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挽救了一个盛世的人——被低估的周亚夫(一)再修改 -- 江南水

共:💬187 🌺119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挽救了一个盛世的人——被低估的周亚夫(一)再修改

    班固在《汉书》中对汉初的形势大加赞扬: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作为帝国时代的第一个盛世,人们想到的关键词常常是:汉文帝、汉景帝、休养生息。

    哦,对了,还有一个负面的关键词:七国之乱。

    这个盛世差一点就夭折在七国之乱的动荡中,之所以能够幸免,应该归功于一个人。

    然而,这个人却深藏在历史的深处,少有人提及,更没有人把他也当作文景之治的关键词,他就是周亚夫。

    一、同姓王

    公元前202年二月,刘邦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此后的很多年他一直在忙一件事,消灭异姓王,直到他鞠躬尽瘁也没有完全消灭异姓王。

    在消灭异姓王的同时,刘邦又把同姓子弟封为藩王,到刘邦去世的时候,天下共有楚、齐、吴、淮南、燕、赵、梁、淮阳、代、长沙等十个封国。

    除了长沙王姓吴之外,其他的九个都姓刘,并且这九个人跟刘邦的关系不一般,一个兄弟,一个侄子,七个儿子。

    在这里插一句,说一下汉初同姓王和异姓王的差别。

    异姓王们率领着自己的班底,在秦末纷争中努力打拼,才拥有了一席之地,无论是项羽分封还是刘邦分封,只是履行一个手续而已。

    同姓王们则不同,他们都是从汉集团分出去的,他们的班底也是汉集团配置的,重要的官员,如国相,是由汉朝廷任命的。

    用今天公司制来比喻一下。

    异姓王都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跟汉集团在法人地位上是平等的。汉初异姓王时代,整个形势就是公司联盟的体制,因为异姓王实力差一点,才尊奉汉集团为盟主,显然这是一种不稳定的形式。

    同姓王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跟汉集团在法人地位上不平等。他们是汉集团的分公司,他们要接受汉集团的节制。到同姓王时代,整个天下才可以说是在汉集团的掌控之下。相对于公司联盟,这种“集团—分公司”的模式要稳定许多。

    在这些异姓王和同姓王中有一个另类,那就是楚王韩信。

    韩信跟其他异姓王比他没有自己的班底,做楚王时候的整个班底可能跟汉集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跟同姓王比,楚又拥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在我看来,楚就是汉集团的子公司。

    无论是独立的公司还是子公司,只要拥有独立法人资格,在刘邦看来都是不可接受的,必须全部分公司化。

    当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拒绝分封,坚决贯彻郡县制。理由也很现成:周分封同姓,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缘并不能保证天下平安。

    这事在中国基本上就是一件政治正确的事,是不容置疑的,是需要高度赞扬的。其实早在唐代,柳宗元的一篇《封建论》,基本上就为郡县制定下了基调:郡县制度好。

    有好就有坏,相反汉初的重新分封就值得大肆批判了,后来的七国之乱又给这个批判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刘邦出身农民知识层次比较低,手下的重臣萧何、曹参等人也出身小吏文化水平也比不上李斯,君臣不懂历史掌故也很正常。

    但是刘邦还有一个顶级军师,张良。张良出身贵族,知识高度不一定就比不上李斯,他难道不知道周分封同姓的弊端?然而,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张良关于反对分封的记录。

    可见分封同姓王是当时的需要,也是吸取了秦朝二世而亡的经验教训,有人说这是错误的认识了这个教训。

    正确还是错误要放在历史当时的现场来看,否则就没有任何意义。

    秦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以来,国力上涨的那是相当的快,此后的扩张中胜多负少,历时一百四十年从一个边陲小国走到雄霸天下,历史底蕴不可谓不深厚。然而,十五年后,顷刻间就换了人间。

    这对汉初君臣的刺激是相当大的,怎么避免汉王朝瞬间倒塌是刘邦等人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秦始皇拒绝分封无疑是正确的,因为此时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能够制约地方,同时也有制约地方的欲望,并且周分封的恶果就在眼前。

    而且,从历史上看,能够颠覆一个王朝的只能是他的封国,商汤灭夏如此,武王灭商也是如此,秦灭周后统一天下还是这个套路。历史的经验告诉他们,消灭了封国就等于铲除了王朝灭亡的根源。但是历史没有告诉他们,一群无权无势的人同样也可以毁灭一个王朝,并且这群人就出现在秦王朝诞生十几年后。

