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谈点7000人大会和毛一封信 -- 真历啊

共:💬10 🌺5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谈点7000人大会和毛一封信

昨天核实了林讲话,一些同志给予了回应和延伸讨论,我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与大家分享。

在7000人大会商,刘是代表中央进行了检讨,同时把错误也推给了基层执行干部,比如信阳地区等。

毛主席是代表中央检讨,要求少清算基层错误,这个大家可以看各种讲话。

周、陈云是简单检讨,尤其是之后的西楼会议,陈云和刘一起指责中央,邓似乎并未检讨。

如果要讨论当时的责任,大家应该明白一些当年的机构:

1954年9月,国家成立了国家建设委员会(1954.11.08正式成立),负责全国基本建设的管理,包括制定全国基本建设计划,检查和督促基本建设计划的实施;研究和解决设计、施工和城市规划方面有关方针、政策性的间题和体制方面的问题,审查设计、施工和城市规划方面的规章制度;组织重大项目的国家验收工作;审查部分重要城市的城市规划设计等。

国家建委成立初期,内设18个厅局机构,1956年增至20个。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定撤销国家建设委员会,其工作分别交由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和建筑工程部负责。

主任

薄一波(1954.11-1956.8)

王鹤寿(1956. 8-1958. 2)(冶金工业部部长兼任)

副主任

王世泰(1954. 11.08-1958. 2)

孔祥祯(1954. 11-1956. 8)

孙志远(1954. 11--1956. 8)

安志文(1954. 11-1958. 2)

谷牧(1954.11.08--1956.8)

刘星(1956. 8-1958. 2)

李斌(1956. 8-1958. 2)

1954.11.08--

主任:薄一波(后去经济委员会兼任副总里)

副主任:王世泰、孔祥祯、孙志远、安志文、谷牧

1956.08—1958.02

主任:

王鹤寿(58年6月份去了财经小组,由陈云领导)

副主任:

王世泰、安志文、刘星、李斌

1958年11月23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〇二次会议批准设立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主管基本建设计划执行情况等工作。

1958年11月至1961年1月

主任

陈云(1958. 11-1961.01.27)(党副主习,经济小组组长兼任建委主任)

副主任

宋劭文(1958. 11-1959. 10)

刘岱峰(1958. 11-1961. 1)

柴树藩(1958. 11-1961. 1)

杨作材(1959. 4-1961. 1)

程子华(1960. 2-1961. 1)

国家计划委员会

主席、主任

高岗(1952. 11-1954. 8)

副主席、副主任

邓子恢(1952. 11-1954)

李富春(1953.9-1954. 9)

贾拓夫(1953.9-1954. 9)

委员

陈云(1952. 11-1953)

彭德怀(1952.11-1953)

林彪 (1952. 11-1953)

邓小平(1952. 11-1953)

饶漱石(1952. 11-1953)

薄一波(1952. 11-1953)

彭真(1952.11-1953)

李富春(1952. 11-1953)

习仲勋(1952.11-1953)

黄克诚(1952.11-1953)

刘澜涛(1952. 11-1953)

张玺(1952. 11-1954. 9)

安志文(1952. 11-1954)

马洪(1952. 11-1954. 2)

薛暮桥(1952. 11-1954. 9)

主任

李富春(1954.9-1966. 5)(大跃进时期一直在位,由经济小组指导)

第一副主任

余秋里(1965. 11-1966. 5)

副主任

贾拓夫 (1954.9-1955;

1958-1960)

张玺 (1954. 11-1959. 1)

薛暮桥(1954. 11--1958. 9;

1960. 12-1966. 5)

彭涛(1954. 11-1956. 12;

1960.3-1961. 11)

顾卓新(1954. 11-1963. 7)

韩哲一(1954. 11-1956. 10;

1958------1962. 12)

杨英杰(1954. 11-1958;

1962. 10-1965. 11)

骆耕漠(1954. 11-1956. 6)

王光伟(1955. 12-1966. 5)

倪伟(1956. 12-1958)

宋平(1956. 12-1962. 12)

柴树藩(1956. 12-1958;

1961. 1-1965. 1)

刘明夫(1956. 12-1966. 5)

安志文(1956----1965)

王世泰(1958.4-12)

刘星 (1958.4-12)

