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推荐一个帖子----毛泽东和文革大起底 -- 不要胡说

共:💬141 🌺382 🌵1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9.4红卫兵登场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352)/红卫兵登场(35)

【接前】这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穿上军装,出现在公众面前。关于毛泽东为什么要穿军装,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表示他要拿出井冈山时代的勇气,重新投入一场新的革命,

张辉灿还回忆说:【毛主席看到沸腾的红卫兵,又走下天安门城楼,走进人群如海、红旗如林的天安门广场的群众队伍之中,不断地向群众招手致意。很快,主席被紧紧地围在人海之中,也就出现了被挤伤、压伤的险情!中央警卫团和北京卫戍区的部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人海中开辟出一条人墙通道,护卫着主席安全地返回了天安门城楼。】

另据参加这次会见的卜大华回忆说:【我们的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参加游行,一部分上观礼台。过了不久,就听金水桥那边一阵骚动,毛主席下来了,但走到下边就走不动了,人们都把他围住了。毛主席就地坐下来,警卫也很麻烦,就劝他回去了。

过了一会儿,北京卫戍区一个姓白的副政委,把我和彭小蒙找去说:“刚才主席出来,要到群众中间去,但是很不方便。于是,主席改变主意,邀请红卫兵上天安门。”

等了一会儿,总理来了,他说:“等会儿主席要来和大家见面,但有一条纪律,不要和主席握手,主席的手已经握肿了。主席73岁了,我也68岁了,主席一夜没睡觉,我希望大家能够体谅,不要和主席握手。”

我见到主席的第一眼,感觉主席太老了,他的头发茬子全是白的,虽然神采奕奕,脸很红,但是头部都是白的,这跟我想象的不一样,比我想象的要老得多,而且还显得很疲惫。那天在天安门上,我站在主席和总理中间,林彪、康生、陈伯达都在旁边。我站在跟主席最近的地方,也没有跟主席握手,我们是很守纪律的。有人说我们和主席握了手,一个星期都不洗,根本没有那种事,根本就没跟主席握手。

没有和主席握手,的确很遗憾,这也说明我们是守纪律的。但也有很多人不遵守纪律,和主席握手了,还有三个人冲到主席的休息室里去了。我们从天安门下来后,还对着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喊了好几句口号。大家回去以后都很高兴,是喜出望外,有个同学说:“我们见了毛主席了,再也不能有私心杂念了!”】【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353)》*****

*****上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352)》*****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353)/红卫兵登场(36)

【接前】参加这次会见的红卫兵宋彬彬(开国上将宋任穷之女)也回忆说:【8月18日那天,学校的队伍很早就到达了天安门广场,听到广播中说让一些学校派人到天安门城楼下集合,到了天安门前,我们才知道是要上城楼。那时,毛泽东等多位国家领导人已在天安门城楼上,被邀请登上城楼的中学生有千人之多,学生中胆子大的都去给中央领导人戴红卫兵袖章。当时,我旁边站着公安部长谢富治,他原来跟我父亲在一起工作,也认识我。我问他:“我能不能去给毛主席献袖章?”初二年级的一个同学也说要去献红领巾,谢富治同意后我俩就过去了。

毛主席并不认识我们,他问我:“你叫什么名字啊?”我说叫宋彬彬。

毛主席问说:“是文质彬彬的彬吗?”我说:“是。”毛主席又说:“要武嘛。”】

后来有人把毛泽东说“要武嘛”,解释为毛泽东要挑起武斗,这是断章取义的说法。因为毛泽东在早年的《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报告》中说过这样一段话:“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另外,毛泽东又给女民兵题诗说“不爱红装爱武装”。因此宋彬彬的名字,让毛泽东觉得她这样的红卫兵小将,名字太缺乏革命的气魄,所以说“要武嘛”。这与毛泽东提倡武斗,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其实毛泽东多次明确作出过反对武斗的指示,1966年12月27日,毛泽东给周恩来写信说:

【恩来同志:最近,不少来京革命师生和革命群众来信问我,给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牛鬼蛇神戴高帽子、打花脸、游街是否算武斗?我认为:这种作法应该算是武斗的一种形式,这种作法不好,达不到教育人民的目的。

这里我强调一下,在斗争中一定要坚持文斗,不用武斗,因为武斗只能触及人的身体,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只有坚持文斗,不用武斗,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才能斗出水平来,才能真正达到教育人民的目的。

应该分析,武斗绝大多数是少数别有用心的资产阶级反动分子挑动起来的,他们有意破坏党的政策,破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降低党的威信。凡是动手打人的,应该依法处之。请转告来京革命师生和革命群众。】

毛泽东后来还说:【斗争要文明些,我们是无产阶级专政,要高姿态,要高风格。北京街头上标语水平不高,到处都打倒,砸烂狗头。那有那么多的狗头,都是人头,这样搞群众很难理解。搞喷气式飞机照相片,登报贴在大街上,被外国记者搞走了。要将斗争水平提高,现在的水平太低。

斗倒斗臭要在政治上斗臭,要对后代进行教育。不然他们将来掌权了,也这样干,这就太简单化了。他们认为这样斗臭了,还有把别人生活上的问题摆出来,也叫斗臭了,我看不合适,主要是政治上斗臭。】【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354)》*****

*****上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353)》*****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354)/红卫兵登场(37)

【接前】1966年8月12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闭幕,刘少奇由第二位跌落到了第八位,中共第二把手换上了毛泽东最为信任的林彪。当时很多中共高官认为,毛泽东发动文革,目的就是要拿掉刘少奇,换上林彪。这些高官想:现在刘少奇拿掉了,林彪上来了,毛泽东应该心满意足了,文革也就应该结束了。

可是事情与众高官的想法相反,刘少奇拿下来之后,毛泽东仍没有结束文革的意思。那么毛泽东继续搞文革究竟想干什么?目的又是什么呢?众高官都搞不清楚毛泽东的意图,只得纷纷猜测。当时任国家建委主任的谷牧回忆说:“在文化大革命运动初期,党内绝大多数高级领导干部都处于一种‘很不理解’的状态,我们这些人都是如此。”

周恩来当初也是这么想,认为刘少奇下台之后,文革这场运动就算是结束了,中共又重新团结起来了。这也是周恩来同意毛泽东拿掉刘少奇的最大原因。可是在刘少奇拿掉之后,毛泽东对文革的热情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高涨了。那么毛泽东究竟想要干什么呢?周恩来只好费尽心思去猜测。当时周恩来认为,毛泽东继续搞文革的目的,可能是想搞一次思想教育性质的“灵魂深处”闹革命,以为文革的重点是“思想教育”,完全没想到毛泽东搞文革的目的是“夺权”。

1966年8月14日,周恩来会见波兰大使,对方问起中国搞文革的目的,周恩来解释说:【这次文化大革命是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自然发展的结果,把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破除掉,建立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过去我们在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现在由农村发展到城市。】

周恩来这里说的“过去我们在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指的是1964年开始在农村搞的“四清运动”。“四清运动”的正式名称是“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所以周恩来认为,毛泽东这次搞的文革,就是把农村的四清运动延伸到城市,就是“城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因此,周恩来把这次文革的目的,理解为“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和“建立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这也就是所谓的“破四旧”和“立四新”。在稍后的8月18日,也就是毛泽东第一次接见红卫兵的天安门大会上,周恩来发表讲话说: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们要大破资产阶级思想,大立无产阶级思想,也就是大立毛泽东思想。我们一定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把社会主义的中国建设成为无产阶级的铁打江山。】

林彪当初也认为刘少奇下台之后,文革就可以结束了。林彪在刘少奇自我批评后,还主动跟他握了手。然而毛泽东在拿掉刘少奇之后,还继续大搞文革。这时,林彪也把毛泽东继续搞文革的意图,理解为“破四旧”和“立四新”。在8月18日的毛泽东接见红卫兵大会上,林彪发表讲话时也说:

【我们要大破一切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要大立无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一句话,就是要大立毛泽东思想。我们要让亿万人民掌握毛泽东思想,让毛泽东思想占领一切思想阵地,用毛泽东思想来改变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355)》*****

*****上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354)》*****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355)/红卫兵登场(38)

【接前】后来有人说,林彪在1966年8月18日的红卫兵大会上,讲话中提出要“破四旧”,于是红卫兵就响应林彪的号召,到处搞砸文物的“破四旧”,这有点“冤枉”林彪了。其实在林彪讲话之前,包括周恩来在内的不少中央领导人,都讲过文革要大搞“破四旧”。因为很多高官是“英雄所见略同”,都误以为毛泽东搞的文革,是要搞一场思想教育运动,就是“破四旧”和“立四新”。他们当时大多认为,文化大革命就是“破四旧”,等“破四旧”搞完了,文革也就结束了。

不过当时中央领导人提出的“破四旧”,也就是旧的“思想、文化、风俗、习惯”,这些都是精神上的东西,并不是物质上的东西,“破四旧”的本意是进行思想上的革命。可是思想上的革命,谁也看不见,于是红卫兵就要把这场思想革命,进行“可视化”,变成人们看得见的革命。

能够看得见的“四旧”,第一就是街道商店的名字,这都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东西。于是王府井改成“东风路”,长安街改为“东方红大街”,瑞福祥绸布庄改为“立新绸布店”,协和医院改为“反帝医院”,颐和园改为“首都人民公园”,天桥剧场改为“红卫兵剧场”等等。甚至连生活用品也改名,洋火改为火柴,洋白菜改为圆白菜,西红柿改为鲜红柿,黄瓜改为青瓜(“黄”有黄色下流的嫌疑)。

第二种看得见的“四旧”,是人们穿的服装,发型等。细腿裤、尖皮鞋、连衣裙之类,统统被认为是“旧风俗”,烫发,大背头也是“旧风俗”,于是红卫兵拿剪子上大街,看到细腿裤就剪开裤口,尖皮鞋剁掉尖头,烫发的当街改发型。还有口红、香水等,也都是资产阶级的四旧,不许卖了。

红卫兵这么搞了几天下来,大街上的“四旧”都破完了,什么细腿裤、尖皮鞋也都藏到家里不敢穿出来了。于是红卫兵想到抄家,掏“四旧”老窝。红卫兵一抄家,还真的抄出来很多“四旧”。有些“四旧”,甚至可以作为反革命的物证。比如抄出来的旧房契、旧地契,不就是当时宣传中的“变天账”吗?抄出来的国民党发的委任状、国民党时代的钞票,不就是盼着国民党杀回来吗?红卫兵看来,这些人就是传说中的“阶级敌人”。

本来红卫兵抄家,是为了“破四旧”,到家里去抄封资修的“四旧”,没想到抄家还发现了很多“阶级敌人”,这就更鼓励红卫兵们去抄家了。一时间全国抄家成风,成为后来红卫兵最被人诟病的事情之一。

第三种看得见的“四旧”,是庙宇等旧建筑、旧文物。可是这些东西都是国家财产,有专人看护,红卫兵刚开始还不敢动手。不过很快红卫兵就对抄家这样的小打小闹感到不过瘾了,他们要干大的,于是大规模地打砸古建筑、古雕塑等事情发生了。

周恩来特别关注破坏文物和古建筑的事情,特别下令军队出面,保护了故宫等著名古建筑。但一些不太著名的古建筑,就损毁非常大了。周恩来在保护古文物的同时,又怕有人给他扣上一个保护“四旧”帽子,于是周恩来把自己在中南海居住的西花厅,改名为“向阳厅”,以此来表示他也是支持“破四旧”的。【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356)》*****

*****上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355)》*****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356)/红卫兵登场(39)

