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美国右翼基金会怎么样收买了经济学? -- 思想的行者

共:💬31 🌺11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美国是如何豢养自己的第三世界奴才JY的

          链接出处

          第3节 芝加哥boy:第五纵队

          芝加哥大学是由约翰•洛克菲勒于1892年出资4500万美元创办。从一开始,它就具有保守的、亲资本家的传统和名声,甚至被人戏称为“标准石油大学”(“标准石油”是洛克菲勒家族的公司)。二战时期,随着一批重要学者的离开和去世,该校经济系经历过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

          面对60年代后期开始并在70年代加剧的一系列经济问题,美国开始意识到必须摧毁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努力,而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正好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持。因而,从70年代开始,大量的(政府和各种基金的)资金被投向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资助其研究、学术会议、杂志和招收留学生。美国的媒体则越来越多地给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提供发表见解的机会。在这种背景下,哈耶克和弗里德曼分别在1974年和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随后,芝加哥学派的舒尔茨和斯蒂格勒又分别于1979年和198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芝加哥大学的经济系一共产生了22位诺贝尔奖得主。

          这样,芝加哥学派在经济学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和以科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一起逐渐成为美国和国际经济学界的主流学派。新自由主义也从被个别国家所接受发展到被很多国家所接受。

          原文在这里外链出处

          从50年代中期开始,芝加哥大学的一批教授参与了把芝加哥学派经济学“出口”到智利的一个项目。在该项目中,这些教授选送了一批经济学家到智利的一个大学去进行经济学教育,同时从他们在智利培养的学生中选取了一批学生(到70年代早期其总人数近百人)到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读研究生。这批学生中的绝大部分在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后又回到了智利。在皮诺切特靠军事政变上台后,他们都被提拔到了很高的位置,被人们称为“芝加哥boy”。

          美国把该项目扩展到了其他拉美国家。例如,在阿根廷,美国国际发展署资助设立了库依欧项目,让库依欧大学与芝加哥大学和智利天主教大学合作培养经济学家,仅1962年至1967年即选送了27名阿根廷学生到芝加哥大学学习经济学。

          随着芝加哥大学培养的大量经济学家回到拉美国家,“芝加哥boy”在拉美的影响也逐渐增大。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拉美的学术界和商界。O.松凯尔指出,在80年代以前的智利和其他一些军政权国家,“任何人,只要他不是芝加哥学派的真正信奉者,就会被开除出学术界。因此,在新自由主义学说盛行的地方,独立的研究工作常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更重要的是其表现在政界和极权军政府结合。墨西哥萨利纳斯总统曾在哈佛大学深造,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其内阁中59%的部长或副部长拥有美国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智利财政部长A.福克莱斯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毕业的经济学博士,其接班人E.阿尼纳特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智利艾尔文当政时的23位部长中有18位在美国大学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4人在西欧获得研究生学位 。芝加哥boy们对新自由主义在拉美的传播和泛滥起了关键的作用,也为“拉美化”的出现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推行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美国政府的国际援助机构,国际合作局及其后继者国际发展署、福特基金会、富布赖特基金会以及洛克菲勒基金会通力合作,牵线搭桥,提供资助。随着美国经济学界的“新自由主义化”,美国的合作教育机构也不再仅限于芝加哥大学,而是扩展到了其他的大学,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 。

          林毅夫就是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的博士生

          1982;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1986;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发展中心博士后。

          他就是提倡比较优势等芝加哥经济理论的,现在中国这局面,林对中美国功劳不小啊,这大概也是林毅夫能到世行工作的原因之一吧

          针对70年代拉美国家的经济困境,芝加哥boy们提出一系列经济主张和措施。以智利为代表,其中主要有:

          1)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利用国内自然资源优势,着重发展非传统产品出口而非制成品出口,获取外汇收入。

          2) 敞开国内市场,放弃高保护政策。芝加哥boy们证明说,这将使得本国的成本和价格与国际市场平齐,从而抑制拉美国家长久难治的通货膨胀。同时,也将刺激本国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发展,并淘汰本国落后产业。

