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读书笔记】IPCC究竟讲了什么?一 IPCC评估报告 -- 橡树村

共:💬131 🌺525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同温层中的超导太阳能电机?

        同温层的温度只有零下55度?真是这样的,那同温层真是一个良好的低温环境,至少有几个好处

        1,进行物理学的低温试验,也就是说可以建造大型的同温层空中平台,在那里进行低温物理试验

        2,进行同温层超导发电

        由于同温层的低温低于人类已经发现的很多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所以,在同温层上使用超导电机应该要简单很多

        • 家园 瞎扯

          现在的高温超导体也就是液氮温区,比同稳层的

          还要敌100多摄氏度。而且大多数高温超导体虽

          然超导,但不能承受大电流和大磁场,一旦超过域

          值,就会丧失超导特性。真正能大电流超导的,还

          得更低温度。

      • 家园 现在有这么精细的模型么?

        但是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是14摄氏度,比零下19摄氏度高了33摄氏度,造成这个差距的,就是温室效应。地表向外辐射的红外线,可以被大气中的一些组分吸收。

        众所周知,科研上用的温度是绝对温度,K氏温标=273.15+摄氏度c。按照这个数据,地球平均温度应该是287.15k,jpcc的结论是温度变化【上升】应该控制在2-4k,甚至说要求控制在2k以内,换句话说,要求地球的平均温度变化小于1%【2/287.15=0.6965%】

        问题是,这个模型有这么高的精度么?

        更严重的问题是,即使没有人类【那就确定无疑的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的温度就没有变化了,还是说,地球温度有变化,但是这个变化确定小于1%?

        • 家园 建议自己去看报告

          这些问题都有答案,不过等我写到的时候,不知道要什么时候了。

          工业时代之前地球的平均温度变化情况大约几天以内就会写到。数千年内,这个变化在1K以内的,并且速度缓慢。基本上来讲,地球对温度的控制还是很稳定的。

          • 家园 这个有问题吧

            难道冰河期/冰川期,比温暖期的平均气温只低一度?

            这个平均温度,是多年平均,但究竟是10年,百年,千年,得到的结论都不一样,怎么取值更科学更合理呢

            考虑过看报告,但是,如果基本问题说不清楚【或者存疑】,那就没必要看了--实在太长。

            另外,如果ipcc的内容有异议,似乎应该使用别的文献中论据或者事实来支撑,而不是ipcc本身

            俺给学生讲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时,体会是:一个可信的理论,应该是可以简单说明的科普性的问题,不需要很高深的知识,晦涩的术语,更不需要长篇大论--尤其是ipcc试图用他的结论影响全球所有国家的经济政治

            不过,不管怎么样,还是感谢lz的工作。

            • 家园 可以从技术摘要开始看

              基本内容足够了,有疑问再看全文。

              和冰川期比较,自然超过1K的变化了。

              1300年内的温度变化复原图是这样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气候问题的麻烦在于因素太多,大多数因素都不复杂,但是怎么也要一个一个说一遍的,看起来就复杂了。

              给决策者看的是决策者摘要,也是很简单扼要的。只不过人们总喜欢深究细节问题,我才会尽量多写。

              长期的变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初中里就讲能量转化问题了。

        地球的能量是大致平衡的。也就是说,地球从太阳得到了多少能量,也基本上需要释放出去多少能量。

        我一般是这么说的:我们从太阳得到了热能也就是能量,热能的一部分被地球上的绿色植物吸收以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能量就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绿色植物里了,我们吃了植物比如青菜,青菜的化学能又可以被我们人体储存起来,在我们进行活动需要“力气”,也就是能量的时候,身体里储存起来的物质里的化学能,就又被分解转化成了热量,供我们活动之需。。。热量被我们人体消耗掉了,到哪里去了呢?我们活动时候身体发热啊什么,散发到周围空气,又回到空气里去了啊,然后,又从空气可以回到宇宙。。。

        地球的能量是大致平衡的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地球总体温度没有一下高一下低,大致还是稳定的。

        辐射强迫真是第一次听说,我能听懂。

        不过那些图看不懂,主要是英文程度不够。

        明天我们零下四度,最低温度。。。

        • 家园 真是个问题呢

          我用的图片大部分来自IPCC的网站,直接使用了IPCC网站上面报告的图片连接。

          这些图没有中文版呢。争取尽可能对图片多解释几句吧。

          其实专业词汇大部分人也看不懂的,大都需要查字典。

          • 家园 我想要是中文,我看懂应该是没问题的。所以多解释几句也就行

            了。

            这个热量啊能量啊的问题,真是我比较“关注”的问题呢,嘿嘿,初中程度关注。

      • 家园 还是简单的计算

        先是算了一下二氧化碳的1.7瓦。这个数字乘上地球表面积5E+14平方米,再乘上每天有一半时间可以接受阳光的12个小时,结果是每天可以把地球上所有的空气(5.15E+18公斤)升温7摄氏度。如果二氧化碳增加了三十年,二氧化碳强迫增加了那怕只有百分之一,如果没有其它因素抵消二氧化碳的影响,大气的温升都在两位数的级别上。从这个数字来说,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绝不可能是一个单向,单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个影响成功的把二氧化碳的影响抵消到观测不到的地步。

