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 林风清逸

共:💬72 🌺489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说了个好大的工程,我只能约略说几句

之所以说封建皇权,是因为近代化以后的国家即便有皇帝也已经不是纯粹的封建的了。

而且其实我后来又将讨论的范围扩大了一点,从狭义的皇权,扩展到以皇权为代表的国家内部的主权,将狭义的相权,扩展到以相权为代表的国家内部的治权。将他们分为“东家”和“掌柜”的关系,也就是国家的主人和国家的仆人两个类别。

狭义的、外强中干的皇权,这个问题你要我统计一下。这个话题很大,我不能全都统计了。不过我可以简单谈一谈两个例子。

狭义的、外强中干的皇权,简单概括就是“主弱臣强”。

主弱臣强其实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简单举例的话,我可以举两汉这两个例子。

西汉。

西汉的历史我还算熟悉,汉高祖、汉惠帝、吕后、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昭帝、汉废帝、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孺子婴,大体上就这么多皇帝。我们挨个简单讲一下情况。

汉高祖时代是一个很特殊很罕见的时代,汉高祖以一种除了项羽谁都不怕的姿态完虐当时。但是,在楚汉之争的时候,汉高祖本来也是不打算重新恢复六国的。这种情形一直发展到韩信请立为假齐王才告终结。当时刘邦勃然大怒。可以想见韩信的举动对刘邦造成了多大的刺激。而刘邦迫于形势选择了承认韩信的地位。到楚汉决战的时候,是刘邦许诺封赠各国,诸侯之兵才会师攻楚。所以刘邦与诸侯之间,刘邦固然独强,却也要在巨大的威胁面前忍气吞声。后来刘邦强大的一个关键性步骤,是他诈取韩信,废楚王、封为淮阴侯。韩信这个入手点很关键。因为楚汉之争的时候,韩信麾下大将也是刘邦的人,所以刘邦算是韩信的恩主。自家人闹腾,总算好说。而且楚国广大,难以攻取。取得韩信之后,刘邦就不得不面对诸王的反叛。当然了,刘邦很厉害,打败了所有人。那么刘邦凭什么打败所有人呢?因为害怕镇压不了天下,被迫定都关中,凭此而打败了所有人。打败所有人之后,刘邦又封建子弟,并胁迫群臣,发誓非刘姓不得封王。

刘邦是一个强势的君王。

汉惠帝是一个强势的君王吗?他不满曹参的政策,安排曹参的儿子去问询,结果曹参痛打了儿子,最后说了一通诸如“皇帝陛下你不行”的话,扔给了汉惠帝一个“萧规曹随”的成语。我想,汉惠帝是不会因此觉得容颜焕发、光彩照人的。

刘盈是一个弱势君主。

请注意,刘盈是中国统一以来第二个第二代君王。

值得一提的是,刘盈实际上绝嗣了。原本我以为刘盈绝嗣是因为他没有儿子,但是为了谨慎起见,我搜了一下他的子嗣情况,才发现:哦,原来刘盈有六个儿子。除了一个儿子是吕后时代杀的,群臣以刘盈诸子皆非亲生为由,在吕后死后,杀光了刘盈所有的儿子——包括吕后称制时代被立为皇帝的刘盈之子刘弘。这样,大约我们可以说,吕后的孙子都死了。

刘盈肯定属于主弱臣强的类型。而且我同时也很可怜吕后。她辛辛苦苦很多年,不但没有保住自己的儿子,也没保住自己的孙子,甚至还搭上了自己的兄弟。尽管有人说吕后封几个兄弟为王有问题,可是看到刘盈五个儿子都被朝臣所杀,我觉得吕后即便有问题,也不过就是策略问题。

下一个就是汉文帝了。

汉文帝入朝之前,是很恐惧的。一开始我并不理解其中的恐惧,只是觉得政治家果然都是非常谨慎的人。刚刚查到汉惠帝绝嗣的原因之后,我知道汉文帝恐惧的很有道理(处死他们是在汉文帝入住未央宫的当夜。“夜,有司分部诛灭梁、淮阳、常山王及少帝于邸。”多说一句,当我看到“太尉尚恐不胜诸吕,未敢讼言诛之,乃遣朱虚侯谓曰:‘急入宫卫帝。’”以及最后杀少帝的事以后,我觉得华国锋应该好好读一读《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

是他身边的大臣说,朝臣让你进京,的确是打算拥立你,原因一是刘姓诸王很强(积极参与铲除诸吕的齐王带领大军准备入关),二是代王年龄最长。然后汉文帝提出了两个条件,一个是以自己从代国带来的大臣为卫尉,一个是以自己从代国带来的大臣为郎中令,由此,掌握了长安城和宫殿的警卫。

这样的汉文帝,我想并不是主强臣弱的。

后来汉文帝很信重贾谊,但却不能重用,竟然让贾谊去做长沙王太傅。长沙王大概是当时最小最弱的一个王了。而那个时候,是汉文帝在位的第三年。

值得一提的是,汉初采取“无为而治”的方略治国,简单说就是国家尽量不生事。我觉得大约是因为皇帝真的没办法做事,干脆大家都不要做事,以拖待变。汉文帝也确实很能忍。比如贾谊劝他削藩,他居然一直等了八九年,贾谊都死了四年了,才抓住机会将最强大的齐国分了。

