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富士康现象的另一重含义:中国经济将经历深度调整 -- 老孔老孔

共:💬73 🌺175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最后一段

                放开二胎的逻辑是什么?

                跟其他几条解决方案有什么关系么?

                • 家园 老兄,不放开二胎,以后产业工人就招不到了

                  这里面其实是有逻辑联系的。

                  不过懒得慢慢讲了。你去看看天涯的中山水寒等人的人口观吧。他们虽然有点极端,还是有道理的。

              • 家园 小方这篇逻辑上很成问题。

                等我有时间了,再详细驳斥。

              • 家园 嘿嘿,说的都是实话。

                说的都是实话。有些事儿,必须亲身见过,接触过,长时间体会过。花之。

              • 家园 说的很实际,

                和我接触的时间情况差不多,感觉很真实。

              • 家园 很不错的讨论,涉及很多方面

                不过我不是北京的,一样来自教育落后地区,但我上学确实没吃什么苦,我个人觉得有些苦吃的莫名其妙。

                另外,我们的工厂做外贸要价太低了,美国充斥了中国来的便宜货,价格很低,而且还是在中间商赚了一大笔钱基础上的,为什么不能提高要价,把多出来的利润给大家涨工资呢?美国的工厂就是在贴标签,人家贴几个标签的收入比国内拼命干活的工人高多了。

                升级不是强制的,而应该是自然的,升级也不意味着没有学历和能力的就会失业,有完整的产业链之后应该会给各种人以位置,而且教育投入增加的话,素质也是可以提高的。

                还有为什么认为要放开二胎呢。

                有空我可以写写对教育的看法。

                • 家园 要价根本不低,相对于国内。

                  你看到的是表面现象,以为老外就分给我们这点儿钱,我们还得压榨工人,才能获取利润。

                  其实,相对于在中国卖东西,外贸的利润,是远远大于内销的,很多人没经历过实际情况,以为按照郎咸平那样说的,一个芭比娃娃卖10美元,我们才赚1美元,我们赚的太少了。因此,很多人,就在质疑,既然国家要提高消费,我们中国制造的物品,在国外又卖的那么便宜,为何不把这些出口产品转内销呢?

                  针对以上疑问,我可以讲一下,为何外贸的利润,远远大于内销。那是因为,相对于国外给我们那个低定价,我们做外贸的成本更低。国外的法制化建设,是远超国内的,你做外贸,一是一,二是二,你只要负责好产品的质量,按时交货就行了,别的不用操心。在国内,就不同了,你得付出一堆一堆的“交易成本”,你得给政府部门上供,你得给采购回扣,你得给黑社会交保护费,你得给超市、大卖场返利。而且,中国一般采取赊销,就是卖家拿着你的货,先不给钱,就去卖,卖完才付款给你,而国外直接就是信用证划钱给你。

                  因此,尽管国外给的钱低,但很正规,很准时,货款到的也快,因此,你老老实实地做产品,利润不会小,况且,中国是全世界的工厂,需求极大,每次订货的规模也很大,这样无形中,降低了你的成本。你在国内,就做不到这些,你的成本,风险,都要远超国外,这就是为何,很多产品,尤其是工业品,在国内的价格,甚至高于外国的原因。所以,很多老板,更倾向于选择外销,所以,在议价问题上,没有太多要求,因为本来外销就比内销赚钱。我说的这种情况,是普遍现象。所以,如果你对价格锱铢必较,那么国外的订货商,完全可以选择别人,肯定有人愿意做。

