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联产承包的记忆 -- wanghexinnian

共:💬178 🌺704 🌵2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关于联产承包的记忆

    我上大学之前生活在东北农村。1982年,根据上面的精神开始实行联产承包。在联产承包的酝酿期间,很多人反对实行联产承包。集体所有制干了多年,自己如何干很茫然。当然也有支持联产承包的人。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当时40多岁的人,他们家孩子比较多,当时生活相对而言更艰难一些。现在想来,劳动力多可能是他支持联产承包的主要原因。当时的农业生产需要较为密集的劳动力。以种地为例,当时至少需要5至8个人才能进行。

    尽管有各种各样的意见,联产承包还是搞起来了。我们家人口不少,但是当时劳动力只有父母和我的大哥大姐。生产工具,特别是当时种地需要的畜力远远不足。我们家在·分队·,也就是联产承包实施时,分到了一头牛。但是一头牛还是不够,我们家和另外一家合伙种地。

    开始联产承包时遇到的困难,在收获时得到了回报。印象很深的是我父亲说的一句话,今年四五家的产量和当年全生产队的产量差不多。

    我们家乡有一条河,河对岸的生产大队在当时经营得不错。更多的人反对联产承包。所以在我们开始分队的那年他们坚持了集体所有制经营。但是,在看到对岸的收入变化后,一年后他们也实行了承包。

    30年前,的确有很多东西值得怀念,特别是当时的自然环境,污染小,空气好,水流清。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虚幻一个桃源世界。我相信,当时的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能买上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这些东西不是两弹一星能够取代的,尽管两弹一星也极其重要。

    这大概也是中国的一个文化传承吧。总是愿意相信过去有一个完美世界,当今社会一无是处。从尧舜禹的传说开始,就有对上古社会的无限留恋。

    通宝推:柴门夜归,
    • 家园 你这情况很特别

      与小岗村一样:先分的占了便宜的,吾父家村里是先分时,产量上了一个台阶,隔年周边全分了,还不如分田前的景况了。还不是占了集体的光,那年周围没分包的亲戚全在农忙时请假,还顺队时的种子,化肥过来,不好才怪了。他们反正在队里按天算工分,两三天最多损失这两三天的工分(一年三百多天上工)。可队里的农时、财产损失就不一样了。

      其实分田的主要目标是达到了,与粮食产能基本无关,就是劳动力的转移,他改变了农村人员转移过程中政府的责任,和丢掉了农村人员养老、医疗等的政府责任的包袱。

    • 家园 从网上找东西,

      这里只提供一个链接,

      http://www.cmrn.com.cn/cpcl/a/200903/686012.html

    • 家园 大量的农民工能够进城,原因是什么?

      改开之后生产效率的是提高了吗?

      • 家园 农民工进城,主要是生产率的提升

        农业机械的使用,大牲口和壮劳力不再是必须,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现在回农村,合作化和农产专业服务也成为主流,翻耕、播种、收获都是一个电话的事情--打工挣钱,家里剩下老妇幼。

      • 家园 狗屁,过量投入,连搞科技的经费都扔到盲目扩大生产上了

        结果就是急剧的通货膨胀,农业科技没有经费让袁隆平下了岗,跑到菲律宾发扬国际主义去了。结果从75开始的粮食增产,到包产到户完全推开的85年结束了。

        90年代的美国提出的:谁来养活中国人和中国经济崩溃是有现实依据的。

    • 家园 68年 2.1亿吨 78年3.1亿吨 88年4亿吨

      比相对增长率还是绝对增长率 都随便

      总之数据说明一切问题

      • 家园 马先生对当时的粮食分配是闭口不谈阿

        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农村就是饿死人,也要保证城里工人的定量

        您能说说

        68年 2.1亿吨 78年3.1亿吨 88年4亿吨

        这些粮食有多少吃到了农民的肚子里吗?

        吃不到肚子里,就是200000亿吨,关农民鸟事。

        • 家园 又在造谣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城市人定量就不减了,这河里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或父母辈经历过的不少吧,当时城里人营养不良、浮肿是普遍现象,连毛主席的孩子都吃不饱。

          国家遇到了大灾,要不是搞社会主义,基本平均分配,国家能挺过来吗。要是改开后遇上这么一场大灾,国家早散架了。

          至于是不是吃到农民肚子里,78年的时候农村得有8亿人吧,50年代的时候是5亿农民,不吃到农民肚子里,这多出来的三亿人难道自己会光和作用?