朱理治(1958. 10-1960. 11)

宋养初(1959.8-1963. 2)

高云屏(1960. 12-1966. 5)

范慕韩(1960.12-1965.3)

方毅 (1961.3-1965)

刘岱峰(1961.1-1963. 7)

杨作材(1961.1-1966. 5)

程子华(1961.1-1965.2)

1964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由余秋里、李人俊、林乎加、贾庭三组成“小计委”,并任命余秋里为国家计委第一副主任兼秘书长,全面领导计划工作,原“大计委”主要负责处理计委日常事务。

1949年6月4日,周恩来在北京饭店宣布成立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由陈云、薄一波负责筹备。

  1956年5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决定设立国家经济委员会,是全国综合性宏观调控工交系统主管部门。

  主任

  薄一波(1956.05.12--)(由陈云指导)

  苏 静(1968.09—1970.06.22)军管会

  副主任

  ……

  叶林 (1956.7-1966. 5)

  王新三(1956.10-1960.11)

  薛子正(1957.2-1958. 4.4)

  贾拓夫(1957.4-1958. 3)

  周光春(1957.4-1958. 9)

  郭洪涛(1958.3-1966. 5)

  张国坚(1958.3-1962. 7)

  李斌 (1958.3-9)

  薛暮桥(1959.8-1960. 11)

  王逢原(1959.8-1964. 9)

  周仲英(1959.9-1966. 5)

  袁宝华(1960.9-1966. 5)

  赵尔陆(1960.9-1961)

  杜星垣(1960.9-1961. 4)

  张有查(1960-)

  饶斌 (1961.5-1963. 9)

  宋养初(1963.2-1965. 3)

  柴树藩(1965.1-1966. 5)

  吴砚农(1965.2-1966. 5)

  高扬文(1965.3-1966. 5)

  杨压 (1965.7-1966. 5)

  李哲人(1965.8-1966. 5)

  李开信(1965.8-1966. 5)

  副主任

  1958.10.20--

  郭洪涛、薛暮桥

  1959.08.25--

  孙志远、谷牧、张国坚、王新三、叶林、周仲英、王逢原

  主任

薄一波(1966.5-“文革”初期)

  第一副主任

陶鲁笳(1966.5一“文革”初期)

  副主任

叶林(1966. 5-“文革”初期)

  郭洪涛(1966.5一“文革”初期)

  袁宝华(1966.5一“文革”初期)

  周仲英(1966.5-“文革”初期)

  柴树藩(1966.5一“文革”初期)

  吴砚农(1966. 5一“文革”初期)

  高扬文(1966.5-“文革”初期)

  杨压(1966. 5一“文革”初期)

  李哲人(1966. 5-“文革”初期)

  李开信(1966.5-“文革”初期)

  1952年7月,刘少奇提出加强党中央办事机构的意见,得到毛泽东的同意。该意见强调除健全现有的4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对外联络部)、1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1厅(中央办公厅)外,另增设工业、财政贸易、交通运输、政法工作、农村工作等部门。[5]

  1952年7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省以上党委建立农村工作委员会的指示》。11月12日,中央决定在省委以上的党委领导下,一律建立农村工作部。[5]

  1953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农村工作部,邓子恢为部长。[5]

  1953年秋,各中央局撤销后,成立中共中央书记处

  第一办公室,主管政法,主任彭真;

  第二办公室,主管农业,主任谭震林;

  第三办公室,主管工业,主任李雪峰;

  第四办公室,主任刘澜涛。

  1956年党的八大后,上述四个办公室撤销。[5]

  1962年11月9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撤销中央农村工作部、任命国务院农林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的决定》。

  农村工作部部长:

  邓子恢(1952.11—1962.11)

  副部长

  廖鲁言(1952.11—1962.11)

  陈伯达(1952.11—1962.11)

  陈正人(1952.11—1955.11)

  王观澜(1954---—1962.11)

  刘建勋(1955.11—1957.12)

  秘书长

  杜润生(1952.11—1956)

  1962年11月9日,中央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做出《关于撤销中央农村工作部、任命国务院农林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的决定》,原农村工作部的业务合并于国务院农林办公室。

