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茗谈(二十九) -- 本嘉明

共:💬114 🌺696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夫子的脾气未必好!

        公元前497年,他才当了三个月鲁国的司寇,并代行宰相的职务。上台才七天,就把当时鲁国一位著名的革新派人士叫做少正卯的捉来砍了。少正卯和孔子一样,当时都在鲁国招收门徒讲学。他们是意见根本对立的两派。孔子杀少正卯,列了5条。

        一、通达古今之变,了解事物变化的人,是容易铤而走险的(“心达而险”);

        二、不以奴隶制的正道而行,固执地走所谓革新之路的(“行辟而坚”);

        三、把他的所谓革新道理说得头头是道的(“言伪而辨”);

        四、对奴隶制统治中所产生的一些腐朽不稳的现象,知道得非常之多的(“记丑而博”);

        五、把反奴隶制的道理说得义正辞严似的(“顺非而泽”)。

        孔子说:现在少正卯对这五条都犯了,所以非杀不可。他根据这五条定少正卯的罪案,那就是:

        一、聚众结社(“居处足以聚徒成群”);

        二、鼓吹邪说(“言谈足以饰邪营众”);

        三、淆乱是非(“强足以反是独立”)。

        孔子杀了少正卯,连他的学生子贡也怀疑是错误的(《孔子家语》)

      • 家园 孔子定“礼”,而没有发明礼教

        就像现在,平头百姓希望“回到”建国后那样质朴的岁月,可并不是说大家回到那个时代。孔的想法也差不多吧,毕竟周朝在他当时并不是传说。

    • 家园 茗谈“快活体”舒服。
    • 家园 茗谈(二十九)-2

      本来这一篇,是围绕中美峰会来说的。我倾向于认为这次中美峰会,和上一次江总访美(1997年10月,晤克林顿总统)合在一起算“一次”,是中美首脑会晤中并列最重要的一次,超过邓总访美,与尼克松访华等量齐观。

      但话中无意带到了孔夫子(其实也是那个雕像引出来的),大家有争论了,就索性先交代清楚一点点。但只能说得简略,因为不是当前的重点------事实上,我认为孔子永远不会再成为中国人的重点了,我要去跟90后说这个,人家显得很正常,倒是我弱智了。

      广场当然可以立像,但应该和其他的学术代表一起立。儒家,只是“百家争鸣”的普通一家而已。前2000年捧得太过了,后来老毛打了几天板子,亢龙有悔,不算冤枉。现在呢,在百家争鸣里头归到前十名的群众积极分子,就差不多了,省得又翘尾巴。这土地流转了,老孔挂帅了,2020年跟1920年,区别在哪里呢?

      文化是什么?如果某高僧敢说:“佛是干屎撅”,那么我们说文化也就是吃喝拉撒,生活中的小点滴,恐怕不为过吧?

      比如李刚你吧,放学了玩到“枯藤老树昏鸦”,然后你妈叫你回家吃饭,蹬蹬蹬跑回家一看,好嘛,满汉全席。如果一种文化流派算一道菜,如今互联网这双筷子,老长了,古今中外什么菜都够得着,哪道菜少吃几口,也未见得你会营养不良,明天会生食道癌。那儒教是什么?是桌上一道苦瓜炒绿豆。绿豆好啊,包治百病,小本倒也不是过敏忌口,但偏不爱吃,摁我的头我也不爱吃(吃倒是吃过几口了,这不能赖),直截了当就说不吃,而且说的时候基本不经大脑,没有把话想得四平八稳滴水不漏。我是很浅薄一个人,又不是教授啥的,乱说会教坏细路。这多大个事儿啊?不就一道菜嘛。您爱吃尽管吃,2000年如一日地吃,我也不能拦你啊。除了这道菜,咱中华文明就没别的了?这顶多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嘛。

      (一)

      一个人生下来,有些人认为,就是一个小蝌蚪放到了社会的大池塘里,就自由自在,想游去哪里就游去哪里了?不是的。

      更真实的描述是,整个社会是个巨大的蜂巢,里面是一格一格的,每个人就是一颗绿豆,一筛子倒下去,滴溜乱滚,最后各自掉在一个坑里,稳腚。一个比较健康的社会,会有意让绿豆们在一生里挪动几次。资本主义社会,是激发绿豆自己蹦。虽说豆总是绿的(这叫“平等”),但一样米养一百样豆,这绿豆要蹦起来,心思各异,有的喜欢卖苹果,有的喜欢抢银行,属于乱糟糟的布朗运动,没个准,那么国家机器就管制你,逼你定向动,主流是上进。毛时代的社会主义社会,是“组织”这只看得见的大手,搅动豆们,推着你动,豆们也木得选,半梦半醒跟着走就是了,所以有时候是正走,有时候是倒走,大呼隆。当然,你要是把整个蜂巢兜底翻转一次,那代价就大了,名曰“革命”。

      那么孔学是个什么理论呢?孔子认为,豆们是有色儿的,分金豆,银豆,铜豆,铁豆,倒下去后,要各按其位,不可以混占,不许擅自交叉。而且一旦各就各位,核对无误后,再上一遍胶,固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那个时代,孔子这样想是合理的,在今天,你没有感觉到有一点“夸张地落后”吗?

