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能力不足还是别有用心——评《我们的政府有多大 -- 德斯蒙

共:💬292 🌺468 🌵1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 家园 简单的回复一下

        陈教授的答复粗略看了一下,发现仍有很多问题。

        首先,陈教授承认自己使用了错误的美国财政收入数据,但认为中国政府有很多预算外收入,所以这样比较是合适的。但这恰恰是一个学术规范的问题,因为某个数据不全面,所以可以拿另一个不全面的数据来比较,来得出结论,这是完全违反学术规范的举动。而且,陈教授也不仅仅将错误的美国财政收入数据用来和中国政府收入比较,而是还用美国全部政府福利支出来除以美国联邦政府财政收入,得出了一个错误的比例,用来说明美国的福利之好,这点陈教授又如何解释呢?

        其次,陈教授仍然坚持他对“可支配收入”的定义,将账面资产的增值计入“可支配收入”,然而又有那个发达国家是这样实际操作的么,属于美国联邦政府的土地就占美国面积的1/3,有谁听过美国将国有土地增值算在政府财政收入里面了?陈教授说中国政府可以变卖资产来增加开支。不错,曾经有一个政府这样做过,那就是俄罗斯。俄罗斯政府曾经将价值上万亿美金的国有资产平均分给每个国民,其结果就是,除了外资财团和极少数寡头们大捞一笔之外,政府和人民一无所得。当然,陈教授也说了政府不比一次卖出如此多的资产。那么,按照他计算的2007年国有资产10万亿的增值,假定2万亿在股票市场出售,8万亿在房地产及资产市场出售,结果会发生什么呢?可以预见到的是,第二年国有资产的账面价值必然会跌至前一年的一半一下。这样,依据“The same logic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政府是不是应该只征税不支出,甚至加倍证税来弥补这些账面资产的损失。

        第三,关于国有企业的盈利,事实上,自从1994年以来,政府从来没有征收过国有企业的红利。那么这些“可支配收入”从何谈起呢?难道也像陈教授所说的,靠出卖或者抵押来实现?

        最后,陈教授仍然对中美两国福利制度的差异避而不谈。上万亿收支,等同于美国社保税的中国社保收入似乎就变成了统计差异,这个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吧。

        • 家园 个人以为

          陈本人对讨论的态度是很开放的,不到两个小时就给我这个陌生人回信,并允许我公开发表就是明证。他自己博客里也说,他对中国正在进行的三大转变很感兴趣,愿意做研究,并经常发表看法。

          建议您和他直接联系,那样也许可以澄清很多的问题。毕竟目前这还是个学术之争吧?

          当然这只是我这个局外人的幼稚见解。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讨论可以开放, 但发表工作应当严谨

            "陈本人对讨论的态度是很开放的,不到两个小时就给我这个陌生人回信,并允许我公开发表就是明证。"

            我觉得公开发表文章是很严肃的事, 提出的观点及相关证据都应反复推敲修改 ... 这个人好象对研究不是很谨慎 ...

      • 家园 谢谢堂堂正正的做派
      • 家园 谢谢有心人
    • 家园 陈志武 现在可以跟 薛涌 相媲美了

      到处闪烁着 陈志武 的身影,不管是不是他的专业范围。

      • 家园 海外护圣火期间一篇“脑残的爱国者”让我第一次认识了他

        文章的内容望题可知,行文用词皆粗俗恶毒之极。虽非陈教授所写,却是其强烈推荐之作,还为此写了一段评论——

        北京来信与”十 七 大自由“

            

            

            

          北京的一位资深教授写来此信,语重情切,适时中的。他希望各位中有意者可以以他的笔名”青龙山人“代他去一些中文网站上张贴∶真相和真理都是越辩越明的。

            

          和叶子送来的四川冉云飞的谐趣但敏锐深刻的”十 七 大自由“帖子一道,此信展现了大陆学人远非皆屈从于权威和金钱,绝不缺乏理性和见识,更不是只有一个声音

            

          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但缺民主,少言论自由,各种失衡和怨恨四处堆积,当局极力堵塞言路和信息,法律独立缺失的多民族大国里蒙蔽愚弄青年,煽动和滥用民族主义狂热,实在是无异于饮鸩止渴,是火药桶里玩火。其对民族(汉族或者”中国民族“),对百姓,对世界,对真理真相,(其实也对执政者自己)的不负责任和愚蠢无德虽属意料之中,但还是令人伤感不已。