    这实在不能怨秦始皇和李斯,毕竟这个世界上先知先觉的人只存在于传说和神话中。

    再来看一下汉王朝的建立。

    刘邦在公元前209年沛县起兵,七年后称皇帝,临死前才消灭了强大的异姓王,还留着长沙王这个尾巴。正经说来,汉王朝从胚胎发育到正式诞生只用了十五年(到刘邦去世),真可谓“其兴也勃焉 ”。

    怎么解释这个“其兴也勃焉 ”,是历史学家考虑的事。怎么防止其他人也“其兴也勃焉 ”,是刘邦要考虑的事。

    天命之类的说法骗骗人还凑合,骗自己就有点搞笑了,刘邦不是喜剧笑星,而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政治家。

    万一十几年内民间再出现一个陈胜,那些自己任命的地方官员会不会为自己的王朝鞠躬尽瘁?

    刘邦自己的亲身经历让他并不乐观,当年沛县的县令就是想反抗自己老板的。还有其他的地方官也想脱离中央自立一方,失败的有几个(沛县县令、会稽郡守),成功的也有几个(鄱阳县令、岭南赵佗)。

    当然我们站在后来人的角度上可以说,那时候不会出现陈胜,但是,作为最高领导的刘邦不能不把当时的形势考虑到最严峻的程度。

    既然官员不可完全信任,那么就只能寄希望于血缘了,短时间内血缘还是起点作用的,汉王朝好歹不要在十几年内就成为了历史名词。

    我认为刘邦之所以分封同姓王就是一个原因:不自信。

    他不认为他就是那个唯一的人,其他人也可以坐上他的位子,为了防止其他人坐上自己的位子,他只能相信血缘。

    放在整个大历史来看,郡县制是最好的制度,并且一直沿用到今天。但是在汉初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制度,至少刘邦是这么认为的。

    同姓王相对地方官员来说产权意识更强烈。

    地方官员只是打工的,陈胜来了不过是换个老板,甚至有些打工的说不定趁乱还会起了做老板的心思。尤其在王朝初期,全心效忠新王朝的意识并没有在地方官员心中生根发芽,一有风吹草动立刻就会对新王朝产生离心。这一点刘邦亲眼所见。

    同姓王则不同,封国虽然受朝廷节制,但是在封国内藩王们还是拥有庞大的利益。陈胜一来就是砸他们的饭碗,为了自己的饭碗藩王们也会尽力防止陈胜的出现。即便出现陈胜,藩王们也会全力扼杀,这样在王朝和陈胜之间有了一道相对坚固的防火墙。事实证明,这道防火墙在整个西汉是有效的,虽然后来藩王们的势力日渐萎缩,但是整个西汉没有出现大规模农民集体武装活动,历史学名“农民起义”。

    防止陈胜,扼杀陈胜是刘邦分封同姓王的初衷,虽然可能会跟皇权有潜在冲突,但是短时间内还不是大问题。有趣的是,在汉初同姓王反而起到了巩固刘氏皇权的积极作用,吕后去世后,刘氏能够重新真正的掌握皇权,同姓王功不可没。

    但是,历史规律就是历史规律,同姓王终究还是要出问题的。

    关键词(Tags): #周亚夫#七国之乱元宝推荐:擎箭天使, 通宝推:GWA,shyukyo,格瑞斯华尔德,nvda,有道理,履虎尾,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好文,说两句

      大汉过渡时期总路线:

      异姓王--〉同姓王--〉中央集权

      文景之治:

      文帝:高度自治,XX年不动摇

      景帝:不服就干

    • 家园 题目看得纳闷极了

      这个“盛世的人”是谁啊?

      “挽救”他又是谁啊?

