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日本制造业一点点。 -- karman

共:💬51 🌺20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日本制造业一点点。

    日本企業似乎不太相信MBA光環,許多公司仍有終身聘用制度,薪資與升遷都依照年資,代表即使有MBA學歷也無法快速晉升或加薪。 而近來全球金融風暴似乎無助於提升MBA在日本的形象,去年秋天,朝日新聞的專欄把底特律車廠的挫敗歸咎於美國企業傾向拔擢有MBA背景的經理人,而相對的,日本成功的企業如本田等則是傾向任用工程師出身的主管。專欄中引述一名日本汽車業主管表示:「美國執行長對賺錢的興趣高於造車。」
     

    这是我前两天在网上看到的一个消息。里面有个地方不太准确,本田不是“傾向任用工程師出身的主管”,而是从本田宗一郎以后总经理必须是R&D的负责人出身,而R&D的负责人在本田宗一郎和滕泽武夫退休后没有一个不是从底层做起的工程师。 无他,日本制造业里非常厌恶(不仅看不起,而是讨厌)嘴皮子功夫了得的人。 (记帐一下:1973年,日本汽车产量排名:丰田2.31million辆第一,日产2.04million辆第二,马自达74万辆第三,三菱56万辆第四,本田35万辆第五,和现在中国奇瑞比还差点,然后是suzuki,五十菱和subaru 分别是24,22和21万辆)

    当年俺在一家美国的大型的电子公司做SE两年。 () 这家公司总部硅谷,复杂生产在日本,简单生产在中国和墨西哥。 我到那个日本分公司去蹲了一个月,老板派我去时说是“项目负责人”,把一条生产线搬到中国去。等我到了那里才知道我的头衔变成了“研修生”。 

    这个日本分公司里一个美国人也没有,他们自己设计\制造\管理,是个独立王国,和总公司完全不搭界。 做为“研修生”,我孤身一人在日本,只得老实听从安排。 先到那条将要搬到中国去的生产线上和工人干活一天,体会一下。 日本分公司的车间的工作气氛非常好,大家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和在干什么,非常的有序有条理。 节奏性非常快,很少有人说话,工作很专注,所以时间过的飞快,10个小时干下来不太觉得累。下班和工程师们去喝两口,然后回宾馆睡觉。

    以后的日子里,我就天天那个本子在生产线上晃当。是整个车间的唯一闲人。 我把每台机器的工序和时间节拍都记下来,车间里的热水冷水氮气氧气压缩气等管路布置,还有工人人数,班次,效率,次品率等等,一个星期下来了如指掌。一个月后顺利运回中国,在中国投产后一个星期成品率95%。 日本成品率98%。 当年这个产品成品率在美国是80%, 每生产一个赔三美分,在日本赚三美分,在中国赚五美分。

    在第一个星期,日本人看我是居高临下的。 一个星期后是平视了, 无他,秀他们真本事和认真的态度就行了。 但有一个中国人,日本人是仰视的。就是这个公司技术奠基人之一,美籍华人方博士。 那个月方博士到日本分公司开会,每一个日本人都对他点头哈腰的, 开口闭口称“三三”(日语“先生”),请他去当地高级酒店喝酒,并开了瓶二万日元的清酒。

    临走前那一晚,他们请我这个项目负责人“研修生”又去喝了两口, 聊到我的老板,日本工程师开玩笑问我什么时候能当经理啊?我说人家有MBA,进公司就当经理了。 那两个日本工程师乐了,做了个口交的动作,然后翘翘大拇指,说MBA这个本事很了不起。 

     

    =====================

    相关阅读:本田公司的秘密武器和“群体智商”概念 这是我写的另一篇文章。

    =====================

    关键词(Tags): #日本制造业 MBA通宝推匿名:1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我在丰田的下请工厂里上过班。

      中日工厂的区别是,日本厂有一批几十年经验的老工人,好象政府对这批人度有登陆和保护的。我那厂就有个磨具调试工牛逼得不行,干了50多年磨具,丰田总厂来人也是恭谨有加,我们要出这样人才也要几十年,既不出来的,可惜中国工人会被看不起。