                  所以,有些东西,中国特色,不是理论行的通的,如果只靠一腔热血,那无疑和义和团毫无分别。

                  PS:小弟在申请认证,能不能帮个忙啊?谢谢。

                  • 家园 也就是说,中国由于销售环节等原因

                    没有形成有效需求,或者有效需求没有转化成指向供货商的资金流动。造成大部分制造业以外销为导向。这一点可以理解,但是客观上造成了这几年只打工不升级的结果。就好比有两家,一家穷一家富,穷家和富家达成了协定可以交换东西,于是穷家的一部分工人发现,给富家干活做点小东西,天天准能拿到穷家家长给的两个窝窝头。给穷家的那帮人干吧,他们嘟嘟囔囔东西一天有一天没有的。于是穷家这部分人就专门给富人家打工生产小东西,富家把欠条给穷家家长,穷家家长再把两个窝窝头给这些工人。最后穷家这样干的人越来越多,无非是换了家长手里的欠条而已,穷家这样下去能变富吗?

                    • 家园 我觉得你的看法还是有点小问题。

                      也就是说,中国由于销售环节等原因没有形成有效需求,或者有效需求没有转化成指向供货商的资金流动。

                      第一点,有效需求其实是一直存在的,但是没有得到充分满足。人们需要很多有效需求,偶们需要廉价的雅诗兰黛,需要廉价的名牌产品,需要廉价的耐用的工具(比如特种钢材的铁质工具,刨子铁锹等),需要廉价的大飞机,需要廉价的。。。。。。(以下省略)

                      但是我们到底这些生产不生产呢,有些是生产的。比如名牌护肤品,很多在中国有灌装,却不采用跟中国经济发展匹配的定价策略。结果导致大家都买不起,这是一种情况。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中国有生产,但是渠道问题,不能被广大消费者所认知。现在淘宝上横行的原单商品就属于这类(话说我经常淘原单的说;几十块的衣服比商场上百的都好)。举个例子。我bf他们做地质的,要用样品袋,其实就是个加厚的特种农膜(农村来的该知道那是啥材质)做的 袋子。进口的要几个美金,关键是最气人的,这些袋子其实都是中国产的!!!!估计出厂价也就几毛钱一个。但是你在中国的矿产用品店找得到吗?中国的矿业用品店都没有,这种供货公司就很少,哪里有这类商品的影踪呢?我当时倾向于在淘宝上买几个厚农膜袋,我bf也倾向于这种,可是老外信不过中国产品,要严谨,所以任凭他去挥霍美元了。

                      因此中国的下一个发展方向是配合行业发展的这些服务性的公司。比如咨询、产品配套等等。这方面浙江做的很好。

                      造成大部分制造业以外销为导向。这一点可以理解,但是客观上造成了这几年只打工不升级的结果。就好比有两家,一家穷一家富,穷家和富家达成了协定可以交换东西,于是穷家的一部分工人发现,给富家干活做点小东西,天天准能拿到穷家家长给的两个窝窝头。给穷家的那帮人干吧,他们嘟嘟囔囔东西一天有一天没有的。于是穷家这部分人就专门给富人家打工生产小东西,富家把欠条给穷家家长,穷家家长再把两个窝窝头给这些工人。最后穷家这样干的人越来越多,无非是换了家长手里的欠条而已,穷家这样下去能变富吗?

                      升级不是光说说来的,这样说这样认识太空泛了。我个人认为,中国目前的最迫切需要的,是渠道、广告、品牌运营方面的人才。举个例子,啊呀呀饰品,就这样一个以低价劣质饰品为主营方向的品牌,现在每年盈利是20个亿!!!一点不错。再举个例子,zippo打火机,很多低端款式是浙江代工的,代工的这些厂也有自己品牌,但是无法做到像zipoo一样的品牌高度,然后呢——搞不出来呗,一个企业,这样失败地投入几次很可能就垮了,没有办法,还是要老老实实回来做代工。

                      国内现在内销市场很大。所以我们很多聪明的企业家就开始塑造什么假名牌。什么欧典地板啊,宝姿服饰啊,国内的几个商场常见大的品牌是被买断的,什么polo啥的,打扮成奢侈品的样子,这样经营渠道不是不可以,但是。。。还是有点脱离群众。