      点进来看了没几行,脑袋里突然“哗啦”一声,马桶冲水一样。

      赶紧掩面狂奔……

    • 家园 每读史书,会发现汉景帝其实是位很厉害的帝王,

      平齐国之乱,废太子,身边的太后老妈、弟弟、周太尉皆一世之雄也,而他居然能完全贯彻自己的意图,水平真高阿

    • 家园 周亚夫何尝被低估过

      忽过新丰市, 还归细柳营

      养得狸奴立战功,将军细柳有家风

      唐宋诗词中细柳营已是名将的标准代词了。

    • 家园 很妙很好看,希望能多看到您的文章
    • 家园 写的真好,汉朝的那些事儿

      估计是打算出书吧,汉朝的那些事儿。先到西西河preview一下。

    • 家园 【原创】挽救了一个盛世的人——被低估的周亚夫(六)下

      自从汉王朝立国以来就面对着北方匈奴强大的压力,白登之围后汉朝廷在匈奴面前始终是被动被动再被动,堂堂大汉国母面对匈奴单于的调戏也只能卑辞以对。但是,农耕社会的安定生活对一些匈奴贵族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偶尔能吸引个把匈奴贵族前来投降,这一年开市大吉竟然一次来了五个。

      怎么处置这些匈奴人,又成了周亚夫和汉景帝交锋的焦点。

      汉景帝决定封这五个人为侯爵,这只是鱼饵,用来吸引更多的匈奴贵族,一点点的瓦解匈奴,作用可能有限,但是有毛不算秃,有办法总比没办法强。

      周亚夫不同意,反驳的口气很刻薄:陛下如果封这些叛徒为侯,以后还好意思责怪别人不忠心吗?(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

      这是典型的唯道德论。

      说实话,怎么对待叛逃过来的人实在是个两难问题,不重赏吧,以后就不会再有人来投奔;重赏吧,难保自己人不会有样学样,背叛自己去领重赏。

      通用的折中手段就是,对待叛变过来的人重赏而不重用,对待背叛自己的则严惩不贷,也只好如此了。

      汉景帝这一次很强硬:丞相的说法没道理。(丞相议不可用。)

      公元前147年十二月,汉景帝毅然决然的封这几个人为侯。

      事实证明,汉景帝的做法是恰当的,此后不少匈奴人投奔汉朝。后来汉武帝对匈奴用兵,这些投奔过来的匈奴人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年底,九月,周亚夫声称有病被免去丞相。

      也许他实在受不了跟有道德缺陷的人并列吧。

      然而,这还不是周亚夫最后的结局。

      汉景帝并没有忘记退休在家的周亚夫,某一天,汉景帝在内宫(禁中)请客,他请的客人就是周亚夫,这是一次充满了玄机的邀请。

      周亚夫并不知道,这一次的赴约将决定他的最终命运。

      周亚夫来到席前,看到了一个奇怪的场面,面前只有一块大肉,没有切肉的刀,也没有筷子。

      周亚夫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深意,想当然的认为这是负责宴席的人故意怠慢他这个前丞相,心中难免不爽,立刻向负责宴席的人索要筷子。

      此时汉景帝悠悠的说道:这一切还不能满足你吗?(此不足君所乎?)

      我给你的还不够多吗?

      这一刻,周亚夫似乎明白了,赶紧谢罪。

      汉景帝冷冷的说:起来吧。

      周亚夫告辞退出。

      看着周亚夫的背影,汉景帝说了那句注定了周亚夫最终结局的话:看他怏怏不乐的样子,就知道他不会为年少的皇帝所用!(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我以下所做的,只是为了未来的皇帝,他太年轻了。

      这时候,周亚夫的年龄似乎不小了,他儿子开始给他准备随葬品了,古人对生死看得很开,有钱人活着的时候差不多就把葬礼所需准备完毕。

      既然是出身将军世家,随葬品就少不了武器。

      因为是大户人家,所用的随葬品,能用真品的绝不用替代品。

      周亚夫的儿子买的是正宗官方出品的铠甲和盾牌,并且还是大手笔,五百副。

      这位少爷显然不会把这五百副武器自己扛回家,而是雇人帮忙运回家。

      有钱嘛,雇人也没什么了不起,横不能你让一个亿万富豪干搬运工的活吧。

      周亚夫的儿子虽然是大户出身,但是有葛朗台的基因,把人家往死里一顿使唤,事后却不付劳务费。

      这帮雇工愤怒了:你没钱,哥儿几个认倒霉,不开眼的揽了这么个破活;你们家位极人臣,两代三公,竟然还这么抠搜。

      他们知道,这些国家制式武器是这小子偷偷买来的,于是就向官府告发了。

      汉景帝一直在等一个机会,听到这事不禁感叹,刚想睡觉呢,就有人送枕头来了。

      这个枕头还是周亚夫不争气的儿子轻易递过来的。

      也不多说什么了,先派人去问一下什么情况吧。

      可能是来询问案情的人级别不够,周亚夫一言不发。

      汉景帝听了汇报,勃然大怒,《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景帝骂之曰:‘吾不用也。’”。之所以引用原文是想告诉大家一个字“骂”。在太史公笔下,用“骂”来描写皇帝发言的时候,这个皇帝基本上就是刘邦,汉景帝竟然也享受了这种待遇。

