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自我救赎之路 上 -- 流川

共:💬234 🌺130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自我救赎之路 上

    中国人的自我救赎之路很另类。

    中国人在三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先是击退了如欧美小日等国际极右势力,这些龟蛋想把中国变成殖民地,那就只能干他娘的了! 接着把国内的极右势力赶到了一个小岛上。剩下的极右,不是被镇压了就是被改造了,不成气候了。消灭了极右后,中国人获得了重新发展的三个重要的支撑点,国家集权,国有资产和国有土地。

    先有权,才有产,最后再有地,这是人生发达的正常程序。

    老蒋也是这么想的,于是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集权和资产上,显然,他没有触摸到这个国家的命脉,没有完成功课。毛却反其道而行,试着先从土地开始,抢过来再分下去,于是农民兄弟就可以为这块土地去拼命了,于是没过多久,集权和资产就都到了老共手里。

    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些事,真的有捷径。

    中国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如果没有国字头的集权,资产和土地,那么印度有多少流浪儿,中国只会比他们更多,不会比他们更少。

    如果由极右继续执政的话,中国不可能完成国有资产和国有土地的整合。蒋曾经做过努力,但是由于党国的右翼属性,让他们革自家人的命,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采用国家回购的方式,那个成本,不要说当年的老蒋,就是今天的老共,也是负担不起的。台湾可以,因为它比较小。那么大些的,比如印度的国家回购到现在都没完成,也许未来的五十年也不太可能。

    中国人用无产阶级暴力革命这一手段,以较低的成本和极短的时间,完成了对国家主体框架的搭建。所以,印度和中国的起点其实是不一样的,中印的起跑点本就不在一条线上。印度人不想流血,那就要多耗时间,多花钱。

    在右翼政党领导下的中国,没有这国字头的三大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财富集中和土地兼并会越来越严重。那就只能对外发动战争,或是对外和稀泥,也就是对外妥协了。由于中国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先天性营养不良,对外妥协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对外打仗,要拿老百姓的血肉去填,还不一定打赢。对外妥协,就要抢老百姓的口粮去孝敬友邦了。无论哪一样,对老百姓都是火坑。印度有一点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它有几亿贱民,基本不消耗资源。中国没有这个阶层,所以资源消耗肯定是要大于印度,那么一旦妥协了,境况肯定惨过印度。

    所以,有着大智慧的中国人,放弃了右翼,选择了左翼。呵呵

    建国之后,中国有了黄金十年。 给了中国人和中国的执政党一个最直观的经验,那就是打仗我们在行,搞经济那也是清一色,一条龙。在一派喜洋洋的氛围里,行行业都在增长,信心也在增长。而经济上的这一通猛涨,都是老大哥帮的忙。由此加速了向国际左翼势力的靠拢。接下来更被苏联人忽悠的满怀理想,要把红旗插遍全球。至于手段吗,极有可能是武力解放了,我们还怕谁?

    当年真的输出过革命,我在俄国时就看过一些文字和图片资料,这些是中苏分裂后,老毛子为了在国际舆论上控诉北京而收集的证据,不能说都是假的,十假里还是有一真吧。呵呵。那中国造的几种口径的炮弹堆得跟小山一样,使用者是非洲的某些黑叔叔。

    但是,在输出革命的岁月里,中国人察觉到了这一想法过于天真了。

    这里有一段演义,说的是格瓦拉从古巴跑到非洲去闹革命,在他没去之前,当地的一个黑哥哥领袖本来是搞的有声有色,队伍日渐壮大,形式一片大好。但是听说游击战大师来了,黑哥哥那是欢喜的不得了,多方请教,事事提问,虔诚信仰。黑哥哥是真把这些革命成功的前辈,当神拜了。

    但是没想到游击战大师来了之后,完全不顾当地的实际情况,急于搞出几个大的成果来,想在国际上引起轰动。于是四面出击,那块骨头硬,就啃那一块。结果骨头没啃下来,自己满嘴血,战事失败了。 最后,黑哥哥也挂了,格瓦拉跑路了。

