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胡乱谈谈美国或美国人 -- 侯登科

共:💬474 🌺3514 🌵8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要从教育的目的说起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培养精英,还是培养大批量受过基础训练的普通人?如果从训练普通人的角度来看,美国的基础教育无疑是失败的。

              如果从培养精英的角度来看,美国做的不错,但中国做的也不差。不就是差几个奖么?我发现国人就是把各种奖看得太重,其实无论是诺贝尔奖、还是菲尔兹奖、还是沃尔夫奖,这些奖项不是奥运会项目的金牌。这些奖项设立的目的本身就不是要评个高低,这些奖项设立的目的,更像是西方学术界内部每年开个party,然后在这个party上弄点彩头,本身并不是奥运会金牌或者说科举的状元之类的东西。中国人不进入西方学术圈的那个圈子,自然是获不了奖。之所以这些奖项的水平比较高,而是因为过去几百年西方学术界的水平最高。

              只是国人这一百多年来自卑惯了,总是需要这个奖那个奖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在媒体的宣传中诺贝尔奖甚至是比科举制下的状元还宝贵的东西,这完全是心态问题。就算哪天真有老中拿奖了,我估计媒体们肯定还要仔细分析一下拿奖的人是在中国受的教育还是在美国受的教育呀,先查查他的祖宗十八代,有没有外国血统呀,一查,世代都是土鳖。那再拿他的履历看一看,在美国上的博士?肯定是美国教育的功劳!如果是从小到大在中国受的教育,那再看看此人有没有出去学术交流过呀,如果出去交流过,那肯定是外国教授的功劳!如果,也没有出去交流过,都是自家在中国琢磨出来的,那就再查查他小时候有没有用过国外的课外辅导书呀?一看,还是没有。那就问问他小时候有没有吃过外国奶粉,肯定吃过嘛。所以媒体会得出结论,中国人拿诺贝尔奖,是外国奶粉的功劳。

              这就是中国媒体的德行!在这样的媒体熏陶下,中国人又如何不看重所谓的诺贝尔奖呢?

              通宝推:桃子甜,
            • 家园 为什么要拿诺奖或菲尔兹做标准呢?

              如果大多数中国学生在以拿这两个奖为目标,但始终拿不到,那我承认是教育有问题或者中国人笨。数学好的人去花街捞钱还是争取菲尔兹?我周围绝大多数中国人都选前者。我以前同学里搞科研的就两个,都是一辈子不工作也衣食无忧的官二代。

              要比较中美的中学教育,就要同层次的比较。说美国的中学教育差,就是差在普遍水平上。你总是在拿美国的顶尖水平和中国的普遍水平来比。这有什么好比的呢?这都比不过的话美国就不用混了。至于中美两国顶尖水平的比较,我觉得不了解情况的话最好不要比。

              • 家园 因为这是公认的标准

                你的意思是中国聪明人贪钱,不愿去做科研?美国人数学好的去花街捞钱的多了。一定是衣食无忧才搞科研?太小瞧中国人了吧?人性到处都是一样的,聪明程度我相信各人种也差不多。但是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六分之一,有没有培养出世界顶尖人才的六分之一?没有的话,我看还是制度的问题。

                我举的美国中学的例子,绝对不是个别的现象,我的同学散布美国各州,孩子们在中学里都读过AP course,中国知识分子又好攀比,基本大家的娃娃们从小到大的教育情况都很清楚,反过来中国中学里有系统地教授大学课程的绝对是凤毛麟角。

            • 家园 我也觉得国内的教育方式有弊端

              献花。一直跟家母就孩子教育的问题争执不下。正好发给她参考参考。我认为国内的教育在某些方面很教条,很多学生在离校5到10年后把大部分知识都忘了。更可悲的是10多年的数理生基础教育并没有让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 家园 兄弟也分享一点点自己的经验

          国际学校每个班定额是18名学生,国内学校定额在45名,但是实际上好一点的学校基本在55人,10人左右的“借读”!

          国际学校6-8,9-12年级的老师,虽然也设Home Room Teacher类似咱们的班主任,但是和1-5年级的全科老师相比的话,教学内容少很多,但是和国内学校老师相比的话又多一些,起码要教2-3个科目,比如说社会学和语文,数学和戏剧等等!

          说着有点乱。

          我认为国外教育和国内教育目前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学生人数。

          18个学生的班级,对于因材施教才有保证。55个人的班级,老师只能重点照顾60%的学生,好的吃不饱,差的只能放弃。所以,现在课外补习盛行!

