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汉武杀太子生母一事浅见 -- aokrayd

共:💬96 🌺1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关于汉武杀太子生母一事浅见

    说来也巧,前一阵子在一本葛剑雄编的历史普及书泱泱汉风上就看到这一段,所谓汉武以太子年,忧母专权而杀之一事。大抵是汉武虽然残酷,但却是深谋远虑,那时心里便极不舒服,但没想到温相前文里偶尔提及竟也有几分类似。我对温相的文章一向是很欣赏的,但对于此点,却不能赞同,虽然本人之历史水平实只是小儿科,但这几句话还是不吐不快。

    汉之外戚专权与历代确是格外严重。但原因并不仅是太子年幼或是皇帝个性软弱。在相当程度上亦是因为皇后本身即来源于大家族,具有家庭背景,因此其一家庭借皇后之力则更易达到专权之地步。从历史上来看亦是因为汉时皇权专制尚未达到明清之地步,皇权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和若干大家族共享。这也有利于外戚专权的局面出现。事实上汉后历代都未有此严重局面出现,可见,从制度上即可以对此有所防范。决不是荒唐到太子年幼就要把生母杀掉的地步。刘邦生前即知吕氏有专权之可能,但也并不是把多年的结发妻子先杀掉啊。而且即使是汉,也多有仔细选择顾命大臣傅佐太子之例,也没有说要把母亲杀掉的道理!这只能说汉武当时以是老糊涂了,儿子孙子都逼死了,再杀掉一软弱的女子又算得了什么?由此,我只更见其此行为之可鄙,未见其高明之所在。

    中国文化以情为重,中国的政治,以孝为冶国之本。只因国家即以家庭为本,则孝于农业社会实为家庭关系之纽带。而从人的成长上来说,孝也是各种社会情感发源之所在。可以说,一个不孝之人,通常在道德上,情感上都有缺陷之所在。而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对母亲的态度上。吕后所立太子尚且知母亲为其所杀,长大要为她报仇,我真不知此太子长大若知武帝之所为,当做如何想?是感叹父亲超越了常人感情之以国家为重,还是另一种说不出的厌恶?可惜的是失去了母亲的太子终是夭折。世界上最疼孩子的莫过于母亲。武帝之杀赵捷妤,可曾想到自己的儿子终究也送了性命?又焉知不是失去母亲疼爱之故?

    更何况这种做法,就真的能避免问题吗?历史上不也有为太子巩固权力而预杀重臣之事吗?但结局又如何呢?明之际君主薄情至此,明之亡,群臣弃之如敝履!一个连太子生母都可以以如此理由杀掉的人,又还会有哪一个大臣为之用命?

    而令人愤慨的是古人尚且指责武帝之不是,而今人却常站在所谓更高的历史层面上来为其申辩。这实在是令人遗憾。自建国以来,文化宣传与教育中常竭力鼓吹两点,一是无情,即为了所谓革命事业,不能有正常人的感情,文革时的流行语就是无情打击。一是牺牲,即为了所谓革命事业要能牺牲一切,而最常见的牺牲对象往往就是家庭。我以为对汉武的远见,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来自于此种教育之后果。就好比英雄人物,总归是要父母死时也不在身旁,妻子有病也无法照料。姑且不论此种人是否在生活中真的存在,便是真有,只怕也是令人远之的伪君子。人之亲情莫过于父母,人之责任莫过于子女。而一个连父母子女都不悉心照顾的人,在多大程度上会真心在意他人的幸福!而他所从事的事业又会真的给人带来幸福吗?此种教育下,或是虚伪,若真是从之,则只能是冷酷无情之人!

    我读读书,有一篇文章给我印象最深刻,一个中年人写他读到欧阳修的无父无母无异禽兽也时,想到自己文革时为了所谓的前程为了所谓的革命而对父亲的态度,至于号陶大哭无法自已。我每当想起此,内心都震动不已。政治是什么?无处乎是利益分配的斗争与妥协而已。什么样的利益竟至于如此宝贵,以至于人类最起码的一种怜悯之心,最基本的一点亲情都要踩在脚下呢?这样的政治家,真是高明的政治家吗?

