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漫谈大枪 之外六 战刀曲直(上) -- 胡亦庄

共:💬17 🌺13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漫谈大枪 之外六 战刀曲直(上)

    国内看图在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5251750100mywb.html

    英语里有一个词叫“paper-cut”,说的是在工业时代纸张过于硬挺,使用稍有不慎,手指沿着纸边一划,就能把皮肤切破。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发展,中国人用的纸越来越高档,考试答题卡都可能带来留血的危险,paper-cut一词翻译到汉语是迟早的事。

    点看全图

    w6-1被纸切了也是很疼的

    说这个小知识,主要是为古代战刀的设计作铺垫。

    中国兵器中所说的刀与剑,除了开刃位置之外,外形上也有很大不同:剑的两刃对称且直,而刀则有一条从刀刃倾向刀背的弧线。

    点看全图点看全图

    w6-2刀剑的形状区别

    大概有人会好奇,为什么刀身要有这么一条曲线存在,像美工刀一样直且单面开刃不可以么?

    点看全图

    w6-3笔直的美工刀

    这个问题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刀的使用方式决定它的外形——美工刀主要是以刀尖“刻”,而大多数的刀则是用刀身的来切、砍。

    以菜刀切菜为例:菜刀基本运刀方式分两类:第一类是菜刀沿着垂直于刀刃的方向运动,这类动作被称作剁、砍、或斩;第二类用刀方式在刀垂直于刀刃方向运动的同时,还作沿刀刃方向的运动,这类动作一般称作切。

    点看全图

    w6-4菜刀的两种基本用法:剁(上)切(下)

    战场上用的铁刀出现在汉朝,那时候并没有今天神乎其神的各种制刀术,刀的材料和锋利程度都远不及今日。那么要让当时的铁刀发挥出杀伤力,并且有理由成为大量装备的武器,就需要以“切”作为主要的杀伤手段——像开头说过的,一页硬挺的纸,又软又钝,手静止的压在纸的边缘上并不会切破皮肤,可是一旦皮肤和纸缘发生相对滑动,皮肤就可能被切破。同样,一把刀砍在对方皮甲上杀伤力有限,但只要刀沿着刀刃进行滑动,刀就突然“锋利”多了。

    按照这个思路,战刀也要以“切”为主。不过,就连戚继光也要给每个小队都配备炊事兵,可见战士和厨师属于差别比较大的两个工作岗位,相应的用刀也有不同的讲究。战刀和菜刀使用上的主要区别在与:菜刀的切基本是均匀充分地运用刀刃,而战刀的切主要发生在刀的前半部分。

    点看全图

    w6-5战刀切物体的示意图

    从上面这张示意图可以看出:当刀刃以横向速度v砍向物体时,速度包括v*sin(a)与v*cos(a)两个分量。那么同样的挥刀速度下,角度a越大,刀刃“砍”的成分就越大,反之“切”的成分就越大。很显然,要加强刀的破坏力,就需要在刀头上保持一个弯曲的刀刃区域。

    点看全图

    w6-6刀剑在横切时的对比

    再来对比一下几乎没有弧度的直剑与弯刀:由于直剑没有弯刀形成的a角度,很难进行“切”,不能扩大杀伤力——即使能砍破表面,也很可能嵌到被砍的对象上,而不是像刀那样顺着曲线方向滑动脱离。这样一来,不管是破坏力,兵器损耗,还是连续砍杀能力上,弯刀都要比直剑优越,无怪乎汉朝开始大量使用铁刀了。

    从以上的简单讨论可以知道,刀前部的的弯曲是有功能的。但放眼人类兵器史,又会发现不同民族在不同时期的战刀弯曲程度大不一样(汉唐的铁刀相当直),这里面又有一些什么可能的考虑呢?