          • 家园 这是一个因素, 但是中美教师的差距也是巨大的

            但是教师,教材,课程设置方面的差别也是巨大的。

            更不用说国内应试教育施加在教师和学生身上的巨大压力。

            很多高中为提高升学率,两年交完三年的课程,最后一年就是题海战术,不停的做同样类型的题目,完全是浪费时间

            下面这篇文章基本讲出我的感受:

            一记响亮的耳光 看看中美经济教育差距有多大(1)

            外链出处

            我们项目,75个人,中国人大概有15个。说来奇怪,我们班上总有那么几个男女,特别他X的屌。说话都不大看人的,骨子里面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是的啊,这些人可能常常安慰自己,纽约大学啊,经济学排名前十,经济学硕士还可以全美顶级牛逼的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任意选课。

            知识给人力量,无知也给人力量,而且往往是更大的力量。义和团就是典型吧。

            义和团员们在上课时每每都有些优越感。尤其是经济学的课程,基本上不是数学(理论性)就是统计学(实证性)。中国学生又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这些无疑都这些无知的人又一次增添了优越感。当美国学生抓耳挠腮的时候,义和团的余光中总是有那么点兴奋。“这个你都不懂,我大一就学过了。”

            但是,随着课程的进行,义和团员们开始感悟到了什么是强大和有质量的教育了。

            我们这个学期,必修课有三门,数理经济学(mathematical economics)、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和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不过,纽约大学和经济学有关的老师,最好的在stern商学院,他们给MBA教课。

            如果哪一天纽约大学的老师再夺诺贝尔经济学奖,概率最高的是数学系,其次就是商学院了。(看看数学系的大楼就知道了,在主校区中,数学系是纽约大学最气派的了,完全盖过了毗邻的商学院和同一条街上的法学院。)商学院随便一个给你上课的教授,就是全美金融的顶级专家。

            经济学科中,次一等的老师就是经济系给博士和本科上课的老师。说实话,给硕士生上课必修课的老师,相对于这些大牛,都是“non body”的无名之辈了,他们一般都是是美联储的专家,或曾经是美联储专家。就是这样一些老师,已经让我们越来越震惊于美国的教育质量了。

            我们数理经济学的老师,是Hodge,他是芝加哥大学的博士,曾经是惠普和微软的财务专家。数理经济学基本上从最基本的线性代数和微积分讲起,真正体现了美国教育的“起点低,落点高”的特点。怎么说呢,中国有一本最好的“抽象代数”(或者叫“近世代数”)教材(抽象代数是代数的前沿和高峰,是大学阶段“线性代数”的后续高级课程),是张瑞禾教授1948年在北京大学编的,作者在前沿里是这样写的:

            “只需要高中代数知识,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和学习,学生可以看懂最前沿的论文。”我们现在学习的数理经济学差不多就是特点。

            Hodge老师,每节课内容不多,两个小时,循循善诱,但是,总是能击中知识的最要害,然后迅速把你带到前沿。一节课下来,你会“噢”的一声,原来是这样的啊。比如,线性代数最基本的克莱姆法则、可逆性,在国内算了那么多题目,才知道,原来这些简单的规则你可以分析经济中的各种模型,自己马上能够理解,那么多复杂的前沿论文,原来是建立在这么简单的基础上的。上周学了无穷级数,在国内,看到了级数的没有不头疼的。

            Hodge老师,简单讲了一下,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到了,这里我心里“噢”了一下。因为,在国内,我们就知道死记硬背大堆的级数公式,然后解各种生僻的题目,现在一下子理解了这个级数到底要讲什么了。接下来,Hodge老师用这个公式分析了如何用级数这个工具分析各种金融定价模型。说道这里,我恍然大悟啊。我考cfa一级的时候,就是死记硬背了一把公式,原来公式是这样来的,是这个意义啊。可以说,一下子打通了任督二脉。六周下来,那些在国内看起来高不可攀的问题,你不仅理解了,而且很快就会运用了。比如,行列式的微分等等。

            记得计量经济学第一节课的时候,我们的麦卡锡老太太用手势比喻了一下,“你们很多人只学习了初级的统计学,但是,我们却要用两个学期时间把你们带到计量经济学的前沿,所以,我们要…..”。他做了一个手势,从黑板的一头走到了另一头,手的高度越来越高,最后超过了她的头顶。“所以,我们要在渐渐的学习中,把你们带到这个高度。”

            是的啊,国内的教学就是欠缺了这样一个过程。或者说,国内的老师缺乏对于教学内容本身的把握。举个例子,我在北大旁听过平新乔老师的“中级微观经济学”。可以说,平新乔老师的中级微观已经是国外“高级微观初步”的内容了。结果怎么样呢?上课的时候,大家就是一个字,“难!”教学效果呢?好在北大是最优秀的头脑,一大推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各地的高考状元,所以,总有那么20%的人,是可以赶得上的。但是,其他的80%呢?还有,即使对于这20%的天才,这是一个正确的引导吗?对于那些天生发育特别良好的孩子,没有学会走就学跑,即使他们真的能跑起来,就真的能够一直跑下去?

