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蔚来ES8发布了,大家怎么看? -- 不远攸高

共:💬39 🌺7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作为一个守旧落魄分子再次叫嚣自己的观点

作为一个守旧落魄分子再次叫嚣自己的观点

很多想法都不太切题,有蹭热点的嫌疑

这些都是吸引眼球的,都是T台上的美女。换电池早就提出了(谁对于90年代中后期中央台的《科技之光》有印象??),这个算是真的把螃蟹放在了嘴里。但是正像是这个比喻本身一样,供养了人类的是螃蟹、还是五谷呢?

当然,先下手为强,要是自己的电池产品规格能够成为事实标准,这也似乎很好,只是风险不小。特斯拉尚且没有形成影响力,这个厂商更怀疑。

关于碳排放,我的眼中问题就在于,人类近现代是将岩石圈积攒的碳弄到了大气里面,同时对于森林植被大量破坏,以及畜牧发展,现有生态圈的固碳作用明显不足,大气中的碳是在“入超”。现在要做的是将大气圈里的碳,像是还债一样固定下来,大气的碳成为“出超”,免得热死淹死饿死什么的,以及免得真的没有了能源以及能源被卡脖子,如果这些论调是真的的话。当然能源被卡脖子不需要怀疑。

回到车上,如果现在的燃油全是生物油,碳全部来自大气,净排放量无论多少都是0,那么燃油车还是落后的么?进一步,如果加上了电机、小电池实现混动,优化油机的工作区间,油车还是落后的、生态不友好的么?

比如疯狂生长的水葫芦,能不能作为固碳的最优方法之一?水葫芦固然大量吸收水中养分、阻碍阳光进入水体下层,可是换个思路,使用细菌固碳的培养基、使用蓝藻固碳、产油的培养基,本身当然不当做自然水体,甚至还必须限制在专门的罐体、水槽中呢。围网、浮箱之类的方式能不能限制水葫芦的范围呢?水葫芦是不是舍近求远的这个“近”呢?

其实网上说法很矛盾,有的说水葫芦本身能够吸收污染物,但是疯狂生长反而造成水体退化生态破坏。评价水葫芦的污染的时候,首先不能忽视,90年代以来水污染的排放是剧增的过程。水葫芦进入中国,有的说是20年代、有的说是70年代,但是成为关注焦点却是90年代末

然后就是转基因了。搞细菌固碳固氮的恐怕不会漠视转基因技术而去专门搞自然筛选;搞蓝藻的也是。那么水葫芦能不能也转转,大量产生含油或是含糖的种子,然后种皮弄得脆弱点,不容易扩散潜伏呢?

液体燃料(如果满足来自大气圈的要求的话)在我看来唯一的不足就是本身是物流负担,而电则仅仅需要静态的基础设施配套。即是没有改进的水葫芦,现在的水葫芦能不能作为生物质能发电的来源呢。

应用上面,还是应用场景的细分问题。很多人用车是为了上下班,这个挺浪费的。尤其一旦拥堵,就是燃油消耗的巨大浪费。所以我首先想,公共交通能不能进一步扩容?

其次,受到欧洲某些对于自行车占用道路资源的宣传材料的启发,能不能有更加专门的自行车专用道路,或是隧道,或是加上了顶棚的道路?自行车就怕雨雪大风嘛。

再次回到汽车,在细分应用场景、道路资源的前提下,类似于日本的kcar思路能不能回归、推广?也就是我之前瞎想的,小电瓶车。能宽敞的坐下5个大块头,但是性能、行程仅仅面对家庭市内应用,充满电最多100km,每天或是每几天一充电。

想要走更远的路程,就是“增程动力包”或是拖车,这个别的帖子里也说过了

公务车、物流用途的,就用燃油机+轻混。油是没有“原罪”或是“原罪”被稀释的生物油,轻混优化工作区间、回收一部分动能。混动不仅仅是使用电池或是超级电容,压缩气体储能也能做到,就是压力容器体积可能不理想

其实还有更狂野一点的想法,在用电可能造成峰值的问题上,要是大家都是晚上一边开着空调一边车充电,电力系统恐怕也会很不爽。那么能不能每家都有个小的“电力包”,也就是电池包,像是洗衣机一样大小,本身没有移动要求、也其实没有操作的必要,但是模块化能够分解移动。这个就是每天大家都白天上班了,这里慢慢充电,晚上用电高峰为电网分担家里用电造成的附和,更有助于优化风电、太阳能之类的垃圾浪费问题。设备接入互联网,智能调度、错峰。换句话说一个家庭里的电网是独立的,这就是个在线ups。不过ups好像还是相当贵的

通宝推:rafale,三笑,海峰,桥上,不远攸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