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从教育产业化和教育公益化谈开去(一)(完) -- 晨枫
大学或者向学生收费,或者向国家收费,大学自己是变不出钱来的。大学收费怎样才是合理的?按人均收入收费是没有意义的,人均收入有地方差距,人均收入和教育成本之间的差距还是要有人出钱。大学应该以教育成本收费收费。换句话说,大学应该按非营利事业机构来经办,比如说,不能有年底按今年赢利情况发奖金那样赢利企业才做的事。把学校作为股份公司那样的赚钱的营生,有违天理人情,应该被法律所禁止。或者说,赢利性的大学不能得到公共财政的支持,非赢利性的大学有义务公布财政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利用名校赚钱,这是自掘坟墓的做法,迟早要受到惩罚的。即使在西方,所谓私立学校也是非营利的,收费以满足运转需要为度,不得超过。这应该是教育产业化的含义。
按教育成本收费,就有学生的支付能力的问题。要压低成本,只能压低教师待遇,或压低教学设施和教学活动质量,前者不合情理,后者违背教育初衷,两者都行不通。那教学成本和学生的支付能力之间的差距怎么办?尤其是国家没有能力填补这个差距时怎么办?如果国家没有这个财力,那只有受教育者支付。这里面没有奥妙。
教育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应该完善。品学兼优、能力出众的学生,理应得到奖学金的奖励。奖学金的来源无非是各级政府、企业、基金会、大学和个人。在北美,政府教育部门常设奖学金,数额并不很高,但发放面很广。像加拿大的Alberta省,高中毕业生平均分数在80以上的,都能得到Rutherford奖学金2500加元。这不是从省的年度教育经费中出来的,而是早年发石油财的时候设立的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里出来的。西方一般不直接从财政中出奖学金,这样可以避免奖学金受政府开支的“年景”的波动影响。加拿大联邦级的奖学金有国家科学与工程研究院(NSERC)的,数额要大一些,只要学生成绩保持优秀,可以接连得最多4年,但获奖要求要高,主要面向理工科大学生。联邦还和各省分级设立Millennium奖学金,用于奖励各科大学生,联邦和省级Millennium奖学金也可以接连得4年,只要成绩继续保持优秀。很多企业对员工子女发放奖学金,有的有成绩要求,有的只要在学就可以。更重要的企业奖学金是对外的,用于奖励有志于攻读企业所关注的领域的优秀学生。同类性质的还有各种私人基金会,用经营所得发放奖学金。大学通常有自己的奖学金,同样,钱不是从政府拨款中出来的,而是校友和社会捐赠的基金会中出来,称为endowment fund。北美大学的校友会不像中国的校友会那样,光惦记着“聚一聚”,而是每年四出联系老校友,争取捐款。捐款不是当年就胡吃海花用完,而是攒起来,只消费(主要是奖学金和校友会的公益活动)投资的收入所得。哈佛的endowment fund达到200亿美元之巨,以5%的较低的投资回报率来计算,每年也至少有10亿美元的奖学金好发。大多数常春藤大学都有类似的巨额endowment fund。个人也是奖学金的一个重要来源。个人奖学金虽然是个人出钱,获奖人并不完全由发奖人决定,还是要由大学或一定的机构推荐,否则个人直接塞钱就是了,不用费那个事,搞什么奖学金。据说美国常青藤大学近来纷纷用高额奖学金吸引优秀的穷学生,只要录取但家庭收入低于一条线,都可以减免巨额学费并获得奖学金。他们有这个条件,这些学校的巨额endowment fund的收入加起来比很多国家的高等教育经费都多,和他们攀比没有太大的意义。很多基金会的种子基金也是从私人捐赠开始的。中国大学没有endowment fund的传统,就是有了,有多少校友捐赠呢?捐赠的数额能够解决多少问题呢?关键还是在钱。校友们自己也刚刚“脱贫”,心有余而力不足。中国的企业也是,说是营利多少,但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除了一时心血来潮,或者形式需要,不见得有多少能力大笔捐助。政府的问题更大,寅吃卯粮,广举国债,除了一些象征性的基金会,攒的几个钱还没有见到影子,已经被更大的基本建设项目吸收掉了。随着经济情况的持续改善,有钱人良心发现的事情会多起来,捐赠财产于学校(还有博物馆、医院、音乐厅等)的会多起来,奖学金的来源会多起来。
