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王朝的覆灭 -- 咚咚锵

共:💬208 🌺1180 🌵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诺大的一个元素周期表

                        诺大的一个元素周期表中的任何一个元素,没有一个中国人对其发现做出任何贡献

                        这句话应该写在所有中文化学教科书的扉页上.

                    • 家园 我感觉中文命名对客观物体的描述更简洁明了

                      比如黄铁矿 英文:pyrite

                      赤铁矿 英文:hematite

                      还是从中文更易看出二者的联系,英文嘛,很多时候有拉丁语词根或者来源于希腊语,有学问的人也许能看懂词根,只是不知道如今多少西人通拉丁语。

                      还有大理石,英文 mable

                      花岗岩 英文:granite

                      从中文容易看出两者都是岩石类。

                      而且中文还有一个好处是对新事物不用发明新单词,用旧字做组合就行了。

              • 家园 科学思维和语言文字没关系

                如果象形文字不适合科学思维的话,那无法解释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工业化,也无法解释49年以后中国的工业化。更无法解释,在北美的那么多华人科学家和工程师。

                实际上,世界上使用象形文字的国家只有中国,以及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朝鲜、越南。除了东亚地区,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和民族通行的是拼音文字。如果拼音文字是产生科学的前提的话,为何除了西欧一隅之地,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并未发展出科学?

                所以,真正的问题应该是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发生在英国?

                • 家园 非常明显这些华人不用汉语思维

                  更无法解释,在北美的那么多华人科学家和工程师。

                  • 家园 难不成国内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也不用汉语思维?

                    科学唯一的语言是数学,和科学家使用象形文字还是拼音文字没关系,和什么语言更没关系了。

                    如果按您的逻辑,是象形文字阻碍中国科学的产生的话,那同样使用拼音文字的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为什么也没产生科学呢?把中国没产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归结于汉字是荒谬的,说汉字不利于科学思维更是荒谬的。

                    所以问题还是为什么工业革命产生在西欧一隅之地,而不是产生于旧大陆的其他文明。

                    • 家园 太小看阿拉伯人和印度人了,没有这两个文明,零从哪来?

                      阿拉伯文明的科学水平接受和保留了古希腊文化并予以发展,一度达到极高的水平。可惜被来自东亚的蒙古骑兵毁于一旦。

                      那同样使用拼音文字的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为什么也没产生科学呢?

                       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地理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数学领域

                        阿拉伯数学成就就是用阿拉伯语研究的数学。从九世纪开始,世界数学发展的中心转向拉伯半岛和中亚。阿拉伯数学家已知二次方程式有两个根,用二次曲线解三次方程式和四次方程式;他们研究了面积、体积和画出有规则的多边形,并把多边形与代数方程式联系起来,以求得未知数;他们掌握了球面三角形的基本原理,并在三角学中首先使用了正切、余切、正割、余割、正弦、余弦,还发现了其中的函数关系,使三角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大数学家穆罕默德·伊本·穆萨(约780—850)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并发明了代数符号。他著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包括80多个例题,是关于代数学的最早的著作。该著作在12世纪被译成拉丁文,成为欧洲各大学的主要教材,一直使用到16世纪。代数学由此传入欧洲。

                        花拉子密是阿拉伯初期最主要的数学家,他编写了第一本用介绍印度数字和记数法的著作。公元十二世纪后,印度数字、十进制记数法开始传入欧洲,又经过几百年的改革,这种数字成为我们今天使用的印度─阿拉伯数码。花喇子密的另一名著《代数学》系统地讨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该种方程的求根公式便是在此书中第一次出现。

                        三角学在阿拉伯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产生与发展和天文学有密切关系。阿拉伯人在印度人和希腊人工作的基础上发展了三角学。他们引进了几种新的三角量,揭示了它们的性质和关系,建立了一些重要的三角恒等式。给出了球面三角形和平面三角形的全部解法,制造了许多较精密的三角函数表。系统而完整地论述三角学的著作是由十三世纪的学者纳西尔丁完成的,该著作使三角学脱离天文学而成为数学的独立分支,对三角学在欧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在近似计算方面,十五世纪的阿尔卡西在他的《圆周论》中,叙述了圆周率π的计算方法,并得到精确到小数点后16位的圆周率,从而打破祖冲之保持了一千年的记录。此外,阿尔卡西在小数方面做过重要工作,亦是我们所知道的以「帕斯卡三角形」形式处理二项式定理的第一位阿拉伯学者。

