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41:吴札——守节者也 -- 桥上

共:💬25 🌺18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左传》人物事略41:吴札——守节者也

吴札(札,季札,公子札,延陵季子,延州来季子),吴国的一位公子,“札”是名,《春秋经》就单称他为“札”,而没尊称他为“公子札”,也没尊称他为“弟札”,不知为何;《左传》则称他为季札,“季”是他的行第,“札”这个名加上行第“季”构成他的“字”,这是当时“字”的一种常见构成方式;至于吴,则是“氏”,就是吴国的吴;据太史公:

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於是太伯﹑仲雍二人乃犇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犇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馀家,立为吴太伯。

太伯卒,无子,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仲雍卒,子季简立。季简卒,子叔达立。叔达卒,子周章立。是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於周之北故夏虚,是为虞仲,列为诸侯。

周章卒,子熊遂立,熊遂卒,子柯相立。柯相卒,子强鸠夷立。强鸠夷卒,子馀桥疑吾立。馀桥疑吾卒,子柯卢立。柯卢卒,子周繇立。周繇卒,子屈羽立。屈羽卒,子夷吾立。夷吾卒,子禽处立。禽处卒,子转立。转卒,子颇高立。颇高卒,子句卑立。是时晋献公灭周北虞公,以开晋伐虢也。句卑卒,子去齐立。去齐卒,子寿梦立。寿梦立而吴始益大,称王。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

因此,“吴”和“虞”还是一家子。其实细看,“吴”和“虞”这两个字也是有联系的,当时应该同音。《说文》“虞”曰:“从虍,吳(吴)聲。”。

但或以为“吳”与“夨”可互通,于是有认为宜侯夨簋的器主也是一任吴王,还是开国之主,不过尚无定论,见王一凡《宜侯夨簋学案综理》

如上面《吴太伯世家》所言,其中一位“吴”的国君“句卑”大体上与晋献公同时,晋献公元年当公元前六七六年(鲁庄公十八年,周惠王元年),晋献公去世之晋献公二十六年当公元前六五一年(鲁僖公九年,周襄王二年)。而《左传》第一次提到“吴”则是在《闵元年传》中,其中提到的是吴大伯(即吴太伯),以他的事迹作为榜样教育时人。鲁闵公元年当公元前六六一年(周惠王十六年,晋献公十六年),应正是“句卑”之时。《左传》再次提到“吴”是在《宣八年传》中,其中提到楚庄王攻灭舒蓼,“吴”和“越”前去和他举行了盟誓。鲁宣公八年当公元前六〇一年(周定王六年,晋成公六年,楚庄王十三年),应已到“吴”下一位国君“去齐”之时。

再往下就到了“吴”又下一位国君“寿梦”之时,吴寿梦二年,当公元前五八四年(鲁成公七年,周简王二年,晋景公十六年,楚共王七年),这年春天,吴国去进攻了鲁国邻国郯国,让鲁国执政的卿季文子(季孙行父)非常紧张,认为是“蛮夷”入侵了“中国”。而这位吴国国君寿梦(吴乘,吴子-乘,吴寿梦),就是吴札(札,季札,公子札,延陵季子,延州来季子)的父亲。

这年,吴国还发生了件大事,前几年楚国一位大夫巫臣(申公巫臣,屈巫,子灵)流亡晋国,但因他得罪了楚国执政的令尹子重(公子婴齐)和司马子反(公子侧),那两人就杀害他很多亲族。为报复,此年巫臣要求代表晋国出使吴国,他帮助吴国训练车兵,同时留下拥有十五乘战车的一支小部队作种子,还把一个儿子狐庸(屈狐庸)留在吴国担任行人,让吴人反叛楚国,从侧翼进攻楚国,“子重、子反于是乎一岁七奔命”。吴国以后成为楚国在南方的劲敌,“楚罢(pí疲)于奔命,至今为患”,并逐渐恢复和华夏诸侯的联系。

二十三年后,到公元前五六一年(鲁襄公十二年,周灵王十一年,吴寿梦二十五年),秋九月,吴乘(吴子-乘,吴寿梦)去世了。继承他的是吴札的大哥吴遏(吴子-遏,吴诸樊)。

在吴遏(吴子-遏,吴诸樊)正式成为国君第二年,公元前五五九年(鲁襄公十四年,周灵王十三年,吴诸樊二年),《左传》中首次提到季札(札,吴札,公子札,延陵季子,延州来季子):

吴子-诸樊既除丧,将立季札。季札辞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弗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君,义嗣也,谁敢奸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才,愿附于子臧,以无失节。”固立之。弃其室而耕,乃舍之。(《襄十四年传》(p 1007)(09140201))(086)。