有人分析了汉初功臣的经历,发现汉初功臣按照资历有相当一部分都做了高官,乃至于丞相。功臣集团的日子过得应该说还是不错的。

其实贾谊也是功臣集团的门生。算起来,贾谊是张苍的门生,张苍又是荀子的门下,贾谊身上是寄托着很重要的传承的。可惜死得很早。

李广是得到汉文帝赏识的人。汉文帝是这样说的:““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然后也就没有然后了。

汉文帝算不算强势的君王呢?我看够呛。

汉景帝这个人比较特别。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将吴王太子打死了。娶了个皇后,还是二婚。最特别的是,他好像还不知道。平定七国之乱是汉景帝的大手笔。在这个大手笔中,汉景帝杀了自己的老师晁错。河友说了,刘启对于这件事,竟然只是“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当然,汉景帝不算弱势君主,他还是很强的。

汉武帝是很厉害的。汉武帝初年就不说了,他还小。汉武帝是一个很强大的君王。汉武帝有一个很特殊的特点,就是他其实也类似于一个开创之君。汉朝初年一直到汉武帝初年,都是采取的黄老学说治国。但是汉武帝时代竭力改弦更张,以儒家治国。董仲舒提出在察举考试的时候用儒学为考试内容以后,彻底奠定了儒家的优势地位。

汉武帝是一个强势君主。

汉昭帝强不强呢?这个事要问霍光。

汉废帝刘贺……好吧,这个不算。

汉宣帝呢?在霍光死之前,不要提这件事情。在霍光死后,汉宣帝发动政变,诛杀霍光一族。汉宣帝说出了“汉家自有法度,本以霸王道杂之”这句话,我认为是算得上强势君王的。

汉元帝也不算弱。比如说他竭尽全力要求大臣在奏事的时候一定要引经据典。效果很好。后来陈汤击斩匈奴单于的时候,汉元帝的儒学名臣们要求严厉盘查凯旋之师。好在凯旋之师的统帅是个能说会道的,给他们扣了一顶为匈奴报仇的大帽子,才算了结此事。我还知道,汉元帝的大臣们很会兼并。那些攻击凯旋之师的家伙们后来都被发现是贪赃枉法的坏蛋。

我不能确定汉元帝算不算外强中干,不过我觉得汉元帝这个人很幼稚。在一群玩心机上来的人中间,他不被玩死就是好的了。

汉成帝是不强势的。我知道一件事。汉成帝想要抑制兼并。最后的办法是让他的老师率先垂范。于是汉成帝的帝师就带头退出了成千上万的土地。这种行为吧,怎么说呢,打个比方,就相当于国家主席想治理贪污,就让自己的智囊退了几个亿赃款做示范,效果自然很糟糕。

汉哀帝就算了,这哥们被人忽悠的要改姓。基本上也就是一个地图头戈尔巴乔夫了。

汉平帝,这个皇帝我不太熟悉。刚才查了一下,原来汉哀帝那个时候王莽已经权力大得不得了,在汉哀帝死后不愿意立大皇帝,就选了9岁的汉平帝。5年后,14岁的汉元帝就死了。然后就是更小的孺子婴。再然后就是王莽篡位了。

所以,去掉像汉文帝、汉昭帝这样容易被人攻击的例子,那么外强中干的皇帝大概有汉惠帝、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三个。汉文帝是文景之治的开创者,我要说他是外强中干,恐怕会招惹很多口水。汉昭帝素称聪慧,虽然皇后是霍家的,政变中也是霍光占优,但是人家名声好,我就当他不是吧。至于汉废帝、汉平帝,外强都不存在,就不说中干了。孺子婴就不说了。

去掉孺子婴汉废帝之类皇帝,西汉一共有高惠文景武昭宣元成哀平11个坐得比较稳的皇帝,其中比较强的皇帝,不过就是高景武宣4人。

西汉是一个很强大的王朝。西汉王朝从汉高祖算起,一直到汉元帝以前,七代君主都可以说得上是明君,但是仍然有很多属于弱势君主。

这是西汉。

东汉其实我不大想讲,因为我不熟。为什么不熟呢?一是因为小皇帝太多了,二是因为昏君太多了。开国的光武、明帝、章帝、和帝四代之后,就进入到小皇帝时代。中间只有顺帝、桓帝、灵帝、献帝在位时间较长。汉献帝我还算不算呢?一共11个皇帝。说起来,东汉前期4个皇帝还能够掌握政权,后期的汉顺帝、汉桓帝、汉灵帝,在历史上是有名的昏君。汉献帝就不说了。

所以,皇帝这个职业,看起来风光得很,但是这份风光除了风光大葬是真的,其实很难做。

西汉和东汉是比较简单的两个例子,简单说起来,就要花几个钟头的时候。所以暂时来说,是不能滴水不漏面面俱到的将古今中外的皇权做一个大统计了。

人的感觉实际上是比较模糊的统计学现象的反映,有了感觉然后再具体找几个小例子做下验证分析,大体上谬误是不多的。

关键词(Tags): #皇权#相权#官僚集团#政治集团通宝推:mezha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