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兼整理,中庸考辩。 -- 铁手
《中庸》有意思的地方是只解释了什么叫做“中”,开篇就说: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那么什么是“庸”?文中没有解释。其实这个“庸”是通假字,就是“用”的意思。《说文解字》里说的很清楚的:
用也。从用从庚。庚,更事也。《易》曰:“先庚三日。”
注意,这里“庸”还有“变化”的意思。
直译过来,“中庸”的意思就是“中这个概念的用途和变化”,或者译为“中这个概念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形式和使用方法”。😁
至于朱熹把“庸”解释成“平常”实际是他望文生义的结果。当然后头解释拐了十七八个发卡弯,硬性重描为“凡事所可常用,故庸又为'常'”,所以又看作“常也、平常也”。
而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也是胡说八道。
整篇《中庸》都是在说“中”的概念是啥,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做到“中”,使用“中”,不同情况下“中”的表现形式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应对这类变化。
而程朱二人,一个胡说八道,另一个望文生义,结果误人子弟几百年,完全违背了子思当初写《中庸》的本意--“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
话又说回来,朱熹其实也不是不懂,他说:
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他总结了《中庸》在讲什么,但就是对书名中的“庸”应当用最初的意思而视而不见,反而用了后世的含义。
所以他在南宋被人骂其实也有道理。😅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和墨家比起来还是差得远 2 假设 字2019 2024-10-12 11:19:26
🙂【原创】球心,球面,量子态,占卜,中庸。 2 履虎 字7424 2024-10-04 05:37:07
🙂关于中庸,老普的解读才是最到位的 8 寄意寒星 字5132 2024-10-03 03:51:08
🙂普鲁托对于“中庸”的定义是对的
🙂程颐释“庸”很有道理的 4 大眼 字441 2024-10-03 09:02:25
🙂这个解释说不通 2 llama 字387 2024-10-03 17:31:05
🙂一般人当然守不住道 1 思想的行者 字106 2024-10-05 03:59:31
🙂就差一层窗户纸了,你却捅不透 4 寄意寒星 字1708 2024-10-04 08: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