            

          希望时代毕竟不一样了,中国和世界都不一样了。希望中国和平崛起,和谐富强的梦想,海外的诸多华侨华人尤其是地位脆弱的年轻中国留学生们不要再一次成为无能无耻的玩火者们的牺牲品和无谓的殉葬。

    • 家园 关于财政收入的问题再比较香港和上海。

      下面有人质疑我说今年上海市财政收入超过香港的说法,虽然这个质疑本身没什么,甚至说有点脑子转不过弯不知道今年是几几年来的嫌疑(拿的都是去年的数据来反驳我说今年的事情)。但是也歪打正着的提供了一个机会,用07,08年财政收入的变化来比较一下两个政府的作风。

      好,先还是替我自己来辩护一下。 我们先看看今年香港政府的财政预算内的收入到底有多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所有的收入总计是3079亿港元,而开支是3127.43港元,稍稍赤字。

      而香港的财政收入由于税基比较狭窄,依靠的很多都是比较不稳定的收入来源,例如卖地收入和股票印花税等,经常会“算错数”,去年就算少了很多收入。不过今年由于世道转差,股票和房地产市场降温,收入来讲的话即使算错,也大概只有算多的份,不大有可能算少,所以为了公平起见,还是按照预算案的数字来。

      而反过来看上海。 今年1-6月的财政收入1312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增长25%。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再考虑到还有一些中央回拨的款项(这一块去年看来是140亿), 我说超过香港是很大问题吗?

      好了,接着可能有人要问,香港去年不是收入有3500多亿吗? 今年怎么少呢? 其实不单这个我还要说去年其实是有1156亿的盈余的,今年不但是没有,反而出现了赤字。其实答案也简单,那就是香港政府由于通胀高企,为疏解民困今年一方面减税一方面增福利,把钱派掉了。 对比上海市继续以年均25%上涨的财政收入,而对民生的投入是比糊涂账的政府来说,我确实不知道说什么好。

      最后顺便说一点,今年香港政府准备考虑医疗融资改革,对现在全部免费的医疗制度进行改革。结果刚开口被骂得跟狗一样。不过人家好歹也是先拿出500个亿来注资,别的不说起码这笔钱先留起来,我们的医疗改革又是如何搞得? 政府拿了多少钱出来?

      • 家园 在上海实行香港的医疗制度?

        我问你几十年前港英政府有啥,你告诉我1996年如何如何。MY GOD,1996年是几十年前?1996年香港人均GDP已经2万多美金了。

        你说香港实行免费医疗制度,问题人家香港食品及卫生局自己的报告就说了,政府开支占医疗总开支的比例从1989年的40%上升到2004年的55%。就是说到目前为止也不过刚超过一半,20年前就不用说了。实际上,香港政府的公共医疗是从七十年代才开始大发展的。

        上海的医疗保障制度诚然有其不足。但至少不会出现看个皮肤病要等三个月,拔牙要等一年这种事情。上海的三级甲等医院,挂号后至多半天就能排到,去二级医院,更是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就诊。另外我也在上海三甲医院做过手术,一万多块的手术费用,自己掏2000多,其中还有部分是由医保账户支付。

        上海也并不是没条件实行香港式的医疗制度,不过如果平均排队等2个多月才能看上病,我相信上海人民会造反的。到时候上海人为了看个皮疹等三个月,您老人家怕是说句“我很同情你的遭遇”之后,直接转进到大陆的房屋保障体系如何差吧

      • 家园 香港的医疗,真不知道该说啥好,麻木了

        精英、体制党是看不见香港人拔个牙平均要等52周,预约体检平均等候半年以上的,等等。懒得说了,说再多人家还是照样选择性失明。

        • 家园 香港99年牙医治疗的平均轮侯时间是5.79个月,52周?

          那是面部矫型手术吧?

          大陆要是有这样基本一分钱不收的医疗服务,肯定也是病人排大队轮候.中国的穷人绝对数量还是很庞大的.

        • 家园 拔牙等52周?生个孩子才多少周?

