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前两天看见萨苏的一篇文章,讲到青岛人酒桌 -- 冰酒

共:💬91 🌺369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前两天看见萨苏的一篇文章,讲到青岛人酒桌

    前两天看见萨苏的一篇文章,讲到青岛人酒桌上的鱼头鱼尾,肚五背六,使我想起了许多当年关于酒的回忆,正赶上周末,外面还飘着雪花,就想干脆坐下来写几句。

    几年前在国内时,记得山东的电视台的广告十有八九是白酒的广告,我从没考证过山东的酒文化是否历史悠久,或者是否广告多就算是有一种酒文化。可是山东人的酒风酒德和山东人豪爽狭义的性情却很有关系。我和我家那口子都是祖籍胶东却非土生土长的半个胶东人,所以我说的山东人酒桌上的事儿和人,严格说是胶东的人和事儿。

    无酒不成席,这在我们那儿是绝对的真理。酒桌上的规矩,一般外来的客人一般是弄不太明白的。主陪,副陪,侧陪,一席二席三席,各个位置人选一定要名至实归,乱不得,这关系到这酒席宴前的大方向大气氛的问题。酒桌上这鱼头鱼尾说,以及鱼肚鱼背说,只是在主陪副陪尽责之后的自由发挥了. 主陪要制定的规矩有,谁喝啤的,谁喝白的,一杯白的顶几杯啤的。我家那口子好白酒,最好是红星高度二锅头,每每申请必选白酒,说这有好处,一是遇上不熟的人呢,上来一点高度白酒能起点震慑作用,免得被那些自认为有些酒量友好劝酒的人算计。二是喝醉了也不上头。当然二锅头被人算计的次数真不算少,此是后话。话说规矩定了以后,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了。一般是主陪说三杯,副陪说三杯,从这侧陪开始,根据个人酒量,做东的一方是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喝得是杯杯都有主题,说的是句句都在情理,目的只有一个,客人一定要喝好。一圈下来,菜没怎么吃,每人至少下去好几瓶啤酒。我们那里的酒杯,清一色的高脚酒杯,一瓶啤酒正好三杯,俗称一炮。这一炮基本上是一饮而进。当然,由外地人不善饮酒的,初次见此阵式,主人往往不会强求,但善于循循善诱,说,您别笑话,我们胶东人就是这样,土,我们就想让您喝个痛快,要不您算特例,两口一杯? 这喝酒就怕扇呼,一扇呼就容易冒进,一冒进就离钻桌子底不远了。

    二锅头的公司请过一名台湾的业务代表,接风宴上,该代表十分兴奋得说,早就仰慕山东这地方的民风,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够爽。二锅头等正愁不知给这位同跑什么待遇呢,一听这话,感情也是同路英雄呀,就放开了,都是实心眼呀,喝得自然十分欢畅。这位代表回酒店不久就给急救车拉医院去了,心脏喝出问题了,差点报了病危。就这样,该同胞每每提起那次酒宴还津津乐道,说真是领教了山东人的豪爽。

    我个人认为,酒真不是啥好东西,胶东这种酒风我也不认为是什么好事。而且,对于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十百害而无一利。你看30岁左右的年轻人,人人顶着个啤酒肚,长上个脂肪肝,还干什么事业? 山东蓬勃的酿酒工业,就是建立在这种酒桌文化之上的。要我说,这也不完全是因为性格豪爽,某种程度上是死要面子的问题。二锅头常说的一句话‘倒驴不倒架‘就是这种心理的最佳体现。

    二锅头的酒量不算小,50多度的二锅头能喝一斤。刚工作那会,经常跟领导出去检查工作,曾经名震各乡镇企业,每每检查工作回来,虽然脚底下打着飘,走路慢点,舌头还算灵活,总能坚持把各位领导挨个送回家,还能和客人来个长达十分钟的握手告别。回到家,有条不紊的洗刷,再一生不吭的上洗手间坐着,然后把肚子里的东西吐个干干净净,上床睡觉。这期间一句话没有。这会你要是问他,说,又喝多了吧?难受了吧?告诉你别多喝吧,纯属浪费。因为第二天一早,他啥也记不得了,所有发生在酒席散伙后的事情全都随着他吐的酒冲进下水道了。他也不关心,这会你要是再数落他,什么酒能伤身呀,酒能乱性呀,甚至痛心疾首话‘喝酒没数,办事不牢’也说了,他则一脸无辜的样子,没那么严重吧?我这不是还记得家门吗?再说了,我总没在外面丢人呀,这叫到驴不倒架!

