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关于日本的一些杂感:规范 -- 铁手

共:💬186 🌺2024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需求和设计是不能分开的

            需求和设计是不能分开的,设计是要实现需求所要求的功能,需求也是在现在技术条件许可下的对期望值的折中。

            所以,我们在开发中,设计和需求是混在一起进行的。设计文档有两种,Feature Design,这个可以说是功能设计,也就是类似与原来软件工程中的需求分析吧,另外一种就是Technical Design, 也就是类似原来软件工程中概要设计。不过不要把Feature Design想象成传统软件工程中动辄几百页得需求分析,通常一个一年的项目,这个Feature Design也就5-6页文档量而已,基本上就是非常粗略地大颗粒地描述要实现的功能而已。

            至于费时的详细设计,通常由程序员完成的,在敏捷开发中是真正省略了,是依靠代码的可读性来实现。

            另外,敏捷开发讲究的轻量快速迭代。

            也就是需求和设计实际上在一起进行的,进行的同时几乎就开始写代码。有了一个模糊的需求,就有一个前进的方向,例如可以写一些框架代码,定义一些消息机制和自动机的状态等,写一些接口类,基类,制定设计模式等。细一些的需求出来,就可以写一些派生类和执行逻辑。就这样逐步细化。

            敏捷开发中有迭代(Iteration)和里程碑(milestone)的概念,实际上开发的过程是和用户不断交流的过程,每个迭代基本上指实现一个或几个小Feature,甚至是Feature中的一个部分,但是保证每个迭代出来的产品是能够使用和能够测试的,这样就可以有基础和客户交流获得进一步详细的需求。

            每个Milestone可以根据时间来划分,更多是按功能实现的需求的来划分,也就是每个milestone能够推出一个部分满足客户一些需求的产品。

            敏捷开发有一个论点,我感觉不错,也就是:绝大多数客户实际上并不了解他们的需要,也不清楚他们想要什么产品。这一点,我相信在传统开发过程中,为不断的需求变更头痛的人一定是有体会的。

            所以在开发中,敏捷开发是一个小量递增,小步快走的过程,需求是逐步细化,设计也是逐步深入的,代码这是伴随这个过程不断生长的。

            在我们的开发过程中,很常见的情况是最初的feature design只实现了其中70%的功能,但是却另外添加了起初没想到的30%的功能。

            所以不是没有需求分析,而是需求分析是一个交互的过程,是在整个过程中和design/test混合在一起。

            通宝推:季侯,
    • 家园 日本的软件是生产出来的

      沿用的还是工厂生产管理的流程,要求可继承,可明确,可追溯。这种方式对黑盒测试很依赖,而不贴近白盒测试,非致命性的错误很少,一旦有问题就是整个系统的崩溃。(这次日本Mizuho银行的崩溃,很可能就是系统理论富余度和实际富余度的不符造成的。)正因为这个问题,所以更要求生产过程中的规范化,目的就是能迅速找到原因,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

      就我个人经验,同样的1万行左右陌生的代码,从解读-〉理解-〉确定-〉设计-〉修改,按日本规范编制的代码速度最快。

      说完好的了,说说不好的:

      1 新技术的对应慢。

      我这里很多东西还是VB5 6做的,等到Win8平台一推出就彻底的要推倒重来,成本很高。

      2 对设计人员的束缚过大

      因为可移植性太好了,所以很多东西还是延续20年前的设计思路,执行的效率和资源利用程度都很低,最近看了看内部的模块代码仓库,结构性更新的基本上全是我们这群空降来的八国联军搞的。

      3 过于控制成本造成含金量不足,对以后的发展有束缚。

      关键词(Tags): #编程(说了就走)通宝推:铁手,
    • 家园 其实日本这种死板背后的一大原因是为了推卸责任方便

      守规矩是好事,但不分轻重缓急死抠规定,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日后好推卸责任。面对突发事件,很多情况是没有最优解的,也就是说怎么做都会有风险,都会挨骂,唯有什么都不做,按规定来,可以作为日后推卸责任最强大的理由。

