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毛文龙讨论的一个误区 -- q42474112

共:💬42 🌺4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关于毛文龙讨论的一个误区

    有关毛文龙是真心想要投向后金 还是诈降之计 碧血汗青以及一些大牛都有不少精彩的发言

    但是

    非得拘泥于在毛文龙与皇太极书信中间寻章摘句考证它到底是诈降还是真心要投降

    很可能是落入了一个非此即彼的误区

    似乎毛文龙不是民族英雄就是汉奸

    实际上放开眼界的话 在这这二者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

    那就是它既不是马上就要投降的汉奸也不是虚与委蛇意有所图的民族英雄

    而是一个单纯的 想保存实力 观望形式 争取好处的军阀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

    假如毛投降的话会有什么好处又会失去什么

    他在明已经是 尚方宝剑在手的一品方面大员

    虽说明朝的武将地位比较低 但是毛文龙却是个特例

    山高皇帝远 就他一个人说了算

    很可以搞搞手脚

    贪污(大嘴一张 44万饷银全部人间蒸发一风吹了http://www.talkcc.net/thread/1365731)

    而且按照毛文龙的账本,他历年经商反而还欠登州商人二百多万

    克扣士兵军饷口粮更是习以为常

    以至于到后来袁崇焕给他定的十二斩当中就有这一条

    克扣兵饷,侵盗钱粮,每岁饷银数十万,无分毫给兵,每月止给散米三斗五升;

    甚至于还可以

    劫掠商人洪秀、方奉等,取其银九百两,没其货,夺其舡,仍禁其人,恬不为怪。积岁所为,劫赃无算,躬为盗贼

    完全是个海外天子的幸福生活

    要是投降后金

    1. 在当时恐怕没人能看出

    后金这个小小国家将来能有多大出息

    2. 他和他手下的那些部下们也多数都和后金有着深仇大恨 不到万不得已无处投奔是不可能愿意投降的

    ( 即使是他手下的尚可喜之流也是把这个选择留在最后实在无路可走的时候)

    3. 后金绝对不可能有着这么多的银子给他贪污

    后金的亲王戴戈披甲

    披荆斩棘入关大半年俘获人畜物资无数也不过是赏银一万两

    这在毛大帅看绝对不会是很有吸引力的买卖

    4.政治待遇方面也不大可能超过后来的三顺王 吴三桂

    名义上虽说也是个王爷 其待遇还是与正牌子的满洲亲王差得远

    投降看起来不是个很有吸引力的选项

    所以 毛文龙的目的出发点不可能单纯就是为了投降

    可是他在书信当中又写什么

    尔取山海关,我取山东。若从两旁夹攻,则大事成矣。我不分疆土,亦不属尔管辖。

    那可是封建社会 即使是你搞什么计策有的犯忌讳的话也是要考虑的

    这要是让老板看见了可是要不依的

    可是她还是毫不在意的写上了

    从这方面看 毛文龙的不臣之心也是昭然若揭了

    那么 既不打算投降 又不想做忠臣 他和皇太极搞什么名堂呢

    很简单 看看抗日战争时期的蒋介石 阎锡山韩复渠这些人就很容易理解了

    他们都与日本保持着或公开或地下的联系渠道 并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的变化自己的面孔

    从势不两立的爱国者到中日亲善的倡导者似乎根本不需要什么过渡

    但是有一点是绝对不会变的

    他的势力 地盘就是他的命

    谁要他的这两样东西就是要她的命 他就要和谁拼命

    所以 一开始他们都曾经表现得慷慨激昂 也都曾经殊死抵抗 但是当局势逐渐平静 他们的关注点就悄然变化了

    阎锡山的做法可以说是最为典型

    一开始日军威胁山西的时候 阎锡山干的不可谓不卖力 忻口会战 太原会战

    打得不论好坏起码算得上卖力了

    但是局势相对平静下来以后 阎锡山就开始与日本人眉来眼去了

    从1940年春到1945年秋的六年中,仅有据可查的阎、日会谈就有六次,由阎锡山亲自参与的有三次,并与日军签订了政治上联合反共、经济上互通有无、军事上相互配合进犯抗日根据地等多条“协定”。

