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28:甘带——王又兴之 -- 桥上

共:💬17 🌺17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人物事略28附:天王居郑3/6

《僖二十四年经》:

冬,天王出居于郑。((p 0411)(05240004))(044)

一些补充:

上面这条《春秋经》大体相当于此章《左传》的题目,有类著名的“郑伯克段于鄢”。杨伯峻先生注此条云:

杜《注》:“襄王也。天子以天下为家,故所在称居。”孔《疏》云:“出居实出奔也。出谓出畿内,居若移居然。”《经》用“出居”者唯此一次,其他若昭二十二年之“刘子、单子以王猛居于皇”,二十三年之“天王居于狄泉”,皆不用“出”字,盖未远离王畿。《传》用“出居”者凡四次,则无此义。据《传》,襄王出居郑在秋,而此书“冬”者,或以告难在冬乎。

“周”——“王城”——“周宗”——“郏”——“郏鄏”——“京师”——“京師”——“雒邑”推测位置为:东经112.43,北纬34.67(洛阳-西工区为主)。

“郑”推测位置为:东经113.71,北纬34.40(郑韩故城)。

《僖二十四年传》:

王德狄人,将以其女为后。富辰谏曰:“不可。臣闻之曰:‘报者倦矣,施者未厌。’狄固贪惏,王又启之。女德无极,妇怨无终,狄必为患。”王又弗听。((p 0425)(05240203))(044)

初,甘昭公有宠于惠后,惠后将立之,未及而卒。昭公奔齐,王复之,又通于隗氏。王替隗氏。颓叔、桃子曰:“我实使狄,狄其怨我。”遂奉大叔以狄师攻王。王御士将禦之,王曰:“先后其谓我何?宁使诸侯图之。”王遂出。及坎欿,国人纳之。((p 0425)(05240204))(044)

秋,颓叔、桃子奉大叔以狄师伐周,大败周师,获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王出适郑,处于氾。大叔以隗氏居于温。((p 0426)(05240205))(044)

我的粗译:

“王”(周襄王)感谢狄人为自己出兵,准备娶一位他们的女子为后。周王室大夫富辰进谏说:“不可。臣闻之曰:‘报者倦矣,施者未厌。’狄固贪惏,王又启之。女德无极,妇怨无终,狄必为患。(不可。臣下听说:“回报的辛苦,望报的没边。”,狄人一直很贪婪,“王”还招惹了他们。他们女人索取起来没够,成了老婆记恨起来更没完,狄人一定会成为祸害。)”,但“王”还是不肯听他的。

早年,甘昭公(王子带,大叔)有宠于他父亲惠王的王后惠后,惠后打算让他当周王,还没成功就死了。昭公(甘昭公,王子带,大叔)只好逃往齐国,等到“王”把他召回来,他又勾搭上新从狄人那里娶的王后隗氏。得知此事,“王”废掉隗氏。但之前联络狄人出兵的两位大夫颓叔和桃子却急了:“我实使狄,狄其怨我。(是我们负责联络狄人出兵的,狄人怕会记恨上我们吧。)”,于是奉着大叔(甘昭公,王子带)袭击了“王”。

“王”的卫队本想抵抗,但“王”说:“先后其谓我何?宁使诸侯图之。(已去的王后还能拿我怎样?就让那些诸侯处理吧。)”,于是“王”就“出”了京师。等“王”到“坎欿”,周王室的国人又把他迎回“周”。

这年秋天,颓叔和桃子奉着大叔指挥狄人部队来进攻“周”,大败“周”的部队,斩获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王”(周襄王)“出”了京师前往郑国,驻跸于“氾”。而大叔则带着隗氏住到黄河以北的“温”。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曰:

施惠者望报太奢,永无满足,而受惠者报之已倦矣。

杨伯峻先生注“贪惏”曰:

惏,同婪,贪也。

杨伯峻先生注“遂奉大叔以狄师攻王”曰:

王引之《述闻》:“下文始以狄师伐周,则此攻王者非‘狄师’也,狄师二字盖因下文而衍,当作‘遂奉大叔以攻王’。盖颓叔、桃子先奉大叔以攻王,欲以大叔代王也,因国人纳王而弗克,故是年之秋又以狄师伐周立大叔耳。”

杨伯峻先生注“御士”曰:

御士,盖王侍御之士。《左传》凡四言御士。襄二十二年《传》言楚-子南之子弃疾为楚王御士,三十年《传》言单公子愆期为灵王御士,则御士多以公卿大夫子弟为之。互参襄二十二年《传?注》及王引之《述闻》。

