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评2010春夏之交的西西河风波 -- 铸剑

共:💬1224 🌺12530 🌵46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主要是中国没有拿得出手的意识形态

                                中国有啥思想可以让人叹服?靠黑猫白猫论,还是摸着石头过河论?无论中国政府还是出国旅游购物团,除了靠钱砸,还有什么能耐让别人亲近自己?孔子学院,也是自己贴钱让别人来学,别人也不情愿,还要赶走。为何?因为你那几千年文化酱缸沉淀下来的东西尤其是价值观,没有吸引力。不过一些国人自娱自乐,掩耳盗铃而。偶尔有些猎奇的西方人来夸两句,国人就找不到北了。其实那些西方人对对玛雅文化也很喜欢。

                                中国就没有思想让人叹服吗?有。而且不远。在40几年前,毛泽东思想就风靡全球。不只是发展中国家,连西方发达国家都有很多人挥舞着红宝书。那时候,中国虽穷,可不弱,尤其思想不弱,可以逆向输出意识形态,向西方逆向精神殖民。无他,只因为人类内心都曾经有高大上的理想,这个理想可以是世界大同人人平等,也可以是民主自由。人心不是邓产党靠剥削底层人民挣的那点肮脏钱可以收买的。

                                通宝推:浣花岛主,金色阳光,纹石,逍遥清风V5,gzdcl,拿不准,聂盘,
                                • 家园 推后面这段:

                                  中国就没有思想让人叹服吗?有。而且不远。在40几年前,毛泽东思想就风靡全球。不只是发展中国家,连西方发达国家都有很多人挥舞着红宝书。那时候,中国虽穷,可不弱,尤其思想不弱,可以逆向输出意识形态,向西方逆向精神殖民。无他,只因为人类内心都曾经有高大上的理想,这个理想可以是世界大同人人平等,也可以是民主自由。人心不是邓产党靠剥削底层人民挣的那点肮脏钱可以收买的。

                                • 家园 睁开眼睛,看看世界吧

                                  拿钱发帖,为教会服务,也得长本事才能长久。

                                  非洲领导人说,想加速复制中国经验外链出处

                                  埃塞俄比亚:执政党,党校,党委,五年计划,经济特区,要想富,先修路,处处学习中国,中国可没把航空母舰开到那儿,也没有轰炸他们,都是他们主动学习的。相反的是,中国告诫他们,不能盲目搬照中国经验,得按自己的国情来!

                          • 家园 我的观点倒恰恰相反,不要说主席,江、李、朱搞经济的水平

                            都足以吊打邓、陈、李了。

                            大概是在河里“八一大楼”中吧,相马大师说的:主席是经济战略家。

                            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每一次转折的关键点,他都把握住了。

                            开国伊始,中共本来还有心和美国等西方国家保持一定关系,司徒雷登在南京逗留不去广州,中共也默契地派燕大毕业生黄华到南京周旋。

                            结果,冷战大背景下,彼此的要价差距太大,无法达成妥协。中共“一边倒”,加上一场“抗美援朝”,棋子升级成棋手,换来“156”、东北自主以及彻底废除与西方的不平等条约和历史债务,代价就是西方20多年的封锁。

                            即便如此,中共还是保留了香港澳门等窗口,以维系和西方最低限度的联系。

                            56年,主席发表《论十大关系》,思考中国自己的工业化道路。

                            和大多数接受援助的国家不同,“自力更生”这四个字是刻在毛这代中共领导人的骨子里的,哈尔滨量具刃具厂是创建于1952年的苏联援建156项重点工程中之一,56年,中共就在成都拷贝复制了一个成量,成量的厂房图纸和哈量一模一样,厚重墙体的苏式建筑,其实更适合严寒的北方而不是秦岭以南的四川盆地;“156”中的一重(原名富拉尔基重型机器厂)始建于54年,58年,宝成铁路刚通车,德阳二重就开建了。骨干人员主要来自一重;同样是拷贝,今天大名鼎鼎的成都飞机工业公司也是创建于58年,人员同样是来自“156”项目的沈飞、哈飞……

                            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国家目标不一致,中苏关系破裂,中国陷于美、苏两面封锁之境。主席力主咬紧牙关搞“两弹”、“三线”,在获得基本安全保障后,通过“援越”、“珍宝岛”、“乒乓外交”等一系列组合拳打开西方封锁之门。

                            71年7月,基辛格访华;9月,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主席开始主导经济向“民生”、“农轻重”方向转。

                            71年8月,主席审阅同意,中央印发《国务院关于调整部分工人和工作人员工资及改革临时工制度问题的报告》、《国务院关于调整部分工人和工作人员工资的通知(草案)》、《国务院关于改革临时工、轮换工制度的通知(草案)》:从七月一日起为符合条件的一千三百四十万职工(占全国职工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八左右)提高工资,同时将符合条件的六百多万临时工转为正式工。(注:9.13事件之前)。