      以汉景帝的成长环境和受教育背景,应该不会像他爷爷那样没素质的随口骂人,看来这次真的是急眼了,被周亚夫沉默以对的蔑视惹急眼了。

      班固在《汉书》中对汉家皇帝多有回护,但是在这里他还是实事求是的写到:“上骂之曰:‘吾不用也。’”

      “吾不用也”,就四个字,却比四百个字还难理解,我的理解是“我不需要他解释什么”。

      汉景帝下令,周亚夫去找最高法院院长(廷尉)报到。

      廷尉问的很直接:阁下是想造反吗?

      级别高的人问话了,周亚夫只好回答:我买的是随葬品,怎么能说是造反呢?

      这个叫福(姓不详)的廷尉说出了一句臭名昭著的话:你纵然不在人间造反,也是到地底下去造反。(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

      大汉的廷尉管的真深入,连地底下的事务都要插上一手,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为了罗织罪名,死不要脸的精神。

      在廷尉府,周亚夫五天没有进食,吐血而亡。

      据说,曾经有个许大妈给周亚夫相面,说他富贵至极后饿死。

      临死前,周亚夫受到了狱吏的残酷虐待。(吏侵之益急)

      其实周亚夫本来不该这么死的,他完全可以很有尊严的自杀。

      又要扯到周勃了。

      当年周勃因为被认为谋反而下了监狱,出来后说了一句千古名言:我曾经统率百万大军,自以为就很威风了,没想到狱吏比我当年更威风!(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从此,有头有脸的人犯了事儿,或者被官府追查,啥都不说,立刻自杀。这在汉初成了惯例。

      当那个低级官吏去向他询问情况的时候,周亚夫是想自杀的,但是他的夫人劝阻了他。

      这位周夫人可能从老公公那里得到了启示。

      周勃也是因为谋反被抓进去的,最后不还是出来了吗,虽然受了不少委屈,但好歹还活着啊。

      周夫人犯了经验主义错误。

      汉文帝抓周勃不是非得杀他,或者说,不敢杀他。

      汉文帝那么做,只是给那些拥立自己的人一个警告:现在我说了算。哪怕你对我老爸有天大的功劳,哪怕你不遗余力的力挺我,都要老实点,我才是真正的老板。

      客观上,汉文帝也不敢杀周勃,毕竟当时那帮打天下的老臣还活着不少,杀了周勃搞得他们兔死狐悲,逼得他们狗急跳墙,汉文帝这个皇帝能做到什么时候就难说了。

      但是,此时汉景帝早已定下了杀周亚夫的决心,在客观上,也没有一股力量能够制约汉景帝去杀周亚夫。周亚夫的结局已经在那个饭局上就注定了。

      对了,当年还有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帮周勃说了话,或者说是给了汉文帝一个台阶,汉文帝的老妈薄太后断定周勃不会造反,才有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而此时,却没有这么一个重量级的人来帮周亚夫说话,或者说是给汉景帝台阶。

      因为梁王刘武的关系,窦太后对周亚夫没有什么好印象;此后,又因为反对加封皇后的哥哥,周亚夫更是直接的驳了窦太后的脸面,窦老太太不主动提议杀他就不错了。

      性格即命运,不是很确切,如果周亚夫只是一个骄傲的纨绔子弟,他的下场不会如此,因为一个纨绔子弟犯不着让皇帝这么煞费苦心。

      或者可以这么说:性格加能力即是命运。

      就在周亚夫饿死一年后,那个老在妈妈耳边打他小报告的梁王刘武也去世了。

      他们联手拯救了一个时代,这是他们共同的荣耀!