  由副总里谭震林兼任农林办公室主任,廖鲁言等为副主任。

  邓子恢的领导职务被免除,毛泽东指责他和农村工作部被“十年中没干一件好事”,从此退出了农村工作的舞台。

  1954年调任中央副秘书长兼书记处第二办公室主任,1956年当选为党的八大中央委员、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1957年谭震林回湖南攸县成功地开展民主办社试点工作。整个农业合作化期间,谭震林对中国农业发展道路作了长期艰苦努力的探索(一直担任农业口领导)。

  1954年12月后,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兼中央书记处第二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小组副组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农林办公室主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全国掀起了“大跃进”高潮。

在这种形势下,1958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财经、政法、外事、科学、文教各小组的通知》。其中,中央财经小组代替了1957年1月设立的中央经济工作五人小组。

《通知》中毛泽东加写了一段话:

“这些小组是党中央的,直属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向它们直接作报告。大政方针在政治局,具体部署在书记处。

只有一个政治设计院,没有两个政治设计院。

大政方针和具体部署,都是一元化,党政不分。

具体执行和细节决策属政府机构及其党组。

对大政方针和具体部署,政府机构及其党组有建议之权,但决定权在党中央(政治菊)。

政府机构及其党组和党中央一同有检查之权。”

这段话是对此前中央经济工作的决策权在中央经济工作五人小组和国务院,不在中央政治局的再一次的批评,也是对此前“政治设计院不在政治局”在组织措施上的具体纠正。

这段话明确规定了1958年6月成立的中央财经小组的性质,即:与此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五人小组不同,它已不是根据中央决策统一领导国家经济工作的机关,而是一个有建议权的咨询机构。

  尽管1958年中央财经小组的性质和权限已不同于1957年中央经济工作五人小组,但为了在“大跃进”的形势下,从财经方面发挥好对中央政治局和毛泽东主席的参谋作用,仍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开展了很多工作。

中央财经小组组长陈云多次主持中央财经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国民经济计划问题、工农业生产和基本建设问题、人民生活问题。

在工农业生产和基本建设方面,组长陈云提出了先生产后基建的方针,提出生产、基建有矛盾时,基建应服从生产,并在兼任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时下大力解决基本建设工程质量问题。

为缓解“大跃进”带来的市场紧张和人民生活困难,陈云致信中央财经小组,提出采取认真精减1958年多招收的工人,粮食要省吃俭用,组织猪、鸡、鸭、蛋、鱼的生产与供应,安排日用品的生产等有效主张。

可以说,“大跃进”以来作为咨询机构、发挥参谋作用的中央财经小组的工作是有重大成效的。

  中央经济工作小组

1957.1.10—1958.6.10

  组长 陈云

1957.1.10—1958.6.10

  中央财经小组

1958.6.10--

  组长 陈云

1958.6.10--“文革”初期

  副组长

  李先念

1962.4—“文革”初期

  1957年1月10日,中央发出《关于成立中央经济工作五人小组的通知》。

  中央政治局决定,由陈云、李富春、薄一波、李先念、黄克诚五同志组成五人小组,

在中央政治局领导下,统一领导国家的经济工作,陈云任组长。

  小组成立以后,即着手落实《国务院关于改进国家行政体制的决议(草案)》的各项规定。

  1958年6月10日,中央发出《关于成立财经、政法、外事、科学、文教小组的通知》。

  通知指出,这些小组是党中央的,直属政治局和书记处,

其中财经小组组长为陈云,

副组长是李富春、薄一波、谭震林,

组员有李先念、黄克诚、邓子恢、聂荣臻、李雪峰、贾拓夫、王鹤寿、赵尔陆。

  此后,中央财经小组就落实钢铁指标等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

  《陈云文选》第361页的注释113,1962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北京中南海西楼召开扩大会议之后,酝酿恢复中央财经小组工作和调整这个小组的成员。

  1962年中央财经小组,是在1962年2月下旬刘少奇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史称西楼会议”)上决定成立的,但正式通知成立的时间是1962年4月19日。

  1964年4月19日,中共中央决定,中央财经小组由陈云为组长,李富春、李先念为副组长,周恩来、谭震林、薄一波、罗瑞卿、程子华、谷牧、姚依林、薛暮桥为组员。

  这次通知成立中央财经小组,与1957年初通知成立中央经济工作五人小组和1958年6月通知成立中央财经小组有几点不同。

  第一,前两次通知都是以中共中央的名义下发的,这一次却是以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名义下发的。这种降格似乎透露出毛泽东对它的重视程度不如前两次高,甚至包含着毛泽东对包括成立中央财经小组在内的“西楼会议”的决策是有所保留的。