            来到了美国,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人计算能力好,但是基本概念不清晰。在数学上如此,在经济学上也是如此。以我们的计量经济学为例,国内很多本科生初级计量经济学里面已经讲到了时间序列分析,Panel数据分析。而且,统计软件也都用上了。点击几下鼠标,你似乎就掌握了前沿的计量经济学知识了。直到我们听了助教丹尼尔(拉丁美洲来的)的课程,连义和团小将们都承认自己在国内学的一团混乱。

            第一节助教的课程,他上来讲了最基本的线性代数。底下的义和团小将不停的以大声聊天来进行抗议,“太简单了,我大一就学过了。”但是,十分钟过后,全班静默了。因为他要用这个最基本的知识来引导你到一个前沿的内容,就是矩阵的最优化问题,这是高级计量经济学的基础。

            助教课程主要讲stata的运用。其实,点击几下鼠标我也会的,中国很多好的学校,如北大,本科生也要求学习stata。但是,丹尼尔不是告诉你点击就完事了。先描述一下变量吧,统计结果出来了。但是,电脑是怎么算的呢?计算的意义是什么呢?电脑计算了出了一个区间检验的结果,他随口问,“这个标准误差se怎么算的?”底下出现了哄笑,有人回答了。“Really?”他反问道,然后在黑板上证明了一下,这个标准差se的计算公式。

            上周,丹尼尔给我们讲嵌套模型的检验。不是几个按键就结束了。他是在黑板上详细证明了公式,然后分析了电脑固化模型的缺陷,并且自己当场编写了一个计算程序。几秒以后,他的结果出来的,计算的精度比电脑的固化程序更好。“噢!!!!!”

            我们的思维就是这样被开拓的。通过助教课程上的训练,我们很自然的学会了分析电脑模型。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就知道点击鼠标。这几天做作业的时候,我就习惯性的自己编写一些语句。对于电脑计算的结果,我总是从原理上想一下。

            几周下来,义和团的小团员们,也都服服帖帖了。

            宏观的助教也是那么给力。基本概念的清晰啊,拿捏的程度啊。不得不心生佩服。我们宏观老师编写了一本自己的讲义,基本上是在Romer那本的基础上,做了大幅度的改进。他们有一个基本理念,就是把宏观经济学像微观经济学那样建立一个严明的体系。

            所以,他们这个讲义,内容极其严明。每次课程下来,我都有不同德感慨,通过训练思维又上升到了一个程度。但是,助教stela(要么是拉丁美洲人,要么是意大利人)比老师更牛,他总是能把老师课上讲的东西,用半个小时讲清楚,而且更加清楚。原来对我们而言,高不可攀的高级经济学内容,我们发现也不过如此。

            • 家园 这一条兄弟我有同感

              我在国内本科读计算机,我们系的数学老师那就是个复读机。听他的课一点用没有,不如自己看教材,问题是我们的教材又全都是罗列公式,搞得我对高数毫无兴趣。

              直到有一天数学系的一个老家伙闲来无事给我们带了一学期高数,他老人家两节课的内容一节课就讲完了,剩下一节课侃大山。问题是他把公式的来龙去脉讲的很清楚又很有意思,不看书就能听懂。而且还听得挺开心。那个学期就数他的课听课率最高了。所以数学这东西还是要看怎么教。很多不错的学生可能都被我们的教育方法恶心成歪才了。

            • 家园 中国要的是能解一般题目的工程师,美国要的是能引领

              经济增长,造成融资热点的“创意人才”。

              美国可以每个中学生每年投入1万美元,一百个一千个只出一个产业天才,几个饶舌歌手,几个NBA明星和一堆coach potato。但中国不行,中国必须用最高的性价比培养差不多能熟练把已有范式套在类似问题上的工程师。

          • 家园 给孩子找学校很重要的一点是

            看班级大小。小班有小班的好处,得到老师的注意比较多。

            大班也有大班的活法,开明的老师可以让好学生不听课自学。美国老师在这方面比中国老师开通一些,毕竟国内有升学率压着。

      • 家园 花了,指教不敢。不过你贴里多数内容我不熟悉。

        哪位河友对美国顶顶尖大中小学教育有认真了解或心得不妨分享一下。个人来说,我倒是觉得自己思维很独立很活跃,在美国自己圈子里绝不吃亏,全靠当初在国内读书培养的。但我行为很循规蹈矩看人脸色,这是在美国培养的。我这情况很有代表性。

