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母亲的知青岁月 -- 成奎花

共:💬64 🌺32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母亲的知青岁月

    我外公是傣族土司,我外婆是个极其美丽的平民女孩,某次市集上被外公一眼相中,下聘礼娶回了家,然后就有了我母亲三姐妹。我母亲也很美,有一次和同学去看电影,那天她穿着筒裙,去得比较晚,电影院里已经坐满了人,闹哄哄的,她们找座位时周围忽然安静下来,大家都朝这个方向看,后来同学跟她说:“老傣,他们都在看你,说你像仙女呢。”

    我母亲成绩很好,但是因为出身不好,报考医学院没有被录取,把她转到一个很一般的大学。拿到通知书,母亲一把撕成几片,把自己关进房间,几天没吃饭。后来家里人劝了半天,让她别惦记医学院了,就凭她的出身,这次不去以后可能连一般大学都上不了,于是母亲就拿着被我堂舅拼好的通知书去了大学。报道的时候,母亲身上带着一把牛角尖刀,后来同学们告诉她,当时大家都被吓着了,本来就有少数民族野蛮的偏见,现在更是小心翼翼,怕一句话惹恼了母亲,她拔刀就捅。母亲其实很文静,不爱说话,别人说话她就听着笑,人缘很好。文革开始后有人在学校贴她的大字报,她看得津津有味,倒是同学们气愤了,为她贴了很多大字报申辩。

    母亲的知青生涯开始于大二,去了西双版纳,一个在金银珠宝堆里打着滚长大的女孩,开始养猪、挑粪、采茶、种田。学生连里有沿海大城市去的大学生,走不稳田埂,一走就摔,他们好奇母亲怎么挑着大捆的猪菜还能健步如飞,母亲一脸无辜满目诚恳的传授经验:“走的时候把脚尖翘起来。”大城市的孩子们天真的信以为真,如法炮制,摔得更惨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其实很好,有个福建女孩有严重的关节炎,无法挑重的东西,于是母亲每次上工都和她一起,先把自己大捆的稻子挑回队里,再跑着回去帮她。过年时候她们杀猪,几个瘦瘦弱弱的女孩,捆猪放到,放血,猪的叫声凄厉刺耳,小姑娘们手起刀落,干净利落。后来看我杀鸡那墨磨唧唧的劲,母亲连连摇头:“怎么这么娇气?”猪肉放在脸盆里,在宿舍的地上挖个坑,加上野地里摘来的香料,大块的煮,大块的吃,听起来豪爽如水浒人物。可看照片,母亲和她的学生连战友,一个个都是干净斯文人物,只是眼里有坚毅,没有闺阁的扭捏。

    母亲当年也是刘三姐一样的人物,开口就是山歌,见什么唱什么,中学时候上海音乐学院来招生,看中了她,也是因为出身不好失去机会。采茶的时候,她在山上唱了一上午,采完下山,同学们问她:“老傣,你在山上唱歌,我们在山下叫老傣再来一个,你听到没有?”母亲不说话,只是笑。母亲的声音又脆又甜,我去学校找她,站在楼梯口就能听到她讲课的声音,小时候课间做眼保健操,我一直以为广播里那个声音是母亲。直到现在,母亲接电话还经常有人跟她说:“我找你爸爸/妈妈。”

    母亲跟我描绘她的知青岁月,在打谷场上打谷子,就有孔雀飞来,傣族小卜少那时候都换上鲜艳的筒裙,孔雀见了,开屏和她们比美,傣族老乡们就围着跳孔雀舞。到了傍晚,满天的晚霞,赤橙黄绿青蓝紫,把天空烧起来。母亲说除了在西双版纳,她再没见过那样壮丽绚烂的晚霞。