    所以时间长了,我也没啥好说得了,人家说得也对,还能找到家门嘛。 我们银行上级行的副行长,有回带领行里的运动员参加市里的运动会,那回冰酒是接力选手,第一天的成绩不错,一高兴就在行里自己的招待所喝上了,它是青岛人,说话风趣,人称大炮,啥都敢说,和群众的关系也不错,大家和他一起喝酒十分放得开,那天不知喝了多少,散席后就溜达回同一个大院里的家属楼了,行长就在两栋楼之间停了下来,掏出烟,蹲在地上吸了起来。人来人往的都是行里职工,不停有人打招呼,行长,遛弯呢? 啊,啊。抽棵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拍大腿,回家了。第二天,又是庆功宴,行长还是照样扇呼大家喝,只是加了一句,别喝多了啊,多喝了可找不到家门啊!我昨天可是碰着个邻居才跟着人家找着自己的楼啊。

    通宝推:野芹,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好像北方人酒风都很彪悍啊

      我上月去皖北的宿州也算领教那边的酒风了

      鱼头鱼尾酒就算是基本了

      那边还有端酒和买酒的说法

      端酒就是主人给客人端两杯酒,客人喝完

      买酒就是陪客的站起来拿一杯酒自己喝完,客人酒杯里的酒也要喝完,当然这个陪客喝的酒不少于客人酒杯里最多的那个人的酒(有点像一个人敬一桌)

      总的说来,就是客人喝多,主人喝少。

    • 家园 作为一个青岛本地人 我一向是装不能喝酒的

      上学的时候人家一听我是山东人,马上会来一句,山东人能喝啊,马上我会顺着往下说,俺从小就生在青岛啤酒厂旁边,正宗的青岛啤酒如何如何blahblahblah.

      殊不知我只能说,不能喝,一杯下去脸就红,两杯就紫了,这点继承自俺爹,好处是也就没人会逼我喝下去,就坡下驴,等身体适应酒精了,四面也喝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我再上.

      这么多年来,我见识过无数能喝不能喝不管怎么样都得先喝下去才算数的人,这明明就是个恶性循环,从小就见到长辈玩命的喝,长大和同事朋友也没命的喝,能喝就是有面子,够朋友,通人事,知礼仪,同学聚会的时候,明明都是一群不超过30岁的年轻人,也在饭桌上卯着劲喝,说起话来也已经跟那群老头子没什么区别了,桌上的话题除了酒,还是酒,古人饮酒变成才情,现在一个个只灌出肝硬化.

      青岛现在路边遍地是烧烤摊,傍晚无数光着膀子的老中青年在街上吆三喝四,却是本市一景,这里面可有几个真喜欢喝酒的? 这个确实有, 比如有次在酒桌上说起有两个真酒鬼, 过了晌午就去称三五十斤散啤打底,一喝喝到到半夜,后来一个享年四十五,一个享年五十五,都死在肝上.

      昨天跟一个老同学出去吃饭,我直接说喝冰镇橙汁行了,那玩意儿比啤酒好喝得多.

      通宝推:南云北望,
    • 家园 作为山东人,我对劝酒、斗酒这些酒风深恶痛绝!

      本人是泰安人,酒桌上经常被灌倒,当然本人酒量在山东人里确实一般。曾有一次,喝到吐胆汁,痛苦不堪。吐胆汁还算是好的,基本来说酒量越大,被灌的越多,受伤越大。本人以前曾经工作过的单位的工会主席,五十多岁,喝成了植物人(最后一次醉倒再也没醒来)。正是此种酒文化的牺牲品。

    • 家园 最近有机会去几次青岛及周边

      去时惴惴不安,说不定要被灌酒,想当年我们单位一位女士去济南附近据说被灌得抬回宾馆。

      开始时一再强调不会喝酒,人家也很文明,后来发现当地酒风甚好,大家高兴就行,于是也放开了,能喝多少就多少,每回也敢喝到七八成了,当然事情也办得很高兴。不知道我去的地方风气不错、青岛那儿风气就不一样还是整个山东酒风已大变。

      与我印象大变的是老家江南,想当年(改开以前)我们家乡能喝二两白酒的就算能喝的了,喝半斤白酒那是凤毛麟角。这几年去家乡,官员们一顿能喝成斤的见过好几个,把我震惊得不行。

      是不是:

      山东人能喝名声在外-->现在内涵了

      江苏人不能喝-->现在要表现得豪气冲天

      我近期喝酒栽在宁波的一位女企业家上,第一次与她喝酒时,谁也不认为文静瘦弱似的老板酒量会深藏不露。大家一面喝酒一面聊事,当我发现已经不行了,强忍着告辞,只能扶着墙回房间时,我发现她毫无酒意与大家继续聊天,第二天一点事都没有。第二次在北京喝酒我留了心眼,可是我们另一个领导酒量很不错,但也是没防备就直接喝醉了。

      • 家园 端酒VS敬酒

        我知道的河南、山东、江苏的北部酒风都盛,不喝趴下不叫喝好。

        讲讲端酒这个风俗。端酒这个风俗我就在三个地方见识过,山东、江苏、河南。规则几乎一模一样,什么意思呢,其他的地方都是敬酒,大家端起杯子,要么碰碰要么不碰,一起喝就完了。但是端酒就不一样了(也属于敬酒),但是规矩完全不一样,乖乖,咋回事呢,就是小辈要给长辈端酒,表示尊重,同辈的弟弟可以给哥哥端酒(咱哥们多年不见,弟弟想你啊,来,敬两个,或者咱哥们刚认识,来弟弟敬你两个)。站起身,端起来,要么两个,要么四个,对方一定要喝,长辈可以坐着喝,不喝完端酒的不坐下,看着没喝好,过会可以再端一轮。如果8个人一桌喝酒,不说跟着喝得,光别人端的都得喝趴下。

        反正这个喝法完全不对等,再好的酒量也没用,总会被人找借口灌倒。

        • 家园 ...第一次听说还有端酒这个名词

          我一直以为单独敬一个是很平常的事儿....

          山东这地方真可怕。

        • 家园 其实端酒是最公平的喝酒规矩

            其实端酒是最公平的喝酒规矩,您还别不信,让俺跟您慢慢算算。

            端酒常见于走圈中,规矩一般是端二陪一(敬两杯酒,再碰一杯),多的是端三陪一,恭敬一些是端二陪二,少的是端一陪一。

            按照最悬殊的端三陪一计算,一桌十个人,走圈敬酒的自己要喝九杯酒,其他每人四杯,算下来走圈的喝多一倍多。要是一杯一杯碰着喝,走圈下来多喝九倍,强度太大,很多酒量小的就没法走了。

            而且如果每个人都走一圈,非常公平,大家喝得都一样多,而且比较均匀,不至于平时没酒喝,走圈时喝不动。所以端酒是中华酒文化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非常好的呐。

          • 家园 有道理

            千百年前可能大家不灌酒,就向您说的这么喝,多自在。这些年有了以灌酒的目的在里边,就变味了。

            说起这山东的酒啊,几十年前有个 孔府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当时卖的那叫一个好啊,不弄一箱孔府宴你都不好意思请客喝酒,畅销山东、江苏。后来因为生意太好,据说被假冒伪劣的冒牌货给整垮了,现在几乎看不到销售了,如今是江苏洋河横行天下。

          • 家园 只要大家互动起来都公平

            只是一般盛行什么端几陪一的地方,都是有小九九的。主人十几杯酒端出去以后,还能站出去的客人就很少了。真遇到客人个个量大端回去,主人就跑了一大半。

            • 家园 最不公平的是碰杯干

              最不公平的是碰杯干,几个人连续对一个人碰杯,再好的酒量也得跪,还是按照规矩一圈圈的走起来比较平缓。

              某次在南方连续三杯之后看到还有五个人排队准备和俺碰杯的时候想死的心有木有

          • 家园 我们这里端酒时兴的是“先喝为敬”

            一般是自己喝6个给客人端3个。也可以喝4端2.是自己先喝6个,然后走圈端酒。遇到特殊的可以单独再碰杯。一般是做生意的凑够4个,官场的就3/6/9了。

            • 家园 这种叫做“领酒”

              这种叫做“领酒”,您这喝法太精确了,不好玩儿。

              俺见到的领酒是走圈的先给自己倒两杯,一般高,依个人能力,能喝的多倒些,不能喝的少倒一些,最少也不能少于二两(一杯)。然后先喝一杯,然后走圈给大家倒酒,比剩下那杯少就行,然后大家一齐举杯——干!

              这样操作起来灵活性极强,倒酒的时候可以看人下菜碟,酌情给各位倒酒。自己人就可以倒很少,客人可以倒很多,这种喝法可以有效的集中火力,在人多陪人少的时候基本上所向披靡!具体的大家可以算算小账。

              所以很多时候看起来很公平的规矩其实最不公平。

        • 家园 其实端酒就是灌酒

          这样的酒风不好。遇见这样的地方,最好不喝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