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汉武杀太子生母一事浅见 -- aokrayd

共:💬96 🌺1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关于汉武杀太子生母一事浅见

说来也巧,前一阵子在一本葛剑雄编的历史普及书泱泱汉风上就看到这一段,所谓汉武以太子年,忧母专权而杀之一事。大抵是汉武虽然残酷,但却是深谋远虑,那时心里便极不舒服,但没想到温相前文里偶尔提及竟也有几分类似。我对温相的文章一向是很欣赏的,但对于此点,却不能赞同,虽然本人之历史水平实只是小儿科,但这几句话还是不吐不快。

汉之外戚专权与历代确是格外严重。但原因并不仅是太子年幼或是皇帝个性软弱。在相当程度上亦是因为皇后本身即来源于大家族,具有家庭背景,因此其一家庭借皇后之力则更易达到专权之地步。从历史上来看亦是因为汉时皇权专制尚未达到明清之地步,皇权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和若干大家族共享。这也有利于外戚专权的局面出现。事实上汉后历代都未有此严重局面出现,可见,从制度上即可以对此有所防范。决不是荒唐到太子年幼就要把生母杀掉的地步。刘邦生前即知吕氏有专权之可能,但也并不是把多年的结发妻子先杀掉啊。而且即使是汉,也多有仔细选择顾命大臣傅佐太子之例,也没有说要把母亲杀掉的道理!这只能说汉武当时以是老糊涂了,儿子孙子都逼死了,再杀掉一软弱的女子又算得了什么?由此,我只更见其此行为之可鄙,未见其高明之所在。

中国文化以情为重,中国的政治,以孝为冶国之本。只因国家即以家庭为本,则孝于农业社会实为家庭关系之纽带。而从人的成长上来说,孝也是各种社会情感发源之所在。可以说,一个不孝之人,通常在道德上,情感上都有缺陷之所在。而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对母亲的态度上。吕后所立太子尚且知母亲为其所杀,长大要为她报仇,我真不知此太子长大若知武帝之所为,当做如何想?是感叹父亲超越了常人感情之以国家为重,还是另一种说不出的厌恶?可惜的是失去了母亲的太子终是夭折。世界上最疼孩子的莫过于母亲。武帝之杀赵捷妤,可曾想到自己的儿子终究也送了性命?又焉知不是失去母亲疼爱之故?

更何况这种做法,就真的能避免问题吗?历史上不也有为太子巩固权力而预杀重臣之事吗?但结局又如何呢?明之际君主薄情至此,明之亡,群臣弃之如敝履!一个连太子生母都可以以如此理由杀掉的人,又还会有哪一个大臣为之用命?

而令人愤慨的是古人尚且指责武帝之不是,而今人却常站在所谓更高的历史层面上来为其申辩。这实在是令人遗憾。自建国以来,文化宣传与教育中常竭力鼓吹两点,一是无情,即为了所谓革命事业,不能有正常人的感情,文革时的流行语就是无情打击。一是牺牲,即为了所谓革命事业要能牺牲一切,而最常见的牺牲对象往往就是家庭。我以为对汉武的远见,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来自于此种教育之后果。就好比英雄人物,总归是要父母死时也不在身旁,妻子有病也无法照料。姑且不论此种人是否在生活中真的存在,便是真有,只怕也是令人远之的伪君子。人之亲情莫过于父母,人之责任莫过于子女。而一个连父母子女都不悉心照顾的人,在多大程度上会真心在意他人的幸福!而他所从事的事业又会真的给人带来幸福吗?此种教育下,或是虚伪,若真是从之,则只能是冷酷无情之人!

我读读书,有一篇文章给我印象最深刻,一个中年人写他读到欧阳修的无父无母无异禽兽也时,想到自己文革时为了所谓的前程为了所谓的革命而对父亲的态度,至于号陶大哭无法自已。我每当想起此,内心都震动不已。政治是什么?无处乎是利益分配的斗争与妥协而已。什么样的利益竟至于如此宝贵,以至于人类最起码的一种怜悯之心,最基本的一点亲情都要踩在脚下呢?这样的政治家,真是高明的政治家吗?

我曾记得一篇文章中谈及阿拉伯国家的一种防止内斗的做法,那就是一个王子即位,则处死其他所有的王子和公主。这可真是彻底了。但这样一种制度,这样一种文化,能够持久吗?违背了人类最基本的道德伦理的行为,无论其有多么高尚,多么无私的理由,我以为都是不可支持的。否则人类文明的发展又所为何来?

