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闲读《搜神记》 -- 空侃

共:💬60 🌺14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闲读《搜神记》

    如题,就是读搜神记的感想,顺便给自己翻译成白话文。

    在其他地方用《白话搜神记》这个名字发了一些,马甲林海阁主人便是我啦。

    白话(baihuo),在东北方言中是指闲扯侃大山,农村通常把能扯能神侃的人称为大白话,这个话读活的轻声音。

    题目所谓白话搜神记,不是指把文言翻译成现代行文风格,而是指就着搜神记的内容闲扯神侃,扯到哪里侃到哪里就不一定了。

    元宝推荐:东张西望,
    • 家园 11、琴高

        琴高,赵人也。能鼓琴。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术,浮游冀州、涿郡间二百余年。后辞入涿水中,取龙子,与诸弟子期之。曰:“明日皆洁斋候。”于水旁设祠屋。果乘赤鲤鱼出,来坐祠中。且有万人观之。留一月,乃复入水去。

        *

        有个会弹的赵国人叫琴高的,是宋康王的侍从宾客。他学习道家先辈涓子、彭祖的道术,在冀州涿郡一带闲逛漂泊了二百多年,还教了一堆徒。有一天,他突然告诉大家,他要去涿水里捉龙子(龙蛋?龙的儿子?小龙?),并且对徒弟们说:“明天你们都给我打扮得干净漂亮的,在岸边等着,顺便给我建个祠堂。”于是第二天徒弟们就跑到涿水边上等着,不多时的工夫,琴高果然出来了,不过他骑的不是龙,而是一尾大红鲤鱼。不过大家都没有置疑,认为这鱼就是龙的儿子,觉得他果然抓到了龙子,很有神异,当时就有上万人跑来看热闹。他在祠庙里呆了一个月,才又潜入到水中去。

        很显然这又是一位通过捉鱼来显示神迹的仙人。

        只不过人家比较高明,捉鱼不说捉鱼,叫捉龙子,龙子的名头自然要比鲤鱼的名头响亮许多,所以抓到了就很轰动,大家都没看过龙子什么样子,既然仙人说是龙子,那这鱼就是龙子了。不过这位琴高还是很有个性的,在岸上呆了一个月后,又钻水里去,再也不出来了。所以后人因此也有称为他水仙的,只不过再后为神仙越来越多,他这水仙的地位被人给挤掉了。

        明代画家李在根据这件事情画了幅《琴高乘鲤图》,现在还收藏在上海博物馆中。

        唐代的鲍溶写过一首名为《思琴高》的诗,诗曰:琴仙人,得仙去。万古钓龙空有处,我持曲钩思白鱼。仙溪绿尽含空虚,天钧踪迹无遗馀。烧香寄影在岩树,东礼海日鸡鸣初。同一时代的皮日休也写了一首《投龙潭》的诗:琴高坐赤鲤,何许纵仙逸。元代王旭在《螺杯赋》也说:约琴高以并游,拉宓妃而相过。葛洪在《抱朴子•对俗》刚把他和萧史交称:“萧史借翔凤以凌虚,琴高乘朱鲤于深渊。”萧史这个典故那是相当有名的,不过琴高的名气显然就很小了。

        琴高的神迹不是很多,不过有一宗却是很有名气的,那就是“琴高鱼”,这是一种产在安徽泾县琴溪的一种小鱼,传说是琴高在这里修仙炼药时,扔到溪里的药滓化成的。不过这个琴高指的是汉代隐士,但从事迹上来看,应该是同一人,仙人嘛,活得久点很正常。或许他在涿水跳水以后,就跑到这里继续修炼来也没准儿。宋人赵与时在《宾退录》中提及:“今宁国府泾县东北二十里有琴溪……溪中别有一种小鱼,他处所无。俗谓琴高投药滓所化,号琴高鱼。”宋朝乾道八年,泾县县令曾在《琴鱼诗上魏王》中写道:“琴高先生仙之徒,飞控赤鲤升天衢,赤鲤一去不复返,药渣散作琴高鱼,此说荒唐本无证,父老相传奚取信。”

        宋代对琴高鱼那是相当的推崇。黄庭坚在《送舅氏野夫之宣城》诗之一说:“霜林收鸭脚,春网荐琴高。”这里网住的琴高自然不是仙人而是鱼了。陆游在《寒夜》诗说:“一掬琴高鱼,且復伴吾儿。”汪藻更有一首《赋琴高鱼》:“百川萃高州,水族何磊砢,其间琴高鱼,初未列楚些。”欧阳修曾赋诗《和梅公议琴鱼》:“琴高一去不复见,神仙虽有亦何为”。

        当地人对琴高鱼有种特别的处理方法,那就是泡茶!

        在泾县,用琴高鱼泡的茶号称琴鱼茶。琴鱼长相奇特,长不盈寸,龙鳍果腹,鳞呈银白,嘴角有二根细长的“龙须”。捕捞回来的琴鱼洗净后,趁其鲜活,置入配有各种调味品的沸汤中,加温烫熟,立时取出,平铺在特制的竹编盛器中,精心焙烤,把握火侯,恰到好处。达到鲜美多味,细嫩稣脆,色橙明洁,不焦不黯的要求,制作好的琴鱼干存放数月,色香味俱全。

        琴鱼干其外型酷似绿茶,每当有珍贵的客人来访时,好客的主人置数尾琴鱼干放入玻璃杯中,随着沸水冲泡,杯中升起一团绿雾,待绿雾过后,清澈的茶汤中,琴鱼“死而复生”,个个鳍乍尾曲,睁眼张口,头朝上尾朝下,摇尾游弋,争相戏水,情趣无穷。