    但是为什么到最后他也没迈出关键的一步呢

    一则是全国人民乃至部下的反对

    二一则 就是阎锡山作为一个老狐狸 的聪明之处 一旦踏出那一步就很难回头

    不到看清最后的结局或者是被逼得无可选择的时候决不轻易选择

    脚踩两条船是为了左右逢源 多一条保障而不是为了急匆匆地一脚踩过去

    以毛文龙的立场看 很显然 彻底投降是不可取的

    真正当忠臣 卖力打仗也非他的能力所及

    一支腐败的军队是很难打胜仗的 一个月只有三斗五升的士兵会有多少战斗力可以想象(实际上除了侵略朝鲜捎带脚那一次 后金几乎就没正儿八经的派那位高级将领来对付过毛文龙)

    而且 就算是打了胜仗自己的实力也免不了大为损耗

    所以 最好的解决就是 保持半独立的现状 游离于双方之外

    与双方都拉上关系同时又都保持一定的距离

    当着明朝的官吃着明朝的饷 消极怠工 虚报冒领

    逍遥自在的过他的小日子

    后金要是得势自己投降也不迟

    明朝要是得势更少不了自己的一份功劳

    很幸福

    但是这个现状对于明朝来说实际上是不能接受的

    毛文龙手下两万八的员额等于整个袁崇焕手下兵力的五分之一

    吃着粮饷占着要地出工不出力谁能受得了

    东江疏揭塘报节抄里面说(天启六年二月初六),毛文龙报告说,他得知努尔哈赤去攻打宁远,便派兵到威宁营地方,擒获真夷6名,斩获夷首6颗。这时候哨探回报,说沈阳虽然精兵离去,但仍然“城中防守甚紧,去攻不得”于是没有直接进攻沈阳,而是在于奉集和沈阳附近的山上放火放炮骚扰,随即又前往海州城,攻打一夜,擒获真夷9人,阵斩夷首12颗。沿途带回乡民5千余人。《节抄》的编者还特地点评说:“毛帅知奴兵西犯宁远,即分兵进扰沈阳、海州等处以掣之。所以奴……急事东归,不敢贪恋攻围耳。

    以每年几十万的饷银 两万八的员额 在宁远大战的时候 毛文龙就起了这么点作用

    擒获真夷6名,斩获夷首6颗 擒获真夷9人,阵斩夷首12颗。沿途带回乡民5千余人

    你说他对得起他吃的饭不

    还自以为牵制 似乎宁远努尔哈赤的撤退是他的功劳似的

    即使是后来以“擅杀大帅”的罪名,参与迫害袁崇焕的王永光,也曾不得不承认:“海外之师为牵制也,有须弥岛之退,又有攻掠海州之报,以牵奴者而牵于奴,文龙伎俩已穷。”

    什么叫 以牵奴者而牵于奴 费效比不合算阿

    你用一个连要是能让敌人一个营的军队无法自由机动那算的上牵制

    要是这一个连最后连敌人一个排的军队都没管住

    你说这种结果能让人接受不能

    假如要是立足于仅仅防卫辽西的话还能凑合着忍着他 要想恢复整个辽东 东江不出力是不能接受的

    但是这时候毛的半独立地位已经成了习惯 骄横跋扈也习以为常 而且与后金沟通的管道也一直畅通 可以说留足了后手

    想像现在这样不换脑筋就换人可不那么容易

    要是袁崇焕真要是想通过正常手续撤了他恐怕他就只能是带着三顺王上沈阳了

    这个时候 袁崇焕能采取的措施就很难不激烈了

    只可惜 当时何可刚的评价一语成谶

    中军何可刚曰:『是谓三不幸』。崇焕问之。曰:『生文龙,天不幸;用文龙,朝廷不幸;杀文龙,公不幸』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说到底还是那十二罪