                            72年初开始制定从西方引进大化肥、大化纤装置的计划,同时放缓“曙光号”载人飞船等非急迫项目(注:有人说,曙光下马是受9.13影响,其实不然。曙光启动是钱学森建议,毛林周批准,七机部负责,空军只是协助挑选训练航天员。913对曙光号有影响,但不是下马的主要原因。主要还是经费不足,有人提出:还不如把钱花在建水电站,化肥厂上,更有实际效果。情况反映到高层,最后由主席拍板叫停:力量不足,经费不够,宇航员这事先暂停一下,先把地球上的事搞好,地球外的事往后放放。72年,“714工程”研制放缓,75年工程下马,主要保留了核心技术的跟踪、研究和开发。)

                            72年,尼克松、田中角荣相继访华,中日、中(西)德、中英相继建交(中法64年建交,中意、中加70年,中英原为代办级外交关系)。

                            借力于主席一手打造的大三角政治关系,中国第二次大规模引进的“四三计划”极为成功,当然,这些化肥厂生产氮肥增产的粮食、化纤厂增产的衣料,好巧不巧,正好都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实事求是地说,毛时代不是“闭关锁国”,而是被“封锁”。当然这个被“封锁”本身,客观上也有利于中国建成相对完整的独立的工业体系,避免像南美那些走“进口替代”工业化道路的国家,在本国工业化的关键时刻,让外资、洋货冲垮了自己幼稚的民族工业。

                            中国的开放始于“1972”,而不是“1978”。

                            —————————————————————————————————————

                            至于邓公,以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增速看,前邓时代、邓时代、邓后时代,基本上都是巨大的“U”字形曲线。

                            洋跃进,河里已经说过很多,本狐一向认为,从财政角度理解改开政策演进比从人事角度靠谱。

                            至于您提到的大跃进:

                            我个人觉得东哥的经济运行很有问题,几个经济突进都失败,比如炼钢铁亩产万斤啥的。矮邓搞经济也有掉链子的时候,比如通胀腐败,但是觉得不会犯那么低级的错误。尤其东哥还是农民出身。

                            亩产万斤、大炼钢铁,主席是有一定责任,谁让他是老大呢?

                            钢铁产量,李富春(计委)、王鹤寿(冶金部)、薄一波(经委)个个都给主席掰指头算账,拍胸口、打包票、立军令状。北戴河会议期间,主席担心时间不够,计划完不成,陈云出主意:搞“土高炉”。到了年底,开郑州会议、武昌会议,主席要压产量、降指标,还都犟着顶牛。

                            58年粮食产量4000亿斤,但谭震林(主管农业的副总理)当时报的是:1958年全国粮食产量8000亿斤是肯定的,1万亿斤是可能的。中央打个折:今年粮食产量将达到7500亿斤左右,棉花产量将达到6700万担左右。那一粮食年度的征购任务和经济生活,基本就是以这个估计数字为基础安排的。

                            58年中的八届五中全会后,中央成立了财经、文教、外交等五个领导小组,直接对中央负责,书记处代表中央,连国务院都要向书记处报告。那段时间,也是总理压力最大的时候,庐山会议上主席7.23讲话中说:那次批周、陈的人,一部分人想取其地位而代之。有点那个味道,没有那么深,但是也相当深。总理考虑辞职,实际是在这前后,而不是很多人瞎编的年初南宁会议上“以柯代周”(注:年初,柯连政治局委员都不是)。

                            放粮食高产卫星, “高产田” 、 “亩产万斤”等消息都是在《人民日报》上首先登出来的。当时的《人民日报》总编辑是邓拓,邓公是党内主管《人民日报》的。

                            毛主席是怎么讲的, 刘少奇是怎么讲的,邓小平是怎么讲的,《人民日报》和许多其他报纸都登出来的。刘少奇的讲话还印出书,全国发行。

                            亩产几千斤,刘少奇担心粮食多了,没有出路了。刘少奇批判底下人说: “你们没有志气,现在不是粮食少了怎么办,而是多了怎么办。 ” 主席说,多了怎么办?那就多养猪,养牲口。他们说那还是吃不完,主席就说: “搞酒精燃料。 ”(注:当时缺油,大庆打出工业油流,是在59年国庆前夕)

                            主席不是没有发热,主席也发热,但比起刘少奇他们,主席说话是有个边的,刘少奇的讲话一点边都没有,连狗肉汤浇地、男营女营都出来了。

                            主席发现南方某些高产地区水稻每亩植三万蔸(当时的一般情况,每亩6000篼左右,近年的研究,有推荐旱育稀植的,认为这样省工省肥,产量也不错;也有认为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合理密植的,试验表明:在亩栽2万穴条件下,基本苗多,穗数也相对较多,产量也较高。),号召各地根据不同情况合理密植。5月27日,主席在八大二次会议上讲话:“所谓合理密植,在湖北、湖南、广东,就是三万蔸。”他还亲自算了一笔细账:三万蔸共插多少根秧,共发多少根苗,共长多少谷穗,共结多少粒谷子?最后按斤折合,一亩共打820斤。(注:根据不同情况合理密植,亩产820斤)