          • 家园 刚看过一电影《锁龙湖》,可以解答好多问题,其中:

            这里的官僚

            就曾经的革命者,

            就曾经的贫下中农——新兴的胜似地主的官僚——队干部,

            并不是知识分子形象——看着有点新鲜

            ——这一切,更说明文革的继续革命的正确,

            ——同时也更证明了改开后的塑造贫下中农的苦尤其是知识分子当时与文革的对立是造谣,不是真实的。

            ——当时对立的都是些个人主义膨胀的变质分子,直到改开后这些人得势,将个人的、小集团的感受强加给全社会,蒙蔽了全社会。

            • 家园 拿文革中拍出来的电影来解答文革问题?
              • 家园 呵呵,是啊,从文革拍出的电影来了解文革的敌人有些

                什么特征啊!

                你看,大队书记本来也就是贫下中农出身,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背景,不是知识分子出身,没有“黑五类”之类的历史遗留问题,没有上层走资派的路线指使,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几乎可以说是根正苗红的人,首先让人不能容忍的是将自己的滴滴亲的外甥当牛做马,如何对得起自己九泉之下的姐妹?如何对得起自己的列祖列宗?其次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小圈子的利益抵制国家的以粮为纲的政策,表现出目光短浅,得过且过,不顾大局;再次,受到抵制不知道悔改,挑拨钻营,促使一个有光荣历史的县长在错误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而县长呢?上面都说了,有光荣的历史,同样没有历史遗留问题,是新来的书记的战友——历史是如此清白,和书记只有友谊没有怨恨,但是这人首先是进取心消退了,面对全县境内水患没有治理的愿望、良策、志气,缺乏对以粮为钢这样全局性的国策的深刻认识,竟然将下属解决水患的努力当成垃圾扔了,得过且过,对下属的腐蚀乐于接受、听之任之……

                你说,虽然是文革的片子,难道就不可以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吗?

                这样忘本的官僚,根正苗红又怎么样呢?光荣历史又怎么样呢?难道对他们继续革命有什么错吗?

                而这里对他们继续革命的方法无非就是揭露、辩论,至多就是不再担任相应的职务,这样的革命难道不是有史以来最温情的革命方式吗?

                这样的革命对象失去的是什么呢?不就是仅仅失去了违反国策、失去了将自己转变成为自己革命阶段的阶级敌人的机会吗?

                这样的继续革命有什么理由不要呢?

                难道作为出身知识分子世家的你作为大学教师出身的你至今还支持这样的变质分子吗?

                还有比如:文革前中国还有很多地方的土地打不成粮食,如果没有国家强力的水利建设,这样的地方还在等待国家的救济粮……类似这样的荒山、水滩、湖泊有多少呢?后人都在控诉那时的经济不发展,扪心自问,这样的经济基础,有什么理由奢求他有多高的发展呢?如果真的是那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78年,请问,后来的经济形势会是怎么样的呢?

                • 家园 美国拍了兰博,是不是美国士兵都那么英勇无比?
                  • 家园 很有趣啊,不知道你是啥逻辑啊

                    我说从影片可以看出曾经的贫下中农曾经的光荣的革命者由于环境的改变,他们在新的环境中转变成了自己曾经革命的对象,但是我没有说所有的革命对象都是这样的人。因为在新的革命对象中,可能还会包括像你这样开始懵懵懂懂,后来经不住各种个人主义思想的腐蚀走向反面的所谓知识分子。

                    产生了新的革命对象,难道不是继续革命的必要条件吗?有一个革一个,有两个,革一双,针对你们这样的眼睛只能看到自己利益的革命对象,难道还指望人民群众姑息养奸吗?

                    否则按你的逻辑套换反而是:所有曾经的贫下中农、所有的曾经的革命者都转向反面了,不是吗?

                    有没有兰博,我倒是不否认美国士兵中必定能够产生英雄,但是你又从什么强大的逻辑中可以推导出“美国士兵都那么英勇无比”呢?

                    像你这种越来越僵化亢奋的知识分子思维实在是要不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