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棉棉学英语 -- 王小棉她妈

共:💬20 🌺18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棉棉学英语(四)—二语习得越早越好

看完有关前两个问题的研究结论,最后一个问题也就有答案了。不过自己得出来的结论还不够权威,咱在找科学家们给背背书。

语言学者们开始倾向于认为二语习得越早越好,因为婴儿是从出生就开始习得母语的。Werker测定出:(1)婴儿普遍语音分辨能力的存在;(2)婴儿普遍语音的分辨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递减;此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婴儿普遍语音分辨能力在12个月左右开始逐渐降低,大约3周岁时低至与成人水平相当。依据Werker的研究结论,0-12个月的婴儿普遍语音分辨能力最强,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开始进行二语的输入使之习得并掌握二语是事半功倍的。

总而言之,从我搜集的这些资料来看,小孩子学英语越早越好,给他创造一个类似于汉的英语环境,他就会从小学会英语并且能熟练地应用。还有就是不用担心语言学多了会给孩子造成负担,这个是我后来看其他资料人家得出来的结论:在中国,多方言家庭多得是,足可以比好几过外国语了,人家小孩子学会了那么多方言普通话也还很好。

中国小孩从小在家里学英语的例子也很多,印象比较深刻的书是《宝贝比我强》,我从那本书里学习了许多双语养育知识。所谓的双语养育,就是儿童从出生之时就一直处于一种双语环境中,其父亲母亲或者其他与儿童密切相关的家庭成员分别操不同的语种与儿童自然交流,他们的家庭成员也会交替使用不同的语言来交谈。

国外这样的家庭很多,我们在电影电视剧中经常看到。比如一个家庭爸爸是法国人,妈妈是德国人,那么在这个家里长大的孩子从小就会说法语和德语,除非是父母有意识地只说一种语言。现在中国人和外国人通婚也多了,也出现了很多汉语和其他语言混合的双语家庭。比如我们现在的邻居玛丽家,妈妈是中国人,爸爸是加拿大人。她从小听汉语和英语长大,两种语言就都说得好。玛丽妈妈说她家玛丽会自动区分汉语人和英语人,别人和她说什么她就用什么语言和对方对话,一般不会搞错。

双语养育需要的先决条件是父母双方分别说不同的母语,在家庭生活中自然表达,或者父母虽然是同一个母语,但是其中一方有意识地用另外一种语言与幼儿交流沟通。这样就对家长的语言能力要求很高,所以我虽然觉得双语养育的方式对孩子学英语好处多多,也只能放弃,谁让咱是英语差等生呢。

当然放弃双语养育模式并不是就没有路走了。除非本来就是双语家庭,在我国就算是打算用双语养育方式教孩子学英语的人家也不能完全做到均衡输入一半汉语一半英语。大多数人家采用的都是二语习得模式。“二语”指的是相对于母语来说的第二语言,在中国一般指的是相对于汉语来说的英语。

先说一下下语言“习得”与“学得”的区别。习得是指在非正式教育模式下、非有意识有积极目的的语言学习。儿童获得母语的方式一般被界定为习得方式。前面在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监控理论”里面已经提到过。学得是指在较正规的教育模式下进行的语言规则学习,语言学得就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或者借助工具书和其他声像设备有规律自我教育等方式来学习一门语言。小孩子在接受正规教育之前,如果父母也没有进行较正规的家庭教育,那么他们所掌握的各项本领基本上都是习得而来。因为他们遗传里就带着模仿与重复的基因。小孩子学习站立行走跑跳等等动作也和学会说话一样,是不用大人特意教的。小孩子不知道神经如何传导大脑的指令也不知道如何调动某块肌肉,但他们会拿起勺子舀起食物然后把勺子里的食物送到嘴里。这不需要什么理论知识就能完成,同样他们学会说话也并不懂什么发音器官也不懂得什么叫语法规则。

一般中国家庭采用的二语习得模式就是家里人为了孩子学英语父母一方或者其他家庭成员从小专门或尽可能地和孩子讲英语,同时却不要求孩子一定要学会什么,也就是小孩儿无意识状态下学会英语的听说。二语习得也可以指其他形式的非正式语言学习,比如中国小孩如果随父母搬到英美加拿大等国在英语社区环境下也可以用非正式教育的形式学会英语。总而言之习得强调的是“以非正规教育形式”,强调大人的引导。