      公元前141年正月甲子(二十七日),汉景帝去世,不知道在九泉之下,他会不会对周亚夫说一声:对不起,我也是迫不得已。

      七、悲剧

      按说一个盛世被挽救回来,结尾应该像童话那样:从此人们开始了幸福安宁的生活。

      但是写完上面那些我才发现,在整个事件中,所有的角色都是以悲剧收场。

      制造事端的反派们的下场是悲剧。

      主犯吴王刘濞是悲哀,他被盟友出卖,想苟活于世而不得。

      次主犯楚王刘戊是悲壮,兵败后毅然自杀,颇有些伯祖父老对头的风范。

      其它的从犯是悲凉,他们以为能够改天换地,没想到,面对不怎么入流得小角色,他们依旧没有还手的能力,他们甚至算不上配角。

      反派们的悲剧下场算是剧本预定的,那尽力维持秩序的正派们呢?

      晁错,满腔热血,一心报国,直到临死的那一刻才知道我已经出局了,这算什么,悲恸?

      袁盎,既能为公,又能为私,尽力想做到公私兼顾,最后还是因公牺牲,这算什么,悲惜?

      梁王,本来没有什么野心,被哥哥的一番话忽悠了,最后鸡飞蛋打,还失去了兄弟情谊,这算什么,悲痛?

      周亚夫,我骄傲,我有资本,谁有我那样的老爸,谁有我那样的功劳,因为骄傲就可以饿死吗,这算什么,悲辛?

      汉景帝,受了晁错的撺掇,出了漏子他又一筹莫展,还净出馊主意,最后还要让我背上杀师的罪名;为了儿子我又背上杀功臣的恶名,这算什么,悲苦?

      那些没有留下名姓,曝尸沙场的普通士兵呢?

      谁又记得他们为这个盛世献出了一切?

      他们是历史剧中跑龙套的,死跑龙套的,死在了跑龙套的工作中。

      只能对他们悲叹一声。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荣耀,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悲剧。

      我们呢?

      是生活在荣耀的时代还是悲剧的时代?

      是生活在时代的荣耀中还是时代的悲剧中?

      借用《汉武大帝》中的一句台词:最终只有天知道!

      千百年来人们斤斤计较于晁错的忠心、冤枉和惨死,而忘记了是他挑起了事端。

      千百年来人们津津乐道于周亚夫的无辜、刚烈和绝望,而忘记了是他平息了事端。

      千百年来人们只记住了他们的谢幕,而忘记了他们的高潮,这对他们不公平。

      千百年后谁又记得谁!

      以此来安慰被遗忘的人……

      [MP=320,240]http://www.humei.net/jq/mp3/02.track02.mp3[/MP]

      通宝推:rentg,崂山一道士,方平,桥上,
      • 家园 五百副铠甲足可以发动政变了

        民间兵器有钱可以自己锻造,就像太平天国爆发前那样,但是要大数量定制正规铠甲却不容易,没有铠甲用弓弩就可以压制。水浒里面徐宁把宝甲当命根子就可见好铠甲有多稀缺,五百副铠甲就像今天五百件防弹衣一样,数量明显太多了,周亚夫在阴间一天穿一件也要一年多,即使是汉二代没有特批这么做太不正常了,周亚夫儿子赖帐很大程度也是因为工本费太高一时不易拿出,肯定不是廉价的皮甲,景帝追究这事情非常合理。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好嘛,老兄您这一铲子下去

          挖出一个‘初中生’来😁。

          ——————————

          这么老旧的帖子,还劳烦兄台记着,谢谢。

          ——一————

          反正这个坟已经‘木拱矣’,我也就不回复老兄了,望见谅。

          ——————————

          普帝的处境有点儿悬啊。他手下那帮干脏活的,节操怎么连陈平都不如啊?!陈平人家手脚不干净归不干净,但是正经的离间了项王及其部属之前的关系啊,其中还包括亚父

          • 家园 两汉的内容可以看看微信渤海小吏的解读

            很多地方有新意。

          • 家园 不是有人花我也不会回的

            普京只是以力以势管理,缺少软实力,他的手下自然唯利是图。十年间很多观点都会发生改变的,温故知新很正常。

            • 家园 大半年过去了

              现在看来,玩高科技(信息化)战争,老美还真他妈的独一无二。服!

              ————————

              如今,俄方时不时就拿核武说事儿,是不是黔驴技穷了?

              • 家园 美国自己通货膨胀都创纪录了

                还在吹啊,除了印美钞他们还会什么?炸掉北溪也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