      所以,我们就不要大声讥笑印度的种姓制度了,童鞋们醒醒吧,孔学及其发展的儒教,就是“中国特色的种姓制度”,孔子可以容忍小步偷偷改良(比如周公定礼,国君下葬可以以活人殉葬,孔子是暗里反对的),但反对一切革命的精神,质疑天命的精神。大家要把孔家店请回来的话,不如直接移民印度算鸟!

      生命在于运动,一个社会能运动,总是好的,因为没有任何大神可以保证自己的“神之选民”只正动,不反动,所以在互联网之前我们人类能做到“正三反一”,已经笑死了。而孔学的荒谬,在于他只推崇“制动”,维持祖宗之法的一潭死水,自己不创造,只盲从,不管你是正动反动,只要敢动,他就跟你拧巴。有时候他拧巴得是对的(比如台湾人就很伪娘地炫耀他们保留了更多的中华文化遗产,而蔑视WG,当然WG确实动得不好),但,偶尔拧巴对了一次,不是你丫轻浮一辈子的本钱。当今社会,环球竞争如此激烈快速,只要你制动,你就失去了球籍------因为很简单,网民们一壮大,加上民智一开,现在很难有大规模的反动了,谁爱制动谁落后。

      这里的关键,不仅仅是具备在野精神的网民够多,还在于民智之开------就是独立思考,成熟思考。

      (二)

      我们回到老孔。

      孔夫子的性格魅力,是极其伟大的,我个人认为他的问题,在于学术体系,先天不良。如果孔子搞宗教布道,应该是和耶稣比肩的人物,因为宗教可以回避现实,但孔子有强烈的“入世”情结,要服务于现实社会,所以他伟大的人格,就悲剧性地服务于一种不合实际的理想,因此不但在生前令他颠沛流离,身后还成为帝王们肆意阉割的工具。

      我们要认识孔子,先要认识几个关键性的背景。

      孔子的理想,是“克己复礼”(克己复礼曰仁),这个礼,就是周礼。春秋战国的一地鸡毛,按他的说,就是因为礼崩乐坏嘛,没了规矩嘛,野心任意膨胀嘛(君不君臣不臣)。周礼,是从周文王到周公制定的国家制度。其中很核心的两条,一是“用人唯亲”,二是“姬为上国”。

      “用人唯亲”,是完全以血统来延续统治,而且必须是严格的“嫡长子”,庶出的不算(附带提一句,容毅仁是庶出,这是解放时容家举家避走香港,而留下他同TG周旋的重要因素,当然后来是因祸得福)。不但王和公爵如此,所任用的大臣(士大夫)也如此,不是正牌红二代是不能用的。这里面就有中国式种姓歧视的一个方面。

      “姬为上国” ,是因为开国时封建,封了很多王国公国,其中有皇家的(“姬”姓),有外姓的(比如封姜子牙于齐,齐王就是姜姓)。两相比较,国不分强弱,必须“以姬为上国”。

      孔子是鲁国人。鲁国是周公的儿子伯禽的封国,姬姓国。周公当过冢宰(总理),地位高于另一个王弟召公,更加高于外姓的姜尚(太公),而且周公为天子定制,就是制礼作乐(别人创作好了,他老人家审批),身兼中组部和中X部部长,D校校长。所以周天子特许鲁国可以使用天子礼乐(拥有第二套国家交响乐团),以褒周公之德。周朝的礼,是个很复杂的体系,繁文缛节,体现在“乐”里的礼,只是一小块。但在“礼乐”这一块,唯独给予鲁国以天子的规格,可见鲁国在一批姬姓国中的地位,也是超然于上的。春秋末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礼崩乐坏”成为必然,因为那一套不合用了。大家用拳头说话,晋楚秦这样的大国就趾高气扬,而鲁国要想在国际秩序中争得有利的地位,打架又不是人家的对手,于是就只好拿“我们祖上怎么怎么”说事。这是孔子一生追求“复礼”的根本原因:复了礼,周天子是爹,我们鲁国就是半个“嫡长子”,红歌一唱,吐气扬眉啊。