    我一直以为母亲的知青生涯是无忧无虑世外桃源,后来看了伤痕文学,想起母亲说过她腿上长黄水疮,黄水流到哪里皮肤就烂到哪里,想起她说过那时候瘦得连裤带都系不稳,再怎么使劲勒裤子还是往下掉,还有我小时候她经常犯的美尼尔氏综合症,现在也还没好的老胃病,其实,他们那时候吃的苦可是一箩筐加一箩筐。我和母亲说,如果不文革就好了,你就不用吃这些苦,可以一直做你的土司小姐。母亲说,人总要吃点苦的,做太太小姐也要吃做太太小姐的苦。后来我再也不看伤痕文学了,他们哭哭啼啼叽叽歪歪一大堆,不过想证明,吃苦受罪也分三六九等,上等人不该吃下等人的苦,城里人不该受乡下人的罪。

    元宝推荐:神仙驴,landlord,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不知道为什么想到余华的《兄弟》,虽然不是知青

      看《活着》的时候我是真的被余华感动,边哭边看,觉得写得太好了,语言平实但感情真挚。

      看完《兄弟》上集,我气得差点把书撕了,余华在我心中的高伟形象瞬间崩塌成灰。

      现在想来,为了突出主角的悲惨而把旁人都写得面目可憎,和为了表现主角的英勇神武而贬低对手的智商一样,这样的小说实在可悲。

    • 家园 如此豁达明理,您母亲一定会长寿的。
    • 家园 最后一句话说的特别好
    • 家园 花顶
    • 家园 谢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最后一句说的好。

      呵呵,送花

    • 家园 鲜花,加给大家送宝贝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为了达成100的目标,我这个月是狂送花,挣下好Rp无数

    • 家园 献花

      您有位生就高洁美丽的妈妈。

    • 家园 伤痕文学究竟是指什么啊?迷惑中......

      谢谢楼主长帖,你妈妈真是个好人。

      看完以后,发现自己“伤痕文学”的概念有点问题---知青文学和伤痕文学是个什么关系?俺开始糊涂了。(可能因为我对现代小说没兴趣,长篇的很少能看完)

      偶最早听到伤痕文学这个词,是看“枫”的时候听父母说的,但那篇讲的是武斗,和上山下乡没啥关系。

      后来看刘心武的“班主任”,不是太喜欢(觉得手法比较粗糙,人物也流于脸谱化),注释里说是伤痕文学,但印象里说的也不是插队。

      古华主要讲小镇生活的“芙蓉镇”不知道算不算?电影出来的时候有评论说是伤痕文学云云----里面几个人物印象颇深(比如刘晓庆),有知青吗?时间太长记不清楚了。

      梁晓声写了不少知青的事,改成电视剧的都有---不过我看他的态度满正面的,没怎么看出“不过想证明,吃苦受罪也分三六九等,上等人不该吃下等人的苦,城里人不该受乡下人的罪。”---也许他不算伤痕文学?

      要说对党和政府态度不好,倒是觉得90年代初地摊上有些打着“知青纪实”一类的“黑书”描写插队比较黑暗,有时候还带18+,比梁晓声严重多了。

      突然想到,若干年前在国内看过一本现代文学史,里面说80年左右伤痕文学刚出来的时候其实有很大的异议----有人认为属于过去批评过的“暴露文学”,“写阴暗面”,大方向不对,应该批评;“伤痕文学”这个词最初也是带有贬义的称谓,这个好像比较能对应上你的意思和邓小平同志的评语。

      偶最近看到说知青的事就是以前河里“冰冷雨天”那篇“屋场”了,你可能早就看过,貌似里面没什么好话,也许可以算你这里说的“伤痕”?

    • 家园 写伤痕文学的只能代表知青中的极少部分。

        在我们知青的聚会中,不管是不是在一个地方下乡的,多数人谈起当年的吃苦是作为一个自豪的经历来说的。在接触到的其他省市知青也差不多,只要知道了对方同是知青身份,多数就要兴致勃勃谈起当年的下乡生活。

        要想真正了解知青的生活,不能去看那些小说,要看各地知青集体出的文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