        美国中学活跃课堂,很大程度上是失控,课堂打闹很普遍,无法教学,这个不用专门了解。这样的学生,作风和态度很活跃,但脑子很笨,无知识,绝大多数难有好前途。我教(补习)过很多初等代数,给学生PRETEST,里头夹几题类似“MARY是JACK的老婆,BOB是MARY的父亲,AARON是BOB的儿子。JACK的父亲名字是什么?”,多选题(AARON, BOB, JACK, 资料不足无法得知),学生得分之低,难以想象。读着下一句,忘了上一句,题目超过两句话头疼,根本无法集中精神,脑子,手脚,嘴巴,耳朵,无法协调工作,怎么进行学习呢?他们问题很大,反映在学习数学上只是一部分,表面的。哪位有过教女朋友游泳的经历,那个苯啊,小时候不学,长成大姑娘很难学,两口子在水里使劲折腾,反反复复总没进步,双方找借口互相耍流氓而已。简单游泳人人都应该/可以学会,奥运冠军那是另一回事。

        • 家园 你说的这个情况我也在国内遇到过——正是活跃课堂教出的结果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完全不管别人说过什么。自己觉得脑袋里面有东西就往出到,根本不管逻辑的连贯性。所以就会出现第一个人说城门楼子,第四个就开始说起糟老头子了。专家们还觉得这很好:思维活跃,思路开广,知识面宽……

          可是一到正经地方就全瞎火了。你告诉他A=B、B=C、C=D,那么A和D是什么关系?他会很疑惑:你什么时候说过A?

          问题就出在您所说的

          根本无法集中精神,脑子,手脚,嘴巴,耳朵,无法协调工作,

        • 家园 也有可能和汉语的优越性有关

          我个人的感觉是,中国普通学校普通小学生,比美国普通学校普通小学生,其实聪明多了,中国一个普通农民,算算术也比对应美国红脖子强很多。

          究其原因,汉语也许阅读时间较长,但是一旦掌握,理解能力都比较高。学英语的孩子里竟然有很大比例阅读困难,就是怎么教都不会读的,这部分人后面的教育大部分都是瞎胡混而已

      • 家园 我的感觉是中国的教育从小学起就是为了上大学准备的

        而西方教育不是。美国我不知道,拿澳洲做例子,很多学生上完10年级(高一)后就去各种TAFE(涵盖从技校、高职到大专的课程)学习和工作直接相关的技能,或者直接去社会上做学徒工。继续往上念的也分两类,中国人青睐的理工科专业对数学要求并不低,基本上要求4U的数学,其中包括了微积分等高等数学的知识。而老外喜欢去混的社科专业很多只要2U数学即可,基本上是国内的初中毕业水平。

        至于

        而美国数学教育强调近现代数学概念的教授,例如概率、向量、场、旋度、散度……这样,到了大学,我们的学生对于这些数学概念很难理解。可美国学生却可以轻松上手,很快就甩开我们。

        纯粹是扯淡。你能想象在会计学的课堂上有人提问为什么一个数从等式的左边移到右边要加负号么?你能想象在国际金融的课堂上有人死活搞不清从一种货币转化成另一种是应该乘以还是除以汇率么?这是我读硕士时的亲身经历!(没错,提问的老外不是本科生,是硕士研究生!)

        在我看来,西方的教育是真正的精英教育,目标是培养1%的精英人才和99%的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或自以为能独立思考其实被洗脑而不自知)的愚民,所以课堂会那么轻松。那些砖家要是去精英学校看看,感觉会完全不同。(贵族私校是另一个路数,他们培养的是1%中的1%,真正掌控这个国家的人)。中国的教育体系确实有不少问题,但盲目拷贝西方的那一套绝不是正途

        • 家园 这样说来,我就有一些理解了。难怪老外这么强调课堂的快乐!

          关键是,这些学校应该是面向普罗大众的。所以,能教会简单的就够了。快乐的学生才会让家长喜欢交学费。我们是想把所有人都推的尽可能高。

          有时候我见这些说法很是无奈。

          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情景、让学生自主协作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关注每一个学生。
          有些课程这么安排是很好的。可所有的都这么安排,还能超越我们的教学效果,就很难说了。

          看来,老美是一开始就分开了每个人的路径。需要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不一样的教学安排。

          • 家园 为了进一个次一级的名校

            在澳洲QLD,

            我为了外甥女伪造了父母关系证明,收入证明,婚姻证明。

            还要参加面试,入学10年级

            那个学校10年纪有一个野营活动,在郊区牧场上住30天

            只有电灯,手机都不允许使用

            11,12年纪专心高考,8,9年纪强化音乐课,10年纪野营

            我觉得这和国内相差不大

            当然隔壁就有一个公立高中,里面的学生连9×9=81还需要用计算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