          3) 限制工会的运作。

          4) 紧缩货币数量,控制通货膨胀。

          5) 降低进口关税,提高汇率,控制通货膨胀。

          6) 外资享受国民待遇,抽回资本和利润汇出不受限制;外资固定总税率一定10年不变;外资可参与开发自然资源。

          7) 取消借外债的限制。

          8) 在两次汇率升值后实行固定汇率。

          9) 将以前收归国有的外资企业、私人企业物归原主。对国有企业作价拍卖。

          对比下90年代时中国的政策!!!幸好。。。

          老毛打下的科研、教育、工业、民族精神等基础,也正由于中国身躯较大,上下通吃,加上是受西方打压的所谓社会主义国家,TG才不得不时刻堤防着西方来收割自己,特别是98金融危机后,才不得不在金融、汇率方面,严加控制,才使中国摆脱被拉美化的命运,

        • 家园 认同

          南方系的论据极其不可靠,因为现代欧美文明的根基,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也都“最终”被蛮族消灭,并且现在远不是历史的终点,历史仍在继续。现代欧美文明的“最终”怎样,还看不到,仅以短短几百年的历史来评价,还不是时候。

      • 家园 【文摘】东亚金融危机与东西方文明的冲突

        The East Asian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Civilization Clash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 第20卷 第01期

        作者: 蔡潇,

        期刊 ISSN : 1671-0924(2006)01-0091-03

        从1997年泰铢急剧贬值开始,东亚国家被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之中.东亚金融危机的成因是复杂的.就此从文明的角度,对东亚国家不同于西方文明的文明因素对金融危机产生的成因及其推波助澜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论述.

        东亚金融危机与东西方文明的冲突

        这篇付费论文读者可能的话可以与我发表的这一篇进行对比:罗化生:东亚东南亚金融战就是文明冲突的一个部分

    • 家园 新自由主义批判

      根据月色溶溶MM的建议,我把发得杂乱的文章给整理一下

      这里是一个我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的系列的文章

      【原创】中国国有企业的盈利是因为垄断吗?

      从理论上来反驳“政府不能干预自由市场经济”的谎言

      罗化生:何新认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国际分工是为英国利益服务的

      罗化生:要把邓小平主导的改革和吴敬琏们误导的改革区别开来

      罗化生:【文摘】何新: 经济学家搞垮中国

      罗化生:IMF对东南亚的紧缩财政要求和风中虎对凯恩斯主义的批判

      罗化生:你是资本论的怀疑者还是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士?

      罗化生:谁能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专家崇拜症(一个假广告案例)

    • 家园 中国智库锋芒待砺:各种类型智库缺陷日渐明显

      太长,不全文转了,这里是传送门

      摘几段:

      据说,福特基金会自1988年在华活动以来20年,花费了大概 4亿美元,“也就是说,仅用4亿美元就获得了对中国学术界如此规模的影响力。”

      某官方智库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自己去日本100多次,所有的经费全都来自日本方面,没有一次是自己掏钱,而且也掏不起。另外,据《瞭望》新闻周刊从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了解到,某中央级政策研究机构主管的基金会和某部门级外交政策研究机构,其将近50%的资金来自外资。

      《瞭望》新闻周刊在调研中发现一家半官方研究机构,其经费来源中来自主管单位的资金只占2%,委托课题费用占 27%,相比较,一家美国慈善基金和一家德国跨国企业的资助共占63%。

      • 家园 中国智库的八股学风危害性最大

        本来各级政府机构的研究院那是被国家包下来的,可以算是智库了,问题在于,根据我对一些智库文章的扫描---很多文章根本不值得细看,八股文非常的多

        中国智库中的人最习惯的就是抄袭---我这里的抄袭不单是抄袭人家的文章,指的主要是抄袭别人的观点,做一个研究就是把别人的观点复述一遍,就交差----这是毛泽东在批判党八股当中曾经批判过的作风

        反正他们这样子写文章可以四平八稳的,但是要说有什么自己的思想,那在别人的脑袋里;这样的智库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成为了为外国利益服务的智库的二传手,经过他们的二传,隐藏着木马的外国智库观点堂而皇之的进入中国,也就是说他们很多人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