        另一组数字就是地球接受到的太阳能的变化。公认的简单数字是说百分之六的变化。地球在近地点接受的太阳能是每平米1413瓦,在远地点是每平米1321瓦。同时,大气的平均温度已知是不受太阳能在近地点和远地点的影响。这个现象说明地球大气层作为一个系统有足够的缓冲机制可以吸收至少百分之六的太阳能的变化而不会引起系统的变化。

        基于这两个简单的计算,至少有两个问题要得到答案才能说清楚二氧化碳的增加是不是会引起地球大气层明显的温度变化。第一个问题就是二氧化碳的确是温室气体,可它的作用明显的受到系统的反制,这个反制的机制是什么,二氧化碳的增加对这个反制的机制影响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就是地球和大气层作为一个系统明显的有很强的缓冲机制。二氧化碳很明显是一个很小的影响因素。为什么二氧化碳的增加会破坏地球的缓冲机制而导致气候的明显变化。

        其实于我来说,问题很简单。这里有两个球面。地球的表面和对流层的顶面。从前者向太空辐射受众多的国素影响,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地球的这个缓冲机制就是水循环影响下的热平衡。热量吸收多了,占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的水面就会多蒸发一些水。水蒸汽上升到对流层顶,冷凝后放出热量,对流层顶的大气温度就会增加,从而增加了辐射的强度在单位时间内会有更多的热量离开地球的大气层。温度降低,水蒸发就少一些,对流层顶部的温度也就相应会低一些。只要有足够的液态水存在,就可以抵消从太阳能中多吸收的热量。同样,只要空气中有适量的水蒸汽存在,也可以在从太阳能中吸收的热量减少的情况下减少蒸发来平衡能量。

        还是那句话,想到那儿就写到那儿,别认真。只是说有这么个问题,写下来怕自己忘了。最好是有人研究过这个问题来说一说。

        谢了几位在这儿回帖的兄弟。难得有机会想这么多。

        • 家园 着急的话可以自己去看IPCC的报告

          等我要写到这些问题,还早着呢。

          实际问题比你想象得还要复杂,所以要慢慢说。

      • 家园 辐射的说法有问题

        先花一个。一直觉得这个二氧化碳有问题,可没有什么时间仔细看。多谢楼主的这个介绍,总算明白了一点儿。

        这里的计算应该是在没有热对流,或是热对流平衡的情况下。相对于辐射,对流导致的热量运移应该是大头。气温增高,加速了水的蒸发,含水蒸汽的空气变轻上升在高空冷凝,释放热量,降雨回到地表这样一个水循环的过程是地球热平衡的主要手段。地表辐射部份也应该是先被大气吸收,热空气上升后,在高空冷却放出热量。也就是说温度升高反应最快的应该是对流而不是辐射。在总量三百多瓦中多或是少两瓦对于静态的大气有有限的影响在理论上还说的过去。可对于动态的大气来说,无论那一部分多一点或是少一点造成的影响都比增加的辐射高至少一个数量级。

        • 家园 你说的是传导

          是传导导致了底层大气被地表加热,然后产生大气对流。这个能量平衡我还没讲到,不过从我引用的那个图里面,这个强迫仅有24W/m2。水蒸发的潜热导致的强迫是78W/m2。而地表的热辐射是在380W/m2,比传导高了一个数量级。

          图的右边是温室效应的能量平衡,可以比较一下。细节我以后会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辐射在能量传递过程中占了绝大多数,的确不好理解。不过温室效应就是如此。

          • 家园 不要被我拉下歪了楼。我就是想到那儿说到那儿

            写在这儿,不过是立此存照的意思。如果楼主没有时间,尽可以忽略过去。

          • 家园 还是说静态和动态于我比较清楚

            我要说的是大气带着热量的运移。比如说含水蒸汽的空气上升,受热后的空气上升等等。具体机制我不是很清楚,不过几十年了一直在算水账,所以对与水有关的数字比较敏感。

            如果你说的水的强迫只有78瓦的话,那就和通常认为的水在大气中的循环时间有冲突了。在另一个算水账的帖子里我做个一个估计。链接出处在这里,水蒸汽含量应该是在下限上,水的潜热是不会错的。也就是说形成大气中的水蒸汽需要的热量基本上是地球每天接收太阳能的十倍。这个数字和一般认为水蒸汽循环的十天的周期是一致的。在这个前提下,进入地球,或是说没有被反射的太阳能在对流层的范围内,可以说是完全被水循环控制。加热大气,加热地表,加热大洋表面等等。最后完全化为能量用于水的蒸发。含水蒸汽的空气比大气轻所以会上升,水蒸汽在高空冷凝后放出热量。从而维持大气上层的温度。

            事实上,不管什么样的计算,地球进的热量和出的热量一定是相等的。在以百万年为单位的地质年代中,热量的收入和支出那怕只在万分之几的尺度上有不同,结果都会导致地球不能支持现有的生命形式。由于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变化,地球接受的太阳能在一年之中的不同时间会有百分之6的不同,而众所周知的地球上的四季与地球的与太阳的距离没有关系。所以,地球本身一定有机制平衡掉这百分之六的不同而不会引起气候的变化。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