                            主席推广“根据不同情况合理密植”、“深翻”,陶铸、赵紫阳他们就在广东推广“二二五双龙出海”(窝距2寸,行距一行2寸,一行5寸,每亩超过10万窝),深翻也有翻到1米2米的,至于算账,更容易了,密植40万窝,每株结穗多少粒,千粒重多少,汇报起来,这亩产万斤,算法是实打实呀(你3万蔸亩产820,我双龙出海10万蔸亩产2700,40万蔸亩产差不多可以算到1万1)。

                            58年底,主席在天津、湖北,都有人汇报亩产万斤、几万斤,他都说,我不信。还要求吴冷西他们宣传上降温。59年春,为搞清楚真实产量,他还专门派田家英、戚本禹他们去成都新繁县大丰去种试验田,戚本禹写的报告在庐山会议上给李井泉带来极大的压力:本人试验田早稻亩产500多斤,当地劳模罗世发用最好的地、最好的种子,亩产八百斤(注:受当地干部压力,58年,罗世发上报的亩产是2000斤。李井泉上报的四川产量,最高的亩产万斤,全省平均亩产2000斤)。

                            而邓公呢?

                            1958 年10月,邓公视察东北,下面汇报第二年计划增产 20%,邓小平说: “人家都是好几倍的增产,你们才 20%,简直就像是乌龟爬。 ”

                            11月底12月初,邓公视察贵州,要求陪同的李井泉在四川搞1000万亩“万斤田”(注:不是放卫星的小块试验田,而是大田产量),李井泉给温江地区布置400万亩任务,压得当时的温江地委书记宋文彬哭爹叫娘。

                            所以呀,我觉得您还是看的资料太少了,还有就是,总以为主席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一声令下,上上下下,如臂使指。

                            哪有这回事儿啰!

                            关键词(Tags): #大跃进#粮食通宝推:qq97,死扛着,观风望月,独立寒秋HK,梓童,潜望镜,楚庄王,exprade,天涯无,方平,驿寄梅花,断臂残刀疲败兵,清风居士,四方城,夜如何其,沧溟之水,飞过星空的流星,空瓶子,吃土的蚯蚓,水立方,尚儒,踢细胞,老阿,TKwang,xm,西南夷,my8883,师兄,天天向上A,一页书,springisok,mhymark,diamond,伊粟,mezhan,俺本懒人,米宝,会飞的人,呆头呆脑,拿不准,acton,道可道,于同飞,东方青木,空格,ghui,otto,李夏禾,不限,陈王奋起,金色阳光,侧翼,方天化几,2313234454dfsd,繁华事散,李根,楚庄王,红军迷,煮酒正熟,caoban,一着,积吉,逍遥清风V5,gschen,穷贱忙人,桥上,图灵,范进中举,empire2007,来路,乱翻书nn,王小棉她妈,逍遥蜀客,熊熊熊熊,五磊山,李寒秋,笑任平生,journal,watomi,风潇潇007,发了胖的罗密欧,平淡是真,土拨鼠yuanap,strain2,把滑,威武,pendagun,pattern,jdrlgd,决不倒戈,大江南北,红茶冰,zen,崇文尚武,普鲁托,yiwensilan,脊梁硬,和平共处,寒冷未必在冬天,王铁墩,林风清逸,hwd99,纹石,浣花岛主,然后203,十亿星阵,高中三年,唐家山,火枪手,西安笨老虎,七天,盲人摸象,
                            • 家园 《论十大关系》对农、轻、重的关系认识有误

                              原文:“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农业、轻工业投资的比例要加重一点。 加重的结果怎么样?加重的结果,一可以更好地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二可以更快地增加资金的积累,因而可以更多更好地发展重工业。重工业也可以积累,但是,在我们现有的经济条件下,轻工业、农业积累得更多更快些。

                              ......

