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谁动了咱的机(序)? -- 老马丁

共:💬31 🌺1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谁动了咱的机(序)?

    标题搞个谐音啥的都是为了吸引人的注意力。最近经济管理版佳作连连,谈国运,谈投资,谈财富的,在欧洲杯的热浪前,我也投个小石头,谈谈人做事的动机吧。

    写这个贴子的最开始的动机来自最新一版的《魔鬼经济学》(Freakonomics [Revised and Expanded]: A Rogue Economist Explores the Hidden Side of Everything,by Steven D. Levitt (芝大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和 Stephen J. Dubner(貌似纽约时报的某知名记者)。说句题外话,其实Steven和Stephen本质上是一个名字。我以前的学生还有叫Stefan和Steffen 的,跟中国人叫丁已和于己类似,你拼错了他还不太高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Levitt教授是2003年美国经济学会克拉克奖的获得者。该奖每两年奖励给40岁以下的一位有突出成就的并拥有美国国籍的中青年经济学家。据说克拉克奖40%的获奖者最后都拿到了瑞典银行纪念诺贝尔先生暨经济学奖(简称诺贝尔经济学奖),因而人又称小贝奖。但是最近一位拿炸药奖的克拉克奖获得者已经是25年前(好像是骇客曼),看来这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克拉克奖)的后验概率不太灵光了。我认为这主要是跟克拉克奖是经济学届最难拿的荣誉有关(两年一次,单一获奖者,40岁以下,美国人)。经济学的天堂也许还在美国,不过天堂里飞来飞去的天使那是外国户口居多。很多有希望有潜力的经济学子别说美国国籍,连个绿卡签证都要折腾半天。等到一切如意,成了学家,嘘,40岁已经晃过去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S. D. Levitt教授,比较迷人,有点基奴.里维斯的样子】

    我对Levitt教授的研究不熟,看《魔鬼经济学》以后上网查,才发现《魔鬼经济学》里的内容基本上是他本人从事经济学研究10多年的一个通俗版总结。根据Levitt教授的简历看来,他的研究专攻犯罪,体育,教育,房地产,都是群众在报纸上喜闻乐见的版面,难怪大家喜欢他的书,要知道《魔鬼经济学》这书到去年底卖了三百多万。

    上次去南京见范仙就和他提起这贴,他很感兴趣,并鼓励我写出来。回来后一直比较忙,先开个头,预个热,等我从温哥华多伦多回来,机马上动起来。

    (二)

    关键词(Tags): #魔鬼经济学#Levitt元宝推荐:范适安,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本真是好书

      反复看了几次,中英文都看过。

      体会最深的是作者透过表面现象,挖掘出问题实质的能力,让人叹为观止。

    • 家园 谁动了俺的机?(二)

      (序)

      需求和动机

      生物体做事需要动机,人也不例外。对人类来说,最主要的动机就是他的需求。饿了要吃,渴了要喝,憋不住了要嘘嘘,这些活动都不太要人教。心理学家的优秀代表阿巴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了大家很熟悉的需求层次说,把人的需求分成五个档次。第一档是基本生理嘘求,食色性也,禽兽都有的;第二档是安全需求;第三档是爱和归属需求;第四档是自尊自爱和自强的需求;第五档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阿巴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图解】

      马斯洛的五档需求层次说里,第一档是基本的生理需求,第二第三档第四档是基本的心理需求,这四档合起来,够成人的基本需求,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马斯洛定义的需求看上去和经济学的关于需求的假设是不太一样。但是马斯洛充其量把理性人的自私的范围扩大了,他的前四挡需求和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本质还是一致的。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里的第五档不够全面,而且他提及的需求是人的自我需求,而人的行为在追求满足自我需求的同时,如何和社会,组织,单位,国家,家庭的要求联系起来,心理学完全没有涉及也无法涉及(因为不是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而经济学比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对这些问题有更好的讨论和研究。那么,接下面的讨论主要从经济学的观点出发。为了更方便的描述,我把提要求有期望给动机的一方(如何社会,组织,单位,国家,资本家等)叫做甲方,而被调动/驱使的一方(比如说普通老百姓,企业等)叫做乙方。