    • 家园 现在MBA也细分化了

      比如有专门金融方向的。

      我在德国见过有专门汽车工业方向的。

      而且这种MBA的门槛还格外高,跟过去那些大路货的MBA是两码事情了。

      而且目前在管理学课程中,对与家族企业的稳步扩张保守经营路线与上市公司的业绩驱动快速扩张路线都要重点研究,分析其利弊的。

      MBA的“坏名声”主要还是美式企业管理思路和方法的问题影响到了高等教育的结果吧。

    • 家园 这个说法就很奇怪了

      MBA的专业背景是非常多样化的。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工程师或者专业技术背景的。美国有好些商校(MIT、密歇根)本身就是以培养工程管理型MBA为特色的,有很多人学成以后会回到operations、manufacture等领域去做经理。

      这样人为的把MBA和其他专业人士对立起来,搞得好像MBA是从石头缝里面蹦出来的异类一样。

    • 家园 有意思!
    • 家园 日本的研发人员

      可以做到公司的最高层,这个在美国大企业了确实不多见(一个例子是日立的Ryo Imura,一个做微电子器件的研发人员,在成功设计了世界上最小的RFID芯片之后,才日立内部创业,虽然最后成为整个集团Board of Director之一)。这个和日本企业疯狂的投资R&D也有关系。如果算R&D对企业cash flow的贡献,日资企业如索尼,尼桑等都是很低的。这个在MBA主导的美资企业中自然被解读为资本效率低下而降低研发的投入。这使得单纯技术背景的人在公司董事会很难立足。

      MBA在日本不吃香,也可以从美国商学院中日本学生的低比例中看出来。另一方面,日本和韩国的大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屡屡上当,很多甚至于最后改换门庭,下绊的还是那些MBA,这叫做资本运作。这个,怎么说呢,是不同层面的竞争,对于实干层次上的日资企业来说,MBA确实没有用处。

    • 家园 讲一个笑话--有关微软

      几年前我在Histroy Channel 看一个介绍比尔盖茨的纪录片。很多人认为比尔盖茨是一战略家,至少他的商业头脑比编程能力更为人津津乐道。片尾出现一个秃头的中年人,据称此公就是Dos的原创,在米国的中关村有一小门脸, 比尔盖茨从他的小店买走了他的操作系统,然后改进后再卖出去,就發了。

      从着装看,Dos的原创明显还是普通人。面对记者,面对盖茨的成功,面对盖茨的经营能力,Dos的原创明显有些扼腕叹息。采访临结束,Dos的原创郑重的说了一句:赶明儿,我要去上商学院。

      靠,盖茨是辍学生。

      • 家园 讲到计算机软件硬件,那么美国模式的厉害真叫厉害

        美国人的管理模式的强大,有两点,开放性和构架体系的建立

        别说计算机软件硬件,就是肯塔基麦当劳可口可乐,有什么技术?嗯?有什么技术? 看看中国满街的肯塔基麦当劳可口可乐。 还有就是医药行业。 这个不能不说美国人商学院的人不是吃素的。 

        问题是在汽车照相机这种发展不是太快,需要细致功夫的行业里,没有那么大的空间给商学院的人折腾,他们硬要折腾,结果把房子给拆了。

        • 家园 不错,米国商学院很强大,但是商学院的教授都是打马后炮的

          从JIT, Lean Manufacturing,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到6-sigma,这些东西都是先有实践,然后才有理论的。真正的管理人才是从实践中来的。

    • 家园 楼主切入点好准,

      记得当年我刚参加工作,参加了一家大企业研究所的开发项目。晚上的餐饮会上,平素少露面的所长到了,只有他的直属下属一人去敬了杯酒,其他人纹丝不动。所长亦不愠,拿着酒瓶给每人来了一杯。那场合,如果有人点头哈腰上去,恐怕日后都要被同僚不齿。而项目组中的高手,则被人围着敬酒。这一幕印象极深。这样类似情形,在大企业中见得较多。

      • 家园 谢谢草纹

        craftsmenship, 讲的是手艺。 这其实在日本和西方还是蛮值得骄傲的事情,特别是在工程和制造业里。 总要有人动手去做,如果一个单位了满是跑嘴皮子,那这个单位肯定好不了。

    • 家园 日本人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选择高层的方式值得学习

      我觉的日本人的这种选择管理人员的模式比较靠谱。比国内比拼嘴皮子和关系的选择模式好多了

    • 家园 日本人蛮有意思的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