      这个情况不光日本有,也不光政府有,很多大公司都有这样的问题。情况一切正常的时候这叫规范化,一旦出点什么事,各部门的第一反应是想办法把自己摘出去,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步步为营,紧跟规定走,最大限度的避免自己的部门承担额外的责任。我最近就碰到这么一件事,事情明明很紧急,解决方法明明很容易,偏偏各部门为了不承担额外的责任,把一个一天就能解决的问题拖成两周,回头写出来给大家看看。

    • 家园 事急从权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菅直人首相再三说,这是六十多年来的最大危机,日本从上到下,还那么淡定的按部就班,真是一个神迹。

    • 家园 真想把日本的问题放在经济版里好好讨论一下

      真想把日本的问题放在经济版里好好讨论一下:

      举个我个人到现在还耿耿於怀,总搞不明白的例子:

      创造了被那样推崇和推广的“精益制造”神话的丰田,那次搞大批回收车并公开道歉的悲剧,竟会起源於一个没有见到经过“重复验证”的有关报道的,所谓的“高速公路踩刹车时发现加速现象”的美国客户的投诉。至今也不知是不是当时那位仁兄儿的“幻觉”?听说最后还发现也许根本不需要回收那些车,因为实在找不到同样的投诉了!

      我们这些对突发事件搞“诊断”和应对的同行都很疑惑。因为,凡是查那个“事出有因”的都会习惯来尽力“回放”和模拟当时的现状,如果是抓住了真“凶”的话,那么同样的条件应产生相同的后果,“重复验证'是基本手段。他们会那样忽视吗?

      也许还有什么其他的猫腻儿,自己就无法想像和理解了。

      • 家园 好像这是个政治事件

        当时这个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在时间上,直到日本屈服并召回和赔款,直到美国消费者不再对日本车有信心为止——于是美国的正式调查报告也就出来了——9起事件中有8起事件都是另有原因,只有1起事件是可以确认的,并且在这个调查事件期间,最亲华和反美的鸠山首相下台了。于是美国人的效果已经达到了,至于日本车到底有没有问题,who cares?

      • 家园 曾经有结论出来,但是没有几家新闻报道

        至少没有象刹车门的时候那么报道。总的来说,那些所谓的意外加速,多半是人为失误,或者是踩油门当刹车了。

        具体内容可见: http://en.wikipedia.org/wiki/2009%E2%80%932011_Toyota_vehicle_recalls

        On February 8, 2011, the NHTSA, in collaboration with NASA, released its findings into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Toyota drive-by-wire throttle system. After a 10 month search, NASA and NHTSA scientists found no electronic defect in Toyota vehicles.[30] Driver error or pedal misapplication was found responsible for most of the incidents.

        之后,破产的通用又活过来了。

      • 家园 真的没有同样投诉了?

        在规则至上的日本第一企业,难道没有投诉的核查制度?仅凭一个没有见到经过“重复验证”的外国客户的投诉就收回几十万辆汽车?我不太相信。

        如果真是这样,我觉得只有用“阴谋论”来解释了,那就是在老美的压力下,丰田为国家政治行为来买单,也就是你说的猫腻。

        • 家园 丰田在00年前后搞了一个千禧年成本压缩方案

          一定程度上已经摈弃了传统的与供应商长期合作的思路,极其强调压低成本。之后的事件恐怕与此有关

        • 家园 消息来源是公开报道和质管同行的质疑,很希望知内情者爆料

          我的消息来源是公开报道和质管同行的质疑,很希望知内情者爆料。

          附“猜想”之一:

          隐患是确实存在,而且有普遍效应,根源於精(偷)工省(减)料。因此要亡羊补牢。但死鸭子也要“硬”在嘴上,赖账(故称无同例,无大危害)。

          此猜想的老话重提是因为这次核电又“狼来了”。

          再加一句:

          日产的内产内销产品和外产外销的同型同牌的产品,从设计,材料到质控,都不像一个父母的孩子,早就有人质疑了。

    • 家园 处理这种人命关天的大灾大难,跟打仗差不多!

      还能按“规范”走?没有制定过规范,所以无所适从,那日本人都是机器人?

      惊诧之余,我所能想到的唯一解释就是:遵守规则,遵守规范。哪怕是火烧眉毛,哪怕是前所未见。

      小日本制定过应对海啸的规范吗?制定过应对核事故的规范吗?没有!那从何谈起“遵守规则,遵守规范”?你的结论逻辑上非常不严密。—— 怪不得你们做项目 bugs 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