                        阿拉伯几何学的成就低于代数和三角。希腊几何学严密的逻辑论证没有被阿拉伯人接受。

                      天文学领域

                        阿拉伯天文学家批判地球中心说,预测了地球自转并绕太阳转,他们还精确地测出了子午线的长度,阿拉伯天文学家阿尔·巴塔尼在他著作《萨比天文表》中,对托勒密的一些错误进行了纠正,这部书传到欧洲,成为后来欧洲天文学发展的基础。此外,阿拉伯人在历法研究和制订方面也做出了巨大成就,伊斯兰太阳历一年平均365天,每128年设31闰年,闰年为366天。阿拉伯天文学家使用的仪器也很先进,9世纪前后,他们已经使用了象限仪、星盘、日晷、地动仪等等。

                        公元829年,巴格达建立天文台,在这里工作过的著名天文学家有法干尼等人。法干尼著有《天文学基础》一书,对托勒密学说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贾法尔·阿布·马舍尔著《星占学巨引》,后来在欧洲传播甚广,是1486年奥格斯堡第一批印刷的书籍之一。

                        另外,塔比·伊本·库拉发现岁差常数比托勒密提出的每百年移动一度要大;而黄赤交角从托勒密时的23°51'减小到23°35'。把这两个现象结合起来,他提出了颤动理论,认为黄道和赤道的交点除了沿黄道西移以外,还以四度为半径,以四千年为周期,作一小圆运动。为了解释这个运动,他又在托勒密的八重天(日、月、五星和恒星)之上加上了第九重。

                      在化学领域

                        阿拉伯人对科学中最有实验性的化学的研究具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并作出了卓越的成绩。阿拉伯在炼金术方面名声很大。阿拉伯人有 700 多年的炼金术史。他们 的工作中心先是在伊拉克,随后迁至西班牙。阿拉伯人把炼金术发展为化学, 并促进了中世纪后期欧洲化学的诞生。

                        十九世纪以前所知的一切酸和碱,阿拉伯的化学家们都知道。阿拉伯科学家们通过自己的成就使得实验性研究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和尊敬,并证实了这种研究的价值。在这以前,实验性研究常同魔法、巫术纠缠在一起,从而被西方传统的学者们看作是粗俗卑下的事情而不屑一顾。阿拉伯的化学家发明并命名了蒸馏器,区别了各种酸和碱,完成了对无数物质的化学分析,并且还研究和制造了数百种药品。阿拉伯文化的化学也来自于炼金术,7世纪时,他们就造出了消毒用的酒精,还在反复实验中发现了多种化合物与新物质,如碳酸钠、硫酸、硝酸、硝酸钾、硼砂等,他们还首先对蒸馏、过滤以及纯化等过程进行了描述,他们不仅用磷作原料造出了人造宝石,还成功地研制出了牛痘疫苗。

                      在物理学领域

                        阿拉伯学者对物理学的贡献也非常大。在物理学方面,阿拉伯人也大量吸收了古希腊的科学成就。阿基米德、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等人的著作被翻译成阿拉伯文。从 10 世纪以后, 阿拉伯人在物理学上做了许多工作,尤其是在光学和静力学方面成果显著。 在光学方面,阿拉伯最杰出的物理学家是阿勒·哈增(约 965—1038)。他 曾在埃及任大臣,著有《光学全书》。阿勒·哈增从希腊人那里学到了“反 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此基础上,他又进一步指出: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上。

                        阿勒·哈增还纠正了托勒密的折射定律。托勒密断言:入射角与反射角成正比。阿勒·哈增特地做了一个实验来检验。他把一个带有刻度的圆盘垂 直地放置,一半浸入水中。入射光通过盘边的小孔和中心的小孔射入,入射 角和反射角可以从圆盘上的刻度准确读出。他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 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托勒密的折射定律只有在入射角较小时才近似成立。可惜,他也未能得出正确的折射公式。他还研究过球面镜和抛物柱面镜。他发现:平行于主轴的光线入射到球面镜上时,则反射到这个轴上。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阿勒·哈增 问题”:在发光点和眼睛已定的情况下,寻找球面镜、圆锥面镜和圆柱面镜 上的反射点。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阿勒·哈增还研究了视觉生理学。当时在阿拉伯的沙漠和热带地区眼病盛行,因此阿拉伯的眼病研究很发达。阿拉伯人很早已经能用手术处理眼病, 关注到了眼睛的生理构造。阿勒·哈增是最早使用了“网膜”、“角膜”、 “玻璃体”、“前房液”等术语的人。他认为视觉是在玻璃体中得到的。他还反对由柏拉图和欧几里德提出的关于视觉是由眼睛发出光线的学说,而赞成德谟克利特的观点,认为光线是从被观察的物体以球面形式发射出来的。阿勒·哈增对光学的研究,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光学的诞生。