                      因此,优衣库等就异军突起了。定位是中低端,质量还算过得去,价格低于only等。其实中国在中低端这块的品牌市场很大很大,可惜营造的人耕耘的人是少之又少啊。地域性的品牌不够出众,全国性的有品牌效应的,质量过得去的,价格又低廉的,凤毛麟角。其实那些服装啥的出厂价都是巨便宜的。人为的在无数环节加了无数的钱。。。(有点像中国的药品流通领域)国内现在急需减少供应链的长度。

                      其实中国服装业质量比较牛的品牌不少,什么雅戈尔啊,都经常给国际一流品牌做代工的。但是我们就是缺拿得出手的牌子。

                      当然,具体到机械、电子之类,我们的确是在核心技术等方面有差距的,因此华为即使跳楼的多,总体上还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公司。而富士康呢,就饱受诟病了。

                      再细致,我也讲不好了。就这样吧。如果泛泛而谈不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里,就无法搞清楚,就一直只会喊虚的腾笼换鸟。只有搞清楚差距在哪里,我们才能更好的迎头赶上。

                • 家园 外贸要价即使是低,也比国内的高多了

                  我看法跟你有点不同。其实我们国家外贸要价低主要在某些竞争激烈的行业,比如纺织,比如某些对外大客户,比如,专门为国外名牌生产代工的厂子。这些厂子依赖某几个大客户,自己生产能力巨大,又没有自己品牌,又怕跑单引起损失,因此可能价格就低一些。大部分利润率还是不错的。比如我同学的那个厂,做包装材料,年利润率30%。

                  就我上文说的这个玻璃器皿,6块钱的价格,厂子起码赚一半。我认为。

                  我觉得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好,就那个贴标签的问题。关键是,现在国内的人出国的做自然科学的居多,做工科的多,做设计的、品牌策划之类的少之又少。我觉得这部分一定要加强。比如家具,我们自己设计生产的没有创造力,因此就只有代工,做加工厂。

                  升级不是强制的,而应该是自然的,升级也不意味着没有学历和能力的就会失业,有完整的产业链之后应该会给各种人以位置,而且教育投入增加的话,素质也是可以提高的。

                  还有为什么认为要放开二胎呢。

                  升级就必然意味着技术水平高的企业取代低端的制造业,这样对操作者必然要求就高了。原来从事低端制造业的这部分人就必然经历一个失业再就业的过程。现在南方一些大的工厂招工多半要求40岁以下的,实际用工多在20-30岁这个年龄段。学习能力较强,相对的文化水平稍微高点,也比较好培训。

                  山东这边松一点。大概在55岁以下就一般不排斥了。这部分人学习能力相对较低,体力等指标也不算很好,也不能离家太远。因此这部分人的培训啊水平提升啊就是个麻烦事。你说教育好了水平提升,那是就青少年而言。对于这种40岁以上的,很多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的,你怎么教育,怎样培训?传统的培训方式是不能用的,只能让他们自己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劳动技能。

                  现在这个问题还不明显,因为国内有大量的青年人。但是用工荒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蔓延。有些地方缺工数量惊人,我们国家的制造业已经是吃不饱了。因此,我认为该放开二胎了!再不放开的话,过几年,我们将无工可找。那个时候,我们国家大量的资金就会涌入越南、朝鲜、蒙古等国家,投资建厂。现在珠三角已经有偷渡过来打黑工的了。

                  而且,二胎家庭的风险比较一胎家庭低的多。对独生子女来说养老也将是一个很重的负担。你现在还小,你父母身体好,还体会不到。我是有妹妹的。我妈身体不好,我现在就已经感觉到了。从人道的角度来说也可以放开了。