          那还真不如按照马三立相声里的办法来拔呢。

        • 家园 呵呵,你来了正好。

          我去年就跟你扯过医疗问题,现在就不说了。另有一事相求。

          下面有人说屯门是什么“贫民区”,或者叫什么低收入区。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老兄就住在这区附近(至少去过屯门医院看过病),我就想问问老兄对这个说法看法如何?或者说说住屯门的人和住上环的人哪个比较穷一点?呵呵,实话实说就好,不要有顾虑。

          • 家园 医疗水平跟居民有什么关系?难道香港医生会看人下药?

            第一,香港是个民主平等的社会,公民不论贫富,都享受政府提供的一视同仁的公共医疗服务,事实也是如此,去公立医疗看病,医生不会因为你的贫富程度给你开不同的药或者给你不同的治疗,只不过一般都是最便宜的没有外包装没有任何商标厂家名称有效期的止痛药或者退烧药等等,也没啥好区别的,当然病算是给你看了,管不管用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去年初清华来的一个学生得了红斑狼疮进了最好的医院伊丽莎白医院ICU,照样很快就挂了,所以看不好病是病人自己的问题,不是医生能力水平职业道德和医院的问题,更不是医疗制度的问题。

            第二,香港是个远没有大陆那样贫富悬殊的社会,人民普遍生活富足安居乐业歌舞升平,很多人因为觉得即使再活下去世界上也没啥比眼前更美好的事物了因而失去了继续追求的目标而自杀或者吸白粉。虽然天水围等新界地区被香港报纸称为悲情城市等等,但那都是一小撮坏分子的幻觉,一定是幻觉!

            第三,屯门虽然有历史悠久的“屯门色魔”传说,最近又有夜间黑手党寻仇飞车追逐杀人放火烧车(请见9月1日苹果日报等报纸报道),但是,香港社会还是很安全的啦,人家黑手党火并不关你出来打酱油的事,黑手党都希望维持好自己地盘的治安的,人家开社团公司夜总会卖摇头丸的也要社会稳定人民乐于出来消费夜生活才好搵錢的,顶多闹点陈灌稀裸照之类的事出来娱乐大众,大家可以放心上街的。

            第四,港岛,拿康怡花园为例,10年前一套700平方英尺的豪宅约1600万,到2003年跌到约400万,现在升到约800万。屯门市中心的一套约540平方英尺的房子现价约100万出头。屯门的龙鼓滩、黄金海岸附近,有不少豪华私人游艇。这个就不说什么了,大家自己判断。跟大陆有很多城中村一样,大家到香港旅游的时候,如果不跟着导游屁股走,自己多到处走走,能看到一些香港电视剧里永远不会有的细节。

            今年中香港上映了两部香港底层百姓的新片,把香港人自己的介绍照抄如下:

             今年香港导演的新片中有两部与天水围有关,一是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另一个就是刘国昌的《围。城》。前者可以看作是正面描写,表现着与寻常无异的平民生活,后者对准了边缘领域的年轻人,负面信息不断。

            《围。城》的故事发生地正是天水围。片名多出一个标点符号,该取法在近两年港片里看着有些矫情,一定要说明话,片名可以连读为“围城”,有走不出、进不去的常见解读。单独的“围”字意即天水围,“城”就是城市,喻为香港。天水围是近五年来伴随着香港媒体报章的一个热门词汇,一连串事件的发生(如2004年和2007年两起灭门惨案),让天水围罩在一片阴影惨淡之下。提及地处偏远的天水围,普通香港人也会立马联想到综援(综合社会保障援助)和伦常惨剧。

            再转载个香港人自己写的书的介绍:

            《天水围12师奶》,作者:陈惜姿,出版:蓝蓝的天,2006年12月。定价:50元港币。

            文/曹疏影

            回归十年,香港在内地媒体的形象有了变化,也许是看腻了玻璃大厦烟花璀璨——何况这些东西内地并不缺,人们开始挖掘香港的另一面:茶餐厅、老街道、南丫岛……在搂价飞涨的年代,也开始仔细探讨香港的房屋福利,相当于政府廉租房的“公屋”和经济适用房的“居屋”政策。