          大量事实证明,文龙自据有东江后,独霸一方,骄横跋扈,其后更背着朝廷,一再进行通敌叛降活动。袁崇焕在斩毛文龙时所宣布的十二大罪,并非什么凭空捏造或随意上纲,而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罪之一:“专制一方,军马钱粮不受核。”

          

          1、毛文龙自称拥兵二十余万。朝中对此极表怀疑,天启六年,姜曰广、王梦尹奉诏出使朝鲜,准备到毛营阅视,毛文龙却口出悖言说:“阅不阅在我。不惟阅不阅在我,并他去不去亦不由他也。”姜、王回朝后疏言:“文龙兵册十五万,能用者只二三万;”登莱道王廷试则额定为二万八千人。

          

          2、《国榷》也承认:文龙“渐骄恣,所上事多浮夸,索饷又过多,岁百二十万,兵二十万,朝论多疑而厌之,以身握重兵,又居海岛,莫能难也。”

          

          3、朝鲜方面也曾指责说:“毛都督欲使我国称颂其功,虚张军兵之数云,无理甚矣。”

      ////

      毛部上报最多是称兵十六万,上姜王核算在册兵相差不多,而所谓两三万之说,主要区别在于屯军的划分,事实上我们发现一件怪事,毛的部队只要受到损失,那怕是屯军,那也有人大叫要追纠毛失军之责,而核兵发饷时,屯军则一概不算,结果是毛部官兵只有战死后才能享受大明正式兵将的荣誉,但也只限于荣誉,阵亡抚恤金是没的领的。

      而所谓冒饷,更是可算,毛死后袁亲自核兵,未算水军,只算步骑,算出三万五左右,兵又裁了近万,减至两万八,而饷还多加了十八万两,而这加了十八万两的饷,相比明军饷制,还尚缺数万两。

      裁完人,加完饷,粮饷尚不足定制,有些人说来说去,却不安下心来作一下数学题,明边军普通兵的月饷定制是一两四,外加半石粮,仅就银两说,普通士兵的年饷就要十六点八两,一百二十万两是七万多人的饷(明初明军屯军的饷约为主力的一半,如以在册十五万,可用两三万,东江主力的正确饷应是,两万兵三十三万六千两,三万五十万四千两,相应的十二至十三万屯军的饷,依一百二十万预算,人均月饷才五钱左右.达不到当时主力定饷的一半,与明初的相近。并不离谱,更何况这一预算还从没被批准过。)。

      而且东江与关内不同,关内是兵民分开的,而东江为大量吸收接纳不从后金的汉民,定制归者月给三斗,东江制下汉民的人数有说五六十万的,最少的也说有三十万,三十万人月给三斗,不算军费,光为了保证这些民众的生存,一年就要至少一百零八万石粮食。

      当然了,老百姓也好,当兵的也好,朝庭困难,管不了,但下面的官反应一下难道不行吗?索饷,什么叫索饷,就是报预算,下面报预算,而且从实际情况看,也报不不离谱,上面没批,定饷就定了几十万,实发更少,而毛部在上级给不了太多预算情况下,自力更生,自个屯田作生意,养活几十万兵民。

      说他钱粮不受核,那姜王核兵的报告从何而来?核兵和阅兵可不是一回事,兵不是什么人想阅就阅的,不要说在很看重礼制的古时,就是今天,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阅兵的。皮岛之兵多次受核,而且越核定编越小,给粮饷越少,毛为些多次上凑诉苦,这一方面说明他的部队还是受核了的(但对于核兵大臣要求阅兵,可能是没有同意。),而其不满也是通过正当渠道上报,没有用不当手段。

      如果这是罪,那这天下还有好人走的道吗?