                              我们现在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从长远观点来看,前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少些和慢些,至少基础不那么稳固,几十年后算总账是划不来的。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它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当时的轻工业主要原料是农产品,已经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再增大投资也没什么用。轻工业的大头是棉纺织工业,由于原棉供应不足,影响到棉纺织工业设备开工不足,一五期间棉纺锭和织布机设备利用率仅为75%左右,同期建成投产新增生产能力约占总能力的29%,也就是说原有生产能力满负荷生产,基本能把棉花产能消化掉。一五时期的十几亿投资完全可以用到别的地方,除了这笔钱,增加的工人工资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原文应该改为:

                              “我们现在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重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重工业。从长远观点来看,前一种办法会使农业和轻工业发展得少些和慢些,至少基础不那么稳固,几十年后算总帐是划不来的。后一种办法会使农业和轻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

                            • 家园 马督工在观察网上贴了他在天大的演讲

                              视角很宏大,材料堆砌很多也很有意思,结论嘛,见仁见智。

                              去年世界人口73亿,按实际购买力算,人均GDP比中国大陆高的人口大概是13-14亿,加上中国人一共是27.7亿。占世界人口的37%。

                              考虑到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的人口统计完全不靠谱,可能漏算了好几亿没有统计到的穷人,再考虑到人民币折算成购买力比实际汇率强一些。我们终于落实了一句老的宣传口号——“要解放世界上2/3受苦受难的人民”。换句话说,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已经基本站稳前三分之一的位置了。

                              但是,其他落后国家为什么没做到这一点呢?

                              我想,这首先和劳动力的性价比有关系。

                              70年代末,虽然大多数中国人是农民,但通过教育和军事训练,起码有一半人口有知识,有纪律。适合搞工业。当然,世界上有比中国更好的劳动力,也有更廉价的。但是,比我们便宜的,往往素质差很多;比我们素质好的,价格就贵了。中国劳动力的性价比是最强的。而且我们一直在扩招,当年中小学扩招,现在大学生扩招,在工资上升的同时,保证了劳动力的性价比持续提升。当然西方的工业要优先转移到中国。

                              中国奇迹的第二个原因是产业配套。

                              前30年,中国搞了一套完整工业体系,和西方比起来水平很差。但勉强称得上门类齐全。无论你转移什么产业进来,中国企业都可以在产业的上下游配合你。

                              这意味着把一个相对先进的工厂挪到中国,不一定非得两头在外,只利用中国的劳动力搞组装。相反,中国那些凑合能用的配套厂可以给外资工厂省很多钱,外资工厂的订单也能带动中国的产业进步。

                              第三,中国是一个完整的国家,而不是几十个小国。劳动力、资本、技术越过省界没什么政治上的障碍,不受关税检疫和技术标准的影响。

                              从1960年到1980年,中国修了2万公里铁路,比1980年到2000年修的铁路还多几千公里。而且大多是深入内地的铁路,比如说成昆线、襄渝线。70年代中国还掌握了超高压输电线技术,开始跨区域输电,最后把整个国家连到一个电网上,让工业可以遍地开花。

                              60年代西南铁路网 许多内地省份交通还仰赖外国

                              70年代中国铁路地图 已经连成一片

                              有了这么大一片被道路和电网沟通的腹地,中国沿海接受工业转移的能力肯定要比大多数国家强。那些分散的小国不说,就说印度,英国人留下6万公里铁路,到现在4种轨距都没统一,印度国家电网也没有全国的调度权。日本虽然比发达,但东日本和西日本的电网频率都不一样。和他们比,中国基础设施覆盖面和标准化程度都不错,工业转移到中国的利益更大。

                              第四点是中国靠半军事化体制整体上保持了低犯罪率。

                              这一点虽然在90年代有倒退,被宗族势力和车匪路霸破坏,但在大多数情况下,2个司机就敢出车几千公里送货;占地几十公顷的大工厂,往往五六个保安就能执勤。这种普普通通的事实在许多国家就是个奇迹。像印度、菲律宾这些国家,警察在农村根本没有执法能力,三分之一以上国土有游击队,武警中队经常被游击队消灭,显然没法布置完整的产业链。中国就把产业升级的机会抢了。

                              这四条因素实际上就是建国第一代人攒下来的软件和硬件。硬件是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基础设施;软件是受过教育的人口和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总体上说,前30年积攒的软硬件在第二代人都没浪费,正好接受工业转移。

                              而且我们接受工业转移的顺序也很对,先是从苏联接受全面而相对低端的工业体系,再从欧美接受高端但不完整的工业,最后逐步补齐短板。这好比先在一个老师很负责的中学打基础,然后再到管理松散的一流大学选课进修,从战略上看是最佳顺序。大多数穷国要么劳动力性价比很差,要么工业升级次序不对,都没跟上来。所以,中国经济增长明显超出世界平均速度,完成了工业化的目标,同时也把大多数劳动力吸收到工业社会,解决了1980年的中学生过剩问题。

                              通宝推:qq97,李夏禾,十亿星阵,桥上,
                            • 家园 讲得好!不过领袖都是在犯错与反思中成长的

                              当年的邓公也不是后来的邓公,人非圣贤

                            • 家园 临睡前请教一个问题

                              我对文革的确研究不如你多。

                              有个事问一下你的看法:东哥为什么要把自己老婆放进政治局?

                              这个实在不理解。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