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横跳没有出路 -- 给我打钱87405

共:💬162 🌺457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对于我个人而言,社会是这样的

我很早就养成了一种习惯,“看会书,抬头四处看一看”,这一习惯让我受益匪浅。我的视力到现在还算不错,尽管长时间坐在电脑前面,颈椎和腰椎目前来看还算牢靠。最大的收获是培养出了一种思维习惯,每隔一段时间我会“跳出来”,看看别人,看看自己,从整体上看看“庐山”的状况,并据此进行自我调整。所以我不大容易沉迷,也没有患拖延症,“脑子一热”的情况不多见,从未花几个小时翻电视剧目录,以前倒是有过不停的换台……

可能有人会问,看会书,抬头看一下周围,接着看书,不是跟今天提倡的“沉浸式阅读”背道而驰吗?我个人的体会是,“看书”如同自然数,“抬头看周围”如同分数,自然数和分数相互穿插,这并不会“打断”自然数向远处延伸。相反,更有持续力。比如,时事新闻多数时间并不会对我造成冲击,尽管我每天都有看。比如,我不会因为“经常”看到什么,就认为“都是”如何。

还有一点,行为塑造思维,思维又会反过来影响行为。最初,我只是这样的读书,慢慢就培养出了及时跳出“庐山”的思维习惯,这种思维习惯又会转过身来指南我的行为。比如,总的来说,我重视规划,但不大把计划“当回事”,因为计划常常没有变化快。虽然时常调整计划,但并不会破坏整体规划。

说一些具体的例子吧。

一个女孩告诉别人,“我母亲很能干,但我却害怕像她那样辛劳”,读到这些,我并不会认为这个女孩懒惰,相反,她更有可能不大了解忙与闲的关系,不清楚“闲过头”会对自己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一本历史书写道,“在工业革命初期,工人们的劳动时间很长,有的甚至长达16个小时”,我就会去问:“如果我只是记住了16个小时,而忽略了有的,会对我造成怎样的危害?即便连续工作16个小时是普遍而长久的,那么真的是16个小时吗?还是说在工厂呆了16个小时?”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臭名昭著,一些案例叫人不忍卒读,但是我会问:“宗教裁判所是基于什么目的创建的呢?”正因为我保有这样的困惑,所以后来才会“无意”中读到另一些史料,据这些史料称,创建宗教裁判所的初衷是为了阻止欧洲封建领土们不公正的死刑。

曾经有人说,人类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但如今病毒来了,家喻户晓。我就会问:“病毒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吗?”借今天发达的信息通道,我很快读到了一些报告:2008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能“吃掉”病毒的病毒,不久之后,另一些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能“吃掉”病毒的原生生物。

以上种种,逐渐让我意识到,人们时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对许多事并没有兴趣,却清楚的知道这些事是怎么回事”。许多人,包括我在内,时常只是因为无聊或无意或别的什么而看到了一些什么,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又在上面多花了一些时间和精力,但这并不是兴趣,只是“凑了个热闹”。其实并不懂,但却会自认为自己清楚。

这样的处境,让我感到害怕!可是我并没有办法“禁止”这些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怎么办才好呢?我找了一个办法:用自己的话,将你自认为懂的事,写出来。这个办法非常好。

和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人相比,我是一个懒惰的人,怕吃苦。我既不会做事,也不懂事。嗯,我最大的本事 就是【知道自己不懂事。】

对于我个人而言,社会是这样的:

点看全图

通宝推:mezha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