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读书笔记 (一) -- 五度

共:💬158 🌺816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关注这个题材.
    • 家园 当时的大型国营企业

        不要说“台球室,卡拉ok室,乒乓球室,有一个场地,有一些简单的单双杠之类,加上巨大的观赏用养鱼池,”这些,有的连医院、粮站、商店、供水供电、中小学、警察都是企业的一部分,有的还自办大专性质的职工学校。最典型的是铁路,生老病死一切都被企业包了。直到两千年前后铁路才把医院、学校等划归地方。南京的杨子石化、南化等大企业分流的早一些。

        关于

      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世袭的制度,手段就有要求父母提前退休,儿子顶上。
      这个说的不准确,接班的办法是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为了解决职工子女的就业问题而实行的,到九十年代就取消了。而且不是接的“一个工作岗位”,是父母退休子女可以到同一个企业接班,具体岗位由企业另行分配。

    • 家园 国营兵工厂子弟

      献花~!

    • 家园 献花,其实这个社会上90%的人都是羡慕有个稳定的工作的

      其实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加入一个组织,希望自己在烦恼的时候有人倾诉,别人可以给自己出出点子,想想办法,至少是安慰一下自己,能够从中得到组织的关怀。

      只不过中国以前是用工作单位来实现组织这个理想的。而洋人是用宗教,社区,俱乐部等民间机构来实现的。

      我自己的感觉各有优缺点,也许洋人的手段比较先进一些,毕竟他们的社会结构经历了更长的时间考验。但是组织这个概念一定要保留,不能说为了为了给企业减负就把这个给丢掉了。

    • 家园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读书笔记 (二)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公司开始进入中国。我印象当中,一个是丰田车,一个是东芝电视。丰田车留下了一条名句: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我感觉一个是说丰田车什么路都能开,说的是车本身的质量,一个就是说的企业的所谓野心,将来一定把丰田车卖到只要有路就能看到。在当年,谁能想得到北京早晨起来这么宽的路能堵上一个小时,日本人就想到了。还有一个是:toshiba, 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可能也是在那个时候,在电视上最早出现日本的女演员。那个时候其实普通家庭还是以家里有一台日本电视为荣,反而不像现在拒买日货的比较多。一个原因也是当时国产和日产质量相差还是太远。我家当时是一台日立彩电,国外的朋友帮着扛回来的,用了十年八年几乎没有质量问题,从颜色上甚至还比后来几年后出的康佳自然。

      回想一下就觉得那时候日本商人的厉害,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怎样把产品一步步打入中国的,如何同政府打交道,如何同中国普通民众打交道。甚至最后做到全球的强势,这些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比在网上说一些骂日本人的段子要有用的多。

      再看中国这边,历经了30年,大企业其实有不少,但大家很多时候都感觉这些企业并非是靠经营做大的,而是有其他的原因在里面,所以看到世界企业排名,看到自己国家企业上榜却不以为然,这个也真是够怪。

      我自己的经历有限,只是根据所见的事情说一些自己的看法。中国的企业一大特征就如中国其他事情,很多时候是在折腾,里面有很多的偶然性。说的好听就是奇迹。中国是一个可以发生奇迹的地方,原因就在于各方面有漏洞。正常情况就像我在澳洲所见,应该是从小做起,一步步的走,按照规矩缴税,按照规章制度经营,慢慢发展成为中型企业,然后再做大。国内光我听说的,有些就是一两年就翻好几倍,里面违法倒不一定,但投机成分经常是有的。

      我也听公司老板等等说手下人浮躁,其实员工的浮躁更多是来自于企业的浮躁,有些老板就是为了挣快钱,因为感觉公司一旦做大就可能有一些东西是自己控制不了的,所以索性就趁着还能赚钱杀鸡取卵,或者就之后干脆卖给别人。原公司里的员工他们又何必去关心?然后员工也学精了,不要和我说未来两三年的战略规划,谁知道你们一年后还在不在。再甚就是老板偷税漏税,员工倒卖公司机密。这个也有好听的说法,就是招聘有客户的资深从业人员。说白了就是挖墙脚,让你直接带着现在公司的客户过来,就给你开高薪。

