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回应《辽宁没落的原因》一贴,兼谈经济问题 -- tooter

共:💬8 🌺3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回应《辽宁没落的原因》一贴,兼谈经济问题

    刚才看了http://www.ccthere.com/thread/1313281一贴,深有感受。

    从来没去过东北的我来说几句。首先感谢作者夸了江苏几句,我有几个东北的朋友,待人都很热情,也很直爽,和这种人交朋友,舒坦。

    这些问题的造成,是从有些人口中的“东北人劣根性”角度出发,还是从整个国家政策、宏观经济调整角度出发呢?

    首先亮明我的看法,所谓“劣根性”等等说法,我是绝对不赞同的。就像有些人动辄上纲上线,什么都能上升到人种、民族的高度一样,“中国人的劣根性”说法也甚嚣尘上,而且喜欢这么说的往往就是一些自以为深得了”客观理性宽容“精髓,懂得了“独立思考”的人士,殊为可笑。

    对东北的剥削是一以贯之的,这里面有几点考量,我来抛砖一下。

    1,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东北距离苏联也太近了。六七十年代,一直在准备着和苏联的大战,可以说,东北几乎是准备放弃的,甚至黄河以北都准备放弃,所以哈尔滨的那个大学都拆分了。搞三线建设就是准备打仗的时候有个后方。从历史上来看,入侵者往往都是从北面过来的,所以抽东北的血去补其他地方,这还是国策。只不过没有明说罢了。

    2,东北地区建国时,工业份额占全国的比例太大了,经济发展要平衡,不利于中央控制,也不利于全国一盘棋的下法。所以抽血可以说是国策了。全国其他地区的工业几乎没有,而建设一个大国的经济,显然不能只靠一个地方,所以大量的抽调人才、物质,就是必然的了。就像往水杯里滴一滴墨,扩散是必然的。

    3,改开之后的事情,那就不用提了,东北都是重工业,而重工业是某些人的眼中钉,是必然要被拔除的,而且东北从历史上来说,几乎都是国有企业,至于国有企业在改开年代的命运,大家都知道,就是不让你活下去,并且杀了你还先写文章骂臭你,从舆论上搞得国企抬不起头。所以东北的工业企业有几年特别困难。

    现在有了振兴东北的说法,东北就振兴了吗?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中国经济,个人认为,中国经济的本质上还是计划经济,虽然有要争取“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说法。为什么这么说呢?重要的就是政策,政策规定你这个地方可以对外开放,就对外开放。政策能带来巨大的投资,既能让企业缴纳高额的税金,也能免除三年里所有税收。

    即所谓“损有余补不足”或者“损不足而补有余”的区别了。

    前三十年,是损东北这个“有余”,去补全国这个不足,符合“天之道”;后三十年,是继续损全国的不足,却去补部分地区的“有余”,符合“人之道”。

    东北的问题,不仅仅是东北一个地区的问题,解决之道,还是要均衡发展,这“均衡”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十分困难。我在其他回帖里面谈到中小企业的合理分布问题: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559402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561394

    这里面根本的问题就是,发展要综合平衡的发展,要统筹兼顾的发展。既不能对有些地区抽血过度,造成人为贫血,甚至使其丧失造血机能;也不能过度输血,造成部分地区资产价格膨胀。

    建设这个国家已经六十年了,在这六十年里,既有正的方面的经验,也有反的方面的经验,这里面的有许多人的血和泪在里面,不总结不能对得起先人,不总结也对不起子孙后代。最近研读陈云的经济思想,甚为佩服,这是经济工作领导者的很好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人建设自己国家的宝贵财富。

      陈云经济思想概括为十个方面:(1)建设有利于人民的社会主义经济。(2)国营经济为主体,发展多种经济形式。(3)国民经济要有计划按比例发展。(4)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5)建设规模要与国力相适应。(6)在安排好人民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建设。(7)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8)必须讲求经济效益。(9)积极慎重地利用外资。(10)经济和政治互相配合。

    我的理解,就是掌握好一个度的问题。今天有人呼唤公平,呼唤正义,甚至呼唤左转,就是因为这个度没有把握好,最起码是“在安排好人民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建设“没做好。

    欢迎探讨。

    • 家园 第三点比较搞笑,按这种说法当初歼11摆到东北去还是个祸害

      啊???

      东北人的思想在改开初期不像东南沿海那样受到巨大的冲击造成了东北人的拼搏精神不足,再加上那种官文化。一下子就让东北后继乏劲了。当然说东北人不拼博这点还是有很大问题的,或者说当时东北由于有较强的工业经济,不像东南沿海那样面对较大的就业压力所以造成较少出现像南方那种拼博之徒吧。

    • 家园 同意,别动不动就什么都扯到什么人性上

      本质就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侧重点,原来中国人被骂得不行,差不多要和非洲兄弟一起被归为最劣等人种了,现在经济起来了,人没变,赞扬声又来了。

    • 家园 其他地区我不知道,但是国家没有给江苏输过什么血。

      江苏每年上缴的税收大于国家返还的钱。

      到现在还指望国家政策,这种心态在市场经济下是发展不好的。

      • 家园 江苏还一直是高考改革试点省

        每年换考法换得人崩溃,简直就是被耍着玩一样,每年都和上一年的考法不一样,什么3+1,3+2,综合卷。

      • 家园 这个”市场经济“的定义很重要

        市场经济对企业来说,没什么可抱怨的。

        不过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圣经上说的那样,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光没有照到的地方只能自求多福了。国家要抽血发展特区,于是珠三角就发展起来了,富得流油,而同样在广东省的东西部地区就没有发展起来。甚至还有列入全国重点扶贫县的。

        就像文中所列,一个地方发展困难,既有历史的根源,也有现实的原因。国家政策可以成为助力,甚至成为主要推力,特区的发展完全证明了这一点,市场经济云云,不过是宣传说法罢了。

        • 家园 这个有点想当然了吧

          国家要抽血发展特区,于是珠三角就发展起来了,富得流油
          有什么依据吗?

        • 家园 并非要有光,就有光

          第一批经济特区有四个,但只有深圳、珠海发展起来了,厦门不咋样,同在广东的汕头最差。海南至今在搞旅游。

          九十年代开始开发浦东,但江苏、浙江的发展势头其实都超过浦东。同一时期的浙中和浙东南(温州)其实都在上海经济联动圈之外,具有相当的自发性和独立性。

          看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经验,有相当的出口导向,从产业的低端开始,从低级消费品开始,从外资引进和农村乡镇企业自筹资金开始。外资最早都以侨资和华人资本为主,成熟后才有美、日、韩、欧等大资本进入。

          很多人错以为珠三角和长三角有很多先期投入。其实两地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园都是经济起步以后才开始做的。

          东北的情况。其实东三省的情况各自很不相同。就拿辽宁来说,它缺乏侨资和华人资本,产业已经太成熟和高端化,劳动力已经太专业化和雇佣化。另外东北的冬季极端气候使很多工商业活动不灵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