    说是在战事打的最背的时候,格瓦拉给周总理写了封信,向周总理要一台大功率的广播电台,收听半径要一千公里的那种。还是急需!他要把革命思想通过这玩意儿,撒向非洲的每一处草丛。

    总理接了信之后,仔细瞄了半天,回头问秘书,你确定他要的是这东西? 得到肯定回答之后,总理面露失望之色,说,他现在需要的是打好仗,保存好自己的队伍。 这个东西有必要吗? 怎么运过去?怎么交给他? 所以,当后来总理听说革命的火种,就是那位黑哥哥牺牲了,总理好像是气哭了。总理应该是明白的,红旗插遍全球啥的,肯定是浮云了。

    接下来在向国际极左靠拢的过程中,中国人又发现,他试图要控制我们,并决定我们民族的未来走向。

    怎么可能? 我们死了那么多的人,就是不想再由他人来决定我们民族的命运。 于是,中国人为了彻底将这股势力赶走, 不惜用一场战争来与他划清界限。苏联,那是最大的共产党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极左势力。 珍宝岛枪声一响, 中国人跟国际极左派,分道扬镳了。

    接下来用了前后十年的时间,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国内的极左被捧上了天空,上演了一幕幕从文宣到武斗的人间话剧。中国人生性内敛,文明史上又长期的缺乏一种宗教式的狂热。作为一种成熟的文明,要对所有的错误都要有深切的体悟,才知道那条路是能走的,那条路上有大坑。就像一个孩童,告诉他开水是热,是肯定没用的,他一定要被烫过一次,才知道那东西不能碰。

    上天要降大任与中国人,缺的这一课,是要补上的。

    接下来“只要一撒手”,极左就落在了地上碎成了八瓣儿。 文革后,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极左就是臭大街了,两百年都翻不身了。

    中国人用了五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一次从国际到国内,从右到左的大清洗。把阻碍国家长远发展的两个极端的势力脓包,都挑破了,

    从此,中国人可以走一条务实的道路,去寻求一些真正的,有益的,健康的,长远的目标了。

    关键词(Tags): #帝国论(梓童)通宝推:真不知道,
    • 家园 给您献花,只是人类的记忆往往是衰退的

      文革的记忆二百年只能是书上的了,至于书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写,人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读。

      象我这样从文革中走过的人,当然在我的周围会极力反文革的。

      但现在看到网上怀念文革的还少吗?

    • 家园 《商业周刊》封面文章:年轻人长期失业的危机

      del

      • 家园 日本也存在就业问题?

        不是一直劳动力不足吗?

        • 家园 存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变的突出了

          一、随着经济的不景气,许多企业倒闭,这些企业里在终身雇佣制体系下的长期员工(也就是日本人说的正社员)失业,他们中的大部分在进入新的企业后,只是被劳务派遣的临时员工,而且合同期普遍不长。

          二、劳务派遣在日本很发达,对用人单位来说是极大的降低了成本,对劳动者来说就是职业不稳定与收入低。(许多人一进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通过劳务派遣获得的),因此,也就加剧了就业问题。

          • 家园 日本其实更像结构性失业

            泡沫经济制造了大量低层次的工作岗位需求,本身就导致大量劳动力只经过了初级培训就上岗,但泡沫破灭后,这些缺乏竞争力和技能的人的就业就成问题了。美国现在也是这样,建筑业单独贡献了30%的失业人口,而这些人口多数只有高中文凭,几乎注定要长期失业了。

            90年代的下岗工人也有这样的问题,以上海为例,80年代都流行上职高,而不是普通高中,最终这批人是下岗人员中竞争力最弱的。

            另外就和派遣有关了。工资待遇是比较刚性的,尤其在日本的终审雇佣制下。日本员工能对公司那么卖命,前提是公司给他们看到持续加薪和升迁的明确前景,不会像国内企业一般采取画饼的方式。但这也导致就业、薪酬和劳动力之间的调整周期变得异常的长。