      第二点就更困难。孔子本人,不是嫡出,连庶出也不是,而是鲁国武将叔梁仡的私生子。孔子本人倒是长得样貌堂堂,身材高大,颇为优秀(一般权贵人家,庶出的都比嫡出的要优秀,一是庶子们母亲的基因会比较好,嫡出的很多是政治联姻,木有优生学;二是庶出的要出人头地,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更会做人。比如袁绍是庶出,袁术是嫡出,袁绍更优秀一点),但就是没资格拿到“士”(低级贵族)的地位。孔子有小姐的心,却只有丫环的命,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去当平民,不就是去当“贱民”吗?他自己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而绝不会如光棍一条的陈胜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因为老陈是真的木有贵种,而在孔丘的心里,是把自己看作贵种,看作“士”的。孔丘少年时之所以有远大的理想,艰苦的努力,原动力,是要整个社会承认他是贵种,是“士”,这靠不到老爹,就靠自己!如果他生来只是个平民,仍能有后来办学的成就,我会更加尊敬他。

      所以孔子的一生,首先是在为“小我”的社会地位而奋斗,其次是为同他一样的广大庶子们(“大我”)的社会地位和灰暗前途而奋斗(有教无类),第三是为了祖国鲁国“应得”的国际地位而奋斗。孔子承认,这个社会上,确实分光脚的和穿鞋的,但不是老法那种分法,而是应该由他老孔来分。等他夹带私货分完了,就可以固定了,不许发梦不许质疑,各安其命,是为“礼”。

      这里,小本不由想到中外关于贵族和平民的几个掌故,今天看做笑谈,那时是社会常态。

      1599年9月,80名商人和冒险家(准确说,就是海盗)聚集在伦敦,向伊莉莎白一世请原,请女王陛下特许成立一家与东印度地区进行贸易的公司。女王是同意的,无非你打劫我也有份嘛,但谁也想不到,事情僵持了,因为朝廷理所当然,内定一个贵族哥儿爱德华-米其本爵士来领导,而胡子们宁死不从,要求来一个“跟他们(平民商人)有同样出身的人”,而不是一个“绅士”。结果拖到1600年12月,商人们获胜,由他们推举的詹姆斯-兰开斯特领导的“东印度公司”成立。该公司在极盛时,拥有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全境和26万私家军队(陆海军),是英国陆军的两倍。

      日本明治维新前夕,向外学习的风气渐开,坂本龙马组织了一票亡命之徒,偷越国境到南洋学西式航海,但这其中有武士,有普通平民,经常起冲突,因为武士认为自己高档,不屑于同平民一起干甲板活。坂本大怒,用火枪逼着全体船员统统脱光,然后说:“看看,这就分不出武士平民,还不都是两条腿儿的吗?那兵右卫门,别看你平日老掖着长的短的,硬的翘的,现在呢?神马都是浮云苔司耐。”所以日本近代海军,是从裸奔起跑的。到了日俄战争时,俄国海军还保留着非常落后的制度,军舰上的军官都是贵族,而普通水兵同农奴没有区别(叫作“穿制服的牲口”),尤其是当时军舰还是用煤,在中立国装载煤炭是一个非常残酷的体力活,以至于对马海战还没有打响,伊万们已经生不如死,可以说未战已败。

      所以孔子如果一步踏错,是一定会在社会的底层,光着脚丫不得翻身的。但他人品好的一面是,他把自己的痛苦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按一条光明磊落的道路进行毕生的温和的奋斗,而不是在那个动荡年代里当一个奸人,作价而沽。其次,是孔子的政治主张虽然不得意,但他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支点,撬动了地球。

      这支点,就是教育。

      而讽刺的是,孔子能得到“士”的地位,居然是由于礼崩乐坏。换句话说,如果不是礼崩乐坏的鲁国现状,而是在平静的,阶层森严的“礼的世界”里,孔丘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得到“士”的地位。他本人,是他所深恶痛绝的社会现状的受益者。

      (三)

      孔子的时代,鲁国掌握实权的,不是鲁公,而是三桓(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大夫),其中以季孙氏为最强。鲁襄公十一年,三桓四分公室,把军队一分为四,由三家各领(季孙氏独领两军),而鲁公彻底丧失军权,成为傀儡。