                  我们国家实行了那么多年的计划生育,为了资源和不至于失业不至于养不起,而现在社会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可以为新增人口提供岗位和充足的资源了。举个例子,现在河南农村的小学,大概学生数量只相当于90年代初期的二分之一,可能还要低。现在各个阶段的教师大大过剩,高校收不到学生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再这样下去不到十年我们就要面临台湾的问题了。另一方面就是用工荒,社会劳动力不足,养老金后续不足,养老的力量不够。这些压力都客观上要求放开二胎。而即使是放开二胎老百姓也不会多生的。我所认识的人大部分都只想最多要二胎而已,即使我bf也是(虽然我不想要太多)。

                  我小时候,我爸爸常说一句话:“有个姐,好好些;有个妹子,好一辈子”。这是老辈人说的,是很有道理的。

        • 家园 什么活动?

          你真会损人。我发现。

      • 家园 有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胡扯

        如果他们有归属感,有做人的尊严,会跳吗.按你的逻辑,失败非死不可吗?在家种地比这累多了,可没人自杀为何?不就是有家在吗.

        • 胡扯
          家园 晕,你这是栽赃。

          我通篇有叫这些人死吗?

          按你的逻辑,失败非死不可吗?
          这句话我说过吗?你这是颠倒是非,转移话题,往我身上泼脏水,别动不动上纲上线。

          还有,没有归属感,是正常的事儿。本来就是背井离乡,不属于这地方,怎么可能有归属感?

          中国现在虽然这么多出来打工的,但是农村还有2亿富余劳动力,转移这些人的过程,还早着呢,这是不争的事实。为何?就是人太多了,人从哪里出来的,生出来的。

          还有,跳楼不跳楼,是他自己的选择。富士康全国80万职工,那么多人不跳,就你跳,又不是被人推下去的。

          我昨天看了凤凰卫视邀请一个日本人,叫加藤嘉一,北大的日本留学生,做客《锵锵三人行》,你去看看他怎么说的,日本人比我们惨多了。我认为,他分析的非常好,他说“中国这些农二代,本来是在农村生活,闲散惯了,一直过的都是相对自由的日子,现在来到了城市,进入了现代化工厂工作,没有经历过这种机械式的,重复式的工作”。

          另外,中国以前的工厂,是怎么干活的,啊?最早东北那些英雄,王进喜这类的,人家是什么环境,人家是什么生活,人家一天干多久?人家跳楼了吗?还有,以前的中国,很多人都要参与义务劳动,一分钱不给,你不参加都不行,叫今天中国的标准来说,就是不给钱,你也得给我干,那时候的人,有几个跳楼的?

          还有,那个加藤嘉一,还例举了日本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自杀率,远远高于中国人。日本人活的大多压抑的要命,其程度远超中国人。杰克韦尔奇的自传也说,他当年去日本的工厂参观,感觉日本的工人就像机器人一样,那种高效率美国比不上,他感觉非常敬佩。中国人能做到日本人那种程度吗?

          中国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自己还离发达国家的水准差的远呢,就想过发达国家的那种生活,享用发达国家的福利,适用发达国家的普世标准,动不动也想普世一把?问题是,你得有那个实力。我们看到的是人家已经发达的结果,人家在这中间付出的几百年的过程,你看到了吗?中国目前,本来就是处于食物链的底端,你本来就是给别人打工的,人家是无非因为当地劳动力价格过高,才把工厂转移到我们这里,都让你活的跟国外那些工人一样滋润,天天普世,人家还把工厂转移过来干嘛?

          还有,你以为农民工好对付吗?你开过工厂没有,你以为现在的民工都是奴隶,老老实实听话干活?你跟他们共事过没有?我敢拍着胸脯说一句话——现在的老板与民工的关系,其和谐程度,要远远超过上个世纪90年代。这其实一直都在进步。

          还有,你最后一句话说种地,你以为这些人还会种地吗,这些人想种地吗?你以为现在的农二代还是农民?会种地的有几个?如果想种地,跑来打工干啥?如果打工比种地累,他们为何选择来打工,而不是呆在家里种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