这是吴札(札,季札,公子札)他亲大哥吴遏(吴子-遏,吴诸樊)想把国君之位让给吴札,被吴札推辞,吴札还离开自己家族找了个地方种地,逃避此事,吴遏只好算了。但此后吴札一直在国君之位的候选名单上,所以司马迁有云:“王诸樊卒。有命授弟馀祭,欲传以次,必致国於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 (《史记》中华书局1973 五 世家[一] 一四四五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

不过这个“渐至”其实渐得很长,因为吴札有三个亲哥哥:老大是吴遏(吴子-遏,吴诸樊),他继承吴乘当了十三年国君,公元前五四八年(鲁襄公二十五年,周灵王二十四年,吴诸樊十三年)去世。老二是吴馀祭(吴子-馀祭,戴吴),他继承吴遏当了四年国君,公元前五四四年(鲁襄公二十九年,周景王元年,吴馀祭四年)去世。老三是吴夷末(吴子-夷末),他继承吴馀祭当了十七年国君,公元前五二七年(鲁昭公十五年,周景王十八年,吴夷末十七年)去世。

所以,到吴札三个亲哥哥相继担任国君并去世,已过去三十四年。吴札(札,季札,公子札,延陵季子,延州来季子)据说生于公元前五七六年(鲁成公十五年,周简王十年,吴寿梦十年),他父亲吴乘(吴子-乘,吴寿梦)去世时他十五岁,到他亲三哥吴夷末(吴子-夷末)去世,吴札已四十九岁。

而在吴札他二哥吴馀祭(吴子-馀祭)去世后那时,公元前五四四年(鲁襄公二十九年,周景王元年,吴馀祭四年,晋平公十四年,楚郏敖元年,齐景公四年,郑简公二十二年,卫献公三十三年、后元四年),夏天,三十二岁的吴札奉新国君、他三哥吴夷末(吴子-夷末)之命出访中原各家华夏诸侯,包括鲁、齐、郑、卫、晋等国,通报吴国有了新国君。

吴札在鲁国提出要观摩周家的乐舞,于是鲁人就让乐工为他表演了自家传下来的王室乐舞。

首先为他演唱了鲁国公室保存下来的各地民歌,他逐一品评各地民歌的特点,称扬先王先公的功绩,点出各处“民”的风习,据此预言了各家诸侯的前景。

接着又为他演出了表现周文王、周武王、商汤、夏禹、虞舜的舞蹈,他赞不绝口,但在看完表现虞舜的《韶箾》(xiāo) 之后,他就叫停了,说是“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非常有分寸。

这时的吴札看上去简直是一位文艺批评家,不过,在当时,这些诗歌乐舞并不是单纯的文艺,而是贵族必须的修养,是政治,也是人们交往的工具,更是各家诸侯间“外交”的工具,还是见微知著、体现每人品格的试金石。上面他之所以看了六个舞蹈就“不敢请已”了,就是因为如果“乐及遍舞”、把所有舞蹈都看下来、那在政治上就过分了、要倒霉的。

而且吴札既表现出贵族的修养,又在各家诸侯那里都能和那些君子们一见如故,互相欣赏,也让吴国这个远房亲戚在中原各家华夏诸侯那里有了好感,认为他们没有丢掉祖宗的遗产。

吴札这次出访,还带了自己十几岁的长子“元”来见世面,但很不幸在齐国“元”竟去世了,据《礼记》:

延陵季子适齐,于其反也,其长子死,葬于嬴博之间。孔子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往而观其葬焉。其坎深不至于泉,其敛以时服。既葬而封,广轮掩坎,其高可隐也。既封,左袒,右还其封且号者三,曰:“骨肉归复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无不之也。”而遂行。孔子曰:“延陵季子之于礼也,其合矣乎!”(《檀弓下第四》)。桥案:此年孔子仅八岁,也许能蹭着吴札一起“观乐”,但绝没有能力前往齐国去“观其葬”,当是后来不知何时去瞻仰了“其高可隐”的“元”的陵墓。