          

          

        

          罪之二:“说诳欺君,”杀降冒功。

          

          1、文龙入据镇江之初,即遭后金还击,“斩游击刘某及兵千五百级,文龙仅以身免。”但毛文龙匿败不报,为登莱通叛王一宁告发,由于毛文龙“媚魏忠贤为奥援”,王一宁反被诬,逮治论死。

          

          2、天启四年,“时秀水谭昌言为登莱参政。毛文龙药辽人舌献俘,昌言廉得之,密与解药汤,旬日舌清乞命,皆辽人也,言其实,编为农。”

          

          3、同年七月文龙又报三捷,“献浮十二人,而稚儿童女居其八,(袁)化中力请释之,因言文龙叙功之滥,忠贤素庇文龙,益不悦。”后来,袁化中被拷死狱中。

          

          4、天启五年八月,户科杨文岳曾就毛文龙献俘七名,途至广鹿岛又换回六名一事,上疏参驳说:“臣闻之不胜惊疑。夫献俘一事,奏之皇上,告之祖宗,用以远播威德,昭示宠灵,此何等大事,乃忽然解来,忽然解去,前解者,不知何以遽发?后换者,不知何处解来?支吾不一,真假莫知。以报功则涉混,以对皇上则似欺。乞严敕该部查审真伪,仍谕毛文龙,以后开报军情务从真实。”

          

          5、对于毛文龙的冒捷献俘,不仅“中朝颇知其妄”,朝鲜方面的记载也是明确的:“(李)廷龟曰:(毛)都督不修兵器,不炼军士,少无讨虏之意,一不交战,而谓之十八大捷;仅获六胡,而谓之六万级,其所奏闻天朝,无非皆欺罔之言也。”

          

          

      ////

      所谓毛部杀降冒功论,不论现在还是明时,最重要的一项证明就是,毛部杀俘之人是剃发汉人,而非所谓真夷,这更站不住脚,因为后金的军中和情报部门,从来就不缺汉人,特别是情报部门,如二次旅顺之战,张盘将军就被三个汉族间细骗出城,以至兵败战死的,这样的汉人,作为敌人,只怕是比真正的满人还可怕。军队方面早在未以族分旗时,就有汉人牛录,汉人抽丁比例虽小于满丁,但因辽东汉人较多,抽丁入伍者也不少,至于满部编外的包衣之类汉人,就更多了。

      以我浅知,正面战中所杀之敌,似从无人去分辩其民族,发展到崇祯七年,清军入寇,上报说“精兵达子七万,半为辽人。”虽分了族,但应算入“精兵达子”之列,而东江军就特别受关照,每每上报,都要个个核算,查出剃法汉人,不但无功,甚至成罪。

      至近代,大史学家阎崇年,连汉都不行了,蒙人都列入重点保护,大谈卖粮给已归顺后金的蒙部不算资敌,而毛部攻击按皇太极命令调动的金属蒙部,则成一罪。

      至于朝人,每战大谈明军之不堪,但其时之朝军,不是不战而降,就是溃不成军,这些败军之朝将,大谈明军之不堪,是确实有之,还是为掩自败,尚未可知。

        

          罪之三:“刚愎撒泼,无人臣礼。”

          

          毛文龙公然叫嚣:“牧马登州,取南京如反掌”等语。联系到毛文龙曾于崇祯元年春突然拥兵至登州,声言索饷;以及他致皇太极的私通信件中有“尔取山海关,我取山东”之语,可见事情并非偶然的巧合。

          

          罪之四:“交结近侍。”这也不是指魏忠贤专权时期的一般应酬,而是指派遣心腹,“辇金京师,拜魏忠贤为父,”实质是结为团伙,即所谓“文龙与魏忠贤相因而相藉者也。

          

          有人说袁大人为魏阉修生祠可杀否?可惜啊,袁大人只是说说而已,逗魏阉玩儿,并没有真修。

          

          魏忠贤曾“使其党论崇焕不救锦州为暮气,”迫使崇焕不得不乞休致仕,只是在忠贤伏诛后才得以复用。而毛文龙的情况却完全不同,他“务结中贵,以为自固之计,”故“东江岁饷百万,大半不出都门,皆入权宦囊中”。

          

          事实上,在王化贞被处死之后,魏忠贤便成了毛文龙的后台,不仅冒捷冒饷得以通行无阻,而且谁参劾毛文龙,谁就得遭殃,象王一宁、刘之凤、夏之令、袁化中、姜曰广、王梦尹等,或被论死,或被斥逐,这都是魏忠贤庇护毛文龙的结果。甚至在魏阉伏诛之后,仍出现了“内官王国兴擅到海上,称密旨召毛文龙,踪迹诡秘”的情况。可见毛文龙与宦官的关系,实在并不寻常。