【接前】毛泽东要发动平民红卫兵,更需要一种谦虚和平易近人的态度。因为毛泽东知道,平民最反感那种高高在上的官架子,要赢得平民的心,就不能摆官架子。

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第一次接见红卫兵的大会,本来预定上午7点30分召开,可是毛泽东事先谁也没告诉,早晨五点钟就来到天安门上了观礼台,独自接见红卫兵。按照官场的惯例,毛泽东的地位最高,应该最后出场的,可是毛泽东却打破了这个显示官场地位和身份的惯例,大大早于其他领导人,第一个来到现场接见红卫兵,表现出他的谦虚和平易近人的态度。而且这天中,毛泽东始终坚持在天安门城楼上整整6个小时,而不是象征性地向大家招招手就走了,这样更加赢得了平民们对他的亲近感。

在八次接见红卫兵中,毛泽东都没有讲话。有些人误以为毛泽东对红卫兵讲过这么一段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泽东的这段话,其实是在1957年11月17日,他访问苏联的时候,对莫斯科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们讲的,文革中只是把毛泽东的这段话再次拿出来而已。

毛泽东不对红卫兵讲话,也是一种策略。因为那时毛泽东的话,已经被林彪捧为“一句顶一万句”,如果毛泽东对红卫兵讲了话,万一其中有一句不太恰当的话,也会马上成为“一句顶一万句”的最高指示,想修改都无法修改了。所以毛泽东不讲话,就可以避免万一讲出不恰当的话,给自己留下大麻烦。

据参加8月18日接见红卫兵大会的解放军总参谋部参谋张辉灿回忆说:【天安门楼上楼下,两种气氛反差很大。尽管广场上红卫兵不时地沸腾起来,都不能改变在城楼上的党政军高级领导人的愁容。就我所见,这天情绪最忧闷的是刘少奇、陈云和贺龙元帅等。刘少奇远远地站在毛主席东边,不言不语,红卫兵给他戴“红卫兵”袖章时,他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用右手往下扒拉,红卫兵只好作罢。刘少奇站累了进城楼正厅歇息时,这时毛主席已先他进入正厅歇息,坐在靠东墙的沙发上看报。刘少奇从毛主席的面前进入正厅,坐在靠北墙的沙发上,两人相距不到2米,可是谁也未开口说话,彼此也未打招呼,未点头示意。】

不少人会感到意外,刘少奇不是毛泽东要打倒的对象吗?他怎么也跟毛泽东一起上天安门接见红卫兵呢?其实刘少奇上天安门,并不是毛泽东的本意,而是周恩来安排的。【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357)》*****

*****上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356)》*****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357)/红卫兵登场(40)

【接前】八届十一中全会后,毛泽东本意是让林彪主持中央政治局的日常工作,但林彪仅主持了几次会议之后,就借口身体原因,不再管事了。这样一来,中央日常工作就落到了周恩来身上。此后周恩来开始主持召集“中央碰头会”,这实际上就是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

林彪是主动放权给周恩来的,毛泽东虽说不满意,但也拿林彪没办法。这样一来,中共的体制,又回到了1949年以前的情况,毛泽东是第一把手,周恩来是实际上的第二把手。但不同的是,在1949年以前,毛泽东和周恩来两个人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所以两人可以团结合作。而这次,他们两个人的奋斗目标不一致了,自然也就无法团结合作,必然发生矛盾冲突。以前有刘少奇夹在中间,周恩来还可以避免与毛泽东的直接冲突,而现在,周恩来就必须直接面对毛泽东了。

前面说过,文革的第一个阶段是1966年5月到7月,这个阶段是刘少奇的工作组控制局势;文革的第二个阶段是1966年8月到10月,这个阶段是高干子弟的老红卫兵控制局势;文革的第三个阶段是1966年11月到12月,这个阶段平民红卫兵和群众团体开始主导了局势;到1967年1月以后,文革才真正进入夺权阶段。

在文革的前三个阶段,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关系还是比较良好的,直到进入1967年1月的夺权阶段以后,两人的关系才开始恶化。但即使是在前三个阶段,毛泽东与周恩来依然存在不小的分歧。在这段时间,毛泽东要对文革“升温点火”,而周恩来要“降温灭火”,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分歧,就是围绕着“点火”与“灭火”展开的。