      • 家园 毛时代的技校和中专是解决年轻人失业和解决社会危机的方案

        德国和日本的小企业多,能够采取学徒的方式。

        美国这样大企业主导,而且人员流动性大的社会中学徒的方式就不适合了。

        中国现在产业升级,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和劳动力。完全可以恢复毛时代大企业办的技校和中专。由其为企业培养劳动力,教育系统进行资格认证考试,保证其培养的人才据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企业自己肯定会注重培养出的人的技术能力,不用国家相关机构操心。现在的教育系统和社会发展不适应,没有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劳动力。当初国家既然定下了为别人打工,挣劳动力辛苦钱的发展策略,也应该挣高级辛苦钱,附加值高的,这样就应该发展技术培训类教育。同时注重工人作用和地位,而实际情况是截然相反。中国产业工人待遇低,社会地位低,在改革中承受的损失最大,没人愿意当工人了。现在企业只是能做一些简单的加工工作,工人也多是没有经过训练的农民工,把毛原来建立的产业升级的基础推倒,现在隐患一点点凸显。

        其实一名操纵机床的技师或者高级技工可能培养成本比某些文科的博士要高,他们需要用真东西去练习。就怎么废了太可惜!这些工人也不会象某些高等学府的经济专家或他们的弟子,给人民带了如此多的苦难。他们才是鲁迅说的牛,现在的教育是不养吃草挤奶的牛,而是培养侵害国家机体的蛔虫,越是高等教育越是如此。

        中国年轻人的失业原因多半是国家发展和教育发展策略造成的,不象美国那样不好改,就看自己想不想改!

        • 家园 你们生活在什么时代?

          现在有的技校已经比一些高中的分数高了好不好?在江苏(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怎样),所有的中专生每年都有1500块奖学金。而且正在开展和企业挂钩培养的制度。

          但中专技校也有薄弱环节,比如机器不够,理论老师多而实践老师少,甚至还必须开英语数学科,而且要求的层次还比较高,这些都是过去留下的问题。因为现在很多的英语等课程的老师人数很多,而且有编制,不可能不给他们活干。

        • 家园 中专和技校在文革期间基本关掉了

          66年以前发展了一部分,78年以后发展了大批。90年代中间断档了一段时间,00年后又开始发展起来。多看看统计年鉴好吧!

        • 家园 毛时代的技校和农民没有任何关系

          在毛时代,农村户口没有考技校的资格。在上大学机会非常渺茫的时代,很多农村最优秀的学生选择了上中专,而不是上高中考大学。作为前农村户口我对这一制度没有好印象。

          • 家园 你错了,农中——农业高中就是技校
            • 家园 你才错了—农中不是技校

              这有点想当然了。一个人从技校毕业后,国家给分配工作,干得是技术工人的活,端得是铁饭碗。一个人如果从农中毕业,只能回自己的生产队,而且他也当不了技术农民,他们干农活的水平可比不上老农,他们每天能拿到8个工分就不错了。另外农技员往往是非农户口。

              • 家园 所以说,我们一般说的技校是指工人的技校,但是,你

                强调农民问题,我才突出“农中”。农中怎么会不是技校呢?只不过是学农业技术而已——当然也是有基础课程的。

                至于分配问题,那当然和工人的不同。比如你是农民,你读了农校回家,有可能因为是个高中级别的毕业生,大队书记安排你做个民办教师会计记工员保管员什么的,要不然,你就是一个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比文盲有知识的农民,回到生产队,你没有工作吗?干农活比不上“老”农那是当然,还有个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的问题啊。《刘三姐》中的对歌秀才们,还不是照样编不出让你佩服的歌儿来吗?

                • 家园 原来农中不怎么培养农业技术

                  技校的培养相当有针对性,出来的人一般会分配到相应的技术岗位。但是你所列举的几个农中毕业生能争取到的好位置一方面机会很少。另一方面就算某些幸运儿得到这些位置了,那也是因为他们的教育程度较高,识字较多,而不是农中专门给他们培养了教书,计分或会计的技能,从这点就能认定农中不是技校。

          • 家园 毛时代,靠上山下乡解决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