      经济学认为,乙方去干某件超越满足其基本需求的事(比如说去旧金山保卫火炬,或者给缅甸灾民捐款),乙方要有足够的动机(incentive)。如果乙方自己没有动机,而甲方希望乙方仍然去干,甲方就必须给乙方提供动机。经济学家考虑的动机,在排除了基本生理需求后,根据Dr.Levitt的说法(当然也是大多数的经济学家公认的看法)只有三个:通俗的说,为钱(经济动机),为名(社会动机)和为心(道德动机)。当然,经济动机不仅仅包括金钱,其他一些能直接或间接或短期或长期带来经济利益的好处都算;社会动机也不一定为名,有可能是和他人保持一致避免突出,避免被社会或团体孤立,或希望被接受为某团体的一员等等;道德动机也包括所信仰的宗教的要求。这些就是很浅显的道理,大家都明白的。关于如何设计使用动机去调动乙方的积极性,在微观经济学里是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机制设计(Mechanism design)。机制设计这方向出了好几个诺经奖的得主了,比如说去年出炉的三个winner,Hurwicz,Maskin,和Myerson,就是因为在这个方向做出的成绩而获奖。

      在一个和谐社会里,这三大动机,经济动机,社会动机和道德动机,不管是乙方自带的还是甲方提供的,如果使用得法,甲方就能有效的调动乙方做事(假设甲方是个好心人),社会进步,国家安康,人民开心。而在一个非和谐社会里,有些手段比三大动机更有效。比如说,甲方通过威胁剥夺乙方的第一档需求(折磨)和第二,三档需求(自身威胁和绑架威胁)来驱动乙方做事。威武不能曲,贫贱不能移准确的反应了乙方对威胁和折磨的美好愿望。另一方面,非和谐社会里的甲方还可以通过许诺加强乙方的第一档需求来让乙方效劳。吃饱饭是一个思路。某些地方某些朝代让乙方吃碗饱饭甲方就能拉起几十万乙方的队伍。另一个常见思路是分配货物化的美女,东方某文化里,最热门的三个动机就有这个,而且用八个字(哪八个字)就精炼的概括了。另据说某组织开出了几十个美女的限天堂兑付的远期汇票,招募了一大批砸蛋的强人,不知真假。既然建设和谐社会是当前的主题,我们就只考虑三大动机:经济动机,社会动机和道德动机。

      虽然这三大动机常常被人的基本需求痛扁(特别是社会动机和道德动机) ,但是有时候这三大动机也可以对抗人的前四档基本需求。比如说,解放军战士忍饥挨饿冒着生命危险抗震救灾,这违背上面需求层次说的第一和第二档需求,这是道德动机(军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和社会动机(命令和纪律)起起主导作用。又比如说,电影《桃色交易》(Indecent Proposal)里,某女士(还有她的老公)为了得到某富翁的一百万美元,尽管非常不情愿,非常犹豫,但还是和该富翁签了一个合同,睡了一觉,这里是经济动机超越了第三和第四档需求。这些都是很简单的道理,是为了下面讨论的深入起铺垫的,我们就不展开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桃色交易画报 黛米摩尔真值一百万一夜?】

      甲方为乙方提供动机时,最大的问题不是找不到动机提供,而是给乙方提供了错误的动机。最常见的错误就是迷信经济动机超越一切,金钱万能,忽视了社会动机和道德动机的作用。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意味着哪怕鬼有自尊心不愿意象驴子一样从事一份没前途的工作,但是只要甲方肯给钱,就能使其就范。现实中,甲方用钱开路的成功例子我们见过太多,钱开不了路的失败例子我们也见过很多。问题在于,钱开不了路不仅仅局限于失败本身,它常常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甚至造成情况的恶化。即,甲方对乙方动错了机的结果比不做任何事还要糟糕很多。

      (三)动机不能错

      关键词(Tags): #动机#魔鬼经济学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哪八个字啊?