          

          

      ////

      有一件事很奇怪,凡谈袁毛之事,常谈到毛拜魏忠贤为父,甚至有人把毛列为嫡系,但去看专研魏及魏党的史资,魏党亲信一大堆名目繁多,如夏之厕蝇,但却找不到毛这个嫡系。

      以我所见,所谓毛拜魏忠贤为父,出自清初的一本小说<樵史通俗演义>,大部人认为作者是陆应旸(约1572~约1658),但现在又有人认为并不是他.但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清初的小说.有较前确证者可供,但目前以我之能,就查到这里。而对魏的巴结,当年朝臣迫于魏势,大多有点,袁大人这方面自个都不干净。至于百万饷,东江只有索,可不论实发还是账给,那里有过,明从万历时起,不论是宦官管还是文臣管,拿定饷还要行贿,就已成固害,毛部的饷不足,是要用毛自个作生意的钱去添的,他以贿领饷失节,但如说其一心投魏,且成嫡系,实不足为证。

        

      而所为登州之言,其与皇太极之通信,前有上报明言诱敌,后有绑史以送,诱敌之言为反证, 言此者 文 革 还没过够吗?

          罪之五:敌攻铁山,“逃窜皮岛,且掩败为功。”

          

          1、毛文龙常常临阵逃窜,不敢接战,即《李录》所说的“有同群羊之见猛虎”。

          

          2、掩败为功。就在铁山惨败之后,毛文龙即上报宣州、义州等处“五捷”,但考之《东华全录》,后金在破铁山后,并无与毛文龙交战之事,所谓五战五捷,实皆虚冒。

      ////

      不对吧,依满人记载,其损虽不及东江所报而达数千,但也有数百(宁远一仗袁献首二百多,满自载也不过损五百余。----同比,铁山损兵民万余,而觉华损兵民各七千。),

          

           罪之六:“开镇八年,不能复辽东寸土。”

          

          崇祯元年,山东总兵杨国栋就曾指出:毛文龙“专阃海外八年,糜费钱粮无算,今日言恢复,明日言捣巢,试问所恢复者何地?所捣者谁巢?”

          

          有的人又要列出所谓毛文龙“收复”的一大串失地的名单,试问:毛文龙授首时还有那些在他手中?都丢光了!!!

          

          作为统筹全辽战局的督师,对毛文龙的所作所为,经过查证、并在开导无效之后,毅然斩之,这难道不正是一种负责的表现吗?!

      ////

      丢光?早有人列表,有人视而不见我也懒的多说,只问一句,你认为旅顺是那国的地? 旅顺在二次旅顺之战时,因东江主力往它处筑城加之为汉族奸细所骗,一度失守但不久收复,一直守到毛死后。

      有些人或真或假的表现出地理盲,但再盲,旅顺总不会都不知道吧。

          

          罪之七:“私通外夷。”

          

          这不仅仅是“擅开马市”,即“文龙在岛中广招商贾,贩易禁物,名济朝鲜,实阑出塞,”“私通粟帛,易敌参貂,藉是苞苴,为安身之窟”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通敌叛降。

          

          《崇祯纪事》载:袁崇焕奏报中有“文龙逆迹昭然”之语,崇祯帝在覆旨中也明确指出:毛文龙“通夷有迹”。

          

          毛文龙在致皇太极信中提出的:“尔取山海,我取山东,若从两旁夹击,则大事成矣,我不分疆土,亦不属尔管辖;” “结局之期,你如何待我,如佟、李之隆我不肯,如西夷之头领隆我,我亦不肯;”以及他准备拿已归正明朝的刘兴祚兄弟与后金作交易等等,就足证毛文龙确是罪在当诛。

          

      ////

      毛部开市,是天启朝就许可的,崇祯出没说什么,收尚方宝剑时,独没收毛的,朝已许,何罪之有?倒是毛,违明令天市,还有人为之辩,这朝庭许的开市是罪,违令开的倒是功,这是什么理?