这里再解释一下双语养育和二语习得的区别。双语养育的儿童第二语言和第一语言是同时获得的,他们从小就在大脑中形成了两种语言代码系统,在能够与人沟通时,其相应的语言技能和语言习惯就已经初步形成了。而二语习得强调的一是时间滞后,接触第二语言时间在母语之后,二是学习的非正规性,也就是小孩子不是有积极主观意识地接受正规语言教育。

在小孩子学习无意识,父母也无积极主观意识的环境下小孩子学习两种语言的方式是双语养育。在小孩子学习无意识,父母有积极主观意识的环境下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方式是二语习得。在语言学习者与语言输入者都有积极主观意识的环境下学习第二语言的方式是外语学习。外语学习不限定是儿童,成人学外语的方式多是采用“教—学”模式,自学是从书本或者其他学习资源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是“教—学”模式的特殊形式。

事实上书上或者网上幼儿二语习得成功的案例是非常多的。前面说过的《宝贝比我强》里面的汤北辰小朋友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要不然人家爹妈也不能把经验写成书。还有一本《双语宝宝养育博客》,里面也介绍了好几个小朋友从小在家里习得英语的成功经验。再有就是知网上的一些研究论文,介绍的是家长对幼儿在家庭中习得英语的实证研究结果。其中王立波在论文里描述自家孩子在中国的英汉双语环境下0-6岁的语言发展情况,以及考察到英语对话、英汉混合句以及混合思维等特点;他那篇文章介绍的还是很详细生动的,他观察到的幼儿英语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家一般也都有。

也有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二语习得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就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取得共识。一是国内家庭应当尽量为婴幼儿提供二语习得环境,英语教育开始越早越好。二是运用关键期假设理论论证了婴幼儿二语习得优势。三是通过研究幼儿早期第二语言语音、语法、句法习得的过程及其与母语的区别,验证了英语习得与英语学得对幼儿英语发展能力的影响。

这里举个反证,也有学者并不认同关键期假设理论,他认为“认为第二语言有一个关键期的观点是错误的。起码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得不到科学研究的证实。第二语言之所以达不到母语的水平原因很多。(1)第一语言的干扰是导致错误发音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对语言的其他方面(如语法)的影响可能比较小;(2)学习者对语言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言学习的最终结果;(3)没有学习的语言环境或者由于种种心理原因不能充分利用资源,得不到丰富的语言刺激。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不认同目标语语言与文化,就会导致退缩行为,避免与目标语社会成员交流,造成语言输入匮乏。起码年龄不是导致语言学习失败的根本原因”。

不过我觉得这位学者的结论从另一个方面恰恰说明了儿童具有学习第二语言的优势,也就是习得优势。从他的结论看,只能说儿童相对于成年人从学得的角度来说不具备优势。

比如说第一语言干扰导致成人学英语发音错误较多,那么幼儿习得英语时恰恰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母语对二语发音的干扰,加上幼儿语音发音器官没有发育成熟和发展成为定式,所以可以很好滴学会二语的标准发音。关于语音问题,后面还会有更多的科学的解释。

再有学习者对语言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言学习的最终结果。这个是站在成年人非常理性的角度来说的,也就是说语言学习者能不能管住自己好好学。幼儿在二语习得环境下,不存在兴趣与动机影响语言学习效果的问题。对幼儿来说,接受第二语言并利用第二语言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是一种本能。只要第二语言能够与人沟通并能达到目的,那就模仿和使用呗。比如我家棉想要喝奶,她就会说“奶,奶”,没人搭理她她就会改说“milk,milk”。等她得到了奶瓶下一次她想要喝奶的时候会优先说“milk”,这无关兴趣与动机,这是本能的一种反应。

最后他说“没有学习的语言环境或者由于种种心理原因不能充分利用资源,得不到丰富的语言刺激。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不认同目标语语言与文化,就会导致退缩行为,避免与目标语社会成员交流,造成语言输入匮乏。起码年龄不是导致语言学习失败的根本原因”

年龄确实不是导致语言学习失败的根本原因,只是幼儿习得英语更容易一些罢了。成人得不到丰富的语言刺激是因为成人会因为不好意思而退缩,比如和老外或者其他英语学习者说英语时张不开嘴,可小孩子不会呀,小孩子不懂害羞,叽里呱啦说错了也无所谓。这一方面自然也是小孩子占优势了。3岁之前我家棉说英语毫不害羞,过了3岁以后她社会情感发育有了羞耻心,日常生活中她才渐渐不说英语了。我们问她,她说我们是汉语人,她只能跟英语人说英语。后来我们分析,在她那时候的认知里,她要尽量与周围环境相一致。大家都说汉语,她自然也应该说汉语才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