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论史不可势利兼谈郭沫若 -- 丁坎

共:💬366 🌺3005 🌵3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 家园 【都刀笔吏了品自然不在考虑的范畴之中了】

              历史的原貌并不像大多数人从历史教科书中所看见的那几条干瘪的提纲式的结论。历史人物在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除了现在能看到的著作之外,还有很多可以归结为表演范畴的行为。这些“表演”,无论优良还是拙劣都为这些演员的人生、人品和人性添加着注脚。研究他们也不应该把他们或他们的某件事从整部戏里切割出来。如果那样希特勒也只不过是个小丑而非恶魔了。

              为人辩护本身没有问题,但为什么人辩护则很有问题。前一段不是还有人为秦桧、慈禧辩护吗。如果你觉得公鲨是在指责辩护这件事本身,那只说明要么这个刀笔吏级别或品味太低,要么是理解有偏差。

              具体到郭沫若,替历史人物辩护、为历史暴君翻案也是由他起头吧,以49年为界。按他的理论,太白遗风说明民间喜欢李白,那京剧里白脸曹操是不是也说明民间(起码戏剧界)不喜欢曹操啊?

              57年和大跃进中积极的的确不止郭自己,他充其量也就是宣传鼓动方面的一杆旗,舞旗的不是他。但公众看见的往往只是旗而非舞旗的那只手臂。反省这种事当然只能要求文化人去做。信阳的那个地委路书记、吴之浦、张仲良和李井泉也没看见有何反省。而且即便是文化人反省通常也是在遇到重大挫折后才发生的。郭在文革中失去了二个儿子,如果连如此重大的打击都对他无所触动的话,显然也是不客观的。

              我们后来的人不仅没看见郭在66-76年咬过谁,也没见过他为谁说话,包括他自己的儿子。不能不说这是个悲剧。其实郭沫若自己就是个悲剧,但是在出演这出悲剧的过程中,他老把悲剧演成闹剧,显得轻薄,也冲淡了他本身的悲剧色彩,让人们为他感叹时总忍不住要笑出声,显得不够尊重。

              既然毛是太祖,称郭为弄臣不过分吧?而且这个位置也是他自己争取来的

              主席的书法洒脱,连误写的那个别字都很自然

              文盲也可以是甲骨文盲啊,眼下又有几个人不是呢?刀笔吏也分部级、司局级、处级,估计公鲨这种(如果是)也就是个不入流的,无品级!既然是无品无级,评论起他人来也自然就不讲刀法了

              乱砍乱剁。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同样的以子饲虎。弄臣二字恰如其分

                叹利哥莱托尚有拼死的一刺。。。

                • 家园 人死是有各种原因的

                  郭的儿子自杀叫

                  以子饲虎
                  , 现在有那么多人自杀又叫什么呢? 改革的殉职品?

                  • 家园 郭家两位公子,一位自杀,一位他杀。

                    皆拜郭老自己鼓吹起来的政治气氛所赐。

                    楼上有位兄弟说郭老是悲情人物。我宁愿看到郭老丧子时是悲剧人物。惜乎。。。

                    改革殉葬等等。如果故事符合这个套路的,自然也可以叫以子饲虎。没什么两样。

                    顺便说一句。我所说的“弄臣”,自然是指57年之后的郭老。写《屈原》、《女神》时的那个郭老,我是非常敬仰的。

                    • 家园 其实人是不能割裂开来看的

                      外链出处

                      据郭同时代人及老一辈的文学前辈们回忆,郭是一个慈祥、和蔼,平易近人的老者,他从来不以势压人,他善于团结不同意见的同志,注意培养青年,并奖掖后进。他一生艰苦朴素,家中挂有毛的手书“艰苦朴素”四个大字,郭奉若神明,并时常以此来教育他的孩子们。至今他的子女们没有一人出现在高官的名录上。如今像老郭头儿这样参加过北伐及南昌起义的1927年就入党资历的国家级领导人,看看他们的后人在高官名录上的还少吗?但人家老郭头家硬是没有,这难道还不说明点问题吗?

                      郭平时衣着很朴素,出国用的服装也总是自理,不要国家多花钱。1977年最后一次住进医院时,穿的是一件对襟的蓝丝棉袄,扣袢已经磨断了,他要去医院看他的平英帮他缝好,因医院里没有蓝线,平英就用墨水把白线染蓝,郭低头看看缝好的袢子,安然点点头,说了声:好。这便是郭生前穿的最后一件棉袄。 郭去世后他的遗体已交给国家做医学解剖,他的骨灰也如他所愿洒在了大寨的土地上做肥田之用。

                      郭常常自称自己是“老兵”不希望别人称他“郭老”,他说:“把 郭老 两字颠倒一下,叫我老郭就是了。”他对身边的那些年老的工作人员,对打扫卫生、烧锅炉的老工人却由为尊敬,带头称他们“郑老”、“陈老”...现在 老郭 人已不在,这些称呼却依然延用在他的同事们中间。

                      无耻?你见过一个获得的"斯大林加强国际和平奖金10万卢布(50年代的卢布呀)"后把奖金全部捐给了"和大"(现在对外友协所在的大院),作为抗美援朝的经费。有这样无耻的文人吗?