            天水围就是这样一个公/居屋居民达八成之多的典型香港新市镇。2006年,三名有精神病史兼遭遇严重家庭问题的天水围女子集体烧碳自杀,令这个地区再度成为香港媒体关键词之一。联系起三年前天水围一家四口灭门惨案(男人杀掉妻子和两个女儿后自杀)以及近年来此地自杀、虐儿个案的高比率,社会舆论一时哗然。政府及非政府组织也纷纷指出这里聚居着大量低学历、低素质、低技术人士,兼之远离市区、交通费昂贵、区内工作机会少,遂成为全港收入最低的地区之一。这里不仅单亲家庭多、新移民多、老夫少妻多、领取“综援”(即综合社会保障援助,是香港社会福利署为经济无法自给人士提供的应付基本生活需要的补助金)者多,也严重欠缺教育、康乐及医疗设施。

            官员、媒体、法官和社工们都说出了很多结构性问题和大道理,于是乎,随着某政府官员在媒体上对天水围甩出“悲情城市”这一标签,天水围人及其生活也在其他香港人眼里定了性。

            而导致如此定性和标签的一切声音中,仿佛理所当然地,没有天水围人自己的声音。

            幸好,香港还有陈希姿和谭碧茵这样的年轻人,肯花时间和精力去采访、写作、出版一本《天水围12师奶》,让天水围住户说出他们自己的需要。若说香港的好处,我想这样的书、这样的作者和出版社便是我喜欢的一种。

            师奶,广东话里的“家庭妇女”,没文化、没见识、贪便宜、讲是非……,“天水围师奶”更被理解为穷、不出远门、新移民(常常被理解为没公德、拿综援贪福利),等等等等。如今,这群师奶说话了,别误会,它不是硬给苦日子贴金,也没有血泪控诉,更不是伸冤乞怜,它是一群住在这里的女人和你聊聊她们的家里事,和你聊聊她自己:

            比如云姐,丈夫突然离家,再也没回来,她每天骑车两小时做八份家务助理,照顾三儿一女;比如雪珍,每天倒十小时垃圾,扭伤腰骨,却无法索赔工伤赔偿,丈夫失业后不愿去作“低贱”工作,终日无所事事,暴力倾向陡增;比如晓蔓,被出走的丈夫盗空账户,如今是区内保安主管,要独自通宵巡楼、独自看守跳楼者尸体等待殡仪车、独自面对男下属和男街坊性骚扰,空闲时则作义工,帮助长者及新来港妇女……

            这些三、四、五十岁的师奶们,或许学历不高、见识不广,但都拥有一份被生活硬逼出来的坚强和智慧。而这正是那个日常香港——而非旅游香港或金融香港——发生着的一些事。而她们对政府的不满和期望,社区被粗暴加以标签的不公平,也籍此书令更多人知晓和思考。令人深思的是,她们都很抗拒综援,只要有一份自食其力的可能,都不愿因领综援被人歧视。但也正是这种心理,让许多真正需要综援的人无端抬不起头。

            朋友说放眼神州,比她们处境更艰难的人有的是。但首先苦难是否应该如此比较,比较后的结果是不是长叹一声了事;其次也正是这样,我更看重这份难得听到的流水般平静的诉说,以及这种诉说被呈现的方式!这不是在谈话节目中面对观众、主持人和摄录机说出的话,也不是供电视台进行苦难PK或者“眼泪指数”评比所说出的话。这些话无法构成“新闻”,更没有令人震撼的影像陪衬。但也正是这种讲述方式,不向你提供新闻的距离感、事件感和节目的制作感、煽情与被煽感——

            有些人可能看不明白,注解一下:香港迄今为止,没有每天8小时工作制,没有每周5天工作制,没有养老保险,没有最低工资。综援是给那些在香港居住满7年以上,丧失劳动能力或者因为别的原因如疾病等无法维持经济和生存的永久居民提供的临时援助,相当于大陆的最低生活保障。还有说明一下,香港有条法律,叫“游荡罪”,因此在香港很少看见乞讨者,依据这条法律,乞讨者可以被民主自由的法制社会合法收容投入监狱,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开动小脑筋想想为了执行这条法律政府不得不做什么。

            • 家园 中国04年的自杀率是十万分之23,香港是15.8,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12/11/content_655752.htm

              "我国自杀率偏高 自杀研究及预防机构极度短缺"

              "据悉,中国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总的自杀率为23/10万,而国际平均自杀率仅为10/10万,中国自杀率是国际平均数的2.3倍。"

              所以如果要要唱衰香港,千万别拿自杀来做话题.那样是杀敌八百,自损三千.爱国青年们不可不察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