        而且用八个字(哪八个字)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好像不靠谱

        • 家园 怕死、贪财、好面子

          说的文言一些就是:基本(生理)动机、经济动机、社会动机。

          Maslow的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的基石——理性人假设,都有很大的局限性。

          Maslow的理论是基于美国20世纪社会归纳的。理性人假设的适用范围就更窄的可怜。比如:

          1,动机本身就是非理性的:对没解决温饱的人来说,如果不理性能解决温饱,他会理性吗?对奔小康的人来说,如果不理性能小康,他会理性吗?再比如,人喜欢做结论,因为结论比疑问省心;人都喜欢听好话,因为好话省心。举不胜举。。。

          2,个体的理性,有时会导致群体的不理性:囚徒困境。。。

          3,局部的理性,导致整体的不理性:利益集团出卖国家利益。。。

      • 家园 关于马斯洛理论,当年听到过一个说法

        是在博士课上听的。事隔多年,不保证一定正确。说是这马斯洛需求理论是实证测不出来的最著名的理论。事实上,俺们OM领域前几年也有人提出一个类似的层次理论,落得个同样的下场--证不出来

        我个人是认为马同学的问题是把层次绝对化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宗教的需求差不多应该是belonging那个层次,人们应该是至少吃饱饭以后才考虑。但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有人即使吃不饱饭,也一样虔诚,甚至更虔诚。所以这个理论大致方向虽然有道理,但考虑到人们的不同情况,实证中验证不出

      • 家园 看来是个如何统治人民的问题?
      • 家园 而在一个非和谐社会里,有些手段比三大动机更有效

        关于这个,吴思在有关“潜规则”“血酬”的文章中有详细的描述,特别是生动的例子。尽管他提出了现象下许多本质的“恶”的东西,而不能提出解决的方案(哪怕只是提出而已)。

        老马丁关于“非和谐社会”的限定,比较有意思。但该限定是否合理,则还需要探讨。在“和谐”社会里,社会的破坏面仍在,通过破坏力来求得经济学上的收益的现象仍然存在,手段也仍然有效,比如黑煤窑,黑砖窑。

        专政机器,比如警察的建立和存在,既有社会学,恐怕也有经济学上防范这些手段起作用的考虑。

        有意思的,黑社会的存在,仍然有其经济(如保护费之类的收益),社会(比如黑社会老大的地位),道德(与主流社会不同的“江湖”道义)动机。

        个人认为区别主要是与主流反方向,比如通过破坏生产力(或威胁破坏)来取得收益。此外,处于高风险,高收益,低成本(有待探讨,如生命的价值的计算,贿赂成本等)的模式。

        • 家园 这些见识很有深度

          感谢兄台的关注,并请继续关注下文并积极讨论。

          我对和谐社会的定义是,该社会不存在通过威胁和损害正常的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来达到驱动他人做事的行为;或者,虽然该社会有个别这些的行为发生,但是社会主流是反对的,并且尽可能的采取措施去防止今后类似行为的发生。当然这种定义反映了一种理想状况,完美的和谐社会在这个地球上是不是真的存在?这的确可疑。真要我列个名单,我想,列支登士敦,芬兰,瑞典也许是最接近的。

          按此定义,东亚某大国还不是和谐社会,只是 under construction。至于和谐社会里的暴力机关如警察监狱军队国安等,他们的确威胁和损害了某些人(罪犯的基本需求来达到某些目的,不过这些人不应在算成正常的社会成员吧。

          • 家园 其实基本上就是合法手段和非法手段的区别。

            完美的和谐社会在这个地球上是不存在的,因为不可能完全消灭非法行为。

      • 家园 送花再等下文。
      • 家园 原来标题是动机,看到这里才明白——脸红
      • 家园 再次第一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