    我曾记得一篇文章中谈及阿拉伯国家的一种防止内斗的做法,那就是一个王子即位,则处死其他所有的王子和公主。这可真是彻底了。但这样一种制度,这样一种文化,能够持久吗?违背了人类最基本的道德伦理的行为,无论其有多么高尚,多么无私的理由,我以为都是不可支持的。否则人类文明的发展又所为何来?

    我的历史知识有限,本实不够发言批评,但实在是不吐不快。言辞激烈不妥之处,还望温相见谅。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对上位者来说,在绝对利益面前,情绪和关系什么都算不了。

      毛主席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一切背后都有利益的计算。

      越往上的人越不会被情绪、关系所束缚,利益才是关键。只要利益到位,哪怕有仇还是能坐下来谈生意,这才是真实的上位者的底色。

    • 家园 不太同意,看我给你列举一下

      汉之外戚专权与历代确是格外严重。但原因并不仅是太子年幼或是皇帝个性软弱。在相当程度上亦是因为皇后本身即来源于大家族,具有家庭背景,因此其一家庭借皇后之力则更易达到专权之地步。

      吕后纂权的事情离武帝只有几代,可谓是教训深刻记忆犹新。吕家不算大家族。

      薄太后权利也很大,堪比皇帝,薄氏上台前不是大家族。

      窦太后一度压景帝一头,窦家上台前也不是大家族。

      王太后家,差得很,后来的田汾权利也很大。

      卫子夫,卫家地位空前的差,后来还是卫霍家族掌权几十年。

      阿娇倒是出身大家族,没有专权

      • 家园 谢谢补充

        我没有具体的资料。不过从我一般看到的材料来看,妻子这一族的势力在汉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因素。

        我觉得汉武是老糊涂了,事实上这个孩子很快就夭折了。

    • 家园 细说汉室母后对帝王的影响

       

        如果杀太子生母可避免母后干政,那汉高祖及明太祖大杀功臣,是否就可避免权臣乱朝呢?为了怕外戚乱政,全杀外戚后,不就永无外戚之扰吗?

       

        所谓的因噎废食,就是指因小失大,而且徒劳无功,于事无补。

       

        失去母亲的幼子,在人生成长历练上,必定少了母亲的影响。帝王之家已是天生缺少人伦之氛围,再用人工手段铲除其母,难怪帝王处事治国多不正常,幼年的阴影,其来有自。

       

        汉武帝前后的政局,就是最好的史例。文景皆受其母影响,政治安定足以行黄老而治天下,这里并不强调黄老或儒法,而是政治稳定到不影响国事及继承。至于汉武帝之后,外戚不喜长君(昌邑王不一定真的废淫无道),于是策立幼君,西汉从平帝暴亡到孺子婴扶立,因此西汉不得不亡。再看东汉,章帝策封三马为侯(如同西汉王氏一日五侯)时,还是皇帝多次恳求太后,而非太后干政大树党羽。后来大将军窦固及跋扈将军梁冀也是外戚出身,此时要说是母后干政,还不如说是外戚乱政。

       

        皇帝年幼,母后又大量引用亲戚,等到皇帝长大后,又引用宦官铲除外戚,于是成为外戚与宦官的争权。后来就有人认为如果每杀太子生母,就可避免母后干政,而外戚没有母后的支持,也就萧条不振。最明显就是北魏政权,杀母立子,故少母后干政,一但漏掉未杀,立刻酿成大错。但是观其北魏施政之残酷,故知缺少母怀之下的皇子,北魏诸皇果然有如狼子而少人性。

       

        两汉并非因有母后而使外戚壮大,真正的原因在于皇权不振。

       

        最有趣的例子就是曹操,按汉献帝曾纳曹操二女进宫,因曹操身分为外戚,故曰东汉亦亡于外戚之手。但是有人会说,曹操的成就不在靠背景沾光,而在其个人军事政治能力。其实这就对了,两汉幼君无法脱胎外戚的影响,盖因皇帝本身的无能,而不在母后未杀。汉武帝杀钩弋夫人,结果汉昭帝还不是饱受外戚威胁,即使一直到汉宣帝,仍有外戚??胁,这就不是杀母后可以解决外戚问题的最好例证。但会有人说此时外戚为霍光,身分应算权臣,杀掉权臣后就不会有乱,这也是另类的异想天开,可详参首句。若真能尽杀群臣,当然不会有权臣,但是君临天下,必用臣属,杀掉旧臣,又换新臣,臣下的问题仍在,这应是管理众臣出了问题,而不是有臣无臣出问题。