    • 家园 帮你顶一下
    • 家园

      在这一过程中,保守主义集团的最大学术收获来自“法律和经济学项目”。

      法律经济学派的建立者是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的经济学家阿隆迪莱克特(Aaron Director),他以为,法律只是证明自由放任经济学逻辑的另一种方式。正是在他的鼎力帮助下,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进入芝加哥大学。科斯认为法律规则应当考虑社会成本,而依靠市场可以使社会成本最小化。该学派的另一位学者理查德波斯纳(Richard Posner)则更为激进地宣称,“我憎恨‘正义’,这个词没有任何意义。” 波斯纳不仅把法律简化为经济学,还简化为一种特定的经济教条,并把这种经济教条奉为普遍真理。按照他们的推理,市场蕴涵着可解答任何法律问题的正确答案,我们只需去辨认看不见的手的意图即可。

      总的来说,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的法律经济学派强调“经济效用”和“财富最大化”是司法观念的理论基石。毫无疑问,作为一门学问的“法律经济学”是很有价值的,正像该学派的其他学者如罗斯—艾克曼(Susan Rose-Ackerman)指出的那样,从内在的本质来说,法律经济学既非自由也非保守,它只是提供了一个考察各种法律问题的有用的、重要的分析工具(经济分析)。虽然以往也存在着其他学科如社会学和精神分析学进入法学的情况,但那只是为了解决具体实践中的问题,而法律经济学学派的理论则会改变法律的整个框架和理论基础。

      如果说,法律经济学学派的理论极富学术价值的话,那么当他被保守主义运动的活动家们用于实践当中时,理论的逻辑立刻在现实的逻辑面前变得无比苍白。(吕书第194页)

        从某种意义上讲,保守主义集团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具有十分长远的眼光。为了使保守主义的学术体系后继有人,招募和培养学校中的年轻人成为右翼集团在意识形态领域学术较量中的另一项重要工作为资助年轻学生在公共政策分析、经济学和政府学方面的培训,保守主义基金会在1992-94年间以奖学金形式的开支近1700万美圆。对乔治梅森大学的资助是此类活动的典范,该校位于华盛顿特区边上,便于接近决策者。正因如此,该校能在1992-94年间获得855万美圆的资助,在所有接受捐助的高校中名列第3,超过了象耶鲁、麻省理工和斯坦福这样的名校。

      该校的人文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Humane Studies,1992-94年间获得300万美圆的捐助)和市场过程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Market Processes,1992-94年间获得210万美圆的捐助),主要负责向年轻的保守主义者提供培训以便他们今后参与公共政策工作,前者为学生举办关于自由市场经济学和自由至上主义思想的暑期免费研究会;向愿意继续进行研究的学生提供最高达17500美圆的奖学金;后者同样提供有奖学金的夏季培训项目,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参加为期两周的市场条件下的公共政策“思想”培训和为期八周的实习生安置计划(主要安置在保守主义政策机构内,因为大多数著名的思想库也在华盛顿)。(吕书第195页)

      对美国现有的师资队伍进行有效控制更是保守右翼集团的日常工作之一。

      史密斯理查森基金会的拉道夫理查森(R. Randolph Richardson)在1984年散发的一份秘密备忘录中讨论了如何改变美国高等教育和学术界的“自由主义倾向”,他指出有两大可行的战略:“威胁性的活力主义”(deterrence activism)和“高端鼓噪”(high ground articulation)。“威胁性的活力主义”是一种老套的做法,也是保守主义者正在使用的战略,就是对左翼议程做出反应,至好也不过是大吵大闹以引起媒体注意的一种形式。因此,他倡议采用“高端鼓噪”,通过新闻网络、学生刊物等提出系统且全面批判左翼趋势的观念、呼吁需要学术和思想的严格标准。大方针既定,接下来就是遵照执行。

      1992-94年间,保守主义基金会投入近800万美圆用于支持教职员的组织网络、保守主义的学术评估机构和保守主义学生出版物和其他组织,目标是“逆转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向非传统学者和学生开放的趋势”;努力活动以赶走和取消他们所认为的过于敌视自由市场或过于批评西方文明的价值观念和历史的学者和学术项目。