毛泽东八次接见红卫兵,周恩来都是总指挥。毛泽东要在利用接见红卫兵大会来点火,而周恩来却要给毛泽东点的这把火上,泼上一些冷水。周恩来的泼冷水方式之一,就是让刘少奇这个毛泽东要打倒的人,和毛泽东一起登上天安门接见红卫兵,向红卫兵显示刘少奇仍旧是党的领导人,以增加打倒刘少奇的难度。

毛泽东亲自向周恩来明明白白地交过底,要拿掉刘少奇,可是周恩来装糊涂,违背毛泽东的意愿,安排刘少奇出席所有公开的重大活动。在毛泽东八次接见红卫兵中,周恩来每次都安排刘少奇出席接见,报纸上也刊登刘少奇参加接见的照片。当刘少奇一个人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时,下面的红卫兵不明真相,曾经高喊:“刘主席,我们要见毛泽东。”【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358)》*****

*****上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357)》*****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358)/红卫兵登场(41)

【接前】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之后,马上开始给毛泽东泼冷水。8月24日,周恩来组织人制定出一个国务院搞文革的《十条意见》。周恩来在《十条意见》中,提出“加强党对运动的领导”,“注意保护国家机密”,“对一部分干部‘烧’到一定程度后要注意保护”等等,这些都是给运动泼冷水的东西。周恩来把《十条意见》转给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并亲笔批示说:“这件很好,我注了几条意见,如蒙同意,请送主席、林彪同志核阅,并请主席批示。”

毛泽东马上否决了周恩来的《十条意见》,说:“一条也不要,何必十条。已经有《十六条》嘛!”《十六条》是不久前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发出的文革实施办法。

周恩来对毛泽东的战略是“以柔克刚”,毛泽东否决了他的意见,他并不生气,也不气馁,而是在妥协中继续坚持。8月28日,周恩来又向毛泽东谈困难,说外地学生来北京已有十几万人,住房很紧张,建议暂缓红卫兵到北京来串联。

毛泽东又把周恩来的建议驳回去,说:“让他们统统来。有人说没有房子住,哪里没有房子住,房子多得很,这是借口。文化大革命的时间,看来到年底还不行,先搞到春节再说。”

毛泽东的脾气就是这样,你越说不行,他偏要这么干。周恩来只得使用战争动员的紧急手段,动员中央国务院各机关部门,以及北京的工厂都来搞接待,安排各地来北京串联的红卫兵的吃住问题。连中南海也成立了接待站,一度接待了1万多名红卫兵入住中南海。

8月31日,周恩来又起草一份中央通知,准备下发到县团级。《通知》主要强调:“在运动中,对于党和国家的要害、机密部门和单位,必须坚决进行保护”。周恩来在《通知》上亲笔批示:“提议照发,请主席、林彪、康生、富春、江青核阅。”

《通知》送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却做出了相反的批示:“此件不发。”因为毛泽东明白周恩来是在借着“要害部门”的借口,来给这场运动泼冷水。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很多单位都可以借口是“要害部门”,来躲过文化大革命。

9月2日,周恩来再次起草《有关红卫兵的几点意见》,主要精神是:“红卫兵要学习解放军,把红卫兵建设成为一支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和严格组织性、纪律性的战斗队伍。”

周恩来的《有关红卫兵的几点意见》,仍然被否决了。因为毛泽东知道,如果把红卫兵建成解放军那样有组织有纪律的队伍,坚决服从党的领导和命令,那么红卫兵就不可能造反了。

尽管屡屡遭到毛泽东否决,周恩来却以顽强的韧劲,屡败屡战,继续坚持提出意见。9月4日,周恩来又根据新疆的告急情况,提出建议:“劝阻外地学生不要进入新疆边界地区串连,已去的外地学生应离开。”这次毛泽东终于同意了周恩来的建议,批示:“照发。”【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359)》*****