不过,最让后人记住的则是季札挂剑的故事,见于《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下面是一张季札挂剑的图片,出自《季札挂剑(《史记-吴太伯世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公元前五四二年(鲁襄公三十一年,周景王三年,吴夷末二年,晋平公十六年),吴札亲三哥、吴子(吴国国君,吴子-夷末,吴夷末)派巫臣(申公巫臣,屈巫,子灵)儿子屈狐庸(狐庸)出访晋国,当时晋国执政的中军元帅赵文子(赵武)居然想起来问他:“延州来季子(吴札,札,季札,公子札,延陵季子)其果立乎?巢陨诸樊(大哥吴遏,吴子-遏,吴诸樊),阍戕戴吴(二哥吴馀祭,吴子-馀祭),天似启之,何如?(延州来季子真能当上国君吗?你们在“巢”那里损伤了诸樊,又被个守门的杀了戴吴,上天好像在为他扫清道路,到底怎么回事?)”,屈狐庸回答:“不立。是二王之命也,非启季子(吴札,札,季札,公子札,延陵季子,延州来季子)也。若天所启,其在今嗣君(三哥吴夷末,吴子-夷末)乎!甚德而度,德不失民,度不失事,民亲而事有序,其天所启也。有吴国者,必此君之子孙实终之。季子,守节者也。虽有国,不立。(当不上。那是诸樊和戴吴两位“王”自己的命数,谈不上为季子扫清道路,要说上天,那恐怕是要为现在继位的主上扫清道路!他能广施恩惠,但仍然有节制;广施恩惠就能得“民”的拥护,有节制就不会误“事”;现在我们“民”团结,“事”办得顺利,这就是上天在扫清道路吧。最后实际领有我们吴国的,肯定一直会是现在这位主上的子孙。至于季子(季札),他是个能坚持自身位置的人,虽有掌控“国”的实力,但不会上位。)”。

杨伯峻先生于此注 “必此君之子孙实终之”云:

据《吴世家》,吴王僚为馀昧之子,公子光(即吴王阖庐)为诸樊之子,公子光杀王僚而自立,传太子夫差而灭于越。果如此说,终吴国者乃诸樊之子孙,非馀昧之子孙,史迁盖据误说。《吴世家?索隐》云“此文以[光]为诸樊子,《系本》(即《世本》,唐人或讳世)以为夷昧子也。”《左传》昭二十七年孔《疏》引《世本》亦云“夷昧生光”,则光确为夷昧之子,非诸樊之子。孔《疏》又引服虔云:“夷昧生光而废之。僚者,夷昧之庶兄。夷昧卒,僚代立,故光曰我王嗣也。”服虔之说乃用《公羊》襄二十九年?传?。李慈铭《越缦堂日记》亦云“阖闾为夷昧子无疑”。则有吴国者,此君(夷昧)之子孙实终之也。(《襄三十一年传》(p 1189)(09310901))(110)。

桥案:考虑《吴世家》“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馀眛,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於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且馀眛即夷末(夷昧)。夷末之后的州于(吴王僚)既为“夷昧之庶兄”(据上引服虔之说),则亦寿梦子,惟乃庶子耳。上面《吴世家》之“有子四人”当只包括嫡子。(我前面误以为还有一位“蹶由”也是嫡子,是夷末以及季札之同母弟,但我错了,“蹶由”乃吴王僚之“弟”,则非嫡子,亦与季札不同母,当也是寿梦之一位庶子。)。因此,后来吴国没让夷末之嗣君公子光上位,而是由州于(僚,吴王僚)继位,则吴国王位的继承状态就还属兄弟相及的范畴,也就仍然为季札当吴王留着希望。考虑《左传》中后来在吴国王位继承问题上仍有当时人提及季札,显然他仍是相关方,这个推测应该是合理的。

另外,季札多次代表吴国为重大事务出访还反映他是一位卿,在当时惯例会掌握很大一部分军力;而且这里提到他“虽有国,不立”,也是明显认为他的家族有超过一般卿的强大实力,足以让他成为国君。

以后吴国继续与楚国在淮河流域拉锯,到公元前五二九年(鲁昭公十三年,周景王十六年,吴夷末十五年,晋昭公三年,楚灵王十二年),吴国攻灭“州来”,分封给四十七岁的吴札(札,季札,公子札,延陵季子),他从此有了更威风的名号:延州来季子。不过后来“州来”仍多次易手,他的这个封邑至少没完整到手吧。

两年后,公元前五二七年(鲁昭公十五年,周景王十八年,吴夷末十七年),春王正月,吴夷末(吴子-夷末)去世。吴札果然没当国君,但吴夷末的嫡子公子光(吴子-光,阖庐)也没当上国君,而是由吴夷末的庶兄州于(僚,吴王僚)担任国君,于是吴札仍然是未来国君的候选人。