      执行这一使命的主要组织包括号称拥有6万成员的校际研究协会(Intercollegiate Studies Institute)、全国学者联谊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lars)、麦迪逊教育事务中心(the Madison Center for Educational Affairs),其中全国学者联谊会还建立了右翼学生出版物的“学院网络”(Collegiate Network),旗下有66家校园学生报纸和刊物。
      正是凭借以上活动,保守主义基金会“通过战略性地使用其资源,……富有技巧地策划了必将在全国政策辩论中发挥巨大影响的右翼知识分子的壮大。”(吕书第195-197页)

      目前,美国政坛正在发生着一场深刻而持久的变化,这种变化,固然与911的恐怖袭击有关,但与新保守主义长期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学术渗透工作有着更为深刻的联系。如果从因果的角度分析,911的袭击本身就是美国对外政策处理不当的结果。所以,911在这种意义上是一种结果而非原因。但是,这并不证明它能引起更多的美国人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反思,反而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新保守主义的“预见性”。因此,即便美国的超强实力不足以继续推行新保守主义的单边政策,美国政府也不会就此止步。正如王炎所说,“9.11”之后美国永远地改变了,但在日常生活里,美国人尚未切身感受到这种变化的后果。然而,新的意识形态会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而且一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所谓“美国价值”也不例外地被牵动了。美国文化的深层气质、或者说“美国性”ameicanism)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王炎:反恐改变着美国,《世纪中国》网站 2006-02-17)这种新的意识形态,其实质就是美国的新保守主义。

      换言之,无论新保守主义在具体政策上怎样变化,都不能掩盖一个基本的事实,即新保守主义已经成功地成为了美国新的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学术较量中,美国的新保守主义已经获得了占压倒优势的胜利,由于这种胜利,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新保守主义不会遇到真正的挑战——除非它的对手也从它过去所从事的工作做起。从一种更深刻的角度分析,二战以后各种行业的专业化倾向已经改变了世界原有的学术游戏规则。原有的游戏规则认为,学术研究至少从理论上看是相对独立的社会公器,但现在这种公器已经开始逐步地以一种新的形式被财富和权势的集团垄断和操纵。事实已经证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学术较量中,有组织、有计划、有经济资助的“学术研究”有着更为持久和广泛的影响。也许从纯学术的角度讲,一些成果根本与学术无关,但这并不妨碍其在社会政治领域发挥重大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中,“学术性”只是较量中的一项武器,而不再是目的本身了。这样的一种变化,对于真正的学术事业,无疑是一种悲哀。但这样的一种变化又是我们所无法阻止的,因此,认识到这一点,用一种实事求是的眼光来分析西方的学术成果,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原载《探索与争鸣》2006年第五期 )

      • 家园 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在右翼基金会授意下制造出来的经济学已经成为了世界公害

        而这样的世界公害需要理论界,新闻界,文化界的有理有据的反击,在这样的反击当中,中国人将获得更多的独立性和发言权

        中国人应该直面他们的挑战,这是历史机遇,实际上美国右翼基金会是出钱立了个靶子在那里,让我们批判

        如果我们能够有更多的独立批判精神的话,那这样的历史机遇是不能错过的,如果没有,那么我们也会被对方愚民,从而不知不觉的被对方精神控制

        • 家园 这个还是很难

          美国基金会在中国相当有势力,毕竟,课题经费给的多,这是没办法的。希望国家意识到这个问题,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 家园 基金会赞助应该要阳光化

            我个人认为对付那些基金会办法还是有的。我允许你对中国学者对中国报社提供赞助,但是你给了哪些人哪些机构提供了多少赞助,在什么时间提供的赞助,用什么方式提供的赞助应该要向国家有关部门备案。

            • 家园 对赞助接收者要收提取费(overhead),接轨国际惯例

              比如MIT要提取达57%的赞助费。

              Virtually all research funding which enters MIT is charged a 57.5 percent overhead.

              外链出处

            • 家园 这就叫干涉学术独立

              西方有的是说辞,或者,提供助学金的形式培养下一代,不是有藏独奖学金吗?总之,敌人办法很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