杨伯峻先生注“获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曰:

《周语中》云:“十七年(本作十八年,依王引之说订正)王黜狄后。狄人来,诛杀谭伯。富辰曰:‘昔吾骤谏王,王弗从,以及此难。若我不出,王其以我为怼乎?’乃以其属死之。”

“狄”(杨注:狄,赤狄,详顾栋高《大事表》与梁履绳《补释》。#杜预《后序》引《纪年》云“卫懿公及赤狄战于洞(当为“泂”)泽”,则狄即赤狄也。#《经》于狄,或单言狄,或称狄人。盖由于行文之便。此《经》文二十年“齐人,狄人盟于邢”、僖二十四年“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以狄与他国或他邑并举,他国皆不单称,则于狄亦不得不从同。若惟狄而已,则不称人,此年“狄救齐”、二十一年“狄侵卫”是也。说本宋-赵鹏飞《春秋经荃》及顾炎武《日知录》。#狄自入春秋以来,俱只书“狄”。僖三十三年《传》箕之役始见“白狄子”之称,而“赤狄”之称自此见。自此《经》凡赤狄四见、白狄三见。潞氏、甲氏、留吁、铎辰,此赤狄也。其通言“狄”者,钟文烝《谷梁补注》云:“以《左传》、《国语》、《吕氏春秋》、杜氏《后序》引《汲冢纪年》考之,庄三十二年狄伐邢、僖三十三年晋人败狄于箕,皆白狄也。闵二年狄入卫、僖二十四年狄伐郑、文七年狄侵我西鄙,皆赤狄也。”顾栋高《大事表》三九据成三年《传》“伐廧咎如,讨赤狄之余焉”,因谓“是年赤狄之种尽绝。”又云:“故中国直名白狄为狄,不复别之。”未审确否。#杜《注》:“赤狄-潞氏最强,故服役众狄。”#潞,国名,赤狄之别种,曰潞氏者,盖当时所谓夷狄之国,或尚在氏族社会,故其国名带以氏字,如甲氏、皋落氏及此潞氏是也。其国当在今山西-潞城县东北四十里。《西清续鑑甲编》有路公舖,不知是此潞氏器否。#杜《注》:“甲氏、留吁,赤狄别种。晋既灭潞氏,今又并尽其余党。”甲氏,顾栋高《大事表五》以为在今河北省-鸡泽县境,不知其所据,未必可信。徐文清《管城硕记》卷十一谓据《水经注》,今祁县有侯甲,侯甲水发源于侯甲山,山在今武乡县。据此,甲氏或在今屯留北百里内外。留吁,晋灭之后,改为纯留,襄十八年《传》晋人“执孙蒯于纯留”是也,在今山西省-屯留县南十里。#赤狄部落甚多,如潞氏、甲氏、留吁、铎辰之属,先后皆为晋所灭,所余唯啬咎如,故云“讨赤狄之余”。),此乃赤狄,大体当分布于今山西、河北南部一带。

“甘”——“甘鹿”(杨注:甘,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甘人,据下文,指甘大夫襄。甘在今洛阳市西南,亦见僖二十四年《传?注》。#甘即平公采邑,在今洛阳市南郊。#顾祖禹《方舆纪要》及《汇纂》谓甘鹿在今河南-宜阳县东南五十里。《水经?甘水注》谓鹿蹄山在河南-陆浑故城西北,则甘鹿在今河南-嵩县西北,江永《考实》谓“以《传》文证之,似亦可据”,其实两者相距不远。),推测位置为:东经112.19,北纬34.44(洛阳南郊偏西鹿蹄山古石城)。

“齐”推测位置为:东经118.35,北纬36.87(临淄北刘家寨周围有遗址,长方形城,大城西南部分为小城,共2000万平方米;大城:4500╳4000;小城:1400╳2200,300万平方米。大城:春秋战国?小城:战国)。

“坎欿”(杨注:坎欿,当在今河南省-巩县东南。),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3.05,北纬34.75(巩县东南)。

“原”(杨注:原,今河南省-济源县北而稍西有原乡,当即其地。顾栋高《大事表》以为济源之原为庄十八年原庄公之原,此则另一原邑,疑未能明。#《通志?氏族略》云:“周有原庄公,世为周卿士,故以邑为氏。”余详隐十一年《传?注》。顾栋高《大事表》以今河南省-济源县西北之原乡为其国,实则采邑也。#杜《注》以为文公以其女妻赵衰。赵同、赵括、赵婴齐各食邑于原、屏、楼三地,故《传》谓之原同、屏括、楼婴。原即赵衰为原大夫之原,亦即隐十一年《传》周桓王与郑庄公十二邑之原,在今河南省-济源县西北。屏地未详。楼,据《春秋地名考略四》,在今山西省-永和县南十里。),推测位置为:东经112.55,北纬35.16(济源-原昌村)。