  第二,前两次通知都有“成立”小组的意思,这一次通知只是确定了组长、副组长、组员是哪些人,没有提“成立”二字,也没有提“恢复”二字。

  第三,前两次通知都明确规定了小组的性质,尽管规定的性质不一样。

  1957年初通知成立中央经济工作五人小组,规定这个小组“在中央政治局领导下,统一领导国家的经济工作”。

  1958年6月通知成立包括中央财经小组在内的几个小组,规定这些小组没有决定权,是只有建议权的咨询机构。

  这次通知则没有明确规定这个小组的性质。这似乎是在有意避免与1958年6月通知的对立。

  尽管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的文件中看不到1962年中央财经小组的性质,但“西楼会议”的决定和在中央一线主持工作的刘少奇的意见是规定了1962年中央财经小组的性质的。据邓力群回忆:“西楼会议”决定“重新成立财经领导小组”。据1962年中央财经小组组员薛暮桥回忆:“西楼会议”后,“少奇同志指示陈云同志,将财经小组从过去的咨询机构改为决策机构”。根据两位当事人的回忆可以断定1962年中央财经小组的性质是“财经领导小组”,是中央财经工作的“决策机构”,是起领导和决策作用的。这个财经小组不是如有些史学著作所说的是“恢复成立”,而是“重新成立”,它同1958年成立的中央财经小组,虽然名称上都叫中央财经小组,但性质是不一样的。

  1962年中央财经小组在当时财经工作中实际上发挥了重要领导和决策作用。

  1962年,为“在较短时期内取得原子能工业的更大成果”,毛泽东指示“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

中共中央成立了一个15人的“中央专门委员会”(简称“中央专委”),由

周恩来为主任,

贺龙(政治局委员、军委副主席、副总理)、

李富春(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副总理、国家计委主任)、

李先念(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副总理、财政部长)、

薄一波(政治局候补委员、副总理、国家经委主任)、

陆定一(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宣部长)、

聂荣臻(副总理、军委副主席)、

罗瑞卿(副总理、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国防工办主任)、

赵尔陆(国防工办常务副主任)、

张爱萍(副总参谋长、国防科委副主任)、

王鹤寿(冶金部部长)、

刘杰(二机部部长)、

孙志远(三机部部长)、

段君毅(一机部部长)、

高扬(化工部部长)为成员。

“委员会主要任务是:组织各有关方面大力协同,密切配合;督促检查原子能工业发展规划的制订和执行情况;根据需要,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及时进行调度。”

时值中苏两国公开决裂,国际环境恶化,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将所有的科技力量包括财力、物力主要集中在“两弹一星”的研制上。中央军委决定,由中央军委副主席贺龙主管国防工业。

在贺龙的建议下,1961年1月,中央军委成立了国防工业委员会(简称国防工委),赵尔陆再次“出山”,任国防工委副主任。同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简称国防工办),由国务院副总理、总参谋长罗瑞卿兼任国防工办主任,赵尔陆任常务副主任。

大家会注意到前后变化不是很大的,也就是说,虽然清算了彭,其实主要黑妞官员变化不是太大。

所以林彪的讲话就很关键重要了。

http://www.archives.sh.cn/dabl/zjjm/201203/t20120313_8517.html

https://wenku.baidu.com/view/0f156cfbc8d376eeaeaa3123.html

林彪: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_中国国情_中国网

www.china.com.cn/guoqing/2012-09/12/content...

Translate this page

这些执行中间所发生的毛病,使我们在物质方面,工业生产、农业生产方面,减少了一些收入,可是我们在精神上却得到了很大的收入。我们有失的 ...

[PDF]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USTC

staff.ustc.edu.cn/~zuojin/arts/YRLin-1907-1205-MPRC-1962-0129-115.pdf

这些执行中间所发生的毛病,使我们在物质方面,工业生产、农业生产方面, 减少了一些收入,可是我们在精神上却得到了很大的收入。我们有失的一方面,也有得 的一方面。这种失的方面的作用,现在看得清楚,而得的方面的作用,暂时还看不清楚。

林彪: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百度文库

https://wenku.baidu.com/view/0f156cfbc8d376eeaeaa...