      而毛之通信,前有上报,后有绑史,实为诱敌之计,更无可纠之处。

      • 家园 毛的信很难说得过去的……

        报备的只有一封信,而且我记得是被查问之后。Capo好像提出有的信是假的……

        第一封信里面他就犯了很严重的政治错误……居然认同努尔哈赤的七大恨。

        • 家园 使者都送上去了,朝庭一天到晚盯着他的人又不少.

          而那个被绑的,也不可能为他隐匿什么.连哑巴那些人都要试试能不能开口,在当时朝庭从首辅到督师,都算计他的情况下,如果有事,袁大人也不用网络那些不着调的十二罪了.

          • 家园 除了那一次报备之外,其他的事情当时没人知道啊……

            信的内容更不要说了。这些信从神田开始才被人注意,之后被嚼了好多遍了。也有人持跟Capo一样的看法,但是无法服众。当然如果愿意相信,那坚持这个观点就是个人自由了……

            • 家园 那个使者又不是哑吧.

              明档案流失严重,不过这点只是疑点,更重要的佐证有二:

              1

              这个使者是一直搞这事的,毛信的内容他不可能不知道,所以如果毛想瞒住过往的通信,就算上送,也应送死人.而一个活证据,对于当时,在首辅到督师,都想算计他的情况下,一旦有问题,是不可能被隐下去的,袁杀毛的十二罪,多有牵强,如建生祠,看<熹宗实录>里面明确记载,袁大人也是请建过生祠的,其它马屁文更是多多.袁派常拿吕纯如在崇祯朝夸袁的话说事,可问题是吕纯如也是夸过毛的,更重要的是,我看<长编>找到了吕夸袁的上奏,结果发现,那编上奏并不是专为夸袁的,而是为袁开脱的,开脱什么哪?有人以袁当年亲阄的行为,举报袁,吕通过夸他为他开脱.

              又比如,开马市早就是天启年就认可了的,他却硬说人家私开,旅顺等地就摆在那里,他就瞪眼说人家末复寸土,明明是他封锁在先,却责怪人家发粮饷不够.

              毛部多次接受核兵,他瞪眼说人家不受核,另外如对比他前面的上奏,更不象话,比如他以前给崇祯上奏,明确说,按他的情报,毛部虽没毛说的多,但也不止上面核查那两万八.

              很多上面都说了,不多说了,总之,十二罪基本都是罗织的,如通敌证有一点影,他也不会不用.

              2

              他骂毛的上奏中,谈到取登州之类的话,问题是目前我是没看到有类似的东西,惟一有类似的话,出现在给皇太极的诱敌信中.

              那么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毛曾因某种原因,在给朝庭的奏中说了和,诱敌信中一样的话,用以威胁朝庭,但这个上奏和其它很多明档案一样,流失了,或其码是我没能找到(批毛的文不少,但只见有引袁这个罪名的,没见谁找出这个原奏来),惟一沾点边的是,一个家在登,但却在外地就职的御使,在毛被杀后上过一个奏,说他听说,几年前毛派人去登,图谋不轨云云,一来此话是毛因十二罪被杀后,二来是听说,三来他又根本不在登,登与毛一向不和,毛真有这些事,不会等到一个在外地的御使去听说,显见不过是事后附会.

              第二种可能就是,毛并没用话威胁朝庭,但却把与皇太极通的诱敌信,抄送朝庭作上报,但相关上报流失了.袁抓住诱敌之词来加他的罪.

              总的来说,毛应是有过,有与给皇信同内容的上奏,而且这个上奏流失了.问题在于,这个上奏中的相关内容,是直接对朝庭的威胁,还是对诱敌信内容的抄报.

        • 家园 这把使者绑送的诱敌信,和皇太极在发兵打朝与东江的当天,

          发出与袁议和的和议,是一类东西.只是毛骗来了后金一段的麻痹,和使者绑送.

          袁被皇太极麻痹.