“毛”(杨注:毛,《尚书?顾命》、《穆天子传》五并古器如班簋、毛伯敦、毛公鼎皆称毛公,《周本纪》、《逸周书?克殷解》均有文王子毛叔郑,当即毛之始封者。顾栋高《大事表》五以为其封地在今河南省-宜阳县境。据毛公鼎,西周初叶毛公????[广/音]为周王卿士,毛公鼎、毛伯敦盖并出扶风,似可推知毛公采邑西周时在扶风,东迁后在洛阳附近。本年《传》有毛伯。当即其后。毛非诸侯,乃其采邑。),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2.3,北纬34.6(宜阳东北,东周)。

“氾”(杨注:氾音凡。氾有二,僖二十四年《传》与此《传》之氾是南氾,在河南-襄城县。僖三十年《传》之氾是东氾,在河南-中牟县。南氾离楚较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2.5,北纬34.6(洛阳东南,临伊水,京楚对岸)。

“京楚”(杨注:江永《考实》谓是近洛阳之地。),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2.5,北纬34.6(京以西,氾对岸)。

“京”(杨注:江永《考实》谓京非隐元年《传》郑邑之京,以《传》文考之,当近前城,在伊水之南,洛阳之西南也。),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2.55,北纬34.6(伊水南,洛阳东南)。

“温”——“苏”推测位置为:东经112.93,北纬34.91(温县城西16公里处的招贤乡-上苑村北地,温邑故城平面呈方形,东西长400米,南北宽近400米)。

《僖二十四年传》:

冬,王使来告难,曰:“不穀不德,得罪于母弟之宠子带,鄙在郑地氾,敢告叔父。”臧文仲对曰:“天子蒙尘于外,敢不奔问官守?”王使简师父告于晋,使左鄢父告于秦。((p 0427)(05240501))(044)

天子无出,书曰,“天王出居于郑”,辟母弟之难也。天子凶服、降名,礼也。((p 0428)(05240502))(044)

郑伯与孔将鉏、石甲父、侯宣多省视官、具于氾,而后听其私政,礼也。((p 0428)(05240601))(044)

我的粗译:

这年冬天,“王”(周襄王)派人来我们这里通报发生了动乱,来人传“王”的话说:“不穀不德,得罪于母弟之宠子带,鄙在郑地氾,敢告叔父。(不穀的“德”不够,得罪了母亲宠爱的儿子“带”,沦落到郑国的“氾”,斗胆通报给叔父。)”,我们的卿臧文仲(臧孙辰)回复说:“天子蒙尘于外,敢不奔问官守?(现在天子已经蒙尘于外,我们怎敢不马上去联络您那里办事的人?)”。“王”还派出大夫简师父向晋国通报,并派出大夫左鄢父向秦国通报。

按说对于天子不可以用“出”字,但这条《春秋经》却说,“天王出居于郑”,因为这次是要躲开自己亲弟弟作乱。所以,天子会穿起凶服、自动降低自己的名份,这是规矩。

郑伯(郑文公)带手下大夫孔将鉏、石甲父(石癸)、侯宣多去了“氾”,监督接待“王”的人员和器具,每天检查完再处理自家事务,这是规矩。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不穀不德”曰:

不穀详四年《传?注》。

杨伯峻先生注《僖四年传》“岂不穀是为?”云:

《左传》凡用“不穀”二十一次,其中十六次皆为楚子自称,《曲礼下》因之曰“其在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虽大曰子,于内自称曰‘不穀’。”其实不然,盖不穀为天子自贬之称,故襄王避叔带之难,自称为不穀,《传》所谓“天子凶服降名,礼也”(僖二十四年)。王子朝立为王出奔,亦自称不穀(昭二十六年),亦由此故。楚子僭称王,犹不敢袭用“余一人”之自称,而从天子降名之例曰不穀,《曲礼》以为蛮夷曰不穀,实误。此齐桓公亦自称不穀者,盖以侯伯而为王室讨伐也。然亦仅此一称而已。其余中原诸侯以至所谓夷狄之君,无以不穀自称者。《老子》“侯、王自谓孤、寡、不穀”,其意犹云“侯自谓孤、寡、王自谓不穀”,不穀实属王言。岂不穀是为者,意言诸侯兴师,非为我。((p 0291)(05040103))(039)。