       

        汉光武帝面临四州叛变,解决的方式不是杀光四州所有人民,虽然杀光是免除后患的最好选择,但是影响及祸害无穷,为求安定天下,汉光武帝选择稳定政策,所以东汉王朝因此政策巩固而长久。曹操虽是汉室外戚,但是影响天下不在其身分,而在本身过人能力;两汉皇权并非受到外戚、内戚或宦官太强势的欺凌,而是皇帝本身太懦弱。东汉幼君鲜少受到母后教育,生于深宫大院、长于宫女及宦官之手,宛如未受教育的失恃孤子(学问或有博士解经,但亲情却无人代劳),在无情的环境,难以培养出有心的干练。

       

        回头来看母后干政,这本是皇权独尊的问题(不容母后干政及权臣乱政等),而非有母后与无母后的问题。皇权要是管得住亲人,郑庄公都能打退其母武姜的举兵;皇权要是管不住亲人,就算杀掉母后,也会有外戚问题。

    • 家园 我倾向于温相的看法。

      汉武杀钩戈夫人这件事,要放到当时的环境中理解。在古代政治中,是没有女性的位置的。而皇后或太后的位置,使她们又不可避免的卷入到政治中去。这一点在皇帝年幼时格外明显。太后掌握朝政,合情合理却不合法,而皇帝空有名分却不能理政,这样的两个中心,不出事才怪呢。汉武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后人在这件事上对他的称赞也是从这一点出发的,并不是赞美他滥杀无辜。

      另外说说我对慈禧的看法。我觉得慈禧权术相当高超,治术也还不错。在其执政前期,重用曾李左等名臣,推行洋务,保了清三十年太平,同光中兴的局面,她还是有很大贡献的,后来皇帝大了,老太太享享清福也可以理解。我们现在回顾这段历史,都知道这也正是日本超过中国的关键时期。但在当时,只有很少一些对国际局势了解的人才能理解并接受这一点。正如老兵指出的,这是女主们的一个共同弱点。在传统社会中,女性受的教育是三从四德,相夫教子,而要她们去治国安邦,就有先天的缺陷。体现在慈禧身上,就是她的眼界和见识远远不足以领导清去顺应历史潮流,而到晚期,竟昏聩到用神水符咒去对付洋枪洋炮,就更等而下之了。有清一代,在防止女主干政方面做的一直不错,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了这麽一位,只能说是气数已尽。

    • 家园 心有戚戚。

      写得真好。

      等我找到时间写一篇道德的经济学分析,用囚徒两难解释为什么践踏道德伦理的每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聪明之举最后导致所有人的利益的最小化。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事情,每个人的小聪明导致了一个民族的大愚昧。

      • 家园 风雨声兄说得太对了

        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中国历史上很多时候,君臣都缺乏宏观意识,而是凭着自己的小聪明在那里胡来。

      • 家园 嗯,是个好题目。不过囚徒的选择不是坦白么,这应该算是遵守道德吧?
      • 家园 我一直想说明的就是这个观点,可惜水平有限,等待风兄大作
    • 家园 补充一个多尔衮的事情兼答任爱杰兄:

      如你所说,如果是诸王决定杀掉阿巴亥的话,那么这个动议一定是以下这几位当时权力最大的贝勒提议的:

      代善、阿敏、莽古儿泰、皇太极、杜度、岳托、阿巴泰、

      多尔衮三兄弟。

      以上诸王也就是努尔哈赤生前指定的八固山格局。而多尔衮兄弟当时虽然不是年长,可也不是年幼无知。在满清诸王中十四五岁开始征伐的不在少数,阿济格十四岁就开始追随乃兄征讨察哈尔了。可见他们在当时是拥有一定的发言权的,况且努尔哈赤生前对三兄弟的照顾最多,他们领有的牛录数量在阿巴泰这样的兄长之上。如果诸王动议逼迫阿巴亥殉葬的话,三兄弟的态度应该是怎么样呢?就算是当时被迫同意的话。那么,在多尔衮后来执掌满清大权时,他是不是有理由报复呢?