*****上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358)》*****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359)/红卫兵登场(42)

【接前】在中共党内,周恩来与毛泽东是老对手了,他们两人的历史可以说是“一边合作,一边斗争”。从1966年8月拿掉刘少奇之后,周恩来与毛泽东的关系中,“合作”的成分越来越少,而“斗争”的成分越来越多。周恩来是很精明的政治家,他与毛泽东的斗争,不是采用“硬顶”,而是采用“软挡”。

刘少奇与毛泽东的斗争,基本上是“硬顶”,毛泽东要发动红卫兵,刘少奇就要压制红卫兵,所以与毛泽东发生正面的冲突。而周恩来的策略不同,他为了避免与毛泽东发生正面冲突,周恩来并没有“硬顶”,而是采取两个“软”策略来对抗毛泽东。一方面,周恩来利用一切机会给红卫兵运动泼冷水,试图使红卫兵运动降温;另一方面,周恩来也与毛泽东“争”红卫兵,争取人心,试图把红卫兵争取到自己这一边来,成为支持自己的力量。

在争取人心方面,周恩来是高手,一点不比毛泽东逊色。1966年8月22日,周恩来到清华大学参加万人大会,在周恩来讲话的时候,天开始下大雨,但周恩来仍在雨中坚持讲话。在场的群众高呼“给总理打伞!”

周恩来推开给他打伞的学生,继续淋着雨说:“今天风大雨大,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在大风大浪中锻炼!你们给了我一个红卫兵的臂章,我就要和你们一样,在大风大浪中锻炼。”

周恩来的这句话,马上引起长时间的热烈鼓掌,大家高呼“毛主席万岁!”。这里的“毛主席万岁”,实际上是对周恩来喊“万岁”的。

周恩来继续说:“我很想早一点来到你们这里,但工作不能让我常常到你们这里,这不是我不愿意来。因为我来到你们中间,你们这样的热情,这样的勇敢,这样的敢闯、敢干,誓死保卫我们伟大的毛主席,这样的精神使我感动,我愿意到你们这里来学习。因为到你们中间来,不仅使我年青了,而且使我的革命干劲更大了!”

周恩来的话,马上又引起一阵热烈鼓掌,众人又高呼“毛主席万岁!”。这些“万岁”也都是向周恩来喊的。

周恩来很清楚,一个政治家演讲的好坏,不仅要看演讲的内容,同时也要看演讲时的表演。在这方面,周恩来可以说是中共高官中最出色的演讲家。在清华大学的这次演讲后,大家对周恩来讲了些什么话,可能很快就忘记了,可是周恩来在大雨中的“表演”,说“我要和你们一样在大风大浪中锻炼”,却让每个人成为难以忘怀的记忆。【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360)》*****

*****上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359)》*****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360)/红卫兵登场(43)

【接前】1966年8月25日,北京市西城区的中学生红卫兵,发起成立了第一个跨校的联合性红卫兵组织:“首都红卫兵西城区纠察队”,简称“西纠”。“西纠”的主要成员都是高干子弟。周恩来很快表示对这个跨校的红卫兵组织“西纠”予以支持,并通过当时的国务院办公厅主任周荣鑫,为“西纠”提供房屋、电话、交通工具和印刷设施等,试图使“西纠”在一定程度上听从周恩来的指示,成为周恩来的力量。

据“西纠”成员刘辉宣回忆说:【当我们西城区红卫兵的核心力量出现在文革舞台上的时候,我们与海淀区红卫兵的背景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如果说毛主席的光辉强烈地照射着海淀区红卫兵,那么在西城区红卫兵,则一直有一个人的身影在浮动,这个人就是周总理。”

“周总理的办公室主任周荣鑫与西纠建立了联系,拨了一个办公地点,作为纠察队的总部。在这一段时间里,纠察队处理了不少保护老干部和维护秩序的事情。在所有这一切的事情中,都可以看出周总理的影响。纠察队的头头们,眼睛盯着总理,耳朵听着总理,猜测着,揣摩着,分析着,力图跟上总理的思路,只要总理有一点意思就直接出手,处心积虑想要帮助总理去做一些什么。当时手边有这样一支可以直接影响文革运动的力量,对于四面楚歌的总理又是多么宝贵!】