    土鳖扛铁牛。

    胡亦庄:【原创】漫谈大枪 之序

    关键词(Tags): #战刀#设计通宝推:南云北望,
    • 家园 弯型刀的出现也许和拔出速度也有关系

      相同的长度,显然,弯刀顺着弯的方向拔出要比直型刀顺利流畅得多,想想秦始皇拔剑时的窘态,要不是夏无且的药箱砸过去耽搁了一点时间,历史就要改写了。——这在比快的近身作战时,简直就是一场悲剧。

      • 家园 关于近战和拔刀古人有很多办法

        以前看过吴殳讲单刀的书有提到拔刀术,印象很深的还有一个“你我拔刀式”,是多人对战时,彼此拔战友的刀。

        另外,刀“长短相配攻守备之”。近身比快时会另配短刀的。

    • 家园 【原创】漫谈大枪 之外六 战刀曲直(下)

      国内看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5251750100n5rk.html

      =====================

      上次说到,随着制造与设计水平提升,刀身有变长变弯的趋势。不过在倭刀后期的发展,却发生了与此相反的现象。

      根据日本保留的唐大刀图片来看,当时传入的是一种步下用刀。一来这种刀跟着先进唐文化东渡,二来当时日本还算和平,所以刀制保留了一段时间。后来唐朝自己灭亡掉了,而日本平安时代也变得不太平,倭刀就开始根据作战需求变得又弯又长。

      点看全图

      w6-10 打刀与太刀形状不同

      这种长刀在日本有实际的格斗功能,所以生命力颇为旺盛,直到日本南北朝统一马归南山,这种刀才失去了用武之地。从“太刀”(明朝史料称倭刀)逐渐演化为相对短而直的“打刀”(现代中国人所谓的日本刀或武士刀)。

      为什么变短?因为便于上街携带。

      为什么变直?因为便于刺。

      现在影视动漫作品里的日本刀多是以劈砍作为主要招数,可能是视觉美观的考虑。步兵对抗还是刺最有效最便捷。不过对于剑道等竞技项目来说,刺可能是过于便捷了——类似于前面说过的,枪比刀好使,把长刀用来直刺也比下劈要简单,这么一来,没有掌握剑道技术的初学者们很可能会在比赛时捅来捅去,降低观赏的乐趣,还有滑向欧式击剑的危险。所以某些剑道竞赛的规则不允许刺喉刺面,有的只允许高段位选手使用刺的技术。这种段位限制的解释之一是“孤注一掷的技术不宜鼓励”,其实这并不合理:拚刺刀的时候也有防御的手法嘛,怎么算孤注一掷呢?

      倭刀变成“日本刀”的日本南北朝,正是倭寇侵明的时候,长倭刀的形制和运用技术也就在中国与朝鲜地区留下了种子。明清两代倒是没有人背着倭刀满大街逛,所以刀长没有太大变化,但是曲线却不再那么夸张——也就演化成了所谓的苗刀。

      苗刀与倭刀之间演化的证据是《单刀法选》等明朝武籍,但是对比古书也能发现苗刀与明倭刀有一个使用区别,就是苗刀将刺作为一个主要进攻技法,而明倭刀还是以劈砍为主。为了配合这个刺的技术,刀身的弯曲不得不变直一些。

      关于刀身长短曲直的事情先扯这么多,最后来看看刀柄曲线——刀剑在柄上的区别也很明显:剑柄是直的,刀柄是弯的。

      剑柄直,这是因为剑走轻盈,把型需要变化。但是这种直柄并不适合单手劈砍。

      点看全图

      w6-11单剑便刺不便砍

      上面这张图需要对杠杆原理以及力的分解合成有一点知识。可以看出,剑受到的作用力,总要作用到手上。刺的时候,剑端部受力传到手掌是分散的摩擦力,如果不考虑兵器自重,三尺长的剑与一尺的匕首在刺时区别不大。随着兵器长度增加,剑变成一个撬开手掌的杠杆,剑端一个小的横向力都可以给手指带来四两拨千斤的挑战——西西河的胡基米德曾经这样记载:“给我一个杠杆,我就能撬开你的铁拳”。

      相比于直剑,刀头弯曲可以减小劈砍的横向冲击力,使刀不容易脱手。同样,苗刀比明倭刀提高了刺的威力,就要牺牲一些劈砍能力。

      仅靠刀刃的曲线仍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力臂长度在这里摆着呢。于是缩短刃长就成了一个捷径,就出土文物的长度看,汉朝刀一般比剑要短一尺到一尺半——双手汉刀较长,但是仍然比双手汉剑短了近两尺。

      汉朝的刀还可以用布绳或皮带将刀柄绑到前臂上。很明显,这些绑在手上的刀万万不能像剑那样两面开刃,不然一旦刀脱手以绑绳为圆心荡回身上,岂不是要给自己来了一刀...