      而以上诸王除了阿敏和莽古儿泰早死之外,其他的兄弟和

      多尔衮的关系显然不错。代善的儿子满达海备位执政之一

      ,杜度的兄弟尼堪也是理政三王之一,阿巴泰和他的儿子

      博洛同为亲王,而入关之距离大妃之死不过二十年时间,

      多尔衮想算旧帐显然很容易,而且,部分当事人也在,然而多尔衮除了追尊生母谥号之外,再无其他举动。

      以上的种种迹象表明大妃阿巴亥之死只能是努尔哈赤的遗命,而非诸王居中用事。

      • 家园 关于阿巴亥殉葬回复温相兄

        关于太妃的殉葬,应该不是太祖皇帝的遗命,从阿巴亥的不情愿也能看出。其实这只是四大贝勒的意思。主要是他们不满阿巴亥三个儿子的地位。当时太妃的儿子,阿济格,多铎各有一旗,太祖还答应给多尔衮一旗。所以对那几个久经沙场的大贝勒们的威胁很大。而且阿巴亥非常聪明,太祖死前几天两人一直在一起商量,不知说了些什么。也让他们紧张。而且礼亲王最后支持太宗即位后,后金当时实际上是四大贝勒共同掌权时期。阿巴亥死后,受益最大的就是四大贝勒。而阿济格三兄弟在生母死后,地位降为和普通贝勒一样。他们所控制的两旗都被四大贝勒夺去。从睿亲王后来在太宗生前就打压礼亲王(当时莽古尔泰已死,阿敏被幽禁),可以看出是在为生母报仇。而且入关后,睿亲王就说太宗得位系夺立。当然这方面的史料现在留下的也不多。睿王执政时,太祖,太宗实录都有改动,世祖章皇帝亲政后又改,到高宗时再改动。何某比较倾向于没有遗命,请温相兄指正。

    • 家园 关于大妃阿巴亥殉葬一事回复任爱杰兄:

      阿巴亥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妃子,她的地位形同后来的皇后。比如后来多尔衮执政时就被追封为皇后。而且,她本人也不安分。她和代善擅自交通,例子是努尔哈赤的小妃代因扎揭发的,她给代善和皇太极都送去了烹制的熊掌,代善吃了,皇太极没吃,还告发了这件事。阿巴亥当时寄语代善希望照顾好她的三个儿子。

      努尔哈赤死时,阿巴亥也才38岁,正是壮年,如果说她名下的三个儿子尽管爵位不低但都年龄较小不能有所为的话,那么,她和

      代善的勾连就比较可疑了,代善是当时在八旗中势力仅次于努尔哈赤的,如果不是他及其儿子有力的支持了皇太极,皇太极是不可能即位的。努尔哈赤死前没有留下遗诏,大妃不死的话就是诸王的母后,无形中于八固山之上又是一个核心,而多尔衮、阿济格三兄弟虽则年龄小可是权力不小,阿济格在天命十年就和莽古儿泰一起领军征讨察哈尔了,多铎很小就领有全旗,如果再加上代善家族的两红旗,那么势力将不作第二人想。真有一个风吹草动的话,谁也奈何不了。

      因而,努尔哈赤顾忌身后之不可测,乃命大妃殉葬。

      • 家园 为什么不杀代善呢?

        照温相所说,大妃和皇太极本来就有宿怨,而和实力最为强大的代善交好。努尔哈赤为了防止死后大妃和代善串通危及皇太极的皇位。

        这就有点奇怪了。能够威胁皇太极皇位的是代善。就算大妃的几个儿子都是实力派(事实上当时还比不上四大贝勒),光杀一个大妃有什么用?更合理的行动恐怕应当是把代善处理掉吧。而且光处理大妃而不处理她的几个实力派儿子也是莫名其妙。难道杀了老娘,那几个儿子就不会造反了不成?而从日后多尔衮摄政来看,杀老娘根本一点作用都没有。

        另外,北方民族历来有新汗娶庶母(其实不限于大汗,也不限于庶母,死掉的兄弟的老婆一样娶)的习俗。蒙古退回草原后恢复了这一习俗。满族似乎也不例外。现在的清史中虽然不提,但是从“太后下嫁摄政王”的传说中也可以看出一二。如果是这样的话,皇太极上台后大妃自动就成为他的老婆,努尔哈赤又何必担心什么女主之祸?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