我的历史知识有限,本实不够发言批评,但实在是不吐不快。言辞激烈不妥之处,还望温相见谅。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老兄真是好人

太后不一定要是大家族才会有势力的,是她的位置给了她权力,因此不控制是很难办的。

武帝之前,窦太后只是宫女出身,家族也没什么势力,从景帝到武帝初期这段时间,她一样威震天下。

北魏更绝,按照惯例,凡立太子,必杀太子之母。这个惯例后来被宣武帝给废了,北魏随即就倒霉在灵太后手里了。

家园 那也看什么样的太后吧,孝庄不就很好么

赞成 aokrayd 的看法

家园 北魏政权是异族政权

虽然是汉化,而且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也不多吧?我虽然没读过什么历史书,但北魏的这种做法,只怕在历史上也是骂声一片吧?

政治运作也有它基本的伦理规范。政治斗争也有一条基本的底线。越过此线,祸不及于自身,也将及于子孙。孔子见以木偶为殉,便加以诅咒,以其不仁。而明竟以人殉,文化何至于倒退至此!

我总以为读历史要在正义,真理,永恒等概念之外,还应加同情二字。

家园 北魏用这种制度就稳定,改变了就出问题,说明了什么?

虽然不能够说北魏是亡于太后,但是灵太后胡来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

古代帝王用人殉葬源远流长,并不是明代才有。明英宗(就是被抓走那位)废除了这一条,应该说是作了件好事。

历史基本上没有什么正义可言,仅有的那些还多半是儒家编出来哄人的,讨论历史其实主要是讨论治国之术而不是讨论道德,要是按着您的那八字原则来读历史,只会读出一些故事而已。这就是为什么我在上一个回帖中称您为好人。

不好意思,说话过头了。

家园 得,又是一个清宫戏的受害者

我是无话可说了。

家园 不好意思

这个史料还真没看过,戏也很少看,看过几本“纪实小说”,以为大致应该不差吧

看大伙儿都以红颜为祸水, 很不满

家园 红颜祸水是推卸责任,不过太后垂帘的确不是好事

简单地讲,也就是宋代多贤后,那还是因为君臣共治,否则也难说。

您想啊,古代妇女没有多少文化和经历,却要处理国家大事,还不方便和大臣们勤见面,那能不出问题么?

至于纪实小说,那都是编来骗人钞票的,真实性和文学成就比咱们龙门的作品差远了。

家园 因噎废食

 

  为了怕女权专政,于是就斩杀生母,手段值得商确。

 

  话说汉武帝为怕吕后再现,还有幼年身处薄太后的阴影,因此斩杀太子生母钩弋夫人,以绝后患。但是汉朝真的因此没有女权专政吗?事实刚好相反,从外戚霍光开始,就是西汉一连串的外戚与宦官相斗。先介绍霍光,血统为西汉名将领霍去病的同父异母之弟,当然与卫青也有点关系,后来汉宣帝又娶霍光之女,是为霍成君,为了争立皇后,还毒死正宫皇后许平君。当然,西汉也是亡于王莽的篡夺,王莽也是外戚出身。

 

  这很讽刺吧!为防皇后垂帘,结果引来亲戚权臣,这可能是汉武帝始料未及。

 

  交代完西汉后,再看其它各朝,只要能找出不杀太子生母而无女权或外戚乱政,即可知杀母立子不妥。比方三国魏、蜀、吴中,就没有因杀太子生母而使皇权旁落。或许三国太短,难以取信,再举周朝好了,最长寿的朝代,不知不杀太子生母之余,又能造成如何下场?

 

  这种说法,那还不如类似阿拉伯立嗣的方式,立王子为王后,杀尽所有王子与公主,这种事情在中国不是没有,东吴孙皓就想尽办法杀掉孙策及孙权的后代,曹魏还大费周章限制诸王权利,虽然可以消除诸王争乱,不过万一中央遭乱、或是继承大统力单势薄时,缺点就显现出来,东吴正是亡于没有其它王侯救驾、曹魏因男丁单薄而使司马氏篡夺。

 

  但是不论是杀生母、或废兄弟,只要新王能力不足,还是会有外戚或诸王争位问题。汉武帝之后,汉宣帝虽无生母干政,但是新的外戚崛起,霍光就是显例。至于其它朝代未杀太子生母,居然没有人人都是女权干政,也就是新王能力充分,纵使生母也无法干政,周朝时,郑庄公面临生母姜氏举兵,最后还不是成功反击,而且软禁城颖,还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从汉武帝杀钩弋夫人而使后世不免于外戚之祸,郑武公不杀武姜但郑庄公却能无畏于母后干政,或许答案已经很清楚。