                        在力学方面,阿尔·哈兹尼(生卒年不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在公元 1137 年发表的《智慧秤的故事》一文中,详细地描绘了他自己发明的带有5 个秤盘的杆秤。它既可以作为杆秤使用,也可用一个可动的秤盘在没有砝 码的情况下测量重物,还可以在水中测定物体的重量。阿尔·哈兹尼用智慧 秤测物体重量,同时使用一个带有向下倾斜的喷嘴的容器,把水灌满容器至喷嘴口,然后把物体浸入容器,通过测量溢出的水重可以确定物体的体积。他用这个方法确定了一些物质的密度。阿尔·哈兹尼还发现空气也有重量,因此他把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从液 体推广到空气中。他发现“大气的密度随高度的不断增加,其密度越来越小,因此物体在不同高度测量时,重量会有所不同。”这也是很重要的力学规律。他还以路程与时间之比给出了速度的概念。

                        阿拉伯的物理学研究和它的经济发展联系极为紧密。在度过了从公元 10 世纪到 12 世纪的鼎盛时期后,由于阿拉伯内部灌溉农业管理不善;外部承受了基督徒十字军的打击以及蒙古人、鞑靼人的入侵。内外交困的阿拉伯经济衰败了,阿拉伯物理学与数学一样,也随之衰落了。阿拉伯的物理学主要是继承了希腊人的成果,并有所创新。阿拉伯物理学为中世纪的欧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实验、理论和方法,有力地推动了欧洲物理学的复兴。

                      从历史经验上看,现代中国人要是解决不了农业和重工业发展,就会走上阿拉伯人的老路,最后走向拉美化。

                      要发展现代农业和重工业,中国人就必须创新,这个创新的本质就是尊重学习西方现代科学的精髓并使其适合解决中华民族面临的具体实际情况。

                      改造中国文字就是创新的一部分,不想改造中国的语言就不可能创新。

                      • 家园 我哪里小看印度人和阿拉伯人了?

                        没人否认古代印度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数学和物理成就。再说了,我帖子说的科学和语言文字没关系这个观点,跟有没有小看印度人阿拉伯人有关系么?

                        跟中世纪的阿拉伯文明相比,中世纪的西欧就是蛮荒之地。但是,工业革命还是没有诞生于阿拉伯,也没诞生于印度,当然,也没诞生在中国。历史上工业革命就是发生在西欧的一隅之地,难道西欧用拼音文字就能证明象形文字不适合科学思维?这不是荒谬嘛,如您所说中世纪在数学和物理学上成就如此辉煌的阿拉伯文明都没产生工业革命,而印度文明和阿拉伯文明都是用拼音文字的。这不正好说明,科学思维和语言文字无关么?而且,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工业化,和49年以后中国的工业化不也证明了象形文字不适合科学思维这个观点的荒谬么?

                        最后,创新和语言文字有啥关系?离开工业基础空谈创新就是空中楼阁,没有山寨就没有创新。别的不说,当今世界第一大科技强国美国,在当年就是第一大山寨国。五四以来,中国的文人天天空谈什么“德先生”、“赛先生”,要我说,中国的文人既不懂何为“科学”,也不懂何为“民主”。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中国的文人士大夫阶层,一方面把顶尖的科学家神秘化,另一方面又把普通的科技工作者匠人化。这样的态度,能搞好科学才怪!宋代以后,中国在科技方面的没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压制造成的,根本不要去找其他原因,更和象形文字没有半点干系。中国的文人士大夫,根本不明白,历史上那些顶尖的科学家只是科技金字塔的塔尖部分,这个塔尖底下是无数默默无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离开底层那些默默无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光有顶尖那几个人有啥用?把爱因斯坦和牛顿穿越回中世纪的欧洲,能起多大作用?天天就知道把科学思维和创新挂在嘴上,却不知到底何为科学,到底何为创新。这是何等的荒谬!

                        说到底,宋代以后导致中国科技的落后的就是这种文人士大夫思维,鼓吹天才,鄙视匠人,鄙视劳动人民。而近代以来,落后了挨打了,文人们又开始怪天怪地怪空气,怪来怪去把原因归结到汉字头上,就是不知道找他们自身的原因,这是典型的推卸责任的表现。就如同明亡了,一帮明末的遗老遗少在找原因,找来找去,有怪皇权的,有怪太监的,有怪流寇的,反正就是和他们这些“正人君子”们没关系,反正文人士大夫就是无错,错的都是其他人,甚至错的是汉字,这是何等的相似啊。再看看最近十几年教育界传媒界对科技的宣传,还是那个套路,一方面极度吹捧诺贝尔奖,一方面又极度鄙视国内的普通科技工作者;一方面极度吹捧日本德国的技术如何如何发达,一方面又极度鄙视自己国家的技术;一方面极度鼓吹创新,一方面又极度鄙视山寨;和过去的文人士大夫没啥两样。幸亏现在中国掌舵的不是文人士大夫阶级,幸亏TG在建国后培养了大批的工程师。

                        • 家园 同意这种观点,

                          没有毛泽东,中国不可能出现真正的工业基础.