      这次分军,不能算全错。三位大夫家里都蓄养了大批家臣,很多就安插在军中。春秋时代,军士是一门专业职业,父老子替。当时的人,寿命虽短,但生孩子多,一旦十几年不打仗,社会生产力又发展了,部队没有战损,顶替进来的下一代就越来越多,这些红二代,劝他们去当平民是不可能的,就只能扩军。所以后来到了战国时代,战争的规模和残酷程度远大于春秋时期近于体育比赛般的“按规则游戏”,动辄“斩首数万”,而且军事改革家如司马骧苴,孙子也应时而生,其中有这个深层原因。而扩军之后,军队变得难于管理。鲁公无能,为防兵变,就不得不分下去,三家承包。

      这里,又带出另一个问题:正主和摄政。

      所谓正主,就是根红苗正的分封王室嫡长子,他当王是毫无疑问的。摄政王,就是王室近支或外人在王族临时接不上时暂代领国,摄取王权。我们现代社会一个好笑的现象是:凡是所谓民主政体政党轮替的,都把自己看作“正主”,君权神授,搞得再乱七八糟也无所谓,纯粹的死猪不怕开水烫;而某白兔党多少有点“摄政”的心理,自我感觉没有“神授”那么跩,需要执政得当来证明自己的正当性,稍微夹点尾巴。这在海峡两岸,特别明显。

      回到鲁国,长期以来的现状就是:三桓虽然勾心斗角,但在管理国事以民为本上,还算小心得当;反而是这几代鲁公,仗着天授君权的正统,无一良善,横征暴敛,都是不堪之材。这种微妙局面,在春秋末期的各国,普遍存在,因为国君同卿大夫通常都互相提防,权臣们为了以防国君突然发难抄家,往往刻意在民间买恩市惠,一个是枪杆子,一个是民心,两手都要硬。比如齐国司马(国防部长)田乞放赈,借粮给民众渡荒,秋后归还,居然大斗借出,小斗收回,掏空国库,贩卖私恩,年年如此。

      但是,一个坏的国君VS三个还算好的权臣,从“礼”的角度说,仍然是大夫们大逆不道。就是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国君再差劲,血统上讲是符合“礼”的,要规劝不能推翻;大夫犯上,哪怕是为民而谏,也是谋逆。所以,鲁昭公需要在朝中培植自己人,那种不分青红皂白忠君事礼之人。孔丘的出身不能令人满意,但他坚守周礼,事事反对权臣,是鲁公需要的。由于季平子的反对,鲁昭公无法任用孔子为官,但孔子不但得到了士的地位(可以佩剑出门),而且得到了一个吉尼斯记录:开办第一家私学。

      鲁昭公发现,贵族们的嫡长子和嫡子血亲(所谓“公子”),都跟随三桓,于是他决定利用庶子和平民子弟,来逐步替换朝中的贵族子弟。但在春秋时期,只有贵族子弟(公子王孙)有权进入官学。而由于书简笨重昂贵,私学开办不起。所以,鲁昭公给予经济支持,孔子办起了私学,有教无类,不管你什么出身地位,只要想学,交十条干肉当学费,就可以入学,决无政审。古代“十(个)”称为“束”,干肉也叫“脩”(读“修”),所以“束脩”在解放前也指老师的报酬,是一种文雅的说法(好比请齐白石作画,酬劳叫“笔润”或“墨润”;小金库给知县老爷发奖金,冬季可以叫“碳敬”,夏季叫“冰敬”)。鲁公的如意算盘,等这些黄埔生毕业,就可以上岗了。

      但鲁昭公来不及等到,就因为愤然发兵攻打季氏,而被三桓联合反击,不得不流亡齐国。孔丘认为早晚要株连自己,而主动去国避难,也去了齐国。这一趟远行,让他看到了两点:

      1)天下乌鸦一般黑,鲁昭公实在不是什么好鸟。

      2)天下乌鸦一般黑,齐国原来也是一本烂帐。

      此时春秋各国,大夫坐拥实力,下克上,已经是普遍存在。时代已经变了,进步了。而孔丘的一贯驼鸟态度是:既然一个孩子长大了会出痘,出痘就可能会死,那就捏捏小,再塞回娘肚里,就没事了。

      周公制礼,是猴年马月的事了,拿这个乱套现实,不是刻舟求剑,又是什么?