 

家园 呼唤人权一哈,男女应该是平等地,历史上的糊涂皇帝比糊涂太后多得多

虽然一般来说古代妇女的文盲率较高,但读过书不见得就明白事,石勒也没受过教育吧,人家可不糊涂呀。况且古人读的书大多是胡扯,越学越傻。

至于说太后一个女人和一帮大老爷们工作时不方便,不是还有太监吗?而且就是皇帝也没有和大臣勾肩搭背的,大家都矜持的很。

总之,公猫母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

家园 正确!知识越多越反动

另外,汉哀帝董贤故事何解?何谓断袖?

家园 一点商榷

文帝母为薄太后,文帝皇后是窦氏。

文帝崩,景帝立,窦皇后为皇太后。景帝崩,武帝立,窦太后为太皇太后。窦氏为皇后二十三年,皇太后十六年,太皇太后六年,共四十五年。

此人信奉黄老,景帝和窦氏一族不得不推崇黄老、奉读《老子》。辕固生因为当她的面贬低《老子》一书而被迫和猪搏斗,多亏景帝可怜他是儒士,恐不敌猪,扔了一把小刀给他,才得以将猪刺死了账。武帝初,赵(左丝右官)、王臧建议武帝迎儒士,行儒礼,政事“可不必事事请示东宫”,太皇太后得知,怒不可遏,命武帝免二人官职。至太皇太后死,武帝不敢再重用儒生。

霍氏败亡不是因为身为外戚,而是因为霍光威权太重,使宣帝有芒刺在背之感。后世人凡处于霍光权位,莫不搞禅让之术(诸葛亮除外),至少可求免祸。历史上,“顾命无善终”,当从霍氏始。

西汉一代,并无宦官专权事,只有外戚事以至亡国,当以宣帝用外祖许氏为滥觞。外戚与宦官轮流执政是东汉故事。

三国时,吴国亡于孙皓暴虐,上下离心,以至晋军一攻即土崩瓦解,这时候就是诸王实封也是没有用的。中央大军已经崩溃,诸王之兵又有多少?历来诸王之兵制造内乱是够用的,防御外敌则从来无效。

王朝崩溃的原因可以很多,女主专权是其中之一。女主专权以至误国的例子是很多的,例如西晋、北魏,当然没有女主专权就不一定不亡国,这并不能说明消除女主专权就是无效的。正如人可以死于肺炎,但是消灭了肺炎并不能够保证人可以不死。

家园 成则为王败则寇

政治的事情与道德无关.道德是太时代化,个人化,地域化的东西,政治只问你能不能压住罢了.

自然,说这话俺心里也不是滋味.

家园 我也来商榷一下

俺觉得女主也好, 男主也好, 主要是看这个主好不好, 而不是这个主是不是女的

不见得女的就一定不好, 男的就一定好, 老兵比说是不?

而且我感觉治术很多方面是天生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 女人的世界也一样, 同读过多少书关系恐怕不太大, 再说, 皇家贵族, 这方面耳濡目染的教育恐也不少.

家园 赞同,汉武确实冷血

汉武的冷血不仅表现在杀太子母,也表现在杀子灭孙,俺觉得汉武到了晚年,由于绝对独裁的时间太长,基本上已经异化成一个政治上的冷血动物,有一种精神上的被迫害狂和妄想狂,不仅不信任枕边人,也不信任亲骨肉,杀人如麻,不复列于人类。

杀太子母固然鉴于吕后专权,但并不是任何一个太子母都能成为吕后,像吕后这样的女人出现的概率要远远少于权臣出现的概率。汉武完全可以通过制度建设来解决这一问题,明确规定太后不得干政,另加顾命大臣之权以制衡。当然顾命大臣与太后专权其实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事实证明,西汉也就栽在了外戚兼权臣之手,这还是汉的制度问题,单纯的人治总有走眼失手的时候。

宋以后(不包括蒙元),宋明清三朝几乎完全杜绝了权臣、外戚之祸(慈禧的权柄其实只限于已身,与娘家无干),明清两朝是依靠君权对相权(大臣)的绝对优势获得的,这两朝对大臣之苛,杀戳之惨也是骇人,即以奴才视大臣。而独有宋一朝,君臣和睦,既无外戚、宦官之祸,更无臣下觊觎之现象,大臣之间也基本是君子之争,不复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现象,这岂尽为人力?不能不说是有宋一朝制度的完善和平衡。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