杨伯峻先生注“得罪于母弟之宠子带”曰:

“母弟”当从僖五年《传?正义》引作“母氏”,然金泽文库本、《唐石经》俱已误作“母弟”矣,宋本有脱“弟”字者,直以其不可通而删之耳。

杨伯峻先生注“鄙在郑地氾,敢告叔父”曰:

鄙谓野居,天子离王都,故曰鄙居。天子称同姓诸候曰叔父或伯父,详僖九年《传》“伯舅”《注》。

杨伯峻先生注《僖九年传》“伯舅”云:

天子谓同姓诸侯曰伯父或叔父,谓异姓诸侯为伯舅。襄十四年《传》云:“王使刘定公赐齐侯命曰:‘昔伯舅大公右我先王’”云云,是周王于齐屡称伯舅。至于同姓诸侯,于鲁、卫皆称叔父,于晋自唐叔以迄文公、景公皆称叔父,然昭九年、三十二年《传》,于平公、定公反改称伯父,且并惠公亦以伯父称之,由此观之,《觐礼》所谓“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同姓小邦则曰叔父”,未必然也。((p 0326)(05090202))(041)。

杨伯峻先生注“敢不奔问官守?”曰:

官守,王之群臣;奔问官守,犹言奔问左右,恭敬之辞而已。

杨伯峻先生注“王使简师父告于晋,使左鄢父告于秦”曰:

二子,周大夫。独于晋、秦遣特使者,十一年秦、晋伐戎以救周,此亦望其救助耳。于晋、秦特使书名,则于鲁及他国,仅一般之使告难而已。

关于“天子无出”,《曲礼下》云:“天子不言出。”

杨伯峻先生注“天子凶服、降名”曰:

凶服,《传》未言;降名,指称“不穀”。

杨伯峻先生注“郑伯与孔将鉏、石甲父、侯宣多省视官、具于氾,而后听其私政,礼也”曰:

三子,郑大夫。石甲父当即宣三年之石癸,说详梁履绳《补释》。官,官司,即王之工作人员;具,器用。此谓郑伯率三人为天子省视官司与器具。俞樾《平议》谓官具犹言公家器具,与下文私政相对,不确。《战国策?赵策三》云:“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筦键,摄衽抱几,视膳于堂下。天子已食,退而听朝也。”贾谊《新书?礼篇》云:“礼,天子适诸侯之宫,诸侯不敢自阼阶。阼阶者,主之阶也。天子适诸侯,诸侯不敢有宫,不敢为主人,礼也。”此谓天子巡狩,至于诸侯之国都,居于其宫之事,与此天子避难,与郑伯异地异宫虽有不同,而其实质则大相似。

“晋”——“绛”——“故绛”推测位置为:东经111.55,北纬35.73(曲村,成六年迁新田)。

“秦”——“雍”(杨注:《左传》秦事始见于此。《春秋经》则至僖公十五年韩原之战始见。秦为嬴姓国,周孝王封伯益之后非子为附庸,邑之秦,今甘肃省-天水市故秦城是。顾栋高《大事年表》以为今清水县。襄公讨西戎有功,平王赐以岐、丰之地,列为诸侯,徙居汧,即今陕西省-陇县南三里之汧城。文公后卜居汧、渭之间,即今眉县东北十五里之故眉城。宁公二年,即鲁隐公九年,徙平阳,故城在今眉县西四十六里。德公元年,即鲁庄公十七年,徙居雍,今凤翔县治。一九七三年于凤翔县南四里发现其宫殿遗址及遗物。献公十二年徙栎阳,故城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北五十里。孝公徙都咸阳,故城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王国维《观堂集林?秦都邑考》,其说有是有非,不能尽信。《大事表》云:“文公四十四年入春秋。春秋后二百六十年,始皇并天下。”《史记》有《秦本纪》。传世古器有秦公簋、秦公钟、秦子戈、秦子矛等。《梁书?刘之遴传》有秦客成侯尊。#雍,秦都。《秦本纪》云:“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郑宫”,时当鲁庄公十七年,今陕西省-凤翔县南七里有古雍城,秦德公所居大郑宫城也。),推测位置为:东经107.39,北纬34.50(雍,凤翔南。有遗址,不规则长方形城,3480╳3130,1000万平方米,春秋早期至战国早期)。

下面是天王出居于郑相关地点天地图地形图标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通宝推:mezhan,老老狐狸,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