五年后,公元前五二二年(鲁昭公二十年,周景王二十三年,吴僚五年,楚平王七年),员(伍员,伍子胥)来了,他怂恿州于(僚,吴王僚)进攻楚国未成,就投靠了公子光(吴子-光,阖庐),把刺客鱄设诸(专诸)推荐给公子光,自己“耕于鄙”等待。

过了七年,公元前五一五年(鲁昭公二十七年,周敬王五年,吴僚十二年,晋顷公十一年,楚昭王元年),公子光终于等到机会,趁吴国军队被楚国军队困在前方,延州来季子又被派去出访晋国寻求支持,他在后方指使鱄设诸刺杀了州于(僚,吴王僚),自己当上国君。等季子回来,也只能说:“苟先君无废祀,民人无废主,社稷有奉,国家无倾,乃吾君也,吾谁敢怨?哀死事生,以待天命。非我生乱,立者从之,先人之道也。(要是先君的祭祀不会荒废,“民”和“人”不会无人引领,社稷有人侍奉,“国”和“家”不会倾覆,那现在的主上就也是我的主上,我怎敢记恨谁呢?我只能为死者哀悼,向生者效忠,顺从上天的安排。反正我不会引发动乱,谁占了那个位子我就服从谁,这是先人的旧例。)”,于是去了吴王僚墓上复命,大哭一场,然后回采邑待命。

自此,吴国的国君继承走完一轮兄弟相及,进入下一辈的序列,六十一岁的吴札(札,季札,公子札,延陵季子,延州来季子)也光环褪尽,不再有国君继承人身份,成了一位普通公子。

三年后,公元前五一二年(鲁昭公三十年,周敬王八年,吴阖庐三年,楚昭王四年),阖庐(公子光,吴子-光)终于想起伍员(伍子胥),采用他的计策,多方疲敝楚国军队,又赶上楚国内部矛盾很深,终于在六年后,公元前五〇六年(鲁定公四年,周敬王十四年,吴阖庐九年,晋定公六年,楚昭王十年,蔡昭公十三年),阖庐联合蔡国和唐国,奔袭楚国,打进了“郢”。但因内部分裂,越人又在后方打进“吴”,于是吴人只好撤军,未能彻底消灭楚国。在这段时间里,吴札估计都被限制在自家采邑延陵。

十年后,公元前四九六年(鲁定公十四年,周敬王二十四年,吴阖庐十九年,晋定公十六年,越句践元年),阖庐(公子光,吴子-光)战死,他儿子夫差(吴夫差)接替了他,此后吴国的主要敌人已经是越国,但夫差在击败他们以后,因为被句践大拍马屁,并没有意识到这点,还一心想着北上争霸。

又过十一年,公元前四八五年(鲁哀公十年,周敬王三十五年,吴夫差十一年,楚惠王四年,越句践十二年,陈闵公十七年),冬天,楚国的司马子期(公子结)带兵进攻陈国,吴国派延州来季子带兵前去救援,他对子期喊话:“二君不务德,而力争诸侯,民何罪焉?我请退,以为子名,务德而安民。(咱两位主上都不肯致力于广施恩惠,而打算靠武力征服诸侯,咱“民”有啥罪过?请您让我撤走,这一来大人会因战胜扬名,同时也能多施恩惠、稳定咱“民”。)”,于是他径自把部队带回去,对方大概也撤了回去。如果这位延州来季子就是吴札(札,季札,公子札,延陵季子),那么,他已经九十一岁,大概也活不了几天了。如果不是,那么他大概已经死在阖庐(公子光,吴子-光)上位后不久。

再过十二年,公元前四七三年(鲁哀公二十二年,周元王三年,吴夫差二十三年,越句践二十四年),经长期围困,越国攻灭了吴国,夫差(吴夫差)自杀。吴札(札,季札,公子札,延陵季子,延州来季子)的家族也无所依凭了。

不过,在现在的季姓、吴姓、延姓、延陵姓中,都有一些人自认为是吴札的后裔,他的家族应该是流传下来了吧。

下面是延陵始祖季札公像,出自《延陵季子(季札)大事年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面是一张季札画像,出自搜狗百科《季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面是一张季氏始祖——季札的画像,出自《季氏源流简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面是两张吴札(札,季札,公子札,延陵季子,延州来季子)的图片,两图同出一源,应是沧浪亭五百名贤祠中的吴札像,出自互动百科《季札观乐图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下面是《春秋经》和《左传》中的相关段落及我的粗略翻译和一些补充说明(086季札观乐5节、106舟师之役1节、081欣时守节2节):

通宝推:纳米小洞儿,lilly,江南愿,老老狐狸,楚庄王,脊梁硬,mezha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