                      无耻?早在50年代,郭就向组织提出停止接受稿费收入,以后又将所得稿费先后捐给了灾区、科技大学、和作为党费的科学院党组。有这样无耻的文人吗?

                      无耻?除了因为那篇战斗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被蒋在全国通缉被迫流亡以外,在1946年2月10日重庆各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的大会上,郭沫若和李公仆等人被国民党特务殴打致伤,造成轰动一时的“教场口事件”,在白色恐怖面前,郭从来就没有退缩过。 时年已经是54岁的郭在事件后对记者说:“至于我,只是受了点轻伤,算不了什么?受了各方面的慰问,更使我感动,我身上还有许多血,我是准备着二次,三次再去流血的!”这就是你们所说的那个无骨文人吗?有这样无耻的文人吗?

                      唉......赔爷也只能是...一声叹息...了

                      • 家园 并非割裂。欣赏一部分,反感另一部分而已。

                        倘若欣赏一个人,一定要喜欢他/她的全部。那不是在恋爱,便是在发昏。

                        • 家园 我实在没看出这些先进事迹和无耻有啥冲突

                          一个艰苦朴素 廉洁奉公 著作等身的人也同样可以是无耻的

                          无耻只是因为做了无耻的事情

                          • 家园 时移视易 时过镜迁

                              现在评价人物。大家盯着“艰苦朴素 廉洁奉公 著作等身”之类的指标多一些。又尤其“艰苦朴素 廉洁奉公”多一些。无非是因为这正是我们社会目前所缺乏的。时移视易,本是正常的心理诉求。

                              对于郭沫若的家事私德素无兴趣,我所更感兴趣的是他身上,早期奔放的诗人气质,和晚期浓厚的奴性。一个肆意汪洋的诗人,是如何主动、被动地将自己的人格扭曲,最终演变为唯唯诺诺的悲剧人格的?

                              这个问题如果仅仅用一句“是制度造成的”来解释的话,我以为也未见得全面。陈寅恪是与郭沫若同时的历史大师。53年,一同受任为中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郭沫若如他所喜爱的李白那样,“仰天大笑出门去”。陈寅恪却还有自己的一份坚持。

                              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一切都是小事,唯此是大事。

                              我提出第一条∶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其意就在不要有桎梏,不要先有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也不要学政治。

                              因此我又提出第二条∶请毛公或刘公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

                              人无完人,如果承认郭沫若存在人格上的缺陷。那么,由郭沫若的人格缺陷入手,来分析他和他所代表的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以及他们与他们所处时代、所处制度的互动。也许会是一个更有意思的话题。只不过,这样的话题在网络上太容易演变成口水仗了。所以还是算了罢。

                              郭沫若其实不只是他自己,他还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一个代表。他是不是无耻,各人心中自有判断。盖因大家立场与追求不同、所接受的史料范围不同、心中对“无耻”的理解亦不相同罢了。

                              民族国家的历史是面大镜子。一锤子下去,每个时代的历史是面或长或短的中镜子。再一锤子下去,一个团体、每个人的历史碎片,也还是一面镜子。镜子的奇妙就在于,你若变换它的角度,或者从不同的角度看,总能看到不同的东西。

                              时过镜迁,今时今日的人们,恐怕已经很难再从镜中找到一个完整真实的郭沫若了。且看郭本人是如果评价自己的吧。

                            做人有两种,一种叫做逢场作戏,那样,很快就能成功。另一种,叫自然流露,也很容易倒霉,甚至毁掉。我的诗,最早之所以写得好,是因为自然流露。北伐开始后,我的地位渐渐高了,就不免学会逢场作戏了。凡是逢场作戏写出来的东西,都会遭到后人的嘲笑。

                            • 家园 一定要通过反体制来体现自己所谓的个性和独立性?

                              郭是老党员了,也许他真从心里认同马列主义,并认为马的哲学能有效指导科学工作。

                              就和现在大学一个鸟样,TG和政府已经是他们最后的遮羞布了,自己出不了成绩老说是TG和政府管的太多,我就不明白了,政府作为最大的投资人,考核监管他们有什么错了。

              • 家园 支持您的说法 把对郭的负面评价概括为势利是相当轻薄的

                虽然我不反对其用事实为郭辩护

        • 家园 我一向不喜欢俺们老校长

          然而在这个问题上我支持老丁。

          不喜欢不能成为偏见加上闭眼不看事实的理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