      通宝推:fighterbruno,夏侯,陈王奋起,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孔子的利用价值

        既然历史上任何王朝都认为孔子有利用价值,显然有一定的道理。而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下,孔子的利用价值在于,一是强调道德,而弱化单纯法律至上的精神。我个人的意见,西方对于法律的态度已经从尊重走向玩弄。当年刘邦的约法三章所突出的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民众要能理解法律,所以才知道如何遵守法律。而现在的法律体系,已经跟金融衍生品一样,无人能够了解,如果一件事情是否违法,得靠律师的解说的话,普通民众又如何去遵守法律。我也认为道德理念的确立实际上是解决很多社会问题的一个出路,虽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但至少不会更坏。二是突出中央集权,中国目前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利益冲突是在逐渐激化,而这其中如何确立中央政府的权威,不仅是单纯法理上的,还可能包括道德上的。这应该也是和谐社会的出发点。也就是未来如果发生任何事情,那也是地方政府来背下黑锅,而不要影响全局。井大在之前的文章里面都有描述。不过孔子像只能说是一步臭棋,放在这样敏感的位置,恐怕不会有任何好的反馈。不过未来如何解读,还得继续观察了。

        • 家园 孔子招牌

          人类的等级观念,中国以前封建社会是用权力来划分,那么随着资本全球化的今天,今后阶层还是成立,但划分除了权力还有资本,这是人类工业发展后产生出来的新认识,而与之共生的我们将看到孔子的重新回归,而这依旧是服务于阶层社会的。在资本的作用下,进一步的承认了这个现实,虽然曾经奋斗过,但至少今后一段时间内,都将成为过去,甚至是一个假招牌,而孔子这个招牌的突然出现,就或许很好的诠释了这种现象。

          但对于孔子是否能够输出,我想是疑问,或许更多的是在于内部的和谐。阶层社会下的稳定需要一种思想。现代全球信息化时代,人们是很苦恼的,大家都在渴望资本的扩大,但心里又渴望既得利益保障不出现社会动乱,而这的调和或许还真需要这个孔方兄,但苦恼者最后也还是会清醒的,信息化时代,人们的思想其实是很难控制的。

      • 家园 本大好文!

        本大好文!感觉本大和其他大佬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在看待孔夫子。但您以前也说群众西方人那样过于注重物质享受的话这个国家终究是要灭亡的。如果华夏族真的在几十年内重返历史颠峰的话,感觉光马子思想这个瘦弱的肩膀是挑不起中华民族这幅重担的。个人觉得马思想就是大同思想糅合了时代的元素,大同思想在诸子百家里排不到第一吧。孔思想也可以梳妆打扮一番把时代的局限性扔掉,重新灌输给群众,华夏族的辉煌也可以得以继续。

      • 家园 笑话一则

        八十年代的小说月报上有片<诗圣>的小说说的是农民诗人写的成名诗:

        自大毛主席登上金峦殿,孔老二哭的两眼汪汪

      • 家园 本大这回书写的精彩,静待下文

        “广场当然可以立像,但应该和其他的学术代表一起立。”——这个有意思,广场上站两排石人,拿腔作势显威武状,知道的是中国古代名人,不知道的以为到十三陵了^_^

        不知道这广场孔子是否是立给外国人看的?!正如本大说我国年轻一代其实对孔子并无特别感觉,即使再教育也未必唤醒多少。但反观中国在对外文化输出上,一直都是以孔夫子做招牌的,比如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所以期望以孔子思想约束国人,我看难;但骗骗老外,我看成!

      • 家园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孔子不等于儒家
      • 家园 长这么大第一次听到关于孔子本人的故事。

        即使是听了于丹的心得。即使是语文课本这么多宣传。即使是读了历史课本的各种演绎。

        本大也真不容易,在我印象中好像第一次写了这么多字吧。难道今天放假?马丁路德金日?加拿大也过这个节?

        天下乌鸦一般黑,日光底下无新事。不同的是我看到了、不动脑子;本大看到了、会心一笑。这个算是文化人吧。

      • 家园 国之重地,立孔子像,显得不庄重。且孔子是被后世阉割了的孔

        自汉武帝以降的孔子,是被阉割了的孔子。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思想,可以说是根本的不同。

        举例,我们常说“以德报怨”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孔孟之道。但孔子的说法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我们的蒋委员长及其幕僚就被阉割的孔子思想给害苦了,遗祸后世。

        要照我说,孔子的德怨说,还有不当之处。“以直报怨”乃因有怨,如果有德,何以报之,正确的做法,应该就是:以直报怨,以直报德!

        孔子的思想,行为,人格魅力,以及对后世的教化与影响,都不足以泽后世。更无法解决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我觉得,我们不能再回到汉武帝时期的那种“独尊儒术”的时代。如果把孔子作为国家的形象与象征是一种潮流的话,那中国可能会再一次回到自汉武帝以降的时代。

      • 家园 【讨论】那儒教是什么?是桌上一道苦瓜炒绿豆。

        这把儒教涮得不轻,而且高明!

        绿豆吃多了要放P的吧。呵呵。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