                          看看西西河,你就明白,连这种地方都有一些文人高谈,清谈,更何况以前有特权的文人士大夫阶级

                          文人士大夫阶级不喜欢匠人和武人,是从控制角度来思考的.

                          科技不是中国真正落后的原因,重文轻武,与在此思想下的带路党才是中国亡天下的原因.中国已经亡天下两次了,未来还会有的,就那些天天做着天朝大国梦的清谈书生,和史上最强大文官集团,毛泽东时代创造的安全期能保护中国多久?清谈书生以为是永远,看看历史就明白有多久了.

                          最后一点你说错了,胡就是文人士大夫阶级,他与江不同,江是工程师出身,而且一直在工业里转.胡基本上都是文职工作.

                  • 家园 思维很多时候不用语言

                    你说得太武断了.

    • 家园 明朝悲催不光在内部腐败上

      刚好赶上历史一个小冰期,灾荒、地震不断。

      ===========

      自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始至崇祯十三年(1640年),年年有灾,无灾不饥,无饥不大,给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带来巨大影响。本文仅载取明朝末期崇祯一朝为例,试以一斑以窥全豹。综观崇祯一朝1628-1644)十七年间发生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旱、蝗、涝、风、雹、震、雪等几种,其中旱灾发生频率最高,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也最大。连年大灾使得崇祯时期频闹饥荒,持荒之久、波及之广、灾害之重,为历代所仅见。

      明末天下大乱,首先是从陕西(时属延安府)开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陕西的受灾之早,受灾之重。民不聊生无以延命,只得起身反抗,所谓“天降奇荒,所以资(李)自成也。”由于陕西受特殊自然环境的影响,常常发生天灾,尤其是旱灾。万历在位48年间(1573-1620年)有灾荒记载的就占25年,崇祯年间几乎连年灾荒。天启七年(1627年),陕西发生大旱,次年即崇祯元年继续大旱,其中陕北受灾程度最重。给事中马懋才的奏疏描述了人们无以为食的悲惨局面:“自去岁(崇祯元年)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食之仅可延以不死;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味腥而腻,少食辄饱,不数日则腹胀坠而死。”崇祯三年,灾区扩大到全陕。到崇祯六年,旱蝗霜三灾并至,全省大饥。

      河南在崇祯年间也是无岁不苦荒。从崇祯三年(1630)起就有旱灾的记载,“庚午(1630年)旱、辛未(1631年)旱、壬申(1632年)大旱,野无青草,十室九空。于是有斗米千钱者,有采菜根、木叶充饥者,有夫鬻其妻,父弃其子者,有自缢空林,甘填沟壑者,有鹑衣菜色而行乞者,有泥门担簦而逃者,有骨肉相残食者。”崇祯七年旱象扩大到全省范围,十年灾情发展到极点,人吃人的现象屡见不鲜。河南旱饥一直持续到明末也未得到缓解。

      河北的旱灾也是逐年加重,并呈现持续性的特点。据《河北省志·水利志》统计表明:1628年(崇祯元年)、1639年(十二年)、1640年(十三年)、1641年(十四年)都是特大旱灾。海河流域持续最长连旱年达7年,即崇祯十年到十六年,使得大清河流域平原水淀干涸。大范围的连年旱灾,最终引发人相食的局面。

      崇祯一朝的自然灾害具有“范围广”、“持续长”的特点。大面积地区都发生旱灾,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南京、浙江、湖广、宁夏等地都连续大旱,蝗虫肆虐。不单北方人民生活如火如荼,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农业生产也受到极大冲击。

      • 家园 小冰期是影响全球的,气候无法解释为什么英国在这一时期崛起

        另一方面,小冰期对草原民族来说也是气候异常,牲畜大量死亡,人口锐减

        这个节骨眼上,是草原民族不断南侵乃至最终统治农耕民族,还是农耕民族抓住有利时机彻底解决北方边境安全问题,就看农耕民族的内政如何

        不要说没有先例,唐朝就是抓住天灾时机,彻底打垮了突厥

        相比之下,明朝,不合格!只要明军稍有一点战斗力,让后金的几次入关劫掠不那么顺利(只要战利品不能大批顺利运走即可),熬不下去的肯定不是明帝国

      • 家园 其实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专有名词,气数已尽

        不光小冰期气候不好,连皇帝都生不出儿子。继承人都没得选。

    • 家园 沙发,一石三鸟

      送花赞扬 关闭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多谢参与:这个新发候选主题有效得花数量已达标准,随后将自动转入相应内容版面。

      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