    • 家园 好文!
    • 家园 好文,献花

      《窃明》那种无限拔高毛文龙的做法,我就一直很疑惑。哪里来得完人。

    • 家园 好文,献花。但还有一件事不清楚

      毛文龙要那么多钱做什么呢?他在皮岛就是土皇帝,要钱有什么用呢?

      我读了一些关于关于那个时代的书,给我的感觉那个时代的汉人尽是些贪生怕死无能爱财之辈。可是毛文龙毕竟是武将,真刀真枪根满清较量过的,生死之间走过好几回了,照理说应该把这些身外之物看清看淡了才对呀。

      • 家园 要钱有什么用这可就难说了

        现在的贪官们有的是 没几个觉得钱够了就没用的

        钱少有钱少的花法 钱多了有钱多了的花法

        毛文龙要想保住自己的地位 朝廷里上下打点是少不了的

        而且乱世之际 靠人不如靠自己 钱多了 总能起到点心理作用吧

    • 家园 嗯, 觉得Q兄对毛文龙的分析比较接近真实,作为

      一个类似军阀的人物,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连这么一点“战略”眼光和头脑也没有,怎么能混得出来?可能连那个东江基地也没有的,也无法混的下去。

      但从另外的角度看,这就是现实,如果只怀着精忠报国的满腔热血人,又有几人能坐到毛们,还有阎们的位置?这其实是社会的选择。这就是社会的真实。大浪淘沙,他们就算不是金子,也算比较大的石头了。

      说到这里,就可以反思一下袁崇焕的做法似有欠缺之处,有些草率。毛无论是精钢也好,废铁也罢,他是剑开两刃,袁的处理,没有伤敌,自己反受其害。先抛开对错不说,结果让人可叹。

    • 家园 送花! Excellent!
    • 家园 赞同兄弟对毛文龙的定评

      实际上这种左右逢源、渔利自保 的思维和作为,历史上不乏其人。南宋/金代 红袄军首领李全就属这类,此公干脆是宋金蒙三国通吃,当然最后让南宋给灭了。水浒中梁山受招安后征辽一路顺风之时,宋江如果听了吴用的话,也是这么一出儿。水浒故事虽属虚构,但写水浒的人却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上的人,他笔下的吴用能想到这种计策,可见这种思维的出现决非小概率事件。

      但无论怎样,袁崇焕直接砍了毛文龙都是大错特错。砍了毛帅,东江军基于对袁崇焕的仇恨而倒向后金的倾向陡然加重了。崇焕此举明显削弱了明朝的边庭力量。

      在下事后诸葛亮一个,探讨一下 那种情况下 的最优选择。

      我以为,无论从明廷角度还是袁崇焕本人的角度,毛文龙都必须拿下。但不能砍。

      崇焕的最优选择应该是:

      (1) 首先与崇祯在如何处置毛文龙问题上取得共识并获得崇祯的全力支持;

      (2) 然后崇焕拿下毛文龙及其手下亲信重将,同时以模糊灵活的外交辞令安抚和控制住东江军,比如 --- “请毛帅面陈圣上,共商收复国土大计”云云;

      (3) 将毛文龙及其亲信送交崇祯,但崇祯决计不能杀之;对毛文龙的正确处置是:先历数其过失罪责,再委以他职,调去内地某处任总兵;

      (4) 对东江军的处置应采取分而治之的手法,对战斗力强的部队和其将领要极尽拉拢安抚之能事,对有才能的中级将领可破格提拔,以削弱其对毛文龙的忠诚,提高对袁崇焕的忠诚。对战斗力较弱 以及 对毛文龙死忠的部队(无论战力强弱),可安排其追随毛文龙调往内地。具体做法是,将毛文龙手下亲信派回两个来 (但决不可派毛文龙本人回来),将这批部队带进关。

      (5) 崇祯再从内地另派军马,以补充因此而减少的军力。

      (6) 十年之内,不可杀毛,这样可以确保留在边庭的文龙故将不致离心 (留下的故将虽然会感激袁崇焕的破格提拔和重用,但仍对毛文龙很有感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