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读《巨流河》偶感 -- 酥油茶

共:💬416 🌺2543 🌵11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已说过,不能靠指摘小误而否定大处

                  郭不仅仅是唯物史观的运用,更在于学科领域的开创性

                  郭的学问的错漏疏忽牵强之处,其实不少稍微读些书的人都会怀疑,但所有这些都不足以否定郭的开创性。我就不必多说了。你觉得不能拿秦始皇相比,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距郭太近,时间越久远,学界越平和,就不是拿不足要要求前人,而是因为前人的贡献而评价历史地位的

                  至于明月奴一事,本来仁者见仁,郭氏此说未必无理。“奴”字男女皆用,杨贵妃就曾自称奴。郑玄注周礼,“奴,从坐而没官者,男女同名”。另外,从上下文来看,原文为“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如果认为,男为明月奴的话,那么感觉少了一字。反之,若从郭说,认为“一男”衍文,却很比较通顺。——说了这么多,我本人在这个问题上并无看法,也不是认为郭氏一定正确,但至少郭氏并非无理。之后,郭氏以颇黎为伯禽,从字形相似说,让多数人觉得有些过分。但考虑古代字句讹漫,却并非不可能。郭氏在甲骨文多创获一时无两,可以说靠的这就这是这种天马行空般的论述。

                  总之,郭氏此论,虽然不能说绝对无误,但却可以称是有一定道理。兄台以此诃责,恐有些过。

                  顺便说一下,该书前面驳陈寅恪“李白为胡人”说,可谓精当。

                • 家园 最后的评论很有道理,花一个
            • 家园 陈大师和季大师还是不一样的

              陈大师这个人,我觉得还是很牛的。怎么个牛法呢?我以一个笑话做比

              有人就问了:那第三只鹦鹉有什么本事呢?

              A回答道:我不知道,但是另外两只鹦鹉管他叫老板。

              陈对唐史(还有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有很多开创性的贡献,这个是国内史学界公认的。史学界写文章,绕不过对陈的citation。这个引用因子实在是太高了。

              田余庆先生在文革“儒法斗争”的环境中,写文章还要拐着弯的“批判性地”夸陈寅恪。这就不能解释为附庸风雅,而是真的心悦诚服了。

              • 家园 这个笑话很有意思

                这个笑话很有意思。

                田余庆在魏晋南北朝方面的研究,确实是精致缜密到了极点。如果拿他与陈作比较,陈是有开创性这一方面的优势的。不过如果不考虑历史的前后顺序以及继承性这一因素,感觉田余庆要比陈更完美一些的。

                陈的几个缺陷,一个是有时候回到了传统史学的路子,“价值”优于“事实”,先确定理论再从历史中找论证;另一个是有时候有陷入了乾嘉之学的陷阱,难免为考证而考证。

                有两位钱大师都曾经对陈大师的后一点缺陷提出批评,其中一位钱大师还对陈大师考证杨贵妃那一段多有讥讽之语。这其中固然有文人相轻之处,大师之间互不买帐要争个高下。但实事求是的讲,乾嘉之学在清朝的兴起是有文字狱背景的,其本身或可作为研究历史时的补充方法,却并不适合沉迷其中作为主流。

                这些大师们都是属于人文领域的,但其实在中国,受文化传统的影响,连科学领域也是有“大师”的。比如说在理科等学科,也是有人称“先生”的。很早之前我曾经很偶然的接触过一位“唐先生”的嫡传弟子,这位弟子本身已经算是退休,估计至少也有六、七十岁了。他虽然对“唐先生”的为人方面有一些无奈的微词,但还是“先生”两字不离口,很是维护的。当我问到“唐先生”的主要贡献,特别是在国际上的重要影响时,这位弟子话锋一转,谈起来“唐先生”的“治学严谨”来了。而那些用词,与社会上对人文领域评价季大师“季先生”时的用词,虽然学科不同却并没有两样,都是大处侃侃而谈,具体成就避谈。当时听到这里,不禁哑然而笑。

                曾经有疑问为什么在中国不但人文学科,就是在理科都有“先生”的现象。后来总结有三个因素。

                第一就是中国文化的师承门派、尊师重道的观念根深蒂固,就算是理科等外来学科,也免不了沾染上中国文人的一些固有习气,多继承而少批判。

                第二就是民国时期的所谓“精英教育”。这个精英教育的方向使得民国时期的教授待遇极其丰厚,先生对弟子就免不了颐气指使,同时民国时期的教授比如说“唐先生”“季先生”等多在国外拿到学位,虽然仅仅是正常毕业的“洋”博士而已,但面对国内的“土”学生也不可避免的要居高临下了。当然,虽然很多所谓大师成就寥寥,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是有不少真正的出类拔萃之士的。比如说陈省身,杨、李等人大师的称呼还是当之无愧的。

                第三点,就是建国以后就失去了留学国外的机会,那么民国时期的那些海归博士们面对后来人,心理优势更加明显;而其弟子们由于建国后的历史原因,学业多有荒废,与自己的“先生”相比,更是觉得矮了一大截子。

                这些年海外博士回国的也多了起来,在各个领域都有,既然自己同样也是海外博士,与民国的那一批海外博士“大师”的成就相比,未必就落了下风,而互联网的兴起,也逐渐让某些过去的大师退去了头上神圣的光环。实际上后起的新生代对中国的师承这个观念,以及少批而多阐释的传统,已经不是那么买账了。

                • 家园 国内原来大师多,我觉得原因主要是当时搞研究的

                  合格人员太少。直接导致科研圈子小;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学术生态环境。

                  直白点说,那个时代高等教育普及不够,学术圈子外界对圈子里面的事情很难了解。因此容易神秘化,光环化这些普通研究者。随着这些研究人员的一些自我吹捧被盲目跟从,大师称号也就这么一个个出来了。

                • 家园 两位钱大师难道是钱钟书与钱学森?
            • 家园 师傅,您又惹了一身骚

              都是串岗惹的祸啊,赶紧回到您那座歪歪楼里去干活吧

            • 家园 郭还是很有才的,也有成绩

              当然人品差点,毛也不是真的看得上他

            • 家园 爱因斯坦的伟大在于跳出了牛顿的框架

              你要是学物理的可就太不应该了

          • 家园 给你送宝来啦。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就算是被人诟病的李白与杜甫,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见,而且很多人闭眼不看文中诸多对杜甫的同情与理解。

            • 家园 兄台是真学问人

              我记得,有一段时间几乎人人提《李白与杜甫》说事,该书几成一个令人掩闻而走之物。后来记得是谁认真读过,并作文指出郭氏在其中的创见,当时才觉得,真正的学问就应当持平方才有见。

              谢谢鲜花,着实开心

              • 家园 羞愧的掩面遁走。

                俺这样不学无术的混混哪里当得起老兄您这样真专家的夸奖。。。。。。

                小弟只不过是在看待人物与学说时还算能保持一个平和持重的心态罢了,以前买了套郭沫若全集,实话说,越看越觉得高山仰止。

                关于李白与杜甫,以前写过一篇小文,我去扒扒,发来请老兄指正。

                • 家园 期待能够学习大作

                  毛主席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对了,我也够不上“真专家”啊

          • 家园 毛主席喜欢李白,他就批杜甫。

            毛主席喜欢李白,他就批杜甫。

            还有他的两首诗,有何独立可言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