Translate this page

这些执行中间所发生的毛病, 使我们在物质方面, 工业生产、 农业生产方面, 减少了一些收入,可是我们在精神上却得到了很大的收入。我们有失的一方面, 也有得的一方面。这种失的方面的作用,现在看得清楚,而得的方面的作用,暂 时还看不清楚。

Read: 177

Download Count: 8

林彪如何让毛泽东原谅自己的过失 _时政频道 _光明网

https://politics.gmw.cn/2011-01/13/content_1541775_3.htm

Translate this page

林彪还说: 我们在物质方面,工业生产、农业生产方面,减少了一些收入,可是我们在精神上却得到了很大的收入。我们有失的一方面,也有得的一方面。这种失的方面的作用,暂时还看不清楚,我们应该相信,我们所得到的经验,将要发挥很大很大的作用。

林彪在七千人大会上“即兴”发言-上海档案信息网

www.archives.sh.cn/dabl/zjjm/201203/t20120313_8517...

Translate this page

竭力夸大自然灾害的程度,也是林彪的一大特色

林彪的讲话是真的,和后面70年的三次庐山会议讲话是一路的。

那么66年,毛写给江青的那封信是写谁的呢?

可以说是刘邓,但是不是林彪,因为毛兵派,即最早的高干子弟红卫兵和林彪集团一点关系也没有,甚至参加都没有参加。

主要核心力量是陈小鲁为首的高干子弟集团,另一个似乎是董必武的儿子。他们受到了首都工作组的控制和领导,冲击了谢富治的公安局,因为,虽然谢富治也在工作组,但是和他们不是一起的。

所以,毛主席的这段话显然指他们在文革初举着毛语录揍造反派和黑五类,是毛主席解放了蒯大富、聂元梓他们,还有黑五类。

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总之,有两个文革,一个是刘周的,原来以彭真为主的文革五人小组,会议表决是刘周邓等支持他们,一个是毛的,康生、林彪支持他,陈伯达勉强可以算。

其实,大跃进也是两个,所谓两条路线。

首都工作组成立的具体经过和背景,据《周恩来年谱》记载,1966年5月15日,根据毛泽东关于“保卫首都”的指示精神,周恩来与叶剑英两人联名给毛泽东,以及中央政治局常委提出报告。该报告提出组建一个以叶剑英为组长的“首都工作组”,“负责保卫首都的安全工作”。(《周恩来年谱》下卷第31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5月第一版)

  至于毛泽东是如何向周恩来下达这个“保卫首都”的相关指示,得指示后,周,叶两人又是如何商议,两人联名写信具体经过等,至今未得其详。

  据《周恩来年谱》,拟建的“首都工作组”共有11名成员,他们分别是,组长:叶剑英;副组长:杨成武、谢富治;组员:刘志坚、李雪峰、汪东兴、周荣鑫、郑维山、傅崇碧、万里、苏谦益。“首都工作组”直接对政治局常委负责(《周恩来年谱》下卷第31页)。

  从成员名单来看,这个小组的11位成员,都是当时中央党、政、军及负责安全保卫等要害部门关键位置上的关键人物。

  叶剑英代表中央军委,杨成武代表总参谋部,谢富治代表公安部,刘志坚代表总政治部,李雪峰代表中共中央华北局,周荣鑫(国务院秘书长)代表国务院,郑维山代表北京军区,傅崇碧代表即将扩建的北京卫戍区,万里代表北京市委。

就是说,当时中央及北京地区分管一方的实权人物,都进入了这个“首都工作组”。

  更重要的是,报告提出,新组建的这个“首都工作组”,直接对中央政治局常委负责。也就是说,这些人可以超越所在机构和部门行事。其处理问题权限和指挥权限,不受原机构或部门的管辖及指挥,“只对政治局常委负责”。因此,这实际上是一个横跨党政军并超越其上的重要机构。而所谓“只对政治局常委负责”,也不过是一句空话。其实际内容就是,只对周恩来一个人负责。

  “首都工作组”成立后接连搞的北京卫戍区、北京市委、北京市公安局这三个重大改组行动,由周恩来具体负责实施和指挥。

通宝推:海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