        在琴溪之滨,就是琴高山,又名琴高峰,旧时也称琴高台。相传琴高就是在这里炼丹成仙,最后“控鲤升天”,也就是骑着鲤鱼飞天了。这鱼估计就是他在涿水抓的龙子,还真是可怜,给当成坐骑了。清代赵青藜写有《琴高曲》一计:“泾川城北琴溪峰,下有一洞开玲珑,道是琴高修炼处,丹成御鲤培天风”。而李白在《九日登响山》中也说:“赤鲤涌琴高,白龟导冯夷。灵仙如仿佛.莫酬遥相知。”又在《酬崔十五见招》中云:“尔有鸟迹书,相招琴溪饮.手迹尺素中,如天落云锦。”清袁枚更是专门作诗《琴溪相传是琴高骑鲤处》:“琴溪山,若待人,终朝鹅立向水滨。

      • 家园 这都几万字了……

        千年一个字都没看到……

        • 家园 这个是有原因的

          因为我手头在写别的书,所以千年暂停了一下下,等容出空儿来,就会接着写了……

    • 家园 10、冠先

        冠先,宋人也。钓鱼为业。居睢水旁,百余年,得鱼,或放,或卖,或自食之。常冠带,好种荔,食其葩实焉。宋景公问其道,不告,即杀之。后数十年,踞宋城门上,鼓琴,数十日乃去。宋人家家奉祠之。

        *

        有个叫冠先的宋国人,平常以钓鱼为职业,住在睢水边上已有一百多年了。他钓到了鱼,有的放掉,有的卖掉,有的自己吃掉。他经常戴着帽子,束着带子,穿得十分整齐。他喜欢种荔枝,吃它的花和果实。宋景公曾向他求教,他不肯说,于是宋景公就把他杀了。又过了几十年,他竞坐在宋国的城门上弹琴,弹了几十天才离去。于是宋国的百姓家家都祭他。

        这段故事里,最开始并没有提及冠先有什么神异能力,只是说了几点:一是他岁数很大,光是在睢水边上钓鱼就钓了一百多年,不过做为一个职业渔夫,他穿的可是不马虎,总是打扮得溜光水滑,看上去仿佛有钱高贵的样子,而有喜欢吃荔枝,不光吃果子,连花也不放过。大约宋景公看他活得这么长,觉得他是有本事的人,所以就去问他长寿的秘方。上位都有这毛病,舍不得荣华富贵权势美人,总是变着法的想活得长点,最好是活得比王八还要久才好。这一点无论是多么雄才大略都改变不了。宋景公虽然就是一国公,但也觉得自家生活滋润,不想就这么早死了,所以就客客气气地去问冠先。可是冠先却不给他面子,大约是觉得宋景公这人不地道,所以就不肯教他。宋景公生气了,好啊,你不让我活得久,我就不让你活得久,老子砍了你,你再有长寿办法,脑袋掉了难道还能活?就把冠先给杀了。没想到这一杀却把人给杀成神仙了。几十年之后,这位老先生突然冒出来,坐在宋城门上弹琴唱歌,一气唱了十好几天才走人。这一下大家都知道了,这是真神仙啊,于是宋国的人就都祭他。看起来这位冠先成仙的办法有像道家说的兵解,这是水平不够的无耐选择。很有可能这位冠先修道修得有问题,总也成不了仙,在睢水边上呆了一百多年,最后一狠心一咬牙,得,我兵解吧。正好碰上宋景公来找麻烦,于是他就故意激怒宋景公,让他把自己杀掉了。

        在中国古代中,以调鱼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有本事的神仙高人多得很,最有名的当然就属姜子牙老先生了,他做得更绝,拿直钩钓鱼,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他老先生与众不同,于是周文王这八卦发明者就乐颠颠地跑去礼贤下士,成了上钓的那条鱼了。其实光是在《列仙传》一书中,拿钓鱼当品味的仙人就有涓子、吕尚、琴高、寇先、陵阳子明及子英六个人。《列仙传》中没有冠先,却有一个寇先,从记载内容来看,应该是同一个人。《广韵》“冠”字注云;“又姓,《列仙传》有冠先”。据此则今作寇,乃后人妄改。《御览》一千卷引作“冠先生”,《水经•睢水》篇亦误。清末女诗人王照园也说:“寇当作冠,《太平御览》‘百卉部’引作‘冠先生。’”

        为什么这些位仙人都喜欢用钓鱼显示自己与众不同呢?大约是在中国传统中把鲤鱼出水视示祥瑞标志的缘故。《尚书•中候》说:鱼者,水精,随流出入,得申朕意。天乙在亳,诸邻国襁负归德。汤东归于雒,云寡人慎机。汤降三分璧,沈于雒水,退立。荣光不起,黄鱼双跃,出跻于坛。黑鸟以雄,随鱼亦止,化为黑王,赤勒曰:“玄精天乙,受神福命,克予商灭夏,天下服。”三年,天下悉合。

        鱼向来是被认为水神的使者,仙人们钓鱼大概是想说:我连水神的使者都能钓得出来,那我的本事可想而知了。不过,从这个角度来考虑的话,那渔夫的本事显然是最大的。可真正的渔夫他不懂包装,整天粗布赤脚晒得黑乎乎,怎么看都不像是高人,可高人他懂得包装,虽然钓鱼,也要钓得与众不同,要不我用直钩,要不我穿得跟要出席宴会一样,除了这些与众不同之处外,还得会唱歌弹琴,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哦,这是高人,不是渔夫。

      元宝推荐:铁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