产业(工业)就业人口1530万,1958年曾暴增至7076万(从这可以看出当时真是疯狂),此后逐年下降,到1963年2038万触底,此后逐年回升,经过文革对经济冲击最大的67/68年,69到76年,年均增加360万,跟农业增加就业人员比,从50年代的1:3左右,增加到6:7左右。
经过一五初步重工业基础,二五、三五解决国家安全问题和工业战略布局问题,从四五开始国家已经开始逐步将资源投入到轻工、民生和农业领域(吃穿用),我觉得,随着国家的工业基础逐渐厚实,国际安全态势逐步定型,国家对资源的军事化管制必将逐步放松,多种经济成分也将被允许,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管是毛还是邓,后30年的经济政策必将与前30年不同,这也是改开大势正确的一面。
回到人民公社和包产到户,其实不需要把农村整的凋敝,只要轻工业、民生工业发展起来,劳动力人口是不愁的,而当时的人民公社基本普及了小、初中教育,农民又经过长期组织化(工业化训练)的生产,为工业化准备了大量素质合格的劳动力。
当然,农村凋敝,又缺乏组织,会大大降低农民的议价能力,降低工业化成本。有一点前后30年工业化的不同往往被人们忽视了,前30年的工业人口,是国营职工,有户口福利职业上升通道退休保障,改开后的很多工业就业人口,只是农民工,没有户口缺少福利,想在城市呆下来还要自谋生路。这决定了前30年农业人口转为工业人口的质量更高,成本也更高。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 层
🙂两个不同的角度 21 铸剑 字448 2017-02-17 01:00:09
🙂同意楼下的qq97的看法 26 jdrlgd 字1097 2017-02-16 22:41:22
🙂说得很好,不过允许提醒一下 5 不远攸高 字891 2017-02-17 01:25:56
🙂一点不同意见
🙂有必要区分农业、农村、和农民三个概念 12 湘江北去 字327 2017-02-18 21:05:09
🙂计划生育和大规模堕胎削弱了人口优势并已开始出现全方位恶果 14 空中吴钩 字794 2017-02-16 07:04:00
🙂计划生育本身没问题,有问题的是强制一胎制 19 叶入林 字1019 2017-02-17 22:46:09
🙂就说两个方面,计划生育是毛泽东时代就开始推行的,一胎化是 14 wage 字1458 2017-02-17 06: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