      点看全图

      w6-12刀柄的曲线改变了劈砍时手受力的情况

      在刀身刀绳上花心思的效果还是有限,最终弯刀把的出现,才较好的提升了持刀手的力量上限,允许刀造得更长,骑兵的马儿跑的更快,或者不用把刀绑在手臂上就快速单手使用。一个L型的弯曲,使得手指在关节不能弯曲的方向上受力,弥补了握力的不足——直把时手指之间是并联的,力臂最远处的无名指与小拇指力量很弱;而弯把使得从食指到小拇指形成了串联,握力也就增加了。另外,这个L形还是一个受力自锁机构。

      点看全图

      w6-13环式马刀护手也是一个类似的解决方案,但是成本与编携程度要有限制

      随着冷兵器时代的过去,那些炫目的刀身曲线也随着战刀离开了战场,只有刀柄曲线在现代兵器的设计上延续着它的生命力。

      点看全图

      w6-14借鉴了刀柄的左轮

      还有一些刀,偶尔客串一下战刀,却永远不会成为战场上的主流,例如柴刀、镰刀、行刑用的鬼头刀。这些刀具都属于某种程度的工具刀,它们的“加工对象”一般不移动,强度基本在一个较小的范围里变化。于是这些刀要么重心放在相对远离刀柄的位置以达到省力的目的,要么刀身内弯保证被砍的物体不会滑走——总之,都是根据工作环境优化的,也就不太适合正规作战(前面有人回帖问到廓尔克弯刀,这是一种合并了战刀与工具刀功能的刀)。另外还有一些武术门派的独门兵刃,也都根据使用方法进行独特设计——至于说有没有经过实践检验,就很不好说啦。

      关键词(Tags): #刀柄
      • 家园 军博展出的几把汉代环手刀

        特别是那个复原刀,刀身长度、刀背厚度、刀柄尺寸都很惊人,比明清官刀大太多了。但刀柄并不长,不像双手刀。我好几次站在展柜前忖思,汉代人单手如何能挥舞得动呢?估计这刀只能劈,也没啥复杂套路,一刀劈出就没打算来第二招...

      • 家园 刀变弯主要是考虑马上使用,多用马的速度劈砍容易。

        马上武器要刺用枪就好了, 马上交战接触打击时间不到一秒, 刺不中就错开了。 双方速度很快, 刀稍微划过,就会拉一大道伤口。 当然没人会在马上用短刀对长枪,你没靠近就会被对方挑了。由于马上作战和步战的不同, 武器也要改变, 枪在中国就讲要有弹性, 西方就要容易折断, 都是要保护枪手的。就是冲阵也是有讲究的, 中国和国际象棋,马都是斜着走的。 为什么呢? 没有重骑兵会垂直冲进步兵方阵,而是像锉刀一样从方阵的边角撕开口子。这样在边角上,骑兵对步兵有绝对优势,你一击不中,不用减速掉头就可以继续攻击下一个或脱离战场。你斜后方的人继续干掉你漏掉的敌人。中国象棋里还有拐马脚,就是说在骑兵没有充分速度的情况下, 对步兵方阵无法冲击。还有就是大多数人是用右手的,冲击右侧的敌人比较容易。

    • 家园 真正经过格斗训练的人用刀或用剑都是只用前面一点的

      昆吾剑谱(剑法须知)上讲“剑长三尺,用锋一寸。”就是说用剑多用剑头上的一点,主要是点、刺对手的手腕、膝盖、咽喉等处。所以剑主刺,尚轻灵。而刀则主劈。

      另外

      李雅轩的太极刀用法里好像也曾讲过刀为什么不是两边开刃:

      刀背面不开刃,则可以利用刀背贴身格拦,靠近对方,发挥野战四方的威力。比如刀中有缠头一式,同样用剑玩这一手,差不多就叫自刎了:)

    • 家园 【原创】漫谈大枪 之外六 战刀曲直(中)

      国内看图在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5251750100myyq.html

      在上文里说到,由于战刀的一个主要运用方式是“切”,所以需要保持一道弧线。但是世间的战刀弯曲程度并不一样。下面探讨一下哪些因素会导致刀更加弯曲,哪些因素会使刀更直。