除了奖学金外,还有助学金,也就是说,成绩不一定特别好,但都在及格线以上,但家境特别困难的学生,可以享受一定的助学金。助学金一般以减免学费的形式提供,有时还包括免费的课本。学生需要提供家庭经济情况的证明,但这里有一个问题:中国普通家庭的经济情况怎么证明?这需要一个健全、可靠的个人报税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公正的评估,避免劫贫济奸。
对于大多数没有能力直接支付教育费用的学生,教育贷款应该是最常用的途径。在北美,大学毕业生毕业十多年后,仍然在偿还教育贷款,这是很常见的。教育贷款需要一个健全、可靠的个人信用制度,来保证毕业生按期归还。这个信用制度不光针对教育贷款,还针对房屋、汽车和生意贷款,是中国金融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金融信用对中国人是一个新概念,赖账不还似乎是一个“聪明”的举动,似乎是一个“劫富济贫”的举动,殊不知,这劫的是所有人,因为银行的钱归根到底是你我他的。赖账绝对不是一个成功的生涯的开始,信用不好,以后到银行贷款就要被打回来,买房子、买汽车或申请信用卡都有问题。欠债必定追缴,除非欠债人和所有银行彻底绝缘,否则逃到天边,也有人追上门来。
很多北美家庭还是会资助子女上大学,但现在即使家庭经济条件容许,也已经很少全额资助,学生本人都要承担至少一半的大学费用,以体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大学生在假期打工是支付学费的常见途径。事实上,很多高中生打工,就是在攒大学的学费。理工科大学生还有co-op制度,4年大学拆成5年读,其间夹杂3个co-op terms,到和专业有关的公司去实习。Co-op term其间,公司发工资,按年级和学业程度递进增加,但最终比正式的最低级工程师还要低一点,作为学生,这已经是不错的收入,作为公司,这是一个廉价劳动力的机会,而且不用担心长期福利。只要不胡吃海喝,Co-op的收入通常足以支付后面的学费了。Co-op学生在工业界由浅入深,得到实际经验,体验理论结合实际的道理,建立人际关系,对学业和日后找工作有极大的好处,公司也得到一个不必承诺的试用期,如果满意,常常在学生毕业前就说好录用。由于打工和co-op制度,工科大学生很少有举债完成大学学业的,理科、文科和医科的情况有所不同。同时,除了毕业时找到工作庆祝一下,平时绝少有大学生之间请客吃饭喝酒的事情,也没有在吃穿上攀比的事情。大家的钱都来得不容易,何必自找苦吃呢?
教育开支对一般北美家庭来说占多大比例呢?这么说吧,买汽车是很大的一件事,一般家庭在20年内买3-4辆汽车并不罕见(卖出二手汽车没有几个钱,10年车龄的车能收回同等新车的25%就不错了),很少有人积攒20年的钱再买汽车,但为了子女的大学教育,一般家庭都从子女还小的时候就开始积蓄,为了帮助子女完成大学,通常还要推迟退休时间。上大学是很费钱的一件事,不是省几个零用钱就能打发的。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文摘+半原创】有回帖者,照例花之 1 大眼 字19 2006-05-04 00:24:49
😜俺也不用再瞎说了 landlord 字168 2006-05-03 09:43:03
🙂俺跟地主啊,那个叫心连心,背连背,…… 1 晨枫 字0 2006-05-03 19:17:17
🙂【原创】从教育产业化和教育公益化谈开去(三)
🙂讲的不错,花~~ airman 字131 2006-05-21 01:52:17
🙂教育是国家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不是产业 葡萄 字0 2006-05-03 00:07:27
🙂先占个位子。先花后看。 你好我好大家好 字0 2006-05-01 19:47:02
🙂即便是国家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教育也不应该惨到目前的这个程度 2 纳米小洞儿 字516 2006-05-01 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