      外国人经常给我的感觉就是并不如国人精明,但外国人对于很多问题的深度都是很让我佩服的,这个就像是龟兔赛跑一样。人家就是顺着一条线,慢慢往前爬,你问他怎么过来的,他说我5分钟前在草丛那边,然后我穿过草丛又过5分钟到了树林。之后如果有第二阶段比赛,第二只龟上场,前面这段路第一只龟简单说一说他就知道怎么走了,然后又可以多走一段。国人虽然爆发力强,跑的快,但一会儿就到岔路上,又往回跑,或者干脆躺草丛里先睡一会儿。好不容易到了终点,你问他怎么跑过来的,他可能自己都不太清楚。第二只兔子上来,又是自己摸索着跑。

      • 家园 丰田在中国市场的失误其实是非常大的

        80年代的日本车在中国的声誉是非常好的:丰田的皇冠,丰田旗下的日野大巴、卡车以及大发的微型车,日产的蓝鸟、达特桑,三菱的面包及卡车,还有五十铃的卡车等等俺从小就见得非常多。然而,作为早在70年代就进入中国的丰田(也包括其他日本车厂)却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个市场的潜力。中国发展国产汽车的努力没有得到日本厂商的回应,反而是当时在中国并不为大家熟悉的大众冲了进来,而且在与上汽合资之后又跟一汽合作。这个魄力恐怕当年绝大多数汽车巨头都没有,尽管理论上他们也会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说几句漂亮话。

        等到中国汽车市场有了一定的规模,大众无可争议的占了第一大份额,可丰田的社长在2000年或是2001年还公开说没必要在中国设厂,直接出口就行了。俺当时看了国际商报的报道,第一反应是这家伙不是昏了头吧,那两年中国汽车销量虽说还只有美国的零头,但这是爆发的前夜,俺不相信丰田的分析人员会看不出来。

        后面的故事大家应该知道了,进入21世纪,中国的汽车销量节节增长,市场上群雄混战,大众虽然还是销量第一,不过份额已经不可能达到以前超过乘用车市场一半的比例。而丰田也终于加入进来而且做的不错,但份额不仅跟大众、通用没法比,连早几年进入中国的小弟弟本田都不如。设想一下,如果80年代丰田果断在中国设厂,凭着他的管理、质量、丰富的产品线、以往的声誉以及与中国人相似的审美观,做成市场第一应该是不出意外的。

        • 家园 最近看了两本讲丰田历史的书,80年代丰田押宝在美国市场

          84年丰田才在美国和GM合资开了第一家厂。 当时他们是考查过中国市场的, 觉得市场还是初期,美国市场更成熟,而且他们培育美国市场从六十年代就开始了,一直在向美国出口。 他们觉得没有理由分散精力去开发中国市场。 事实证明他们正是依靠美国市场而坐上了世界第一这把交椅。只是最近美国经济危机,让丰田栽了。

          中国市场呢,让肥大脖瘤(VW)捡了个大便宜。 现在呢,除了吉利奇瑞比亚迪这些民族汽车工业在苟延残喘痛苦挣扎, 所有的日本美国欧洲汽车企业都赚得肥得流油,只有克莱丝勒不行。

        • 家园 现在看一些陌生的国外汽车品牌灰头土脸地打着

          欧美贵族概念在杂志上做广告,企图登陆中国市场,就觉得非常爽。

          • 家园 nod

            比如那个“英国血统的莲花”。lotus不早就破产了么,英国血统难道就高贵? 英国鬼子老殖民者,从未觉得其高贵。

            还有那个也来自英国的什么荣威,我看rw550的前脸和那满脸衰相的查尔斯王子有一拚……

            • nod
              家园 没错

              其实文化上和八抬大轿装上发动机冒充中华文明复苏一个意思。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