      直刀身的优势是在不增加重量的情况下扩大兵器的杀伤范围,也方便“刺”——这一点对于移动速度较慢的使用者有重要意义。另外在铁器时代之初,刀的格斗技术还不发达,直刀更容易借鉴匕首与剑发展出的格斗技巧。

      对于用刀的步兵来说,仅靠人力远远达不到马匹带起来速度,所以希望能尽量利用“切”的省力作用;另一方面步兵移动速度比较慢,希望在劈刺时刀身够长以便发挥“一寸长一寸强”。这样矛盾的两种需求导致主流步兵用刀出现了分化:第一种刀以劈砍为主,有弯曲的刀头和比较直的刀身,常见的单刀和斩马刀属于此类;第二种刀使用者则实际上是将“刺”作为主要进攻手段之一,用双手持握来弥补劈砍功能,所谓的唐刀、苗刀属于此类——这种刀的一个替代品是欧洲的双手剑。

      点看全图

      w6-7欧洲双手剑

      再说弯刀身。弯曲的刀身尽管缩短了长度,但是也有弯和短的好处:弯曲的刀刃提高“切”的能力;由于刀具弯曲而缩短了长度,减小了刀砍杀时对刀身的冲击,提高武器的强度和寿命;短的刀身还意味着短力臂,这也利于降低使用者的手腕的负担。

      骑兵用刀主要靠马的奔跑速度,刀身长短对生死的影响不如马匹和人的因素大,所以骑兵手中用的马刀,可以更加弯曲。在戈壁、草原、沙漠等地区,轻装的骑兵是战斗的主力,这种战争形态更容易出现“大漠弯刀”的场景。阿拉伯与蒙古势力所及的地方,更是遍布了弯刀的身影。

      点看全图

      w6-8伊拉克的“胜利之手”(已被拆)

      “刺”这个技术对于单手持的马刀来说不实用,因为一旦贯穿,就不好拔出来,等于将马刀当标枪使用了(此处参考王外马甲的《中国骑兵》)。阿拉伯刀的弯曲非常夸张,以至于很难被用于刺——如果这不是出于美观的考虑,那它完全可以与现代工业的“防呆设计”相媲美。

      点看全图

      w6-9巴基斯坦的马刀很难用来刺

      中国马刀的一个变体是青龙掩月刀。刀柄的延长并非是要把刀当长矛用,而是方便双手运刀进行各种隔挡动作,以突破长矛的长度优势。其实青龙掩月刀的刀身有明显弯曲,是典型的骑兵刀。

      弯刀相对于直刀提高了切割效率,但这并不是说较直的单手刀不能作为马刀使用。胡某曾看到这样一条社会新闻:中国某乡村电线低垂,一摩托车所载两人都没看见电线,快速驶过就发生了双人身首异处的惨剧——战马冲刺的时候速度能达到50至70千米/小时的水平(跟马的品种有关系),大致与摩托车驾驶的速度相当。如果电线这种粗细的东西都可以造成斩首,那么古代骑兵砍杀无甲的敌人根本不需要特殊的弯刀,甚至刀不开刃都可以,也没有必要非用所谓的名钢打造。

      中国古代作战情况比游牧民族要复杂一些,有时骑马有时步行,有时持盾牌防御弓箭,有时轻装劫营,多变的战争环境要求战刀的通用性,加上直刀也可以供骑兵临时运用,那么中国的单手战刀较直也就比较合理了。

      至于唐刀苗刀,这些双手刀在中国战争史里的戏份并不重。双手刀要求使用者素养良好,精神勇猛,技术娴熟,不然面对长矛大枪没有胜算(倭刀克枪之术)。而中国一贯是崇尚智谋的国家,《圣经》或者武士道之类的精神原子弹很罕见,还喜欢鄙视“有勇无谋”,如此文化环境下,双手刀没落的命运可想而知。

      按照人类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天性,刀的演化应该是从短而直的刀开始,变长或变弯。但历史中偏偏出现了一些逆流,把弯刀变直,把长刀变短,给兵器史的看客们平添了几分乐趣——

      土鳖扛铁牛。

      关键词(Tags): #阿拉伯#中国
    • 家园 老胡,图在国内看不到

      图床的地址是ccthere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