1966年8月27日,北京大学生红卫兵,也发起成立一个跨校的联合性红卫兵组织:“首都大专院校红卫兵司令部”。因为它是第一个跨校的大学生红卫兵联合组织,也称“第一司令部”,简称“一司”。“一司”的主要成员也都是高干子弟,总指挥汪延群是汪东兴的女儿。

8月27日,“一司”在北京体育馆召开成立大会,3000多人参会。谁都明白,这个跨校的红卫兵联合组织,将成为一支巨大的力量。因此,江青亲自出席了“一司”成立大会,并发表讲话,她说:

【红卫兵同学们,你们好!我们今天几个人正在开会,听说你们成立了红卫兵司令部,我们就停止会议,前来庆祝你们!】

会场马上响起一片热烈鼓掌,众人高呼“毛主席万岁!”。这个“万岁”也是喊给江青的,可见文革初期,江青还是很会“收买人心”的,当然后面离不开毛泽东的指导。

江青接着说:【我是个人参加你们这个大会的,我没有来得及征求文革小组的意见,但我相信我们文革小组是支持你们的。最近,你们干了许多好事,干得好!对不对?】【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361)》*****

*****上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360)》*****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361)/红卫兵登场(44)

【接前】会场上众人高喊:“对!”,然后又是一阵热烈鼓掌。江青继续说:【目前你们组织起来,联合起来,还要把中学的红卫兵也组织起来,联合起来,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战斗的部队。我们一块来的都是军队的同志,这是杨成武同志、刘志坚同志、谢富治同志,都是军队的。我们建议杨成武同志、刘志坚同志做你们的辅导员。作为一个建议,你们讨论讨论好不好?】

江青讲话的关键,是试图给“一司”塞进两个辅导员,以使“一司”可以能够听从中央文革小组的指示。

江青拉拢“一司”的红卫兵,周恩来当然也不能放过。当晚,周恩来在劳动人民文化宫接见1000多名“一司”的红卫兵代表,周恩来讲话说:

【红卫兵同志们:党中央非常关心你们,林彪同志关心你们,毛主席关心你们。我们有责任帮助你们,所以想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建立红卫兵联络站,我们来就是帮助你们建立联络站。不光成立总站,还要成立分站,给你们干革命的方便。给你们架专用的电话线,准备交通工具和吃住。】

周恩来说到“党中央”、“林彪”、“毛主席”关心你们,但没有提到中央文革小组,因为这时他与文革小组是在“竞争”拉拢红卫兵组织。周恩来利用自己掌握财物的权力,拨给红卫兵组织办公场所,提供电话,吃住等物质支持。这个物质上的支持,比江青的口头支持,显得更有吸引力。

周恩来又说:【红卫兵,中学也好,大学也好,都是解放军的后备军嘛!我虽然退伍了,一旦打起仗来,我还要穿上军装,毛主席是最高统帅,他要我到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我搞政治工作,不是兵啦,但你们叫我当老红卫兵,我就有发言权了,还得听我的。】

周恩来讲话的关键,是说“我也是老红卫兵,你们还得听我的”,这样就试图使“一司”这个红卫兵组织,听从周恩来的指示。周恩来与中央文革小组“竞争”拉拢红卫兵组织的情况,一直在文革期间持续。

1966年9月5日,在毛泽东的主张下,中共中央发出《大串联的通知》,特别指出:“免费乘坐火车”、“在北京期间的伙食、住宿由北京市免费提供”。这样的“优惠条件”,势必引起全国的红卫兵纷纷涌入北京大串联,这样就有可能引发不可预测的大骚乱。为此,周恩来是非常反对大串联的,可是周恩来也无法阻止毛泽东发出大串联的通知,他能够做的,只是给大串联“泼冷水”。【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36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